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将军请下马 >

第124章

将军请下马-第124章

小说: 将军请下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几天,看看生黄豆芽的过程。”
    张大岩欣然应允,顾芯语告诉他,这种方法生出来的黄豆芽,体积是原来的几倍,而且味道鲜美,无论是煮是炖还是炒,都可以。
    张大岩兴奋的搓着双手在地上转了几圈,他说:“我现在就安排工作,我现在就跟你去。”
    顾芯语笑了:“张伯,你太着急了,没关系的,你先把工作安排好,明天再去也不迟。”
    张大岩果断的摇了摇头:“将军夫人你等我片刻,我现在就去安排工作,很快就好。”
    张大岩出去转了一圈之后,很快就回来了,他已经将整理好自己,牵过一匹马,对顾芯语说:“将军夫人,我现在就跟您走,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顾芯语表示真心佩服,真的不愧是军人啊,这才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把将工作都安排好了。
    她点了点头,带着雪狼就向马车走去。
    然后顾芯语带着张大岩来到了山庄,在此之前,顾芯语已经和王嬷嬷还有孙婆子一起,生了一批豆芽出来。
    所以也不用顾芯语亲自去教,她只是将张大岩带到了灶房,告诉他生黄豆芽的具体程序和流程,然后又让他看了下生好的黄豆芽,并且晚上的菜肴都是黄豆芽做的,有豆芽木耳汤,有五花肉炒黄豆芽,有辣椒爆炒黄豆芽……
    吃的张大岩眉开眼笑的,他对陪他一起吃法的王伯说:“这将军夫人了不得啊,了不得啊!”
    第二天的时候,张大岩早早起来,和王伯一起来到灶房,毕竟是个汉子,所以这些天,王伯肯定要全程陪同的。
    因为顾芯语已经提前告诉他,一定要亲手实验一次,才能彻底掌握,因为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慎的话,黄豆就会烂掉,那样,不但生不出黄豆芽,还将本来的黄豆也废掉,那样太可惜了。
    所以这几天,张大岩在王博的陪同下,跟着王嬷嬷和孙婆子学习请教,逐渐掌握了方法,也亲眼看到自己生的黄豆芽,一点点的长大,那种神奇的感觉让张大岩每天都乐呵呵的。
    他当然高兴,因为不但学会了如何生黄豆芽,还吃了那么多的好东西,让他真的是流连忘返啊。
    他对顾芯语说:“将军夫人,你知道吗?蓉城军营的那些小伙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到你这里来帮忙,因为每次到这里来帮忙都会吃的满面油光的回去,而且他们说,那些好吃的让他们好多天都忘不掉那滋味……”
    顾芯语有些自得地笑了,对张大岩说:“嗯,这个我倒不是谦虚,桃源山庄的东西就是好吃,这次你也发现了吧,我灶房里的王嬷嬷和孙嬷嬷,那就是两个宝啊,同样的东西,只要是她们两个做的,那就是好吃!”
    张大岩连连点头,然后,他告诉顾芯语他要回去了,他急着要回去,按照学到的方法,操作一遍,给军士们再添一道新鲜的菜肴,这样也为他的这个生涯又添上一笔浓亮的色彩,兴奋而又跃跃欲试的张大岩辞别了顾芯语,离开桃源山庄,骑上马返回来蓉城军营。
    
