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63章

医师1879-第263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约翰把间接输血所需的器材和技术完善出来。教给霍华德?凯利,让这位妇产科医师开始对可怜的小狗们下手进行试验;一个月的时间,足以把亨氏外科学里的所有基础技术教给两名外科医师,然后让他们在动物身上进行频繁的尝试;一个月的时间,也足以让亨氏制药公司的技术人员们掌握白喉血清抗毒素的制备、提纯方法,开始生产第一支可以进行临床试验的成品。

    因此当约翰回到柏林。时间也来到1888年的9月时,更进一步的尝试开始了……

    ……

    与此同时,印尼爪哇。

    从三百年前荷兰人第一次来到这个大岛之后,这里就成为了西方人的世界,中间虽然也存在英国人的短暂统治,但是绝大多数时间,这里都是荷兰人的乐土。耕种值的推行,更是把土人们变成了荷兰人的奴隶,日子的凄惨无需赘言。

    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这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无论殖民者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始终也无法掩盖鲜红的事实。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的欧洲人而言,这种事情着实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在主流报纸的宣传下,他们只会嘲笑那些土著的野蛮与落后,欢呼殖民给国家带来的好处,从不会关心这之间血淋淋的事实。就像当初面不改色和约翰谈起这一点的李斯特一样,在他们看来。文明的欧洲人占领东方野蛮人土著的土地,压迫他们获取利益没有任何问题。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也是其中的一员。

    这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此时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军医,正和荷兰政府派遣的团队一起研究着让人头疼的脚气病。

    对于19世纪的荷兰军医来说,脚气病是一种非常古怪,同时也让人很是无奈的疾病。这种病发病没有任何明显的诱因,但是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肌力下降。疲劳,心悸,气急等等,足以让一名强壮的士兵失去战斗力,也可以让一名勤劳的奴隶失去最后的价值。对于已经彻底没落。在欧洲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政治、军事地位的荷兰人来说,东南亚殖民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脚气病就成了荷兰王国最重要的敌人之一。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就是荷兰政府派来爪哇解决这个问题的研究团队一员。

    在爪哇这种地方进行医学研究无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艾克曼缺少相应的设备和器皿,同时也缺少真正高素质的合作者,一切都只能在艰难的摸索中进行着。然后在不久之后,这位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就因为患疟疾退役。但是退役后的艾克曼并没有放弃脚气病的研究,而是奔赴德国罗伯特?科赫教授门下学习细菌学,然后在前年又重返爪哇,继续脚气病的研究。

    当前主流的思想,自然是认为脚气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

    这种想法的产生自然和现在欧洲的医学发展有关,一方面细菌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根基,有不少细菌学家甚至喊出了所有疾病都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口号,所以荷兰人自然也就提出了一种假设,那就是脚气病菌引发了脚气病;而另外一方面的话,无论是巴斯德还是科赫,对细菌的研究都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而英国的李斯特现在也因为提倡消毒技术来杀灭细菌,声望逐日的提升,因此在19世纪末研究细菌可以给研究者带来巨大的声望和好处。

    艾克曼在爪哇的工作,就是致力于发现这种引起脚气病的细菌。

    只不过所有的努力,都在几个多月前发生了变化,一封来自于欧洲大陆的信件让艾克曼在深思之后,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在同事的协助下,艾克曼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也就是拿一群鸡下手。他发现鸡如果只吃白米的话,就会发生严重的脚气病症状,但是接下来喂它们混有糠的粮食,就能缓解这些症状!这种奇妙的现象立刻便印证了那封信之中的论点,也让艾克曼精神大振,很快就把黑手伸向了监狱中的犯人们……

    监狱里的人,是没有资格谈人权的。

    一心只想找到脚气病病因的艾克曼,根本不会去想那些土著犯人是为何入狱,在狱警的帮助下强迫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只吃精白米,另外一组则是吃糙米,然后耐心观察着他们的表现。

    没有用太久时间,结果就出来了。

    吃糙米的犯人得脚气病的几率远远低于吃精白米的犯人,也就是说,那封信中的论点是正确的,糙米中确实含有一种能够缓解甚至治愈脚气病的物质,也就是那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所说的维他命!

    心情激动之下,艾克曼立刻便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一篇论文,寄回了遥远的欧洲……(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亨特拉尔庄园与东方厨师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写了一篇论文这种小事儿,约翰当然不会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頂※%点※%小※%说,

    这位荷兰军医的贡献,其实就在于发现了糙米治疗脚气病的作用。

    仅仅从脚气病的研究中提出了这个概念,就让艾克曼在四十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但是二十年后真正提纯了维生素b1的日本人铃木梅太郎,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青睐。而且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人偏偏是脚气病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尤其是战斗力强劲的日本军队更是重灾区。要知道,那个年代可没有多少人能够常年享受到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能够有供应充足的粮食就已经是富裕的象征了。

    所以很可惜,艾克曼的这篇论文注定只是能验证亨特拉尔先生的理论而已。

    初期的诺贝尔奖更重视理论的提出者,所以艾克曼得了铃木梅太郎却没戏。当然从来外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白人世界对黄种人的一贯歧视。作为一名现美国人,同时又是德国后裔,约翰不可能像铃木梅太郎或者北里柴三郎那样被欧洲的奖项所忽略,因此如果未来诺贝尔医学奖如果还会颁发给维生素理论的贡献者,那么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妥妥就是其中之一……

    ……

    又是周末,是个好天气。

    亨氏庄园终于再次热闹了起来,不过这一次不是工人们轰隆隆的劳作声,而是忙忙碌碌的仆人们。从清晨开始,仆人们就在花园和主楼里忙活开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在新家第一次招待客人的日子。

