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因为孤在等啊!是在等我东海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士子出仕!……你可知道,我东海立国以来——不,当孤还在衢山的时候,就一直重视着文治教化。在我东海,十岁以下幼童不分男女,人人须入蒙学。三年毕业,其中成绩优异的三成男童可入小学,再往上,还有中学、太学,以及培养武官的军事学院和培养匠师的技术学校。
除此之外,我军中还有随军学校,教士兵识字识算的学问和忠义守节的道理。经过这么些年的教化,我东海军无人不识字,而诸将更是几乎人人著有兵书战策,虽然但看着文理粗浅,但综合起来,却比孙子兵法、武经总要还要强得多。我东海精兵能百战百胜,靠的就是数以万计、晓畅军事的将校,和读书守礼、视名节荣誉如生命的士兵。
我东海富庶犹在大宋之上,孤的内库更是财税充盈。但每年近千万贯的内库收入用,到孤自家身上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孤的这身衣服还是王后亲手缝的——除了小部分赏赐了军中,剩下大半都投入了东海国内数千所各级学校上!若论根基深厚,东海不如大宋,但说起文风浓郁,大宋给我东海提鞋都不配!”
赵瑜说到最后,猛的提高了音量,宇文粹中双膝不由得一软,竟然跪伏在地。他从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粗鄙不文的海贼之后,竟然如此重视教化。拥有敌国之富,却自奉甚简,王妃要亲手制衣,省下的钱全拿出去培养人才、收买人心,这样的国家谁能赢?
……终究还是小瞧了他!
赵瑜见宇文粹中被镇住,自得而笑,他站起身,在屋中慢慢踱着,“孤曾计算过大宋文武官职的数量,有品级的加起来最多不过五万,而其中文臣实官不会超过两万。这么点人数,孤在国中,举手可集。就算全天下所有的士大夫都不支持孤,孤一手建立的教育体系,也能培养出足够的官吏来治理天下。想拿士大夫来要挟孤……”
赵瑜停下脚步,弯下腰,贴在宇文粹中的耳边,恶狠狠的吐出两个字,“做梦!!”
什么叫深谋远虑?
这才叫深谋远虑!
注1:昭陵:宋仁宗葬与永昭陵,按照中国古代习惯,陵墓的名字可以作为皇帝的代称,所以在宋人的称谓中,昭陵便代表了仁宗皇帝。
注2:宋代野史和笔记中有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太庙中立誓约碑:一是善待国宾柴氏,二是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不加农田之赋,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块碑深藏太庙,只有新帝即位时,才能在一名不识字的宦官引导下去观看,北宋诸帝大体上都遵守了这几条誓约。而这三条碑文上秘誓,在北宋时一直都被保守着,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攻破东京后方才流传出来。
注3:蔡京为相,立元佑党人碑,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及一部分与蔡京不合的新党大臣一网打尽,总计三百零九人的名字,刻在碑石上,尽数汰斥。并禁止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
注4:当宋徽宗被掳到五国城之后数年,徽宗第十五子沂王赵囗(这个字打不出来)与驸马刘文彦首告徽宗左右及信王赵榛(第十八子)谋叛,后被查实为诬告,遂反坐遭诛杀。所以赵佶的那个不孝子在绝望中为了求生向赵瑜递劝进表不是不可能。
注5:赵炅是赵光义登基后所改的名字。
注6:赵光义当年北征契丹,惨败于高粱河畔,大腿近臀的部位中了一箭。这箭疮经久不愈,据说他的死因,便是于此。
第四十三章 帝位(下二)
宇文粹中不知道后来赵瑜又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书房,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回到了他方才进来时的那条长廊上,前面领他进来的河北校尉,现在又领着他出去。
与赵瑜面会不过区区两刻钟,宇文粹中的心情却仿佛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怎么也逃不出去。若说见面之前,他还有点上邦重臣的自负与自信,而现在,他的那点傲气已经被那个相貌粗鄙的海寇,践踏得支离破碎。对于赵瑜所说的一切,现在他甚至起不了半点怀疑的念头,只有相信,不能不信。