    第二百四八章 农人老李
    
    回到军营的张大岩赶紧和其他的几个老兵,将库存的黄豆搬了两袋子过来。
    然后按照在山庄学的生黄豆芽的方法,将这些黄豆洗干净,放进大盆里,里面倒进了温水,直到水漫过黄豆一指的距离,又将这些装着黄豆的大盆统一放在一个温暖的大炕上,上面放好干净的透气棉布。
    张大岩和几个老兵做完这些,告诉专门负责这个屋子取暖的老兵:”老韩啊,我告诉你,这个屋子的温度就交给你了,你都不知道这黄豆芽有多好吃,可比我们泡的豆子好吃多了,你现在就照我说的做,将这大炕的温度,烧到不烫手但是也不能太温的地步,然后我们开始生豆芽,我可告诉老哥儿几个啊,这个东西可不是说,想生就能生出来,温度还有水,都很重要,如果豆芽生不出来,就会烂掉的,那时可就亏了。“屋里的几个老兵慎重的点点头,自己是做什么的自己知道,肯定不会发生疏忽和懒惰的现象。
    最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期待这种黄豆芽能在自己手里诞生。
    不提张大岩在军营如何生黄豆芽,却说顾芯语找到了贺林,因为再有半个月,这些暖房的黄瓜,韭菜,基本上就可以上市了。
    顾芯语听视察情况回来的李大人跟她讲那些种植暖房农户的事,心里很是感触,但是更多的是成就感。
    目前那些村落里暖房的种植情况长势都非常好,因为这些农人,接受了种植暖房,也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了所有的种植观念,按照桃源山庄教的方法和步骤。还有一些注意事项,精心的进行种植,有的人认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眼珠子一般。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第一批小白菜收获之后,他们每个家庭都是欣喜若狂,彻夜不能安眠。
    就拿李家村的李大柱来说吧,这家呀真是穷啊,说穷的叮当响也差不多……
    有的村里人打趣说他们家的那几个小子。好的都穿一条裤子。虽然是开玩笑,但是也透漏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家真的太穷了。
    五个孩子只有一条裤子穿。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是事实也差不多。
    这李大柱真的是太能生了,一共生了八个孩子,五个儿子。三个丫头。
    这个年代孩子不好养活,不过也许老李家的风水好。那孩子各个皮实,大家都说是老天在帮他养活呢……
    家里的田地倒是挺多,可惜呀!这孩子也多呀,尤其这五个儿子。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尤其他那五个都已经是半大小子的儿子。
    他家的三个丫头都是在前头了,大丫头已经出嫁了。二丫头也定了亲,不过就是没有嫁妆啊。
    虽然说男方家里非常喜欢二丫头的为人。可是没有嫁妆也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倒不是说男方就指着二丫头的嫁妆过活,是因为假如二丫头真的两手空空的过来,那会被村子里的三姑六婆笑掉大牙的,而且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这个年代啊,养儿养女其实都是一样的,尤其养女儿,有的人说,养女儿要多少多少聘礼,可是要分什么样的人家,你家的女儿多了,并不是说奇货可居,可娶可不娶,不过你家姑娘,却不能等啊,有的大小伙子就算二十多了,他照样可以娶黄花大闺女,可是这女孩一旦二十多嫁不出,那就彻底完了。
    最后的结果非常凄惨的,就算有嫁妆,最后也只能嫁一个年龄大的带着孩子的,或者给人做妾……
    所以说这个年代的女孩子都是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就大都订了亲,而这个时候的父母就要想法子给女儿弄嫁妆,然后呢,在被人敲锣打鼓的娶进另一家的家门。
    而儿子就不一样了,虽然说娶媳妇要花银子,可是这儿子不亏呀,因为又进来一个人呢,娶进来的这个媳妇儿,那就是又添了一个劳动力啊。
    有的人家就是儿媳妇都得跟着下地干活,再说了你再吃能吃多些,又不是把她从小养大的,她吃的喝的其实都是自己挣来的,因为她不但洗衣做饭,还要下地干活。
    而且还要给这家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所以说不论哪个年代,儿子永远都是吃香的,所以重男轻女这个观念,哪怕就是千年以后,也是难以改变的。
    其实这和传承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就在现代来讲,男孩子在体力上也是占着优势的,同样是下地干活,三个女娃子都不顶一个半大小子。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你就想想谁家不喜欢生儿子呢?
    所以李大柱在连生了三个丫头后,顶着压力,然后,这好日子就来了,他的儿子一个一个的冒了出来,欣喜的日子过去之后,问题就来了,这是八张嘴啊,那可不是一般的能吃啊,有一年,最小的那个儿子差点没饿死,好在有大丫头暗地里接济,才勉强活了下来。
    所以说他们这些年过得可真是,不说喝西北风的也差不多,虽然地多,但是产量不高,连温饱都谈不上,每年冬季,几个大点的就出去做工,可是这蓉城大都是买人来做工,还要签卖身契,李大柱不同意,他好不容易生了这些儿子怎么可能卖给你呢?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哪怕就是三年,他也不干!
    所以只能打短工,可是这里还不是南方,有码头什么的,可以扛扛包裹,有临时工可以打,再加上这些儿子大字不识一个,所以每年连工都是打不到的。
    然后真实情况就是,一到冬天的时候这一家子就守在一起,真是就着西北风喝着小凉水儿,不过呢,苦日子过习惯了,也就认为日子就这样了。熬吧熬吧一天天熬,等把儿子都熬大了,然后他们都在娶妻,生子,女儿们再都嫁出去了,日子就好了……
    然后在听说官府鼓励种植暖房的时候,头脑比较清晰地李大柱就动了心思。
    自家在这方面条件好啊,家里地多,而且自家劳动力更多,除了最小的儿子不能下地干活外,其他的都是好劳力……
    再加上自己家就背靠着大山,那些儿子去山里打烧柴就跟玩似的,根本不是事,而且最重要的是,所有需要花银子地方,都有桃源山庄暂借,这天大的好事去哪找啊!
    ps:首先感谢几十个小伙伴的不离不弃,爱你们,然后我要说的是,这首歌,我把调子起高了,所以唱的好吃力,但是就算声嘶力竭,也要唱下去,支持我吧!
    
