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坐直了身子,打开一份奏折看了看说道:“无忌给我的意见是安西都护府初立,且西域诸国大多谨慎,驻军不宜多,否则容易引发怀疑和冲突,也不宜少,否则难以控制局面,人数以三万为最佳,至于剩下需要的兵马,可以在谷州和浑州二州各驻扎一万兵马,加在一起,就是五万,且东西呼应,随时可以相互支援。
至于军队来源,自然是关中府军,我大唐第一个都护府,自然需要精兵强将,关中兵马精锐,就从关中征调兵马去戍守,怎么,你有什么意见?”
苏宁说道:“那军队驻扎时间为多长时间?”
李二陛下皱了皱眉头,说道:“就仿照西突厥驻军例,一年为期,地域既然较远,怕是要有两年才能轮换,就为长征健儿,加些饷钱便是。”
苏宁说道:“问题就在这里,陛下。臣始终觉得,这府兵虽好,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可以极大减轻国朝负担,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些,他们还要承担家中农活,也属于壮劳力,大唐如今最缺乏壮劳力,还有很多土地需要开发。冬日作战还好。若是春日春耕时节需要作战,岂不是会影响到春耕?
那便是有些麻烦了,大唐今后要做的事情更多,需要军队更多。开拓的疆土越大。当地人都不是我族类。哪里能纳入军府充做府兵?驻军还是要从大唐内地征调,那样一来,大唐本土军队数量更加紧缺。长期以往,便会出现国土上没有足够军队戍守的情况,军士也有家庭,思乡心切,极易出现逃兵情况,到那时,又该如何?”
李二陛下皱起眉头,深深思索着,良久,却思索不出什么问题,于是开口道:“这倒的确是个问题,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是否有所考虑?把你的考虑告诉我,我想一下。”
苏宁点头道:“臣的想法就是在府兵之外再设立一支常备军,之前臣也提过常备军的想法,但那时没有今日这般情况,所谓常备军,就是脱离府兵,完全归属于朝廷的军队,不从事农业生产,只负责征战四方,戍守疆土,吃穿用度,具为朝廷负责,所用兵器马匹盔甲,也都归朝廷负责,平时发放兵饷粮食,朝廷养之。”
李二陛下陷入沉思,大唐的府兵并不需要朝廷出粮食,就算作战也是自备粮食兵器,所以参加军队的都是一些家中环境比较殷实的农户,穷人还没办法当兵,就算当也只能做辅兵,苏宁的意思,就是设立一直完全归属朝廷,没有战时为兵平时为农性质的军队,无论什么时候,都只负责战斗,不负责耕种土地,就好象是……
职业军人。
“那么组建一支军队朝廷所需要支出的军费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按照你说的戍守边疆,一去多少年,能经受住吗?不会思乡吗?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李二陛下一边说一边思考。
苏宁把和杜如晦说的理由说了出来:“倒也不能这样说,说一些父母双亡者或是天生无父无母者可不会有什么家乡的顾虑?还有一些无家无室者,在大唐找不到女人,没有财产,没有土地,无法生存,那么这支军队不就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吗?
与其在大唐老死饿死,干脆就到外族去拚搏一把,把土地打下来之后戍守在那儿,那儿肯定缺男人,大唐的这些精壮男子不就可以占据那里了吗?不需要多少年,第二代民众都要喊大唐男人为父亲!
大唐也有很多男儿想要当兵,但是家中财产不够,所以当不了府兵,但是在劳动改造政策开始之前每次战斗辅兵的数量可在少数?这就意味着除了府兵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男儿想要当兵,却没办法成为正式的府兵。
劳动改造政策确立之后,为了不耽误农务,运送粮草这些事情都交给战俘去做了,军队对辅兵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很多原来想要从军的人很是失望,这些人就是成为永久士兵的最好人选,只要大唐一旦开始招募,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招募到相当一批的永久士兵。
然后训练他们,选拔出五万人的优秀士兵,送到谷州浑州和安西都护府,他们就是正式的士兵,没有回家乡的需求,反而可以在当地结婚生子,西域战乱过后男子数量锐减,这正是我大唐男儿的好机会啊,过了十年二十年,当地的百姓可都是大唐军人的后代了,可以设立军府,征召府兵了。”
苏宁一番话说完,李二陛下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指着苏宁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好小子,好小子,算计外族都算计到几十年以后了,哎呀,吐蕃,吐蕃,究竟他们犯了什么错招惹到你?我现在相信了,只要你一出手,吐蕃完全没有招架的力量,西域也是我大唐的囊中之物,还不用起刀兵,哈哈哈哈!”
