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现在平安京中并没有多少军队,张大牛曾不经意听到营中的几个指挥使聚在一起吹嘘,都说只要大王下令,凭手上的五百人就能轻而易举攻进城中。敌情如此虚弱,张大牛想不通为何大王要把八万大军留在城外,而且是连续驻扎了半个月之久,这根本就不符合他以前在军训时被教导过的兵贵神速的说法嘛!
‘到底还要等多久!?’张大牛在低头啃着炊饼时,仍在想着。
“到底还要等多久?”主帐中,朱聪皱眉问道。
“快了!”一个少年恭声回道。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但身上军牌上已经有了一颗银色地弯月,却是刚刚被调回中枢的丁涛,“倭王的勤王令发出有半个月之久。近畿各地已把军队召集完成,约有三万五千人,现在就在一百二十里外。关东一带也在开始征召士兵,大概半个月后就会沿东海道来攻。另外。从这里往西,被称为中国的地方。也有消息说当地倭人正在编组队伍。不过那里人口不多,地力贫瘠,应该召集不到多少兵力。但在日本东北,称为奥羽的地方,由于是对抗虾夷人的前线,驻扎有近万人。除此之外,九州岛的太宰府那里也能召集起两三万士兵。不过,有第二舰队和派驻在对马岛总兵站地驻军,他们恐怕不敢渡海上本岛。”
“难道参谋部的战略是准备等倭人勤王军赶来平安京,好以逸待劳,乘势将其一举荡清?”朱聪又问道,这几天,他都在帐中忙着写在辽东半年多地述职报告,对于今次作战的计划却是懵然不知。
“不!”丁涛摇头。“我们的目的仅仅在等倭人把军队召集起来,方便我军把他们全歼罢了。虽然倭人军队的主力绝大多数是征发起来的农民,多是用的竹枪,身上地盔甲也是用竹片打造。但也有少部分是平氏和源氏的武士,其人多有武勇,是日本的中坚力量。要想征服倭国,就先得把他们连根拔起。”
“平氏?源氏?”
“这两家都是下放臣籍的宗室。源氏是皇子下放后给予的赐姓,而平氏则是皇孙或血缘更远一点的宗室所得到的赐姓。”
“把宗室下放臣籍?这是什么意思?”朱聪捉摸不透,大宋可从没有这种做法。
“好了!好了!”赵瑜在一边不耐烦道,“没有必要知道那么清楚,管他是皇族还是贵族,很快就都是鬼族了。只要知道倭人的军队开始召集就够了。已经到了我们出动地时候了!”
“大王,要出兵了?”
“当然。我给了倭王五天的最后期限。明天就是最后一天,谅他们也交不出人来,只会想着拖延时间。不过我可不会再等了。”赵瑜冷笑道。用商人失踪作为开战理由的确很烂。但已经足够了。这个时代,所有战争都是为了利益。只是为了名正言顺的出兵,不得不找个借口罢了。
当初女真起兵叛辽,其中一条便是辽国收留了其部族逃人完颜阿疏。几次辽金和谈,女真人也有提出交还阿疏的条款。不过由于碍于上国的脸面,辽主天祚始终不肯把其交还。而完颜阿骨打便以此为借口,从混同江畔一直打到了西京大同府。而到了半年前,金人攻破西京,俘获了阿疏,却仅仅是打了他几杖便把他放了。有些金人不认识他,或问为谁,阿疏便说:“我,破辽鬼也。”
赵瑜与女真人一样,并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寻找借口上,随便挑出一条敷衍下面地士兵就行了。在军中高层,无人不知今次作战是即将来临的逐鹿天下的总演习。在出兵前,赵瑜也明确对军政两班说这是大战前的最后一次大考。
而到现在为止,所有人的表现都很不错。从动员令下达开始,东海国中的文官们检索名簿,安抚民众,同时安排奴工去帮助军属,为大军出动解决后顾之忧。参谋部也很出色,只用了十天,便把所有新增编制都安排妥当,八万大军渡海登陆、后勤运输——虽然只是沿着琉球群岛稳步北上——也始终按照计划中顺利进行。
如果让赵瑜来打分,此前的表现绝对是及格了。剩下来他要做得,就是另外一个任务——将日本灭族!
