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20章

医师1879-第20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只是突然又想去听了而已。”

    约翰有些尴尬的说道。

    眨了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艾玛盯着约翰了看了几眼,突然嘻嘻一笑道:“那好吧,我刚好也想了解一下你说的那个什么微生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和你一起去听讲座吧!”

    “……好吧。”

    眼见约书亚没有一点儿阻止妹妹的意思,约翰只好点了点头,带上了这个漂亮的小尾巴。

    时间已经快到了,约翰心急之下,连连催促着斯通兄妹快走,总算是在讲座开始之前来到了讲座的会场。大约能容纳一百人左右的小会场此时已经坐了七八成满,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还有几个十几岁的少年,想必是父亲带着一起来的。

    看到一身蓝色长裙的艾玛进来之后,不少人脸上都是眉头一皱,目光中带上了一丝不满之色。

    “你们两个坐在后面,安静些。”

    约书亚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连忙拉了一下妹妹,小声的吩咐道。

    “怎么了?”

    约翰大为不解,低声的问道。

    “这……”

    看了妹妹一眼,约书亚脸色有些为难,没有解释。

    不过看到周围人脸上的奇怪表情,再看看约书亚这一脸的为难,约翰很快就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哑然失笑的同时,也是暗暗的摇头。即便是再过一百多年,大多数女性依然避免不了被歧视的境遇,只不过相比之下,后世的女人确实要幸福多了。

    安安静静的坐下,很快讲座就正式开始了。

    “……先生们,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请来一位杰出的医师,来自法国巴黎的利萨维·布尔热瓦先生!”

    主持人热情洋溢的介绍道:“布尔热瓦先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内科医师,在巴黎市具有着极高的威望!这次他造访纽约市,除了将和本市的同行们开展交流之外,也应邀来到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一次讲座,谈谈欧洲医学界的最新发现!下面,让我们有请利萨维·布尔热瓦先生!”

    “哗!……”

    小礼堂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中,一个白人男子快步走上了讲台。他大约五十岁不到的样子,脸色也非常红润,泛着健康的光泽,但是头发却已经全都白了,看起来十分的稳重、值得信任。上台站好后,布尔热瓦先生声音洪亮的说道:“谢谢,谢谢大家。”

    随着主讲人开口,礼堂内迅速安静了下来。

    “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

    等安静下来之后,这位布尔热瓦医师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微生物的含义。事实上,这是前两年才由外科医师赛迪约先生提出来的,来说明细菌和比细菌更小的生物……”

    很明显,这位布尔热瓦先生非常善于演讲,一些只有专业人士才明白的理论和概念在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就像讲故事一样,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多数听众的好奇心。

    甚至连约翰也不例外!

    虽然他对于微生物的理解可能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位医师或者科学家都要多,都要深刻,但是对于一百多年前关于微生物的研究发现过程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就像是翻开了一副历史画卷一样,充满了立体感。

    “那么可能大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那就是作为一名医师,我为什么要关注细菌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呢?”

    讲台上,布尔热瓦医师的演讲依然在继续着,很快就抛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有些不解的问题。

    讲台下,许多人的脸上都显出了茫然之色。

    1880年的美国,别说他们这些普通人,就连大多数的医师们恐怕也都搞不清楚细菌到底是什么。

    这并不奇怪。

    在此时的美国,绝大多数的医学院里面甚至都没有一台显微镜,而且除了近期从欧洲留学归来的年轻医师们,谁也不会关心这些世界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

    对于台下众人茫然而又好奇的反应,布尔热瓦先生明显非常满意,笑着解释道:“先生们,如果要理解细菌和医师的关系,那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法国科学家,令人尊敬的路易斯·巴斯德先生……”

    听到这个名字,讲台下的听众们几乎没有什么反应,除了坐在最后面的约翰·亨特拉尔先生。

    “巴斯德!”

    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之后,约翰不由得精神一震。

    在后世,哪怕一个和医学毫不相干的人恐怕也很少没有听过巴斯德这个名字的,他几乎就相当于近代微生物学的代名词!

    “……尊敬的巴斯德先生经过严谨的研究和思考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细菌这些人眼看不见的小东西,很可能与人类的疾病有关!也就是说,很可能就是它们导致了我们的某些疾病!”

    很快,讲台上布尔热瓦先生的发言,引起了台下的一片哗然。

    虽然没有人不礼貌的大声驳斥这种说法,但是不少人脸上都显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要知道,即便是在现在很多专业医师的眼中,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论依然有着庞大的市场,何况这些完全外行的普通人?

    依然只有约翰没有怀疑这一点,只不过此时他的思维习惯性的发散了出去,认真的思考着一个问题:“巴斯德先生现在应该还在法国进行着他的研究吧?话说,既然重生在了这个世界,要不要跑去欧洲见一次偶像呢……”

    这一次,布尔热瓦先生看到台下众人的反应之后,眼中明显流露出了失望之色。

    细菌致病论已经被提出十几年了,但是与许多科学结论一样,它的推广之路充满了荆棘,哪怕在欧洲也相当的不顺利,更何况在落后许多的美国?

    不过作为一名巴斯德的坚定支持者,布尔热瓦先生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大声的说道:“关于这一点,想必大家都会怀疑,但是请允许我再次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英国人,他就是约瑟夫·李斯特先生!这位伦敦国王学院的外科学教授在看到了巴斯德先生的文章之后,很快就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开始采取措施阻止细菌的危害,并且获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讲台上,布尔热瓦先生竭力的向大家介绍着欧洲医师们的努力,而在讲台下的最后一排,约翰的双目圆争,嘴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大了!

