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29章

医师1879-第229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啪嗒!”

    用力的关上房门,当《柳叶刀?杂志的爱德华编辑收起自己的雨伞,然后看到湿透的裤脚时,他的心情顿时便恶劣了起来。今天的气温颇低,他一上午都不得不忍受小腿和脚踝的湿冷,这种滋味绝对是不好受的。

    “早上好,爱德华。”

    “早上好,法斯先生!”

    爱德华连忙直起身子,恭恭敬敬的问候了一句。

    “咦?身上淋湿了啊。”

    看到爱德华肩头的水迹以及湿漉漉的裤脚,法斯先生关切的问了一声,然后挥手道:“赶紧拿毛巾擦一擦,可别着凉了。”

    经过了两年的适应之后,爱德华现在已经是《柳叶刀》的主力干将之一了。身为爱丁堡医学院的高材生,同时又对编辑工作充满了热情,这让爱德华的进步飞快。而且这个时代的医学论文也不像一百多年后那么复杂,讲究那么多,所以两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他摆脱了菜鸟的身份。因此除了一直欣赏他的格拉汉姆先生之外,老板法斯先生也很看好这个年轻人,培养起来也是不遗余力。

    感谢了法斯先生一番之后,爱德华快走几步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干毛巾收拾了一下。

    “爱德华,这是你今天的信件。”

    刚刚收拾利索,格拉汉姆先生便把一摞信放在了他的桌上。

    “谢谢您,先生。”

    自己尊敬的格拉汉姆先生帮忙拿信。爱德华连忙站起来表示了一下感谢。不过就在他抬头看见格拉汉姆先生的一瞬间,年轻的编辑心中一突,因为此时格拉汉姆先生的表情有些不对,似乎是有些不太高兴,而且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爽的意思。

    “怎么回事?”

    愕然愣了一愣的时候,格拉汉姆先生已经转身离开了。

    心中有些茫然的爱德华眨了眨眼睛。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爱德华才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之中,查看起了自己的信件。干编辑这一行年头长了,自然就有了熟悉的作者,很多人喜欢直接给自己熟悉的编辑投稿,现在爱德华也有一小批拥护者了。当然从质量和数量上讲,他和格拉汉姆这样的老编辑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每次接到直接给自己的来信,他的心中还是慢慢的充实感。

    只不过……

    当爱德华翻看到最后一封信的时候。他的瞳孔骤然一缩,脸上顿时显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美国,纽约,亨氏综合医院!

    看到这一行字之后,爱德华只觉得整个人一蒙,心脏瞬间砰砰的狂跳了起来。

    这个地址,他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整个《柳叶刀》编辑部的人都知道这个地址,也都知道这家医院在去年才刚刚建成。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所有人都牢牢记住了这个医院的名字。谁都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整个欧洲最火热的话题只有两个:死亡率急剧下降的外科手术以及可以治疗肺炎、脑膜炎等重病的磺胺!

    新外科消毒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包括隔离衣、手套、口罩和帽子的广泛使用,让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开始急剧降低,甚至让李斯特这样的消毒先驱们都目瞪口呆,而局部麻醉和阑尾切除术的应用和推广。咋让外科医师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而在爱德华看来,更重要的则是亨特拉尔先生提出并完善的一些外科理念,比如切口选择理论、术野清理理论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似乎让外科医师瞬间成为了一个和内科医师并列的职业。

    至于说磺胺药的话就更不用说了。不单单是临床医师们,就连普通人也都知道这种在危急时刻可以救命的“神药!”

    而这两个话题,无一不和那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有关!

    当初亨特拉尔先生选择离开欧洲,回归北美的时候,曾经特意写信给合作关系良好的《柳叶刀》编辑部,说明了大概的情况。当然这个选择也曾经让他们无数次的感到惋惜:一位明显前途无限的年轻医师离开了世界的医学中心,选择了去那个落后的大陆,谁还能保证他能在未来继续站在医学的前沿?

