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34章

医师1879-第234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嗡……”

    听到老亨特拉尔的这番话,大厅里顿时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今天距离约翰的生日还有两天,被邀请来的基本上都是他去欧洲前结识的好友,约书亚和冯克等人,数量并不多,但是也有十几个。老亨特拉尔的话明显让他们吃了一惊。

    “先生,有这个必要吗?”

    眨了眨眼睛,冯克有些不解的问道。

    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老亨特拉尔的意思,也只有约书亚这样心思多,又在商场上混了好多年的人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琢磨着老亨特拉尔此举的用意。

    “呵呵,大家以后注意下吧。”

    老亨特拉尔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冲着大家点了点头又强调了一下。

    在座的都是约翰的朋友,全都是他的晚辈,交代一下就行了,至于约书亚他们的父母以后有机会自然会再说一下。好在约翰之前一直都在中国,后来去了欧洲之后就虚报了年龄。需要通知到的人并不是太多。像医院里的那些人,可都是以为约翰已经二十四岁了来着。

    交代完了正事儿,老亨特拉尔就上楼去了。

    大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起来,一群人呼啦啦的围住了今天的主角约翰,很是好奇他为什么要一口气给自己增加四岁。

    “真的,没什么特别的用意。”

    面对着好友们的追问。约翰无奈的苦笑道:“我去欧洲的时候,为了能够顺利入学虚报了四岁,所以后来认识的大多数人都以为我已经二十四岁了……相较之下,知道我真实年龄的只有你们这些人,让你们改口的成本总要低一些吧?再者说,外公准备让我逐步接收家里的产业,年龄大一些毕竟会让人踏实一些,不是吗?”

    虽然理由有些勉强,不过大家还是慢慢的接受了。

    见大家不再追问这个话题。约翰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对于老亨特拉尔来说,外孙年龄“大”一些确实有好处,不过对他来说确实纯粹是为了少麻烦而已。毕竟像托马斯、埃尔利希他们,都以为约翰已经二十四岁了,如果咋一告诉他们自己刚刚二十岁,恐怕会吓到一大批人吧?毕竟当年约翰发明自行车的时候才十四岁,再加上这些年创造的奇迹实在是太多了,而十四岁起家和十八岁起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等大家平静下来之后。约翰悄悄把约书亚拉到了一边,小声问道:“艾玛呢?今天怎么又没来?”

    “呃……”

    对于约翰的这个问题。约书亚也是一脸的无奈:“我也不太清楚,昨天本来是叫了她打算一起过来的,但是……再给她一些时间多想想吧。”

    约书亚无奈的表情之下,隐隐的还有一丝埋怨的味道。

    自从从约翰口中确认他真的已经在欧洲订婚的消息之后,艾玛就再也没有来过亨特拉尔家了,这种小女孩儿的心思两人怎么可能看不明白?只不过约翰对艾玛一直都是当妹妹看待。而约书亚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要说心里一点儿都不在意自然也不可能。

    不管怎么说,艾玛也是约书亚的亲妹妹。

    从内心深处来讲,约书亚还是希望自己妹妹能够和约翰成一对,不说自己妹妹的心思。约翰的优秀也足以让斯通一家心动。只不过可惜的是,当年他们年龄还小,等大了一些的时候约翰却又去了欧洲,被该死的德国佬钻了空子……

    说起艾玛,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无奈。

    所以沉默了片刻之后,约翰还是主动转移了话题:“约书亚,飞鸽自行车公司的情况怎么样?”

    “不太好!”