李二陛下笑的那么开心,很显然,这个事情就成了,大唐如今的情况,与其一直维持府兵制度,倒不如开始进行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共同存在,募兵戍守边疆,府兵做为主力征战四方,打下来的领土都交给募兵去占领,去同化,去结婚生子,用基因和血统战胜当地人,把他们变成实实在在的汉家儿郎,同化为汉家领土!
吐蕃和西域,这是大唐挺进中亚战略的两块绊脚石,一定要消灭掉,然后才可以向中亚进发,避免高仙芝曾经犯下的错误,遇到的挫败,在此之后,大唐的政策愈加成熟,策略愈加完善,中华帝国的顶峰将远远不止另一个时空,至于究竟能到什么程度,苏宁自己也不知道。
六百一十普度众生
洛阳,净土寺。
一轮明月悬在天边,周围点缀着几颗明亮的星星,一位穿着朴素僧衣的中年僧人盘坐在一个小亭中,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佛珠不断地转动,象征着他虔诚佛教徒的身份,这小亭叫做望月亭,是他最喜欢的一处可以宁静心神参悟佛道的好地方,每天晚饭过后睡觉之前,他一定会在这里度过。
“长捷师兄,长安大觉寺来信,住持法师邀请我等往长安一叙,说是要商量一下往吐蕃国传教的事情。”一个穿着同样朴素的中年僧人慢悠悠地走过来,左手拿这一封信,右手行佛礼,很是虔诚与尊敬。
“大觉寺?吐蕃国?”端坐在望月亭中的长捷法师闻言睁开了眼睛,站起身子走上前,接过信件,打开来看了一会儿,眼中疑惑之色愈发浓郁:“朝廷向佛道两界遍发邀请函,邀请佛道两界修为高深者往长安而去,希望选拔出二百五十名高僧与二百五十名道长组成团队前往吐蕃传教,还是受到了吐蕃国主的请求?师弟,这当真是大觉寺信件?”
被称作师弟的中年僧人双手合十点头道:“正是如此,此等大事,怎会有假?更是朝廷直接下达文书,不会有错,年前朝廷大破吐谷浑,灭之,吐蕃出力不小,想来是吐蕃国主的请求,陛下也就答应了。”
长捷法师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信件,疑惑道:“吐蕃虽处高原之上。然玄奘来信称吐蕃国就在天竺国北方,既然如此必然是有佛徒传教,那为何还需要我等?朝廷此举,却是叫贫僧好生疑惑,至于道教,向来都在本土传教,从未外出,此时为何又要邀请道教高人一同前往?”
中年僧人说道:“旁的暂且不说,既然陛下已经下达文书,而大觉寺住持又提出邀请。师兄还是前往一次为好。原因应当也会说明,朝廷貌似并非强制我等僧众前往吐蕃苦寒之地,到时若事不可为,再回来便是。”
长捷法师点点头。收起信件。而后又像是感叹一样说道:“若是当真可以去得吐蕃之地。倒是可以试着和玄奘会面,数年未曾相见,也不知道他如今怎样了。”
中年僧人笑道:“师兄莫要担忧。玄奘三年前便已抵达那烂陀寺跟随戒贤法师研习佛法,现在应当还在研习高深佛法,待得玄奘研习归来,自然有相见之时,命里有时终须有,何须强求呢?”
长捷法师闻言温声笑道:“师弟近些年研习佛法颇有所得,倒是看得比师兄还要透彻了,可喜可贺。”
中年僧人笑道:“毕竟玄奘还是师兄的亲兄弟,即使出家人无家,但终归还是血浓于水,我等到底还是人,师兄,吐蕃苦寒,师兄身体又不是很好,若实在不可为,还请归来,若是玄奘从天竺国归来才知道师兄已经圆寂,那该是何等感伤?”
