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80章

医师1879-第280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时间有限,今天我只简单的讲三个部分:一是心脏骤停的表现,二是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步骤,三是心肺复苏术成功或者失败的判定标准”

    翻过一页“幻灯片”之后,约翰朗声说着接下来的内容。

    心肺复苏,严格来说要八十年后才会出现。

    这种原本是由医师们掌握的技术,在未来将会面向普通人进行全面的推广。比如说对此最为看重的西方,各种各样的心肺复苏培训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想要考取驾照什么的都必须要通过类似的考试。而在中国,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在驾照的考试中也开始出现了相关的内容。

    这种救人的方法,在技术上真心不算复杂。

    从头分析到位,技术的关键就是胸外按压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哪怕是一个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普通人,如果认真学的话一两个小时就能掌握住,而从诞生到约翰穿越前,心肺复苏术每年都要拯救数以万计的生命。但是从时间来看,这种技术在医学史上出现的可不算早,一直到等到20世纪的50年代才会被提出来,而完善更是要经过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美国心脏学会每五年发布一个最新版指南,约翰亨特拉尔穿越前2015年版的就差不多要出来了

    是否要提前那么久拿出这项技术,约翰一直在犹豫。

    实际上当年他拿出腹部冲击法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和腹部冲击法不同,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机制想要完全解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目前医学界的认识而言非常困难这牵扯到很多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

    直到不久前考虑这次会议上要讲些什么的时候。约翰才最终下定了决心,把心肺复苏术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发现给展示出来。

    不谈原理,只谈操作与结果

    “因此我认为,心脏骤停的表现有三点最为重要,就是突发性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是判断它的最关键标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面色苍白或者青紫、两侧瞳孔散大、抽搐和大小便以及之后的全身松软等等。”

    “关于心肺复苏的操作,最关键的便是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之前必须要确定气道是开放的,如果有堵塞的话必须要先进行疏通,然后采用托颌法和仰头抬颌法来开放气道”

    “胸外按压的关键是找准部位,根据我个人的研究,最佳部位应该是在胸骨下三分之一,也就是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先生们,请不要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部位,这只是在多次的试验中我认为这个部位的效果最佳而已”

    一个个的知识点。从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口中讲述了出来,台下的医师们没有一丝异声,都在全神贯注的听着亨特拉尔先生的演讲。

    台上的素描图,清晰的演示着这种新技术。

    约翰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苦练出来的素描,以及几乎铭刻在心里的心肺复苏技术演示图,让一百多年前的医师们很快便了解了这项技术的整个过程。虽然他们并不懂得原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了

    “先生们。以上就是心肺复苏术的全部内容。”

    半个多小时以后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约翰终于给出了一句结束语。

    就在这个时候。整个礼堂就像是热油锅里被人滴入了一滴水一样,瞬间沸腾了哗啦啦一阵桌椅的响动声之后,台下在两三秒钟之内就竖起了数十条手臂,就像是一片人肉丛林一样

    不过

    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约翰苦笑着摆了摆手大声道:“先生们。先生们,请先安静一下”

    几秒钟之后,礼堂中稍稍安静了一些。

    没有等礼堂中彻底安静下来,约翰直接就开口大声的说道:“先生们,虽然我应该留出一点给大家提问的时间。但是深秋的夜晚来的实在是太早了,我必须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把后面的东西讲完”

    “后面的东西”

    科赫等人闻言顿时一愣,心中惊讶了起来:“不是说要讲五个部分的内容么这不是已经讲完了还有什么东西”

    和其他人的惊讶不同,伯格曼教授的精神则是一振。

    中间休息的时候约翰曾经说过,最后几页是他准备的两个杀手锏,是打算给大会一个惊喜的。刚才伯格曼就一直在猜测着两个惊喜到底是什么,却始终没有头绪,现在终于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候了。

    就像未来电影最后,总喜欢隐藏一个彩蛋一样。

    “哗啦”

    在约翰转身示意之后,台上的幻灯又翻开了一页。

    再次转身面对台下那一百多双好奇的眼睛,约翰脸上的笑容此时异常的灿烂,大声地说道:“先生们,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两个刚刚被验证的研究成果,是我和其他科学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来自于纽约亨氏综合医院,而另外一个,则来自于维尔茨堡大学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不是天第才

    1888年11月3日,一个平凡普通的日子。

    欧洲各国一片风平浪静,除了德法两国因为互相对抗隐隐透出的紧张气息,以及英国佬在西藏发动了一场小规模战争之外,似乎并没有值得人们太过关注的事情。

    这一天,柏林举行的德国生理学年会来到了最后一天。

    在这个不仅仅有生理学家们出席,同时还有细菌学家、病理学家、解剖学家以及内外科医师们出席的生理学年会上,前面两天半并没有什么太过出彩的地方,就连科赫教授也没有像以前一样拿出什么让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到了最后半天的时候,一场应该限制在一个半小时内的演讲引发了剧烈的躁动

    是的,原计划是一个半小时。

    但是最后的事实是,在所有参会人员的强烈要求和会议组织者的全力配合之下,代表夏洛特医院外科出席的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演讲,最终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

    从下午两点,一直到晚上七点

    约翰认为对于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规范,被大多数的与会者很快就抛到了脑后,但是一个心肺复苏技术,一个x光照片和一个用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成功的案例,却让柏林大学的那个礼堂热闹到了晚上七点钟,几乎每一个见到那张清晰手骨照片的医师都沸腾了,而白喉抗毒素的概念更是让科赫也失去了往常的仪态,差一点儿爬上讲台抓着约翰让他详述细节

    “实在是太疯狂了”