    至少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没在学术界听到这个名字了。

    “或许,那篇小说引起的骚动算一个?”

    心中忽然想起不久前发生的惨案,爱德华忍不住暗暗摇了摇头。他对亨特拉尔先生除了欣赏之外还有感激,感激对方当年盛情邀请他前往柏林,因此在听说了这件事情,并且看到了诸多对亨特拉尔先生的抨击时,心中也是相当遗憾的……

    “那么……”

    双手用力的抓着这个信封,爱德华深吸了一口气,竭力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下来。

    手中的感觉,沉甸甸的。

    如果只是一封普通的信件,或许就是亨特拉尔先生对自己的问候而已,但是这封信明显厚度不同寻常,分量也很压手,那么推断起来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里面装着亨特拉尔先生最新的研究论文,而且不止一篇!联想到当年对方曾经一口气拿出八篇论文,分别交给《柳叶刀》和《德国医学》的“壮举”,里面装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也就是在这一刻,他终于知道刚才格拉汉姆先生的脸色为什么不好看了。

    当年最早和亨特拉尔先生接触的《柳叶刀》编辑,毫无疑问是格拉汉姆先生,爱德华只是后来才认识的。但是现在对方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寄给格拉汉姆先生或者编辑部,而是寄给了自己这个年轻的编辑,这怎能不让老编辑黯然神伤?

    不过……

    “无论如何,这是属于我的机会!”

    用力的紧了紧自己的拳头,爱德华很快就把这种莫名的愧疚感抛到一边去了。

    任何一个编辑都不会拒绝亨特拉尔先生这样的作者,也不可能拒绝阑尾切除术和新式消毒技术这样的论文,爱德华自然很明白这一点。至于说平时对自己颇为照顾的格拉汉姆先生,爱德华也只能是在心里暗说抱歉了。

    “撕拉!”

    想通了之后,爱德华毫不犹豫的撕开了手中的信封,迫不及待的翻看起了里面的东西。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之外。

    除了一封简短的信件,亨特拉尔先生表达了多日不见的问候,并且说明了大致情况之外,信封中还有五篇论文!

    整整五篇!

    对于这个数字,爱德华一点儿都不意外。

    虽然说一个人一次拿出五篇论文很罕见,但是约翰毕竟曾经有过一次性八篇的过去,所以当时在场的爱德华自然没有太大感觉。不过让他极为惊喜的是,看到的第一篇论文竟然就是有关于血型的!

    粗粗看了一遍之后,爱德华知道自己这次绝对是走大运了!

    现在血性遗传正是全欧洲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两起家庭悲剧的发生,更是让很多普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上面。而作为这个理论的提出者,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这篇论文来的实在是太及时!

    “呼……”

    连连做了几次深呼吸之后,爱德华才勉强把胸中的翻滚压了下来。

    “另外四篇是什么?”

    静下心来之后,爱德华立刻便想起了另外四篇论文,忍不住快速翻看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匆匆读了一遍之后,爱德华的眼神顿时变得迷茫了起来:“这,这些病真的是因为人体内缺少了维他命导致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亨特拉尔先生又开创了一个医学理论体系?上帝,这实在是太疯狂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收获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百多年间,从纽约到伦敦的距离就越来越短了。

    高速的蒸汽轮船,让人们跨越大西洋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也让人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频繁。比如说约翰以“超高速”写就的五篇论文,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被送到了《柳叶刀》杂志编辑爱德华的手中,而在同一时间,安娜?布里斯特小姐的又一封书信也被送到了约翰的桌子上。

    小女生的信里面,自然都是一些温柔蜜语。

    而这一次跟着安娜书信一起来的,还有她父亲布里斯特先生的另外一封信。作为亨氏制药公司的小股东,他给约翰寄来了1887年公司全年的营收情况报告,当然最后还附有亨氏制药公司现任总经理的亲笔签名。布里斯特先生很好的完成了老亨特拉尔交给他的任务,一方面并不干涉公司的日常运营,全都交给专业的经理人来打理,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严格的监控着他们的操作,避免出现让人尴尬的情况。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终于收到全部的年终报告了?”