“日本国中,除了公卿王侯,下面庶民都没有姓氏。而即无姓氏,便不知其先祖由来,只如无知禽兽,其人不足虑。只要把识字知礼的上层都清理掉,倭国也就亡了。”丁涛心平气和的说着今次的计划,朱聪听得却汗流浃背——这些年他一直看着赵瑜仁心爱民,都忘了他当初是如何地心狠手辣。
赵瑜接下去解释道:“无意义地杀戮非我所喜,但让全军见一见血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南洋已定,三佛齐覆亡、真腊也在苟延残喘,能动手地也只剩日本和高丽了。不过高丽紧邻女真,消息容易散布,太狠辣的手段也不适合使出来。不比日本,孤悬海外,又多年不知兵事,是再好不过的目标。”
“东海既要崛起,脚下的路少不了用尸山血海来铺垫,交趾如是,辽南如是,南洋如是,当然,今天的日本也如是。就让倭人成为我们的踏脚石罢,接下去的路需要他们的尸体来修建!”
注1:由于日本偏处海外,几乎没有外敌侵扰。所以历代京城,包括平安京都没有城墙。不过因为模仿长安筑城,所以城门却是完备。这种城池,仅仅是建着好看,并没有实用价值。
第三章 灭国(上)
大宋宣和四年十月十九,甲戌。
北陆道。
为日本五畿七道之一,是其国中北部的行政区划。同时也是日本本岛北海岸,贯通若狭、越前诸国的交通要道的名称。
泰西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而在大宋,以汴京为中心,延伸出来的水陆要道也不计其数。放到日本,也同样如此。除去以南海道为名的四国岛,西海道的九州岛,本岛之上,以平安京为起点,修筑起四条官道贯通本岛的东西两面。分别是向西去的山阴道和山阳道,向东延伸的北陆道和东海道。至于从琵琶湖边的近江国,一直把整个东北地区一起囊括进来的东山道,虽然没有大路连接京城,但穿梭在群山中小路也为数不少(注1)。
而这些倭国历代政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造的道路,却恰恰给东海军的四面出击,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张大牛沉默的走在队列中,双脚机械的在北陆道的黄土路面上交错前行。在他的前后左右,一个不满编的指挥,总共三百五十名官兵,都默不作声的紧跟在高高飘扬的军旗之后。身上披着的鱼皮轻甲,挂在腰间的夹钢佩刀,以及背上的双肩油布背包,都是东海军制式配备。虽然他们只是副营,但所有的配备都不比正营差到哪里去,不过同样的,他们身上地负重也绝不比正营的士兵少上一两半钱。
不比正营经过长年累月严格训练的精兵。能背负着近六十斤的兵器装备,在一天之内跋涉四十里后连续投入战斗。像张大牛这样的预备役,在经历了连续四天的行军作战,除了麻木的听从命令,再没有一星半点地多余气力,就连张口说话都嫌费劲。从体内的每一块肌肉传来地疲累,让阴郁怒火在张大牛的心中熊熊燃烧。满腔的愤恨都投注在倭人身上。
四天前,按照东海军中通报的说法。由于倭王无视赵瑜的善意,‘蛮横’的拒绝了最后通牒,拒不交出被掳走的国人。在平安京外围城了半月之久地大军终于奉命出动。八支正营部队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而剩下的队伍则在进军号声中突入城中。
平安京中的抵抗,就如挡在滚滚车轮前的螳螂,在一瞬间便灰飞烟灭。把平安京外的篱笆墙踩在脚下,用火药包把只有两丈高的宫城城墙炸成瓦砾。张大牛所属的指挥当先杀入王宫,占领了象征日本中心的紫宸殿,把倭王临朝时所坐地御榻献到了赵瑜面前。
攻城之战仅仅持续了两个时辰,十月望日的那一天所剩下的时间,张大牛和数万名东海士兵一样,都是在洗劫城中的工作中度过。在历经交趾、辽南、南洋各次大战的一线军官的指挥下,刚刚被征发入伍地新兵们,极有效率的在一间间宫室和公卿府邸中杀戮劫掠。日本积累了数百年的财富,无论金银珠宝,还是古物珍玩,都一点不留地被搬运搜集,堆积在大街上,继而连同俘获的嫔妃宫人。贵戚仕女,被数以百计的大车运出城外。
上至天皇法皇,下至王侯公卿,近万倭国贵族被屠戮一空,尸体在皇宫中堆积如山,发黑的血液凝固在被瓦砾碎石之上,厚厚的竟有数寸。在把城中百姓驱赶出城之后,一支支火把丢进了王宫宅院,依然是东海军惯例的纵火焚城。三百多年的倭国王京,淹没在火海之中。北风呼啸。如有数万冤魂在悲鸣。风助火势。那直上云霄的黑沉浓烟,就算到了百里之外。仍清晰可辨。
