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贼 >

第310章

汉贼-第310章

小说: 汉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彧说道:“勤王大军,不能轻动,晋阳道远,一时难济,不若派遣河东兵?”河东郡西北临汾,尚有故白波将,李乐部五千人马,南部安邑也有臧洪郡兵数千,两相合计,不下万人。因为早有命令,士卒随时待命,等待征发。原是作为勤王大军之后续补充,现今长安形势一片大好,变得可有可无,他们前去支援北地,再合适不过。

盖俊很快就有了决定,除派遣河东步卒一万,另让父亲盖勋给兵五千,最后再从本部之中,抽调一万骑。盖俊本部人马六万,骑士约两万上下,韩遂前日一战,损兵折将,龟缩大营,必然不敢再出,身边不用留太多骑兵,正好划出一半,回援北地。

援兵高达两万五千,实力不可谓不雄厚,再加上北地人马,必可击败强敌。

只是,该以谁为援军统帅呢?

盖俊想了想,杨阿若久镇北地,是最佳人选,不过他现在独领一军,当一面之敌,不可或缺。

麾下五大将军,族侄盖胤的情况和杨阿若相似,也不能动。庞德、胡封都没有统领数万步骑大军的经验,稍显稚嫩,还需历练。马腾、关羽,皆可担当此任,盖俊先是看了看马腾,随后又望向关羽,目光就在两人身上来回交替。

盖俊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关羽、马腾心里各自权衡利弊。相比较而言,马腾更热心一些,盖因其南下以来,几无作为,眼见勤王即将功成,多半也捞不到什么大功,与其在此碌碌无为地混日子,不若带兵北上,解除盖俊后顾之忧。异日盖俊入主中枢,大封群臣,岂会少了他?这般想来,马腾当即下定决心,站起身来,自请为将。

关羽本就志在勤王,不愿回返,这时见马腾自己站出来,倒也乐见其成。

盖俊拍板定下计议,以镇军将军马腾为大将,厉锋中郎将贞良为副将,将万骑即刻出发,北上救援。另遣快骑星夜前往北地,通告郡中文武,加强戒备,以卫大敌。河东方面,由于两地颇有一些距离,盖俊特别宽限五日,五日之内,必须赶到北地郡。

该想的都想到了,该做的也都做了,盖俊心神一松,便发觉倦意一波波袭来,强打精神,挥退众文武,乃解衣上床。可能是心中挂念事多,哪怕既疲且困,也是迟迟不能睡着,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直到红日探头的一刻,方才迷迷糊糊地失去意识。

却说杨干突破两军交界,同时为双方斥候发觉,联军斥候第一时间回报长安。成公英为清理城中叛党,昼夜忙碌不停,加上事前白天也在巡视城防,两天一夜未曾合眼,当真是困倦至极,夜间正睡得香甜之际,被人唤醒,可想而知他的心情绝不会好。

经过一番仔细排查,横门司马杨干失踪,斥候野外所见者当是此人无疑。

成公英以为是叛党的漏网之鱼,侥幸逃过一劫,不甚在意,草草处理,打发诸人,躺回塌上,不一刻便重新进入梦乡。

任凭成公英如何聪明冠世,却也没想到,杨干根本就不是什么叛党余孽,而是阎忠的人,己方最大的秘密,也是对付盖俊的最后手段,彻底暴lu在对手面前。

联军刚刚遭到一场重创,短期内难以再在野外威胁河朔军,相应的,斥候的势力范围,也大幅向内收缩,马腾一万骑兵黎明前出营,动静固然不小,不过联军斥候靠近不了河朔大营,仅知对方有异动,至于个中详情,则不甚清楚,只能靠胡乱猜测。

马腾快马扬鞭,一路北奔,渡过渭桥,直入阳陵。

盖勋从马腾处得知详细,大吃一惊,额上渗出丝丝冷汗。

为了勤王大业,盖勋自己这个太守南下不说,还带走了长史张既、功曹傅巽等十数名北地高官要吏,此刻郡府只剩下一众小吏,平日间处理政事,或许没问题,然而让他们直面强敌压境,则不免强人所难,盖勋不敢想象,到时他们会乱成什么模样。

盖勋心里,对大兄阎忠千恩万谢,感ji之情,无以复加,若是北地惨遭浩劫,纵然盖俊不以为意,他自己那一关却是过之不去。

阳陵城内,兵马寥寥,倒是联军俘虏,足有数千之众。盖勋麾下万人,多驻扎在西渭桥一带,配合杨阿若部,威胁韩遂侧翼,盖俊这时突然要调兵五千,卒难完成。马腾对此心知肚明,便和盖勋约定,他率万骑先走,待盖勋征得人马,其后出发。