    说起自己的公司,约书亚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皱着眉头道:“自行车的售价倒是进一步降到了二十五美元一辆,但是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都出现了竞争对手,他们的售价更低!所以相比之下,咱们的自行车今年销量仅仅只是小幅上涨而已,净利润反而下降了……唉,约翰,我现在总算是明白你当初为什么要抛掉手中的股份了。”

    和去年约翰刚回来时一脸的春风得意相比,约书亚今天可就是满脸的不爽了。

    专利这种东西很难一直阻挡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约书亚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如果没有亨氏制药公司的对比,他对目前的情况肯定还是会很满意的,只不过眼看约翰挖到了另一个更大的金矿,要说心里没有点儿其他的心思,那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售价一年年降低,销量增速却开始放缓,这对飞鸽自行车公司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对于这种情况约翰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只能是笑着安慰着好友:“放心吧,飞哥自行车的品牌毕竟竖立的比较早,只要你们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又不太高的话,肯定会继续保持着竞争力的……”

    ……

    一直纠结这个主角的年龄问题,这一章就这么定了吧。(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车与房

    1888年4月17日,在曼彻斯特的皇家酒店里,英国足球联赛正式成立了。

    和历史上的时间一模一样,甚至连成立的地点也依然是同一家酒店,只不过和历史上稍稍有些偏差的是,最初就加入进去的俱乐部多了一支:来自伦敦的手术刀足球俱乐部。

    这只主要由年轻医师和医学院学生组成的足球俱乐部,成立虽然还不满一年的时间,但是在充裕的财力支持下发展却非常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仅吸引了几名优秀的球员加盟,而且已经拥有了超过一千名会员:全英国的外科医师们都积极地加入,甚至连不少喜欢足球的内科医师也都成为了其中一员。于是在医师们的鼎力支持之下,手术刀俱乐部的影响力迅速的扩大,以至于新成立的足球联赛也非常乐于吸引他们进来。

    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联赛,从一开始便有了外科医师们的身影。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手术刀俱乐部的大股东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暂时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特意说明过了,只负责出资,并不干涉俱乐部的管理。而且即使知道了或许约翰也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他对足球本身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而且就在同一天,他迎来了自己“二十四”岁的生日……

    ……

    “亨利!快看,又来了一辆!”

    在街道边上,一个年轻的白人大声招呼着同伴。

    “恩,我看到了。”

    另外一个年轻的白人收回看向远处的目光,重新转回到自己身前不远处的一辆极光上面。虽然因为汽车司机的驱赶,他们没有办法靠近去亲手摸一摸,但是四五米的距离已经足以让他看的清清楚楚了。要知道。现在整个美国的极光汽车几乎都集中在纽约市,而拥有它的也几乎都是他们接触不到的大人物,想要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一辆极光,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听说极光汽车聚集的消息后,两名疯狂喜爱汽车的年轻人迫不及待的跑了过来。

    和他们一样的还有上百人,都是对汽车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非常感兴趣。但是平时又很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观看的人。他们都居住在附近,得知有极光汽车停在了可以近距离观察的地方,自然是要飞快跑来看一看的。

    “太完美了!”

    那个叫亨利的年轻人痴迷的观察着眼前的极光,嘴中低声的喃喃道:“鲍勃,真的很难想象,这种刚刚诞生的机器竟然会完美到这种程度!这简直就像是纽约电力公司正在推广的交流电和钨丝灯泡一样完美……”

    “哦!该死!你给我闭嘴!”

    听到亨利的这番话之后,叫鲍勃的年轻人顿时惊怒的低声骂道:“亨利?福特,你个该死的家伙,你想让我们都失业吗?别忘了。你是爱迪生电灯公司的人,如果让别人听到你如此说我们的对手,肯定会被爱迪生先生立刻赶出去的!”

    “怕什么?难道不是吗?”

    皱了皱眉头,亨利不以为然的反驳道。

    他当然知道现在的情况,自从那个纽东电力公司在纽约市建造了第一个发电厂,并且开始给亨氏综合医院供电,点亮纽约的夜空之后,整个爱迪生电灯公司都陷入了一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之中。而当钨丝灯泡公开上市,展现出远超竹丝灯泡的性能。并且摩根投资成立纽约电力公司之后,这种惶惶不安的情绪瞬间变成了恐慌!

