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策 >

第629章

官策-第629章

小说: 官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菜式烹饪水平也非常的独到,不输于一流酒店的大厨。

“陈京,我们这驻京办怎么样?不输于那些高档酒店的水平吧!这都是小郑经营有方,标准档次搞起来了,他可是为我们海山立了汗马功劳啊!”清香书记指了指郑雅道。

郑雅忙谦虚道:“书记,您可别表扬我。我们有什么成绩,都是领导对我们重视,我们才能够在京城立住脚。”

她顿了顿,道:“对了,书记,发改委马司长那边已经联系好了,可能明天下午有时间,您这边的安排……”

“明天下午行啊,就明天下午!”李清香果断的道。

陈京心中立刻有些明白。

郑雅这些年京城也的确是建立了不少人脉,在京城说站住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京以前在海山的时候,就人说郑国华有背景,好像和京城都有根。

估计郑国华所谓的根就是指郑雅了。

有个妹妹在驻京办工作,自然有机会接触一些京城部委的官员。

不管这些官员级别怎样,对郑国华现在的地位,都绝对是有莫大的帮助的。

郑国华有自信让蓝河跟着邻角的步子走,也大力搞招商要项目,看来也是综合了自身资源做出的选择,不完全是盲动。

郑雅并没有陪同一起吃饭。

她招呼好一切,便盈盈的出去了。

清香书记今天似乎兴致很高,她让服务员开了四瓶茅台,道:“陈京,今天得喝酒啊。我们海山企业家敬你,没有酒不行!”

她指了指梅才华等几人道:“你们几人看着办,陈主任现在处在什么岗位上你们也知道。你们是我们海山企业的王牌,也是最有希望进第一批名企序列的企业。

在这个时候好好表现,给领导留个好印象有多重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陈京道:“清香书记,您这是让我违反纪律啊。我们都说好了不搞这一套的,怎么今天梅总他们都来齐了?”

李清香神色不变的道:“陈京,你不要迂腐。我们这次进五十强的企业就是这几家,诺大一个海山市,就这么几家能进五十强。如果他们不能最终入选,我这个书记面子往哪儿搁?

不光是我颜面无光,就你这个海山培养出来的干部脸上也无光不是?”

李清香能说会道,而且言辞犀利,让陈京难以招架。

梅才华八面玲珑,忙打圆场道:

“陈书记,您主导搞的名企项目让我们很激动。最让我们激动的是这个项目的专业、严格、公平。我今天和几位老总陪您喝酒,就是表达对您的感谢,没什么别的意思!”

陈京淡淡一笑,道:“还是你梅总会说话,这样最好,现在我们的名企评选是机制决定的。我个人作用有限。所以我丑话说在前面,能不能最终入选,我不跟你们担保,也担保不了。

一切都靠你们的实力说话。

初审已经过了,你们不需要专家指导,就耐心等待复审吧!”

鸿雁化工集团的崔洪军是北方汉子,他举杯道:“陈主任,说话都是多余的,我老崔感谢咱们经合办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我敬您一杯!”

两人碰杯便干,一场酒宴就此开场。

李清香女流之辈,喝酒竟然也不含糊。

一连和陈京碰了三杯,面不改色心不跳。

她这次进京踌躇满志,一方面是海山的几个项目,在这一次要敲定。

另外一方面,这次也是为两地合作搞高新开发区项目的事儿探路。

陈京给海山和南港的要求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都把看家本领先拿出来,先开始动作。

等到各方面情况都摸清了。

大家才合起来一起来搞申报。

到时候经合办从中协调,团结一心的把项目拿到手才是王道。

陈京和李清香和姚军辉两位书记都有深谈。

如果这个联合开发区能够搞成,这将是一个超过两千亿规模的项目。

这个项目有固定资产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国家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投资,国家道路基础建设投资等等多种投资。

