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38章

医师1879-第238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沃尔夫冈教授看来,这篇论文中比比皆是的“推断”可谓是价值千金!

    如果是在一百多年后的话,这些知识最多只能算是科普文章的内容,甚至都有些浅了。毕竟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知道遗传是怎么回事儿,dna之类的概念更是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这个时代,约翰的这篇论文就像是一个灯塔一样,给相关的科学家们指引了一个方向:沿着论文中指引的领域走,或许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他们浪费的时间。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这篇论文恐怕会引来更多的反对者。

    如果只是局限于血型理论的话,或许反对者也就局限于医学界,但是如果把范围扩大到遗传领域,那么进化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们恐怕也会很快就加入进来了。要知道,这本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领域,甚至很多时候要把争论的内容从科学延续到哲学的领域……(未完待续。。)

 第五十八章 两个体系

    “……因此总的来说,发表后的结果有好有坏。”

    最后给约翰的论文下了一个结论之后,伯格曼教授和沃尔夫冈教授不由得相视一笑。虽然约翰已经离开了欧洲,但是在两位教授心中他依然是柏林大学医学院的学生,自然不希望那小子遇到更多的麻烦。

    而且……

    约翰怎么说都是柏林大学出去的,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他们的学生,而且是两人默认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学生取得的成就越高,他们也越荣耀不是?

    “不过相对来说,我更在意第二篇文章。”

    安静下来之后,沃尔夫冈先生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在了真正让他心动的论文上面,语气稍稍有些不太那么确定的问道:“伯格曼教授,关于那篇维生素的论文……你是怎么看的?”

    血型也好,遗传也好,基因也好,本来就不是沃尔夫冈教授研究或者工作的范畴,他虽然不至于说一点都看不懂,但是兴趣也不大。但是第二篇论文就不一样了,和他内科医师的工作息息相关,甚至有些东西还曾经研究过,自然就格外的感兴趣。

    “这……”

    对于沃尔夫冈教授的这个问题,伯格曼教授也有些迟疑了起来。

    除了有关血型的论文之外,《柳叶刀》同期还有一篇有关“维生素”的论文,作者同样是约翰?亨特拉尔。在这篇论文里面,约翰在论述了败血症、佝偻病、脚气病和夜盲症等疾病的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单词:维生素!在这篇论文中,约翰认为人体中有一种必须的元素,它们的含量非常的微小,但是却不可或缺。是人体保持健康的必要存在。而当人体缺乏这些微量元素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败血症、脚气病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个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单词,一瞬间就抓住了两位教授的眼球!

    这年头,还没有维生素的概念。

    早在上百年前,欧洲人就知道可以用柑橘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而鱼肝油可以治疗幼儿的佝偻病也是有证据可查的,但是这些东西为什么可以治疗这些疾病,没有人明白。医学家和医师们前前后后提出了无数种可能性,但是从未有一种获得过大家的承认,而随着近些年巴斯德和科赫两人细菌理论的兴起,主流的猜测有两种:一种是这些病由某种细菌引起的,而柑橘和鱼肝油中拥有能够杀死他们的东西;另外一种是这些病是由于化学中毒,而某些食物可以解毒。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柑橘和鱼肝油中寻找这些东西。

    这可绝对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要知道,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克曼先生在最初研究脚气病的时候,发现人们吃精米容易得脚气病,但是带银皮的糙米可以治疗这种疾病,所以他当时拼命做的工作就是试图从精米中寻找病菌,而从糙米的银皮中寻找治病因子……

    因此维生素这个概念,让两位教授同时眼前一亮!

    “不得不说,确实是个很奇妙的想法。”

    沉吟了片刻之后。伯格曼教授点点头道:“这样的想法确实可以解释这些疾病的病因,但是……”

    ”但是没有证据!”

    根本就不用多说。沃尔夫冈教授已经明白了伯格曼的担心是什么。

    19世纪末的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还远没有21世纪那么强,约翰咋一提出的理论别说其他人,就是两位教授都有些难以接受:理论上没有相关的前提,在实验室里也从未有人发现过这种东西,如何来证明这一点?

    迟疑了一下,沃尔夫冈教授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沉声道:“所以。我打算按照约翰论文中的方法试一试,看能不能真的治好或者改善这些疾病的状况……只不过想要这样做的话,恐怕就必须要等着下一期的《柳叶刀》出版了。”

    在这篇论文的最后,编辑预告了下一期将要刊登的三篇论文,分别是有关佝偻病、夜盲症和脚气病的。毫无疑问。这是《柳叶刀》杂志玩的一点小把戏,他们知道有关维生素的论文不管会不会被接受,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而先把总论抛出来,然后再放出三篇关于三种疾病的论文,必然会让下一期的杂志更受关注!这让沃尔夫冈教授大骂杂志不地道的同时,心中也只能期待新一期的《柳叶刀》了。

    “哦?”

    眉头一挑,伯格曼看向沃尔夫冈教授的目光中略略带上了一丝惊讶。

    在欧洲虽然脚气病病人并不多,但是夜盲症、佝偻病却不少见,沃尔夫冈教授想要验证一下约翰的理论自然不算很难。但是……眼前坐着的可是柏林大学的内科学教授,除非是自己提出的,否则轻易是不会接受一个全新理论,没想到今天竟然如此的干脆,直接接受了约翰的论点。

    没有在意伯格曼教授那讶然的目光,沃尔夫冈教授淡淡的说道:“虽说约翰是个外科医师,但是别忘了,他也是磺胺和阿司匹林、局麻药的发明者,还是腹部冲击法、阑尾切除术的开创者,甚至还提出了血型系统理论……我信任他,有什么奇怪的吗?”