两人城外话别,马腾继续往北,整整一天下来,少有停歇,行出七八十里,加上长安到阳陵不下数十里,一日间,大军连续赶路,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百里,士卒虽然以马代步,也是叫苦不迭。马腾即便再如何急迫,也是没用,乃于云阳夜宿。

大军走不快,不过信使则在当天急奔数百里,于日落前抵达北地富平。

如今北地治所富平县,乃是故灵州县也,盖俊任北地太守时,复地千里,为守住既得成果,把治所迁移到灵州县,灵州县过去位于地境北方,当时则恰处于中央地带,方便监管南北。

北地经过盖俊、盖勋父子数载之努力,焕发出震惊世人的光彩,成为西北当之无愧的富庶大郡,富平作为一郡治所,几经扩建、修缮,亦堪为西北第一大城。

如果说富平城是北地郡的中心,那么官舍就是富平城的中心,郡府官吏,皆居于此,修建得甚是庄严华贵,是整个富平城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群。

官舍深处,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一栋幽雅别致的宅院,映得满目霞红,美不胜收。

一个身长约莫四尺的童子在草地上欢快地蹦着、跳着,原本梳理得整整齐齐,自然垂落的发丝,随着他的动作,起起落落,变得稍显凌乱,一张清秀绝伦的小脸,此时涨得通红,稀眉亮眸,齿白如玉,宛若璧人。这般可爱小童,想来无论有多少烦心事,看到他,都会露出真心的笑容。此子乃杨阿若和盖缭所出长子杨基。

“黥奴,慢些跑、慢些跑……莫摔着了。”一位年过五旬的妇人,随在小童身后,边追边道。其衣着华贵,气质典雅,从面上依稀可以看到昔日绝姿神采。

杨基闻言转回身,大声叫道:“外祖母,你来追我呀……”妇人正是杨基外祖母,盖俊、盖缭之母,盖勋之妻马昭。

“黥奴……”一把女声突然响起,清丽中带着淡淡的威严,杨基顿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停下奔跑的脚步,微微垂着小脑袋,老老实实地行往声音的方向。

声音的主人年约二十五六岁,身量奇高,不让男子,容貌端庄美艳不提,让人惊奇的是,其眉宇间藏着一抹掩饰不住的英气,使得她完全不同于当今时代的大家闺秀。不是盖俊之妹,杨基之母,盖缭,又有谁来?

“外祖母的话也敢不听,是不是皮痒痒了?”盖缭说话间吹气瞪眼,哪里有半分慈母的模样,杨家却是和普通家庭正好相反,行的是慈父严母的规矩。

“不妨事、不妨事……你阿兄啊,像黥奴这么大时,比他还淘气几分呢。”马昭摸着外孙儿的头,对女儿说道,笑容里满是宠溺之色。盖勋、盖俊这父子俩,常年为官一方,久难相聚,盖俊诸嗣,除了长子盖嶷,马昭稍稍照看过,其余几子,皆无机会。马昭满腔隔代之情,全都投到杨基身上,所求无有不应,宠溺到了极点。

盖缭脸色稍霁,对马昭道:“说道阿兄,前日一战,韩遂败亡,已可期待,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在长安团聚了。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

“哦,要见舅父咯、要见舅父咯……”杨基快活地拍着手掌。听母亲和外祖母说,他曾和舅舅见过面,不过那时他尚未记事,平日间总闻舅舅之名,心里好奇极了。

“……”马昭思潮汹涌,目lu婉转,她膝下仅有盖俊一子,其少年离家,游雒阳太学,一走就是三年,后来迎亲归家,没出两年,又举孝廉出仕,中平之后,母子二人,更是经年难得一见。这种日子,对于任何一位母亲来说,都是一种煎熬。马昭不是无知村妇,她出身名门,学识渊博,深明大义,知儿子是舍家为国,舍亲为民,可内心思念之情,却是怎么也拦不住的,随着年事渐高,越加难以忍受。

“对了,小郎年近弱冠,我打算让他在北地出仕。”见母亲有些伤感地感怀,盖缭急忙别开话题。再没有人比身为女儿的盖缭更能体会马昭的思子之情了,两人谈话,不出三五句,必会提到阿兄盖俊,翻来覆去,反反复复,以盖缭对兄长的感情,有时都会感到厌烦。

而盖缭所言之小郎,即是指杨阿若胞弟杨盛,其今年十九,容貌远逊乃兄,虽然借助杨阿若之力,早年就开始读书识字,奈何资质过于平庸,又无刻苦专研之心,数载下来,几无所成。如是旁人,盖缭可能连正眼都不会看一下,但她乃为兄嫂,自然不能对自家人坐视不管,打算为他在郡府讨份差事,以好养活自己。

马昭连杨阿若都不甚满意,更何况是不上进的杨盛,面色微沉地点了点头。

盖缭心里苦笑,不敢再提,免得惹母亲不快,正说着话,家仆匆匆进院,低声道:“主母,督邮求见,言称大事。”

马昭、盖缭俱都一怔,面面相觑,什么大事需要惊动家眷?