东海王气魄之宏大,眼光之长远,心性之坚忍,手腕之老辣,是他平生所仅见,跟他相比,道君上皇的确是天差地远,上皇的儿子们也没一个能比得上。若非心中的畏惧多过敬佩,赵瑜也没有出言招揽他,他方才说不定就拜伏东海王的脚下了。
自古以来,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群氓无知,只能随波逐流,真正颠扑不破的真理,却是得士心者得天下。千百年来,掌握了知识、民望和言论的士大夫才是统治天下的关键。只要你想拥有这片大地,就必须得到士大夫们的认同,也必须借助士人的能力来治理国家。那些做不到的,那些不愿做的,要么身死族灭,要么就被赶到蛮荒野地,享国从不能长久。
可是,任谁也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一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担心士大夫不肯投靠?没关系,直接培养听命于自己的士人好了。这样一来,哪个士大夫还能跟他讨价还价?就是武侯再世,怕是再也等不到三顾茅庐。不从者直接诛杀,反正有的是人替代。一个两个比不上,十个八个加在一起还会不比上?都杀光了也没问题!这就是宇文粹中从赵瑜的话语里听出的深意。这样的底气,连始皇帝也要瞠乎其后……秦始皇还要收回逐客令,而对东海王来说,士人来去与否,他都可以不必在意。
宇文粹中恍恍惚惚的想着,也没注意前面的路,顺着长廊刚转过一个弯,就与一人撞个正着。只听得乒令乓啷一阵响,一股浓烈的鱼腥味就在跌坐在地上的宇文粹中胸前弥散开来。
“杨小六,走路不知要看路?!”
河北校尉一声吼,让宇文粹中从。恍惚中惊醒,眼前一个十几岁的小兵正哭丧着脸抓着块托盘低头挨训,碗碟打碎了一地,而原本放在托盘上的东西——蒸好的米饼、两条咸鱼还有一点腌菜,全泼在了自己的身上。狼狈不堪。
“执政!你没事罢?”河北校尉训了。两句,又低下头问向宇文粹中。
大宋的尚书右丞抬起头,正正对上了一张眼瞳藏。着嘲笑的面孔。
‘来的时候倒装得人模狗样,见过大王后就吓得跟。只鹌鹑似的,魂都丢了。这就是大宋的执政啊……’河北校尉心中的鄙视完全没有掩饰。
他方才与丁涛站在门外,赵瑜的话他们是听得。一清二楚。不但大宋的尚书右丞被赵瑜惊掉了魂魄,连他们身为亲卫,也没想到他们的大王,深谋远虑到了如此地步。
一直以来,由于。百战百胜的战绩,东海军队中的年青将校们心气极高,而东海国内的宣传口径里,对大宋的君臣、军力、战略却大加贬责,因而对赵瑜枯守小岛的行为十分不理解。尤其是到了赵瑜公布身世之后,看着自己的主君身负太祖、秦王和老王接连几代的深仇血恨,却仍恭恭敬敬的向道君皇帝俯首称臣,下层军官们不免有些微辞。若不是东海连续对外扩张,早晚会有人忍不住群起上书,逼着赵瑜起兵复仇了。
为了防止大宋的士大夫们反抗,就事先培养自家的士大夫,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谁能想得出?
持续十几年的谋划和等待,天下间又有谁能做得到?
难道是因为大王做惯了生意的缘故?东西一多,价格就贱,而商人们要想杀价,最好的办法就是手上先备点货,而囤货惜售的伎俩更是商人们所最擅长的。
大王把他惯用的手腕用到政事上来,当真是无往不利。
‘大王当得天下!’他从没有像现在这般确信过,也从没有像现在这般为自己当年投奔东海的决定而庆幸过,他更为自己的兄弟感到遗憾,‘鹏举,你真是可惜了……’
“……没事!”宇文粹中推开河北校尉的手,自己站了起来,整理好袍服,希图保持一点上国重臣的尊严。他看了看贴墙站着几乎要哭出来的小兵,也不知道他是想躲到哪里吃饭,正好撞上了自己。
“王贵!你们在闹什么?!”一个带着点怒意的声音突然在三人身后响起。
宇文粹中连忙转身,只见在一个侍卫的引领下,两名文官打扮的中年人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后。那两名文官,前面的一人身着紫袍,犀带环腰,佩着金鱼袋,另一人则是低一级的绯红袍加金鱼袋,看服饰都是东海的重臣,而看相貌气质,也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模样,绝非沐猴而冠的村儒。
“卢参政!李学士!”只见被唤作王贵的河北校尉连忙上前行礼。
‘参政?学士?’只看两人服饰差别,宇文粹中倒也不难分辨出谁是副相一级的参知政事,谁是学士。‘他们就是东海王引以为臂助的士子吗?’