    “唔……这倒也是。”

    闻言愣了一愣之后,伯格曼教授登时点头苦笑了起来。

    不知不觉,当年那个青涩的小子竟然已经做出如此多的成就了,甚至已经超过了自己这个柏林大学外科教授,那沃尔夫冈接受他的理论又有什么奇怪的?在心中欣慰的同时,伯格曼教授下意识的不免有了一种失落感:和自己曾近的学生相比,伯格曼现在可是已经落在后面了……

    “而且除了医院之外,学校的实验室也可以尝试去发现并提纯所谓的维生素……咦?”

    就在伯格曼暗暗失落的时候, 沃尔夫冈教授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得,惊咦一声,立刻开始翻起了手中的杂志。

    “怎么了?”

    伯格曼从复杂的心情中惊醒过来,连忙开口问道。

    “这……”

    翻了一下手中的杂志之后,沃尔夫冈教授的目光中突然透出了一股震撼之色,张口道:“伯格曼教授,你仔细看看这两篇论文!”

    “呃,我有些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眨了眨眼睛,伯格曼教授十分不解的继续问道。

    从早上拿到杂志开始,伯格曼教授已经把这两篇论文细细的读了两三遍,还有什么可看的?只不过看沃尔夫冈教授的表情,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这不由得让博格曼有些惊疑不定。

    “你没发现吗?”

    用力的咽了一口吐沫,沃尔夫冈教授瞪大了眼睛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两篇论文的内容最后被证明是有道理的,那岂不是说……约翰一次性又开创了两个理论体系?”

    “开创?理论体系?”

    听到这番话之后,伯格曼教授也愣住了。

    维生素相关的理论自不必说,以前几乎没有人提出过,约翰的工作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开创性的。至于说遗传理论虽然有不少动植物学家在研究,也发表过相关的论文,但是毕竟不是医学领域的,而且也没有谁能像约翰总结的如此系统,如此清晰,所以说他的论文具有开创性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更关键的是,这绝对是两个全新的医学理论!

    在约翰没有穿越的历史上,奠定了维生素发现基础的艾克曼和英国人霍普金斯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发现了染色体在遗传中作用的摩尔根同样也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可见这两篇论文的重要性……

    “咕咚!”

    伯格曼教授同样用力咽了一口吐沫,有些艰难的开口道:“不错,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未来全都可以证明的话,那约翰可真是写了两篇了不得的论文……”(未完待续。。)

 第五十九章 抗毒素血清

    《柳叶刀》上的两篇论文,在欧洲大陆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但是因为约翰的“狡猾”,并没有直接对血型遗传引起的惨案发表评论,把内容局限在了学术的领域之中,而且通篇都在使用模糊的字眼,所以虽然抨击者众,但是终究还没有达到乱战的地步。相反的是,不少人看了论文之后对约翰的理论大感兴趣,比如说研究血型的人,渐渐就多了起来……

    至于说另外一篇论文的话,更是局限于医学领域极小的范围之中。毕竟约翰论文中那些在未来只能算是科普性质的文字,在这个时代可是真正的“科学前沿”,普通的医师们天天为了温饱而奔波,愿意关注的只是少数人,能看得懂的就更少了。

    不过无论如何,至少数百人受到了影响,这对约翰来说已经足够了。

    且不说《柳叶刀》后续三篇论文发表后会如何,约翰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城中,对此却已经不再关注了。或许未来的医学院和医院中都会建立起相关的实验室,继续遗传领域的研究,而且维生素理论也在亨氏综合医院中开始了研究,但是约翰对他们却没有太多的兴趣,至少最近十几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兴趣。现代医学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现在比它们更加重要的方向多得是,比如说刚刚开始萌芽的免疫学……

    在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约翰和埃尔利希相对而坐。静静的看着这位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1888年的埃尔利希,实际上已经相当出色了。

    对于后世的医师和科学家们来说,埃尔利希最著名的成就自然是侧链学说和化学疗法的创始人。但是在遇到约翰之前,埃尔利希其实在很多领域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比如说他发明了**染色法,发现了嗜酸性粒细胞,鉴别了白血病和贫血等等。不然哪怕有约翰的鼎力支持,他也不可能折服那么多来自德国的研究者和化学家们,成为亨氏综合医院研究所的负责人。

    不过对于约翰的免疫学理论,埃尔利希还是了解的太少了。

    哪怕在那份资料里面约翰写的极为浅显。基本上未来的医学生们张口就能来,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没有实验室的结果作为证据,仅仅是依靠一些凭空的“臆想”和“猜测”,想要说服基础扎实的埃尔利希可不是太容易,哪怕在最初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他表现的是那么的兴奋!

    不过……

    “不如。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沉默了许久之后。约翰突然微微一笑,开口道:“早先在柏林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在实验室里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什么实验?”

    目光一闪,埃尔利希马上就开口问道。

    “一个和白喉有关的实验。”

    又是一笑,约翰接着说道:“当时我对巴斯德先生和科赫先生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曾经自己琢磨了很长时间,然后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减毒的病菌可以作为疫苗来预防疾病,那么有没有可能从生病的人身上找到治疗的方法?所以我就做了这个实验。把患过白喉的老鼠血清注射到新患白喉的老鼠体内,然后……奇迹发生了!”

    “奇迹?”

    听到这里的时候埃尔利希心头一跳,口腔也突然变得干燥了起来。

    白喉,一个对于21世纪的人非常陌生,但是对于19世纪末的人们来说却异常熟悉的名词。这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

    在21世纪,白喉已经很少见了。

    孩子们入读幼儿园、学校必须的那个计划免疫小绿本上,百白破疫苗的使用让白喉的传染率日益减少,即使有人得病也可以用抗生素等手段治疗。但是在19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