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36章

医师1879-第236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资料实际上并不多,也就是三四十页的样子,毕竟约翰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来太多后面的理论。不过就是这些东西,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极为庞大的,包含了今后三四十年的许多研究成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真正系统性的理论!如果看完它只需要半天的时间,但是埃尔利希还是说出了两周,那就是给自己留足了思考的时间,这种严谨而认真的态度无疑使让约翰极为满意的。

    在约翰的办公室只待了不到十分钟,埃尔利希就离开了。

    “用不了多久,应该就可以筹建相关的实验室了。”

    等埃尔利希离开了之后,约翰暗暗的盘算起了后面的打算。

    这个时代的现代医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真正开始发展的无非就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寥寥几科而已,所以约翰可以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仅仅是免疫学,包括病理、病理生理,乃至刚刚开始起步的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都在他计划之中。只不过由于目前的基础实在是太过薄弱,他自己一个人又不可能表现的太多夸张,所以暂时来说把精力放在了临床尤其是外科领域,真正地爆发性发展只能等到亨氏综合医院,甚至是未来的医学院发展起来之后了……

    想到这里的时候,约翰干脆把布朗小姐给叫了过来:“布朗小姐,麻烦你请托马斯先生来一下。”

    “好的,先生。”

    布朗小姐点了点头,立刻转身离开了。

    虽说在约翰的坚持和资金投入下,医院每层楼都安装了一部电话,约翰的办公室里也有一部,不过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太喜欢使用。关键是这年头的电话用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还不如跑上跑下直接找人来的方便。

    不一会儿的功夫,托马斯便走进了约翰的办公室。

    “找我有事儿吗?约翰。”

    带着一点点的疑惑,托马斯有些不解的说道:“我十分钟后要去查房,恐怕在你这儿不能待太长的时间。”

    “哈哈,五分钟就足够了。”

    听托马斯这么一说,约翰立刻打消了让布朗小姐给他准备咖啡的念头,笑吟吟的站起来说道:“还是原来曾经和你说过的一个想法,我觉得现在虽然早了一些,不过可以开始考虑了。”

    “什么想法?”

    闻言微微一怔,托马斯连忙开口追问道。

    “当然是学校!”

    耸了耸肩,约翰呵呵一笑道:“托马斯,你也知道我在医院里建了一座教学楼,你说我们现在开始筹备,三年内建一所医学院怎么样?”(未完待续。。)

 第五十五章 旗帜

    筹建一所医学院,在未来肯定是个庞大的工程。

    事实上因为医学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专业虽然很少,但是开设的课程却极多,需要大量的教师和足够的教学实验室,所以投资比较大。而且仅仅拥有一个学校是无法解决教学问题的,因为最后一年的实习需要在医院里进行。而教学医院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决定医学生最后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衡量一家医学院的综合实力时,往往还要把它的附属医院也给计算进去,毕竟这些医院里的医师们也算是学校的教师。

    因此完全新建一所医学院,真的相当的困难。

    但是偏偏在未来的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拥有一家医学院是很多顶级大学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像清华大学这样以工科著称的顶级大学,在文科、理科领域发力之后,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医学院上面,而且直接盯上了国内最顶尖的协和医学院。

    只不过可惜的是,协和这样的医学院毕竟不是清华可以一口吞下的。

    所以在经历了几年的纠缠之后,清华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发展医学院,开始在这个领域加大投入。但是当这座国内最有名的大学放眼四顾的时候,才失望的发现,北大、协和、首医和301并没有给它留下机会,京城中的三甲医院几乎已经被瓜分完毕了……

    没有好的附属医院,怎么发展医学院?

    并不到顶尖的医学院。同城的顶尖医院又被其他学校瓜分完毕,这对一所大学来说无疑使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像清华一样境遇的,还有同样老牌的名校如南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

    当然。这是对顶级大学而言的。

    还有一些地方上的小学校就相对容易多了,公办的可以从专科升到本科,民办的可以招聘一些医学院的毕业生,然后找几个比较出名的老教授或者校长之类的大腕,也可以筹建起了一所可以招生的学校。只不过教育质量,还有未来学生的就业之类的情况,那就……

    呵呵。

    不过说到底。这是21世纪的情况。

    21在美国筹建一所医学院肯定比中国要难得多,投入也要巨大的多,但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准确的说在1893年之前的话,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一所医学院而已,有什么难的?

    因此在听了约翰的提议之后,托马斯的脸上一点儿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只是有些为难的说道:“可以倒是可以。不过约翰,如果按照你的方案来筹建一所医学院的话,恐怕每年又要投入相当一笔钱,这个开销的话……”

    “医学院的开销,我自然会另外单拿出来。”

    不等托马斯的话说完,约翰很干脆的就给出了答案。他当然知道对方在顾虑什么,毕竟医院现在每天都在亏钱,甚至可以说是在烧钱。这要是再养一个医学院的话,很难说年终那个数字将会大到什么程度了!