    就在听到布尔热瓦这番话之后,明白李斯特这个名字所代表含义的约翰·亨特拉尔浑身一颤,内心深处的外科医师之魂瞬间复活了!

    李斯特!

    又是一个在世界医学史上名留青史的名字,外科医师们心中一座永远都高峰!

    “……外科学大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了么?”

    低声喃喃着谁也听不清楚的话,约翰的双眼之中骤然闪烁起了让人无法直视的光芒。

    然后……

    十几秒钟之后,他突然用力的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让自己迅速的清醒了过来!

    “该死,约翰·亨特拉尔,给我清醒过来!”

    一双手狠狠的握在一起,条条青筋高高鼓起,约翰的目光急剧闪烁着,在脑海中拼命地告诫自己:“你要明白,对于医学来说,这虽然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你是重生者,拥有着数之不尽的机会,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投资者,过上富足而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去想做一个收入微薄的医师,用着这个时代简陋落后的器械,去接触那些身上随时带有致命细菌的病人呢?”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小礼堂之中,台上的布尔热瓦先生慷慨激昂,向人们传播着他的科学信仰,而台下的人们或认真、或不屑的听着对他们来说好似遥远无比的科学发现。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礼堂的最后一排,有一个年轻的少年眼神忽明忽暗,表情挣扎纠结,陷入了重生后前所未有的沉思之中……

    ……

    第一卷结束了。

    这本书没有直接开始主角医师生涯,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有些废话连篇了。不过对于那个时代的医学发展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想好好地写,耐心的写,把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好好地写出来。

    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看下去。

    a》m。阅读。a》

 第一章 爱迪生的信

    不知不觉,已经是三月份了。

    三月的纽约,白天已经彻底暖和了起来,只不过早晚还是比较凉,一直到月底的时候才算是好转了起来。

    “三月的最后一天了。”

    早上起床算了算日期之后,约翰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来到纽约已经三个多月了,他已经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和外祖父维持着平平淡淡的关系,每周上五天烦心的课程,周末偶尔的出去散散心,和朋友们一起聊聊天,体验一下一百多年前的上流社会娱乐活动。

    是的,一个月里约翰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

    一个叫冯克·孟德斯,英国后裔,家里是开纺织厂的的富二代,生性张扬好胜;一个叫杰克·拉斐尔,意大利后裔,家里在纽约开了三家档次不低的酒店。两个朋友是通过约书亚的介绍而认识的,年龄也都在二十多岁,本来对约翰这个小屁孩儿是很不感冒的,但是通过两次周末的聚会之后很快就改变了态度。

    谁也不敢把约翰当一个少年看待了。

    洗漱完毕下楼看到正在读报纸的外祖父后,约翰先上去问声早安,然后正要一起去餐厅吃饭的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

    “这么早?”

    约翰的眉头一挑,走过去接通了电话:“你好,这里是亨特拉尔家!”

    “约翰,我是约书亚。”

    夹杂着明显的噪音,约书亚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朵里面:“你今天在家吗?我刚刚接到了爱迪生的一封信,想过去和你商量一下。”

    “爱迪生来信了?”

    心中一动,约翰连忙点了点头道:“好的,我在家等你。”

    “我大约十点钟到。”

    约书亚也不废话,约定时间后就结束了通话。

    现在的电话机实在是太过简陋了,每次打电话对他们来说都是个挑战,要不停的更换姿势,所以大家都尽量的把话说的简单些。

    在约翰打电话的时候,老亨特拉尔一直在旁边站着,此时目光闪动,问了一句:“约翰,你那电灯专利的事情有消息了?”

    “还不知道呢。”

    约翰摇了摇头道:“约书亚只是说爱迪生给他写了封信,嗯,听起来似乎他的心情不错,不过具体情况怎么样还要等他来了之后再说。”

    说完,约翰扭头转向旁边站着的管家汉斯,笑着说道:“埃尔伯先生,斯通先生中午很可能会在这里吃饭,麻烦您让厨师提前准备一下。”

    “是,先生。”

    汉斯微微欠身,答应了下来。

    对于约翰的考虑老亨特拉尔明显很是赞赏,微微点头的同时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开口道:“约翰,如果爱迪生真的同意用两万美元购买新型电灯专利,你真的会卖给他吗?要知道,这项发明确实非常的有前途,我曾经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过,这在将来很可能是每年十万美元级的产业啊!”

    “十万美元级?”

    约翰先是一怔,随即笑了起来:“先生,我个人以为您还是小看这个发明了,事实上,我认为未来这将是一年上百万美元的机会!”

    “哦?”

    老亨特拉尔的眉头皱了起来。

    不过不等老亨特拉尔提出质疑,约翰就接着笑道:“我明白您为什么会有所质疑,毕竟现在的灯泡造价确实有些高,而且用起来的成本肯定也不低,只有少部分的家庭和酒店等场合才有需要。但是您想想看,如果灯泡的成本足够低,而电费足够廉价的话呢?当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恐怕仅美国一地的年需求量就会高达百万级!那么再加上欧洲、亚洲呢?”

    约翰并没有夸张,事实上也就是十年之后,灯泡产业的年产量就达到了四百万,二十年后更是达到了将近五千万个!美国的专利有效期现在是17年,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生产金蛋的母鸡!

    而且……

    想起后面更加长寿、明亮的钨丝灯泡,约翰有时候就在想,是不是就因为考虑到专利有效期的问题,钨丝灯泡才会那么晚才被发明出来?否则的话,只要爱迪生肯持续不断的尝试下,那么长的时间总是可能发现这种材料的吧?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沉吟了片刻之后老亨特拉尔还是摇了摇头:“既然成本真的大幅度降低,我觉得普通人想要用得起也是很困难的……不过,这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