甚至随着高新产业的发展,海山和南港经济的进步。

以后两地合作修建机场的项目也可以启动。

陈京强调,只要合作就有机会,一旦合作有成果,两地经济就会有井喷式增长。

这样的合作对两地都是有莫大利益的事情。

双方为什么不团结一心。

经过多次沟通,应该说李清香和姚军辉两人已经认识到了项目的价值。

这次三人又相约进京再碰头,一起想办法探路,摸清情况。

而且三人还要碰头商讨整个项目的评估,可行性分析,包括整个项目书的起草等等。

选择在京城来做这件事,陈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京城的人脉可以利用起来,京城的氛围也有利于李清香和姚军辉这一对老对手摒弃以前的固有思维。而且还不受外界的干扰。

现在李清香来了,带来了几个企业老总找陈京磨。

姚军辉马上也要到,他又会给陈京出什么难题?

陈京祈祷姚军辉最好不要搞李清香这么多幺蛾子。

大家坐在一起开诚布公,把整个项目的架构和设想谈妥。

陈京可以通过鲁教授的关系找一批权威专家立刻做论证分析。

然后陈京准备立刻就组织材料,做项目计划书。

最好是在一个月内把所有的工作做完,把完整的材料能够提交到省里审批。

如果省里这一关能过,事情就应该成功了百分之六十。

陈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可以落地了。

因为万一京城这关过不了,陈京还有第二套办法。

把合作规模缩小,不搞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由省市两级投资先搞出成绩,然后再想办法升级……

第911章 万全之策!

回到酒店,陈京已经是精疲力竭。

这次进京并不是他一个人,综合处处长潘洪辉和钟军也随同一起过来。

钟军现在基本是充当陈京秘书的角色。

小伙子从老师转行过来,工作细致,积极性高,老师严谨风格他也学到精髓,陈京比较看好他。

这和钟军的父亲蒋秘书长没有太大关系。

陈京隐隐听人说过,蒋铭仁对陈京把钟军选进经合办并不是很满意。

当然,陈京也没有机会和蒋铭仁接触,不了解他真实的想法。

在酒店一共订了两间房。

本来是陈京单独一间,钟军和潘洪辉两人住一间双人间。

但是陈京晚上不在酒店住,所以实际上是钟军和潘洪辉一人一间。

这几天陈京和清香书记还有南港姚书记一起联合行动,到部委跑关系,找路子。

目前关于高新产业园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这一次大家一起相约在京城,目的一来是把这个项目的事情大家谈清楚。

另外也是通过各自在京城的关系现在京城吹吹风,试探一下京城各部委的反应。

毕竟是大项目,最终项目落实可能还需要省里出面。

但是在此之前,三人一起在京城碰头,打打基础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京城找路子跑关系,天天都是饭局,像赶场子一样,无论是体力、精力都消耗极大。

连续三四天都这样,陈京心神终于也忍受不住了。

晚上赴完最后一个饭局,他干脆懒得回家,径直到酒店就准备将就一晚得了。

坐在沙发上,钟军恭恭敬敬的给他冲了一杯茶。

陈京点点头,指了指沙发道:“你坐吧,不用管我!你以前是站在讲坛上的老师,现在却成了我的秘书,这样的反差大吧?”

钟军认真的道:“跟着陈主任我感觉很好,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教书在象牙塔里面,接触的东西都很简单单纯,现在走出来了,外面才是真正的世界!”

陈京点点头,道:“那就好好干吧,自己选择的道路,自己喜欢才最重要,不要太在意其他的压力!”

钟军高兴的一笑,道:“是,我也是这么想!”

钟军从进经合办开始,就跟在陈京身边做事。

很多事情陈京都不瞒着他,而他也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渐渐的了解了陈京。

陈京年龄比他大不了几岁,但是却比他要成熟很多。

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从容不迫,面临各式各样内外压力,应付自如。

钟军渐渐的对陈京也有了一种崇拜。

而让他唯一感到有些忐忑的就是陈京平常话不多,很少跟他交心。

今天他能听到陈京这番话,心中感到非常的舒服高兴。

而陈京也没把他当外人。

第一天回京,陈京还邀请他和潘处长两人去家里做客。

钟军也亲眼见识过陈京家的奢华,陈京的太太是著名企业家,资产以亿记。

而无论是金钱还是权力,对钟军这样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充满向往的,所以陈京理所当然成为了他奋斗的目标。

“小钟,订明天下午的机票吧!明天我们回去!”