“这位是?”两名东海重臣的注意力移到宇文粹中身上,虽然衣服上一片狼藉,但服饰的颜色是改不了的,紫绫质地的公服正代表着穿着它的主人身在朝中的地位。
王贵侧过身子,抬手介绍宇文粹中的身份:“这位是大宋尚书右丞宇文公。今日领上皇口谕来见大王。”
两人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后面的那位李学士脸上更多了几分鄙夷,“原来是蔡太师的侄婿!”
“久仰了!”卢参政也冷淡的拱了拱手,将视线转到落到地面的食物上,眉头皱起:“都未时了,大王还没用膳?!”
‘这是东海王的午膳?!’宇文粹中一惊更甚,他低头看去,散在地上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咸鱼和炊饼。
只听王贵道:“回参政的话。大王从早上起来就忙到现在,到现在才闲下来。”
李学士怒道:“大王既是如此操劳,你们还给大王吃这等饭食?你等作侍卫的,难道不知道照顾大王的身体?”
“学士,我们也想给大王弄些好的,但这是大王立下的规矩,出征后,无论将校卒伍,饮食起居不得有别,大王自己也不肯例外。就算端上去龙肝凤髓,也要大王肯吃才行啊!”王贵叫着苦,“……就像陆督,他进镇江城后,也照样跟他手下的兵一起在街上露宿了一整夜。大王的规矩,谁敢例外?”
卢参政听得有些不耐烦了:“说那么多废话作甚?还不带宇文执政去更衣!你……”他又一指躲在一旁的小兵,“还愣着干什么?再快点给大王端一份午膳来,想让大王饿着不成?!”
小兵一溜烟地跑了,王贵也领着宇文粹中往另一个院子走去。大宋的尚书右丞离开的脚步竟是有些踉跄,东海军军纪森严他早已知晓,赵瑜能让麾下诸将人人皆为吴子(注1),他也不会太过惊讶,但宇文粹中万万没想到赵瑜会身体力行到这样的地步!
上下同欲者胜,而上下同饮食,同起居呢?
应当能王天下了罢?!
君明臣贤,将士效死,财帛充盈……
这就是东海吗?
※※※
派王贵将宇文粹中送出去后,赵瑜又坐回座位上,阖上眼皮,闭目养神。他方才说的话,有真有假,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心目中最大的敌人,不是金虏,也不是宋主,而是全天下的士大夫。
赵瑜从没有将女真人放在眼里,也没有把大宋这个国家放在眼里,当他的军队拥有第一门火炮之后他就开始这样想,而当东海国的几套总动员预案顺利修订完成并经过实际验证之后,他的自负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实。
东海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所拥有的完全是两个世代的军队。除去战斗力不谈,已经半工业化的军工系统,久经训练的预备役体系,行之有效的动员能力,只要赵瑜下达总动员令,就可以像工坊里的流水线一般,一个营接着一个营,连续不断编组有战斗力的军队,一旦东海开始爆兵,天下间没有哪个国家和势力能抵挡得了的。
赵瑜还记得读书时曾了解过的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经受了坎尼之役的惨败,五分之一的罗马青壮年倒在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脚下,但罗马人凭借强大的回复和动员能力,刚被消灭一个军团,就立刻重新组建两个军团,硬生生的将迦太基拖垮,让纵横亚平宁半岛十五年的汉尼拔败得不明不白。
这样的罗马,被称为九头蛇,就是那只在神话中拥有无限的重生能力,不一次砍下所有头颅就会不断再生的怪兽。地中海沿岸,没有哪个国家能与这样的怪物对抗——你能胜过他,但你却耗不过他!
如今的东海也是这样的国家。东海拥有超越这个时代数百年的一个完备的总动员体系,比起武器上的代差,东海组织力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就算没有火炮火枪,东海军的武器装备退回到冷兵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