    在晚上的餐桌上,老亨特拉尔笑眯眯的问道。

    “是的,外公。”

    约翰的心情同样非常不错,笑着点点头道:“其实从二月初我们就开始陆续收到了,只不过柏林的制药公司那边因为统计起来非常繁琐,延迟了一段时间。”

    对于这一点,约翰也颇为无奈。

    按理说19世纪末的公司规模就算大,但是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财务统计做起来并不复杂,只不过这年头同样没有计算机,各方面的制度和统计还没有那么完善。所以像制药公司那样的企业自然就没有那么快。再加上还要横跨整个大西洋,所以他们直到四月份才收到报告已经算是不错了。

    “外公,您先看看吧。”

    拿出刚刚收到的信函,约翰给老亨特拉尔递了过去。

    “不,你先看吧。”

    没想到老亨特拉尔却一摆手,自顾自的重新拿起了手边的刀叉:“欧洲那边终究都是你的产业。而且我年纪也大了,只能是给你提一些建议而已。”

    最近一段时间,老亨特拉尔都是这样的态度。

    虽说身体情况还是不错,但是老亨特拉尔现在已经七十岁了,就连约翰二十岁的生日也很快就要到了,老爷子已经在考虑后面的事情。

    当然,这点儿心思他没和约翰明说。

    这小子不喜欢商业,也对管理自己的产业没什么兴趣,不过老亨特拉尔可不能不多做考虑。他现在已经看出来了。以后约翰再搞什么投资不用多想,但是光是一个通用汽车公司和两家和医学有关的公司,只要未来发展的顺利,就足以让亨特拉尔成为全美最有钱的姓氏之一。这一点眼光,老亨特拉尔还是有的。所以不管约翰愿不愿意,老爷子都已经开始慢慢的把很多事情推给自己的外孙了。

    只不过老爷子的心思,约翰根本就没有太多在意。

    一方面他很清楚自己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只要能够不断的推出新药和新的医疗器械。亨氏的两家公司就会一路顺风顺水的走上国际巨头的位置。至于说通用汽车公司的话,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只要有资金随时都可以再建一家汽车公司,然后流水线往外一拿……

    而另外一方面的话,约翰也对老爷子的健康有着十足的信心。

    自从来到了纽约之后,约翰几乎是一手把控了老亨特拉尔的生活各个方面,比如说饮食健康,再比如说身体锻炼等等。每年更是做好几次全面的体检,再加上心情的愉悦,老亨特拉尔活上一百岁也不是不可能,时间还早着呢……

    抛开这些念头,约翰开始认真的读起了这份年终报告。

    这是亨特拉尔家族收到的最后一份报告。从二月份开始,他们就陆续收到了来自北美和欧洲各项产业的年终汇总,至此约翰也终于可以知道自己去年一年挣了多少钱了。

    目前亨氏家族的产业,可以说已经相当的庞大。

    远在欧洲,约翰的名下就拥有亨氏制药公司、亨氏医疗器械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三大支柱,当然还有和科尔男爵合作的不锈钢工厂和机械厂,只不过那两家约翰只占了很少的股份,每年的收益虽然不错,却已经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另外三家公司,给亨特拉尔家组带来了庞大的收益。

    通用汽车公司暂且不说,毕竟极光的结构比较复杂,在约翰还不打算拿出流水线的情况下,产量实在是太小,去年一年拼命扩张也不过才生产了数百辆汽车,刨除掉大手笔的投资之后基本上也就是刚刚盈利的水平。今天可能情况会好一些,不过虽然大家都能看到汽车的辉煌前景,但是目前高昂的售价也限制了它的市场大小。在欧美各大强国的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还没有本质性提高的前提下,约翰没有投入更多的心思。

    但是亨氏医疗器械和亨氏制药公司,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血压计成为了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的拳头产品,连带着也带动了听诊器和温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