马昭示意把人带进来,督邮是北地傅氏子弟,和傅燮、傅巽同辈,为人很有风度,进院后垂着头,从不乱看,以最简洁的话语说明来意。闻卢水胡将寇北地,母女大惊失色,盖缭最先镇定下来,快速问了几个问题,无不是切中要害之处,督邮心头讶异,知者回答,不知者摇首。盖缭心中略明,便让督邮退下。

“小鹤儿……”马昭堪堪反应过来,望向女儿。

盖缭缓声道:“阿母无须担心,既然我方有了准备,卢水胡无足虑也。”马昭稍稍放下心,便听盖缭说道:“黥奴暂留母亲处,我当即可回返鹰扬中郎府。”

震怖之色,浮于脸上,马昭怒极斥道:“混账如此危急时刻,何敢北上?”

盖缭安慰儿子,面不改色道:“夫至亲皆在北方,儿怎能安心呆在富平?”

“……”盖缭言行占据道理,使得马昭哑口无言。

第四百四十八章 敌至

杨基年方四岁,还不甚懂事,见气氛凝重,小嘴一瘪,呜呜嚎哭起来。盖缭这时也不再拿出严母架势,俯下身抱住儿子的头,暖声安慰道:“黥奴不哭、黥奴不哭……阿母啊,正要去接你的祖父、祖母,还有叔父,前来富平,家人团圆……”

杨基白皙小脸被冲刷出一道道泪痕,哽咽着言道:“我陪阿母一起去。”

盖缭如何肯依,百般哄劝,总算止了儿子泪水。

马昭站在一旁,嘴唇微微颤抖,她适才还在憧憬家人团聚,没想到转眼间便要为女儿生命担忧,犹犹豫豫道:“小鹤儿,非要去那北方不可?便是不去,亲家也绝不会说什么。”

盖缭苦笑着摇摇头,说道:“阿母,能而不往,心关难过啊。”

“……”马昭心知女儿心意坚持,再难劝动,一时默然无语。

盖缭当即简单收拾行装,乘坐马车,直出城北,富平距离泥水屯田区,不下数百里,盖缭日夜兼程,中途于驿站更换一辆马车,次日傍晚回到屯田区。

此时屯田区典农都尉梁固已经知晓始末,第一时间聚拢百姓,征兵入营,派发兵器马匹,并通知羌中,大大小小事,都需他亲力亲为,忙得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梁固年约四旬,身形俊伟,气派高贵,其出身于天下第一流门阀安定梁氏,早年为北地长史,辅佐盖俊,颇有功劳,后迁为典农都尉,主管屯田事宜。此人身份有些奇特,说他是汉廷官员,其追随盖俊已有六七载之久,并掌握屯田要职,说他是河朔嫡系,又与盖俊隐隐保持一段距离。如果非要给他一个定义,形容为汉廷与河朔夹缝中的人,颇为贴切,在盖俊治下,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盖缭回到鹰扬中郎府,见过杨阿若父母胞弟,简单问候几句,便让他们乘车南下,而她自己,完全可以随之一起走,但她却选择了留下。事实上没有人要求她必须留于此地,这是她自己的意思,她认为自己身为盖俊之妹,危险来临,送走丈夫至亲,在情在理,自己若是也跟着避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梁固对盖缭的决定大为惊讶,心里却大大松了一口气。盖缭是骠骑将军盖俊之妹,鹰扬中郎将杨奉之妻,居住泥水河畔数载,对待平民,素无倨傲之心,甚是温善仁爱,因此深得当地汉羌百姓之心。梁固心里对她的评价是性情坚毅,正直聪慧,魄力奇伟,不让男子。有她从旁协助,梁固身上的担子,至少会减轻个三四成。

实际也正如梁固所料,盖缭亲自出面周旋,一下子便稳住了民心,简直比他这个典农都尉还要有威信。更让他拍马难及的是,盖缭不仅能定民心,亦能定军心,汉羌战士,皆乐听其调遣,在征召屯民入伍方面,也是无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