长捷法师笑着摇头道:“若吐蕃并不需要我等,我等自然不会前去,但若是吐蕃众生当真需要我等,普度众生,也就是我等使命,为此,何须有生命之担忧?玄奘回来时,若是得知贫僧为普度众生而去,一定会欣慰,他能为研习佛法而不计艰险,跋涉四年方才抵达天竺,这已经是我佛门中人之楷模了。”
中年僧人无言以对,长捷法师便笑道:“你也莫要太过在意这些事情,正如你所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纠结于此,于修行不利,师弟切记。”
长捷法师说完转身便走,显然是去打点行装,往长安而去,中年僧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兄弟二人,当真是一样的性子……
和长捷法师一样,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佛寺中的高僧接到了消息,纷纷往长安而来,各地道观的道长们也纷纷往长安而来,就连长安总院的孙思邈都要带着一众医者询问一些事情,鉴于孙思邈在长安道教界以及整个大唐道教界的特殊地位,还有他身负爵位,李二陛下倒也允许他参加会议,只是定然不会允许他去吐蕃就是了。
洛阳距离长安城很近,加快速度的话,很快就可以抵达,所以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高僧道长,长捷法师是第一个抵达长安城的外地高僧,一入长安就往大觉寺而去,当初天竺高僧来长安城讲学的时候,他也来过这里,轻车熟路,显然大觉寺的僧人也都认识长捷法师,一见长捷法师前来,立刻前去通报。
不一会儿,大觉寺住持空景法师就出来迎接了,空景法师是长捷法师的好友,曾经给他的兄弟玄奘讲解过佛经,佛法修为高深,一见他出来,长捷法师立刻迎上去:“空景法师,好久不见了。”
空景法师笑眯眯的说道:“好久未见,还请入寺吧,有何事都请入寺再说。”
长捷法师点头答应。
入寺,进入禅房,空景法师请长捷法师坐下,而后给长捷法师倒了一杯水,笑道:“三日前才将信件送出,没想到现在就到了,速度真快啊。”
长捷法师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道:“情况紧急,事关重大,容不得在三思虑,有何事,都还是听明白之后再做考虑最好,那么,还请空景法师将缘由告知贫僧吧,为何朝廷需要我等僧众和道众入吐蕃传教?依贫僧所知,吐蕃虽无道教,但应该有佛教才是。”
空景法师的面色变得有些严峻,开口说道:“五天前,纵横司侍郎杜如晦杜侍郎来到寺中,与贫僧谈话,他把一切缘由都告诉了贫僧。”
长捷法师有些吃惊:“杜侍郎?”
空景法师点头道:“年前大唐与吐谷浑之战中,吐蕃出力不小。更在安西都护府设立过程中出力很大,所以大唐于情于理也要给予一些感谢,吐蕃国主就提出了请求中土佛教道教教众进入吐蕃传教的请求,杜侍郎非常不解,询问这是为何,一开始吐蕃国主尚且不愿意说,到后来才说了出来。
原因就在于吐蕃高原之地,交通闭塞,民智不开,风俗严苛。因此催生出一邪教。该教以贿赂吐蕃一些高层人物以站稳脚跟,并且蛊惑教众,宣扬某些神明不可违逆之说,并且不允许吐蕃民众信其余宗教。只能相信这一种教派。
吐蕃本就是苦寒之地。粮食产量极低。本来就不够吃,却被这邪教以贡献为名巧取豪夺,纷纷夺走。大部分自己挥霍享乐,少部分焚烧祭祀神明,即使千里饿殍,也在所不惜;更有甚者,拿活人祭祀,一些体弱不堪劳作或当兵者就要被拿去活人祭祀,乃至于活活烧死,手段之残暴,心肠之狠毒,令人发指,闻所未闻。
因其得到吐蕃部分权贵支持,吐蕃国主亦无能为力,这才请求大唐,拯救吐蕃民众于水火之中,陛下遂起意,以我佛教教众与道教教众本慈悲为怀之念,立誓普度众生,拯救万民于水火,这才请求我佛门与道门派遣高深长者入吐蕃传教,将吐蕃民众从邪教手中拯救出来,普渡吐蕃民众。”
长捷法师听的脸色苍白,满脸唏嘘不忍:“时至今日,竟有如此狠毒残暴之邪教耶?活人祭祀?昔日佛祖割肉喂鹰,只为拯救一只乳鸽,而那些人居然拿活人祭祀,天下之大,哪有以活人为食之神明?我佛家戒律当中最重要的便是戒杀戒荤,即是如此,我佛家当如此邪教天敌!
我等佛者以慈悲为怀,立誓普渡天下众生,如今眼见耳闻吐蕃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岂有坐视不理之缘由?更兼陛下下令,我等更当责无旁贷,空景法师,若我大唐佛门决意往吐蕃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