    当约翰离开维尔茨堡回到柏林的时候,亨氏庄园终于完全的竣工了。事实上庄园的工程早在七月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只不过布里斯特夫人带着未来的女主人安娜进去转了一圈之后,很快就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然后工人们只好苦着脸开始返工,直到八月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往空房子里塞东西。

    家居什么的自然是早就定制好了,房子一完工就马上送了进去。而且这个时代最妙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化学产品。所以家具什么的大多数是纯天然无污染,倒是少了通风晾晒这么一道工序。接下来因为约翰临时决定前往维尔茨堡的缘故,安娜当仁不让的把剩下的工作给接了过来,比如说各种床上用品、窗帘、厨房炊具、餐具等等,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总算是配齐了。

    于是在回到柏林的第三天,约翰正式入住了崭新的亨特拉尔庄园。

    认真的说起来,亨特拉尔庄园的面积基本上和布里斯特庄园差不多,当然不能和传统德国贵族那种带农庄的庄园相比。事实上如果不是老亨特拉尔的坚持,加上这里和布里斯特家比较近的话。约翰倒是更喜欢在医院旁边买下一片地方,建造一个纽约那样的房子。

    一个大院子,一个三层高的主楼,基本上就是庄园的主体了。

    为了打造亨特拉尔家族在欧洲的根据地,老亨特拉尔也算是下了大本钱,三层高的主楼占地将近一千平方米,楼下的大厅更是大到可以开一个中型的舞会,这让约翰不止一次的暗暗摇头:他可不觉得自己需要这么大的房子。空荡荡的反而显得冷清,除非自己将来会和安娜生他七八个孩子才能热闹起来吧……

    “怎么样?对他们还满意吗?”

    瞥了正忙碌着准备的仆人们。布里斯特眼中略微有些得意的问道。

    “呵呵,当然满意!”

    约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都是熟悉的人,根本就感觉不到陌生,又有什么不满意的?”

    对于自家新来的管家、厨师和几个仆人,约翰自然是满意的很。因为这些人都是从布里斯特家直接调过来的。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布里斯特夫人的细心,他知道亨特拉尔家在柏林虽然有着庞大的产业,但是毕竟刚刚起步,还没有什么根基,所以从女儿和约翰订婚、亨特拉尔家开始建造庄园的时候开始。就提议并在征得了亨特拉尔家的同意之后,精心挑选了一批人为这座庄园准备着。这段时间,这些人就一直都在布里斯特家工作,现在正好直接派了过来。

    所以即使搬了过来,约翰也没有什么陌生感。

    不过……

    “以后,还是要换一批自己的人。”

    微微的眯起眼睛,约翰已经在心中暗暗的盘算开了。

    虽说布里斯特家的大小姐即将成为这个庄园的女主人,但是约翰依然也没有完全放心的意思。自家里的仆人,他还是更希望用自己找来的,而不是完全由布里斯特家来安排。而且……

    稍稍转过身子,约翰突然问道:“先生,您知道在柏林哪里可以找到东方厨师吗?”

    “东方厨师?”

    听了约翰的问题之后,布里斯特顿时一愣。

    “是的,东方厨师。”

    点了点头,约翰轻声笑道:“准确的说,应该是东方那个清国的厨师。您应该知道,我在年幼的时候一直都在那个国度生活,很喜欢那里的饮食,所以想要聘请一个清国的厨师来家里工作……先生,您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人么?”

    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约翰的脸上一片平静。

    他也知道自己在中国的这一段经历很容易被人质疑,毕竟这一辈子的母亲伊丽莎白身上发生了什么,和谁生下了自己,这都是很容易引人非议的。老亨特拉尔就一直对此讳莫如深,只不过约翰却从不在意,也从不刻意隐瞒自己的这段经历。

    “这……”

    对于约翰的这个请求,布里斯特一时间也只能是皱起了眉头。

    别看后世中国人的餐馆几乎开遍了全世界,但是真正想要在西方世界站到高端餐饮的位置上也是很困难的。而在19世纪这个中国人刚刚开眼看世界的时代,想要让西方人接受就更加的困难了。事实上,现在的中国人在欧洲一般都是去英国,主要是从事航海业的船员们。而一直到几十年后,中国人在英国主要从事的还是航海业和洗衣业,即使有餐馆也只是局限于他们内部的客人。

    而且这个时代的德国,中国人还是非常少的。

    不过在想了一想之后,布里斯特还是点了点头道:“约翰,这件事情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虽然现在清国的对外贸易还控制在英国人的手里,但是我记得俾斯麦似乎颁布过一个议案,给德中航线设置了奖金……柏林肯定有积极和清国进行贸易的商人,我想通过他们寻找一个厨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呵呵,那可太好了!”

    见布里斯特有门路,约翰登时笑了。

    其实他在纽约的时候就想请一个中国的厨师,但是因为顾忌到老亨特拉尔,再加上全美对中国人的排斥,一直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在柏林的话,一方面威廉二世的黄祸论还没有出台,另外一方面他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请一个就非常有必要了。

    虽然有些奇怪,不过布里斯特还是认真的问道:“约翰,你对这个东方厨师具体有什么要求吗?我听说清国人做菜似乎还分成了几个菜系……你喜欢哪个?”

    “要求么……”

    稍稍沉吟了片刻之后,约翰微微一笑道:“哪个菜系倒不重要,但是我希望招来的厨师是男性,最好能年轻一些,当然如果能招来两个就更好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觊觎者

    德国人和中国人最初的交流,当然还是因为贸易的驱动。

    18世纪的时候,德国人与中国的贸易主要依靠俄国的转运,直到第一艘德国商船抵达了中国广州。但是一直到19世纪末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受控于英国,因此俾斯麦才想到用奖金来鼓励德国商人开辟到东方的航线,并一力促进了德华银行的成立,并最终让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