    “好。那我就没问题了。”

    听到约翰的这番回答之后,托马斯顿时松了一口气道。

    他早就知道约翰有建一所医学院的念头,并且也觉得如果长远考虑的话,亨氏综合医院确实非常适合支撑起一家医学院的教学任务。说白了,托马斯知道约翰让自己做医院的院长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医学院那边的话肯定就没他的事儿,因此如果细考虑的话,作为亨氏综合医院不久后的院长,托马斯必须要保证不会拖累医院的发展……

    从始至终,两人谁都没提是否有实力开办医学院的问题。

    在19世纪的时候来探讨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约翰这样拥有数十名欧洲留学生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更准确一些来说,1888年在美国开办医学院本身就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条件,很容易就能做到。

    这一切,自然和这个时代特殊的情况有关。

    未来除了极少数国家之外,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行医师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必须要完成规定的医学教育,然后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取行医资格。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比如美国本土的医学院要求只有拿到大学本科学位之后才能报考,而毕业后还要参加住院医师培训,最后才能拥有行医资格。

    中国的执业医师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着。

    之前中医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自不必说,包括后来教会医学院大肆兴起,以及国人自办的现代医学院出现,其实执业医师制度都没有过。而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出现了之后,随着医学教育的逐步发展,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比如说以前可以报考的成人高考、自考,后来不能报考了,还有那些职业技术学院和非医学专科学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等等,也不再允许报考,以前有希望转向医师的法医、基础医学、预防等专业,后来也几乎都没有了希望……

    时代的进步,就是在这些细微的变化中一点点体现了出来。

    好吧,习惯性的扯远了。

    回到1888年的纽约,这个时代的美国人可不会有多少人来关心医师执业资格的问题,反智浪潮和美国本土高等教育的缺憾,注定了在这个时代提所谓的职业资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从本质上来说,美国的医学院基本上也教不出符合要求的毕业生——1910年的弗莱克斯纳报告非常明确的说明了这一点。

    看看同时代的美国医学院,就知道他们的情况何等恶劣。

    哈佛大学医学院在十几年前才开始了改革,增加了医学生们学习的年限和要求,而在此之前,他们招收的学生并不被要求认字,他们的医学教授甚至不会使用显微镜——这是同期最好的医学院校之一。而对于大多数小学校来说,拥有七名“教授”就可以开业收学生,每人每年100美元的学费是教授们生活的来源,而在医学院里,这些学生甚至只需要完成前后十个月的学习,就能昂首挺胸的出去给人看病了。

    直到1893年,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成立开始改变这一切。

    想到这里,约翰的眉头轻轻一挑,嘴角忍不住弯起了一个美妙的弧度:“三年的时间来筹备,足以建起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而且绝对能赶在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之前招收第一届学生!而相比之下,我可以给这所医学院更大的投资,更大的规模,还有更先进的理念……呵呵,美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帜,看来注定是要留在纽约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噩耗

    在约翰原本的计划中,医学院应该是在1888年的秋季招生的,反正现在他手底下有的是医学博士,而且各种实验设备齐全,更别说还有一个亨氏综合医院可以用来给学生们实习,硬件上绝对是很完备的。从这方面来讲,至少比美国现在一半以上的医学院要强不少。

    不过认真考虑之后,他把筹备的时间放宽到了三年。

    虽说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亨氏综合医院开业后的情况给了约翰一个警告,让他明白了不管在哪个时代,一家医院想要人人皆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说医学院的话就更是如此了,因此吸取了医院的教训之后,约翰决定把医学院的筹备时间延长,做足充分的准备,避免到时候出现招不到学生或者小猫两三只的情况。

    毕竟这里可是纽约,现在美国的第一大城市,人们可不像其他各州的人们那么好糊弄,再加上还有哥伦比亚学院等老牌院校,没有足够声望的话很可能结果会让约翰非常尴尬。

    所以想来想去,约翰准备延迟三年。

    而且这三年的时间约翰也没有打算闲着,至少学校的教学体系要再详细的谋划一下,毕竟他要做的是美国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而学生们使用的教材也要大致的捋一遍,从脑海里拿出19世纪末能用的出来。相比较于硬件上的准备来说,这些软件上的筹备才是真正的大工程来着……

    ……

    今天的晚餐,内容相当的简单。

    偌大的餐厅里面只有约翰一人坐着,老亨特拉尔因为有事情去新泽西,今天晚上要在外面住宿,因此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先生。最近三个月内有四艘有头等舱邮轮会前往欧洲。”

    给约翰端来了最后一道菜之后,汉斯尽职尽责的向约翰汇报着:“其中两艘的最终目的地是英国,一艘是法国,还有一艘是德国……时间上相差不大,基本上都能满足您的要求。”

    因为约翰即将要去欧洲,汉斯打听的非常清楚。

    虽说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和轮船制造的发展。横渡大西洋的时间大大缩短,但是无论考虑到舒适性还是亨特拉尔家族的身份,乘坐拥有头等舱的邮轮是必然的事情。事实上按照老亨特拉尔的意思,自己外孙出行不但要选择头等舱,而且一定要最贵、最舒适的头等舱才行。至于说约翰本人倒不是很在意,他坐轮船还算适应,不会像马车那么难受。

    “唔……去英国的两艘是什么时候?”

    稍稍考虑了一下之后,约翰开口问道。

    汉斯侧了下脑袋,立刻回答道:“一艘是五月中旬。还有一艘是六月底。”

    “那就六月底吧!”

    这次没有过多的考虑,约翰马上就笑着说道:“五月中旬实在是有些太仓促了,我在纽约还有一些事情,恐怕走不开……埃尔伯先生,这次我去欧洲你就不用跟着了,外公年纪大了,身边离不开人,就让亨利陪着我去一趟就行了。”

    “好的。先生。”

    听到约翰的这番话之后,脸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汉斯心里却是暗暗松了口气。

    虽说跟着约翰去欧洲能多拿薪水,甚至是好几倍的多拿,但是一想到自己和妻儿们分离的那几年,汉斯心里依然是有些不堪回首。再加上那几年挣得钱确实不少,这一次他是真的不想再去了,所以约翰的决定让他心中顿时一松。

    说完了正事儿。约翰开始享用自己的晚餐了。

    因为老亨特拉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