一晃到京城已经一周了,在岭南还有大堆的事情等着处理。

姚军辉和李清香两人还留几天,陈京却不得不回去了。

这一次三人联合一起行动,效果比较理想。

首先,三人会谈对合作的事情达成了进一步的共识。

姚军辉和李清香之间以前的一些芥蒂和矛盾,在大局面前,两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诚意,通过这一次的碰头,算是基本冰释了。

而三人各显神通,请部委官员探讨项目的工作,反响也还不错。

陈京通过鲁教授找了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经济研究员朱老会面。

陈京准备请他帮助来做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专家团预计八人,经合办负责整个评估安排,经费方面由海山南港两市解决。

初步工作做妥,马上就需要立刻行动。

陈京在京城也坐不住了,人在京城,心里惦记着工作。

……

到粤州第一件事,陈京便去商务厅。

他在京城仔细思忖,又多次和李清香和姚军辉两人碰头。

他们都是官场上混成了精的人,对岭南政坛的了解,他们又远远要强于陈京。

现在三人形成了一种共进退,准结盟的姿态。

自然对各自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谈话中也有所提及。

无论是李清香还是姚军辉,他们都在委婉的向陈京表示,陈京应该要将经合办的关系和商务厅搞得更融洽一些。

经合办的短板就是和兄弟单位互动不够,成立的时间尚短,在粤州根基单薄。

一个大项目运作要得到支持是多方面的。

除了领导支持,老百姓支持,兄弟单位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用李清香的话说,每年省政府定的项目。

下面市州真正要落实,各职能部门关系一点不到位都不成。

县官不如现管,这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和职能部门搞不好关系,丢项目、丢拨款的不计其数,这是血的教训。

陈京当然能够明白李清香这个提醒的含义。

陈京现在是商务厅的一部分,不能和领导搞僵。把厅里的关系搞和谐,和其他单位的关系才能慢慢的缓和得了。

这对陈京来说,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周维今天是亲自给陈京冲茶,递给陈京一支中华烟,两人在他办公室吞云吐雾。

从周维脸上,看不出他对陈京有任何不满。

他淡淡的道:“陈厅长,你们经合办搞得不错,名企项目第一阶段工作很完美,后续不要放松,要把这个项目搞起来。”

陈京连连点头。

周维话锋一转道:“这几天你去京城,我们几个厅长碰了一下头,大家都觉得经合办现在已经走向了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省里对经合办的要求,我们一部分审批工作是该到了转移给你们的时候了。

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岭南和两个行政特区之间的流通行业政策制定审批的工作。另外就是两岸三地援助、支援审批工作。

你可以立刻安排人手来搞好接收,这两项工作担子不轻呢!”

陈京愣了愣。

他没料到周维今天会忽然跟自己谈这个事儿。

以前陈京多次和周维谈这方面的问题,基本都是一毛不拔。

今天他主动要给自己放权?

陈京感到十分意外,便觉得事情反常即为妖。

他面上不动声色,道:“厅长,这个事能不能缓缓。目前我们经合办工作担子比较重。一方面名企的项目现在已经到了专家指导了,马上就是复审。我们需要投入的人力比较大。

另外,我们现在正在酝酿搞跨区域合作的项目,这……”

周维微微的眯起眼睛,似乎在揣摩陈京的心思。

今天的事儿很有趣,周维要放,陈京却推辞。

以前是陈京拼命想要,周维就是抓在手里不放,事情看上去有些微妙。

做出放的决定,也是最近周维多方面考虑后做出的决断。

经合办现在势头不错,亮点很多。这个商务厅屡屡被省里批评形成鲜明对比。

周维心中就像干脆把一部分工作下放下去,这些工作都不一定是香馍馍。

尤其是涉及到两岸三地的工作。

无论是两个行政特区还是涉台的工作,考量都相当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