    约翰用力的扯了扯自己的领口,仿佛这样可以让他的喘息更加的顺畅一样,然后整个人都瘫在了汽车的后排座椅上。

    口腔干如沙,咽喉似火烧。

    这一个下午不管约翰喝了多少水,都无法避免他的嗓子彻底哑了下来。而一直疲于应付那些兴奋的与会者们,也让他在饥肠辘辘的同时,身心都彻底的疲惫了。

    “是啊,实在是太疯狂了。”

    看着整个人似乎都瘫下来的约翰,同样坐在后面的伯格曼教授低声的喃喃道。

    在当初把会议的邀请函交给约翰的时候,伯格曼教授可从来没敢想过。这小子竟然会做到如此的地步事实上他更多想的是约翰能把外科的东西给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但是偏偏在他讲的那些话题中,外科反而是最不吸引人的部分

    想想看吧,今天这小子到底抛出了多少东西

    抛出了血库的理念,并且放言在一年内解决输血技术难题并建设世界上第一个血库;进一步完善了维生素理论,并且拿出了确凿的证据来说明;抛出了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规范;抛出了心肺复苏这样的急救技术;抛出了一张由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拍摄的活人手骨照片;抛出了一种可以真实治愈白喉的方法

    尤其是最后两个“彩蛋”,伯格曼也是震撼非常

    柏林大学的外科学教授几乎可以肯定,明天出版的报纸肯定会变得热闹起来。能够照出活人手骨的照片肯定会成为焦点之一。哪怕伯格曼教授对于物理学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这毕竟这是人类从未做到过的事情,而且他也知道人类的好奇心肯定会推动这张照片名声大噪。至于说可以治愈白喉的新药出现,现在正值欧洲白喉的高发季节,每天都要生病的孩子死去,还有什么能比抗毒素血清更加吸引那些病儿父母的

    心中胡乱转着无数的念头,伯格曼教授再看看身边这个疲惫的年轻人,他知道。从明天开始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恐怕真的要名震欧洲了

    “轰隆隆”

    低沉的发动机平稳的轰鸣着,极光汽车在柏林宽阔的马路上迅速前行。

    时间已经将近晚上八点。煤气灯只能提供相对微弱的照明,再加上寒冷的天气都让柏林的街头行人寥寥,偶尔行驶的马车也都是急速而过,没有人会多看这辆极光一眼。

    如今的柏林,极光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物事了。

    就算通用汽车的大股东是个美国人,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它处于德国的事实。因此现在每年生产的数百辆极光之中,倒是有将近一半都销往了德国各大城市,其中贵族和富豪云集的柏林自然是重中之重,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三百辆。

    作为德国科学界的老牌旗帜之一,同时又是帝国的议员。菲尔绍自然有资格拥有一辆。

    实际上自从去年购入了这辆极光之后,菲尔绍基本上就再也没有乘坐过马车出行了,他很喜欢这种比马车更加快捷、安稳的交通工具,哪怕发动机的噪音确实有些吵闹,而且行驶时冒出的大股黑烟确实有些难看

    “科赫先生,您怎么看这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

    在自己的极光中,菲尔绍一脸凝重的问着搭便车的罗伯特科赫先生。

    “是个天才”

    没有任何的犹豫,罗伯特科赫点了点头道:“事实上如果您去看看最近几年他发表的所有论文就会发现,甚至用天才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他都有些不太够”

    “哦”

    听到科赫对约翰亨特拉尔如此的推崇,菲尔绍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是的,先生。”

    重重的点了点头,科赫深吸了一口气解释道:“我对这位亨特拉尔先生非常的熟悉,因为在唔,应该是五年前,也就是1884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亨特拉尔先生。当时他才从纽约来到柏林不过两年,入读柏林大学医学院两年”

    “咝1882年入学”

    听到这里的时候,菲尔绍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对于这位亨特拉尔先生他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对方很年轻而已。但是现在听科赫的意思,对方是1882年才入读的柏林大学医学院,也就是说从入学到现在才不过六七年的时间

    上帝

    拿到博士学位就要四五年,岂不是说他

    “咦不对啊”

    菲尔绍的眉头一皱,不解的问道:“如果是1882年才入学的话他什么时候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先生,他提前拿到博士学位了。”

    科赫当然明白菲尔绍的意思,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很久以前科赫就动过把约翰收归门下的心思,因此也让人详细的打听过。这个小子当初用绝对出色的成绩提前获得了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的学位,然后开始在夏洛特医院外科工作。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一项项引人瞩目的成就被他发表了出来

    听起来,就像是神话一样

    “而且”

    稍稍一顿,科赫突然压低了声音道:“先生,您应该听说过亨氏制药公司吧”

    “当然听说过”

    条件反射一般,菲尔绍立刻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德国人,同时还是一名医学家,菲尔绍当然不会不知道亨氏制药公司的名头。事实上这几年亨氏制药已经成为了德国国内最具名望的企业之一,因为相对于其他钢铁、军工和染料公司而言,能够生产救命药物的亨氏制药公司似乎更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声望也是一天天的起来了

    不过,科赫突然提及这家公司做什么

    菲尔绍皱了皱眉头,有些不太明白对方的意思,不过抬头看到科赫那略显古怪的表情后他心中突然一惊,然后在几秒种后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得,眼睛瞬间睁大到了极限,张大的嘴巴更是几乎可以塞得下一个大鸭蛋

    “这这”

    连抽了几口冷气之后,菲尔绍这才惊声道:“科赫先生,那位亨特拉尔先生呃,亨特拉尔制药公司难道说”

    “是的,先生,那是他的产业”

    点了点头,科赫再次苦笑着说道:“而且我还听说,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