    如果是历史上的交流电,爱迪生或许并不会太在意,后来才会奋起反击甚至做出一些让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在约翰充裕资金的支持下,特斯拉提前完善了交流电发电和输电系统。干脆直接的超越了爱迪生的交流电,哪怕再不服气爱迪生也不得不承认两种技术之间的差距了。尤其是摩根等人的插手,直接成立纽约电力公司并且在全美大肆建造小型的发电厂,几乎是立刻就把爱迪生逼入了绝境!

    交流电,钨丝灯泡!

    虽然爱迪生公司依然占据着优势。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随着纽约电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地位颠倒是早晚的事情。因此这两个单词在爱迪生的公司中几乎成了一种禁忌,没有谁愿意公开的谈论它们。鲍勃自然也是如此,他怒气冲冲的低吼道:“该死的,亨利,你从底特律的分公司来到纽约,不是为了离开爱迪生公司吧?”

    “我是为了汽车来的!”

    条件反射一般,亨利再次反驳道:“鲍勃,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听说纽约有了欧洲进口的汽车,才特意申请从底特律来到纽约的!而且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是不看好爱迪生先生依然在坚持的交流电和钨丝灯泡了……”

    “好吧,好吧!”

    眼见同伴一脸的坚持,鲍勃也无可奈何,只好避开了话题道:“我们继续专心的看车吧!啧啧,也不知道是哪一位大人物举行宴会,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汽车停在这里,恐怕全纽约城的极光都来了吧”

    “嗯。”

    点了点头,亨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汽车,低声的喃喃道:“这么完美的汽车,到底是谁制造出来的呢?如果将来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开设分公司的话,我还在乎什么爱迪生电灯公司的工作么……”

    ……

    亨特拉尔家附近的空地上,停着至少十辆极光汽车!

    极光依然是昂贵的奢侈品,但是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和舒适的乘坐体验,发展速度可比历史上要快得多,至少目前为止在欧美的贵族和富豪中还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只不过可惜的是工厂远在卡尔斯鲁厄,大多数美国富豪只能望而兴叹,只有和通用汽车公司大股东亨特拉尔家有着良好关系的人才有希望在短期内拥有一辆。比如说存在合作关系的摩根、特斯拉和卡耐基等人,再比如说约翰的老朋友约书亚、冯克和史蒂夫他们……

    所以在4月17日这一天,亨特拉尔家门前几乎聚齐了全纽约所有的极光!

    前所未有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而除了十几辆极光之外,数十辆马车也都分散停在了亨特拉尔家的周围,让并不算宽的街道瞬间变得拥挤了起来。

    邀请函,发出了整整四十张。

    因为是约翰的生日,所以除了约翰自己的朋友们之外,老亨特拉尔考虑再三之后,给家族产业的合作伙伴们发出了一份邀请函:包括纽约电力公司的合伙人们,以及几家商业公司的合作者们。而除了像摩根这样的大人物只派人送来了礼物之外,其他人几乎全都出席了这次聚会。

    对于整个纽约市来说,亨特拉尔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姓氏,别说和阿斯特和范德尔比特相比,摩根、爱迪生也比他要响亮得多。但是在一小部分的人群,那些了解亨特拉尔家族的产业有多大、多有前途的人之中,亨特拉尔却足以让他们趋之若鹜,别说收到了邀请函的肯定要来,没有的还要费尽心思想要搞上一张……

    ……

    “可惜的是,家里地方还是小了点儿。”

    看着大厅里云集的宾客,老亨特拉尔心中满足的同时也是略微的有些遗憾。

    这套房子还是他多年以前购置的,虽说住起来依然舒服,但是一遇到这种场合肯定就不够用了,不然的话老亨特拉尔肯定会发出更多的请帖。而且,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约翰推上前台,成为亨特拉尔家族的真正主导者,就眼下的这套房子来说,也让老亨特拉尔觉得有些太差了,至少和亨特拉尔家族现在的地位有些不太相符。

    从这方面来讲,美国人要比欧洲人直白多了。

    和相对含蓄的欧洲人不同,美国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很简单,也很直接。他们可没有什么钱不露白或者低调的概念,你钱挣得多就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