    第二百四九章 收获喜悦
    
    所以说在听到种植暖房这个好消息后,李大柱第一个就报了名,他带着三个儿子认真的听了杜三郎关于如何种植暖房的传授课后,又去桃源山庄实地参观了一番,由此更加坚定了决心。
    李大柱将家里靠近住宅的二十亩的田地,都一一平整好,然后他申报了四个暖房。
    而他要建四个暖房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很多人背地里嘲笑他,真是不自量力,不过很多人也能理解他迫切需要银钱的心情。
    因为这个村子没有谁比他更穷了,更需要银钱来填饱肚子。
    官府的人还挺高兴,因为李大柱是第一个报名的,而且一报就报了四个,这也给其他农人带了一个好头。
    四个暖房面积都挺大,官府的人看了看,对他家的劳动力也很满意,并且特意给他家多发放了十斤蔬菜种子……
    这让李大柱更加高兴并且干劲十足了。
    他和几个儿子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所谓的暖房种好,所以说他们在学到技术之后,回到家里就认真的严谨的一丝不差的一点折扣都没有的开始种植起来,说对待暖房就像对待眼珠子一般的,指的就是他家。
    烧柴备的足足的,几个儿子轮流日夜看护着暖房,从蔬菜种子破土而出的第一天开始,就更加精心起来,该热的时候热,该通风的时候通风,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而且水温也讲究,都是在暖房放了一夜的温水,绝对不用冰凉的井水。而这老李家的爷几个,除了回家吃口饭,其他时间都守在暖房里。
    自古以来都是,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皇天是永远不负苦心人的。
    在李大柱家父子几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第一批小白菜,竟然卖了六十两银子。李大柱当时的眼睛就红了。先是惊喜的不可置信,两只粗糙的大手不停的哆嗦着,看着李大人递到他手里的银子。不相信的眨巴一下眼睛,那真是银子啊,白花花的元宝啊,是六十两。不是六十文!
    还有一些散碎的铜钱,都放在桌子上。几尺高的汉子,竟然蹲到地上开始哭了起来。
    在场的这些人,也知道他家的情况,非常能理解他的心情。李大人告诉他:“这只是开始,你高兴的日子在后头呢,只要以后你还是像现在这样精心。那么你以后的收入会比现在多几倍几十倍的!”
    甚至还打趣道:“老李啊,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所以,你以后要更加努力,给蓉城的农人带个好头!”
    李大柱抹了一把眼泪:“李大人,我老李以前无能,给李家丢了脸,现在有您和桃源山庄的主家,这好日子眼看着就来了,我谢谢你们啊!”
    朴实的汉子,带着几个儿子,跪在地上实打实的磕了三个头。
    李大人对这些司空见惯,所以坦然受之,他乐呵呵的鼓励一番,就让李大柱拿着银子走了,因为领银子的人很多,他这里也挺忙的。
    李大柱谢过李大人后,怀里揣着银子,站在蓉城街头,因为这些日子全家人都是加紧的干活,所以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而且自家婆娘和两个女儿都舍不得多吃一口,将省下的都给了几个大小伙子,因为这是全家的希望。
    不过看着她们娘几个又瘦又黄的脸,李大柱每每都很内疚。
    他果断的带着三个儿子,当时就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