第二天,把周围四十里地熊熊烈焰留在背后,东海八万人马沿着大路向东西分兵进军。约期三月,全灭日本。赵瑜亲领近卫一营,加上近万登陆地水兵,清理近畿五国。日本的国,只相当于大宋地一县,五国合一,也不过一州之地。赵瑜提领一万两千人,并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而张大牛所属的野战三营,领到的任务便是横扫北陆道诸国。北陆道沿着北海,本有七国,但在佐渡国这个海外孤岛被东海占领并开发金矿之后,就只剩六国。由于有佐渡岛上的驻军和分舰队支援,这个任务被认为是各营中最轻松的一个。
不过所谓的轻松,也只是相对而言。绕过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野战三营一边行军,一边攻击沿途的村庄、寨堡、寺庙和神社。在这过程中,正营始终没有出动,一切战斗都有两个副营来完成。甚至是哨探游骑,安营扎寨,也是由副营亲历亲为。
相对于累得七死八活,每天都在行军、作战、休息中循环度日的新兵们,正营的四千官兵轻松得仿佛在观光游览。不过,因此而生怨的士兵却很少见,有身经百战的正营跟在身后,所有的新兵至少都能睡得安稳,也不用担心战败会如何下场。
对于四个野战营的战斗力,东海国中几乎都是盲目的信任。东海国历年来的战争,从来都是动用五千兵便能灭国屠城,有四千精兵在后压阵,哪还会有人担心倭人的反击。
张大牛所属的这个指挥,刚刚毁掉琵琶湖北的若狭国国分寺,同时还顺路烧了两间神社。欲灭其国,先毁其史,在日本,传承历史文化的不是公卿武士,便是僧侣神官。而一路北上,沿途的神社、寺院无数,让他们着实费了不少气力。
在身后留下了一片废墟,三百五十人的队伍稳步向前,他们这个指挥接下来的任务是赶去前方的预定地点,为全军准备好今天休息的营地。野战三营地其他队伍现在正分散在若狭国的村落乡镇之中。按照早间的行军计划,他们只有到了晚间才能陆续赶上来。
急促的蹄声从前路响起,几匹散出去的游骑正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马上的骑手满面风尘,而马鞍之后,几枚首级正随着马身地颠簸上下飞舞。游骑与张大牛擦身而过,他只用了眼角瞥了一下,又低下头去盯着身前士兵的脚步——他就连好奇地力气也没有了。只剩下机械化的动作。
游骑在已走出行军队列的三名主官身边停下,不知报告了些什么。很快指挥使跳上自己的坐骑——在此之前。所有的军官都是与士兵们一样,背着装备徒步行军——骑在马上,赶到了队列最前,指挥刀在头顶挥舞了两下,直指前方,大声呼喝:“全军轻装前进,半刻钟内赶到前面的山口!”
没有半点拖延和磨蹭。一串沉闷的落地声之后,三百五十具背包被抛落在身后,蜿蜒地队伍如同受了惊的巨蛇,突的一下便加速向前冲去。急促的脚步声中能听出士兵们的兴奋,东海军功最重战阵歼敌,其丰厚程度甚至连攻城略地都比不上,指挥使即是如此下令,前方必然有敌军出现。比起烧杀抢掠。自是即将来临的战事更让他们这些士兵期待。
※※※
军势已经接近了若狭国和越前国交界处的山口。越前守平忠盛正领着他的六千大军在北陆道上赶向若狭国中。身后地红色军旗随风舒展,一万多只脚步带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回头看向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平忠盛不禁自得而笑。他是伊勢平氏的支脉,但由于继承了其父的位置,历任地方又屡立功绩,不到三十岁便已经成为一国守护。离殿上人的仙籍(注2)也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遥,却是咫尺天涯,世代垄断公卿高位地藤原诸家,不可能允许一个卑微武家分家家主,贸然涉足只属于他们的领地。不过,现在这个让他难以逾越的距离,已经不再是问题。
上洛!
这是让所有在外的武士都兴奋的词语。能入神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