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虚拟帝国之父 >

第96章

虚拟帝国之父-第96章

小说: 虚拟帝国之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实际发展情况。

“姓名:凌辰,身份:崇明寺方丈,法号:智空。战役世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争锋。寺庙规模:及其庞大。下属寺庙:崇真,崇阳,崇华,东华,西极,南炎,中山……。寺庙附属人数:五十三万八千四百人。宗教流派:佛教新传。所属阵营:农耕文明。阵营任务:在不泄漏现实科技的情况下,将当前农耕文明推进到工业时代。时间限制:该战役世界将在两百年后进入轮回,重新回复最初状态”

闹鬼的事情,凌辰并不放在心上,但文明之舟交给他的任务,看似简单,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

西方是如何进入工业时代的,并非是靠哪个英明领袖的领导,而是在社会内在驱动力下,一步步走上去的。首先是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商业交换,来谋取利润的阶层,不再等同于以往的农场主和手工业者,在地理大发现的背景下,这个阶层发现了更广阔的市场,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去到这些市场中换取高额利润,所谓的利润就是这些市场中出产的更多商品,和本国市场出产的更多商品,而货币只是这些实物的一个代表符号,代表随时可以从市场中兑换到这些实物,这才有价值,不能兑现实物的货币没有价值。

新建的殖民地,当地的土著,都需要靠商品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人类想要从陌生人那里获取东西,一个是抢,一个就是用对方感兴趣的东西交换,就这样简单。

一手是大炮和火枪,一手是商品,这两者就构成了获取利润的两个手段。对商品需求的急剧扩大,引发了手工业的进步,标志**件是纺织技术的进步,纺织也是人类最传统最普遍的手工业之一,来满足人们穿衣的基础需求,不可缺少,新扩大的市场,对布匹的需求急剧扩大,才让整个时代有了这种动力去推动机械改革。

机械改革之后,以珍妮纺织机为代表,极高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又对动力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原本的水力,人力已经不能满足效率提升的需求,在这种高度刺激下,才会有蒸汽机这种工业时代的代表发明出现,紧接着交通的需求也出现,商品想要快速流通,需要新的交通方式,火车,蒸汽机车,蒸汽轮船,都相继出现。

从这个工业时代的演进过程中,凌辰很容易就能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要在两百年中,将他所处的农耕文明推进到工业时代,他自然有一套办法。

首先他需要实地了解当前汉帝国发展到了哪一步,哪些地方的商品经济到了一个顶端,所以他就借着这次各地分寺出现闹鬼传闻,实地考察一番。

他所在的崇明寺在北方,这里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闹鬼传闻,而当地情况凌辰也了解,毕竟地理环境不够好,这个地方的生产力,在粮食生产和布帛的制造上,还是只能满足本地百姓的基础需要,多余的一些粮食和布帛,也在落后的交通情况下,没有运出去换其他东西的价值,因为陆路交通太消耗粮草了,人吃马嚼,数百里路的消耗是很大的支出,只有某些东西在本地是特产,而其他地方很需要,能交换来更多的东西,才有商队前来购买。

凌辰先巡查了一番北地的寺庙,和当地的和尚深入交谈,因为寺庙周围就是庙会,他很容易从这些地方看出商品交换的情况,了解到当地的生产力,庙会越兴旺的地方,显然交换的需求越强,人多,出产也多,需求也多。

不出他所料,大部分的地方,庙会上交换的东西,还是本地的粮食蔬菜瓜果,外加一些土布,农具铁器,还有少数的手工业品,并没有长途运输的价值,只适合在周围几十里路进行交换。

所到之处,他自然是极受崇敬,本地的寺庙,在他改造之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早已集合教育慈善于一体,每个寺庙中都有专门的僧人研究农工医这些行业。

巡视完北地之后,这一天,他的法驾就到了长安。

“智空大师,小僧有重要事情要回报,”一个长相极为俊逸**的年轻和尚,在一个晚上,来到凌辰下榻寺庙的厢房,弯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凌辰说着。

“说吧,无尘小师傅”凌辰盘坐着,抬眼看向这个和尚。

“小僧时刻铭记我佛教诲,切身力行,深入信众之间,前些日中,在丞相府中,我听新平公主偶尔说起当今太子,颇有灭佛之意啊”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凌辰一路行来,早就听到不少类似的言论,这并不出乎他的预料,如果僧人们只是吃斋念佛,劝人向善,忍受今世苦难修来世福报,少许供养一些还有助统治,如果太多了,不从事生产的僧人会浪费社会财富,在很长的封建时代中,还有免赋税的特权,结果被许多短视的朝廷拿出这种僧人的名额来进行买卖,会形成极大的社会负担,但总归不会对统治根基形成直接和根本的威胁。

但如果这些僧人,干起了辅助农工的活,那可就是大问题了,凌辰最初除掉的那个九卿之一,不过是看出这种问题的一个罢了,其他封建大臣中,也很容易看出来问题,别的不提,邀买人心,在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大罪中的大罪,后面就会跟着“意图谋反”的猜疑。

第一百八十二章灭佛(中)

当今皇上肯定不是王浩,这点凌辰进来时,从文明之舟的提示中可以看出,他进来时,整个世界时间线是冻结状态,里面没有任何权限者,王浩不可能这么快回来。

要知道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时间比例太大,凌辰来到这里几个月,现实世界也只是几分钟,王浩不可能这么凑巧。

凌辰也有个疑问,一旦出现他这种情况,那权限者不进入的情况下,当今大汉皇上,又是谁来扮演,王浩当初登基所依赖的五百羽林卫,已经随他离开,现在失去这个镇压,恐怕三十多年的皇位也做到头了。

而太子敢在王浩之前默认的情况,现在说出灭佛的主张,恐怕也是看出了羽翼丢失,皇权不稳,有意染指了,现在放出风声不过是在试探而已。

试探皇上还能否和以往一样压下诸多大臣久看在眼中的隐患,置之不理,如果压不下,那就说明,那皇上底气已经不足,不足就证明那五百震撼华夏的龙骧羽林卫,确实失踪了。

至于太子为何这样,倒是可以明白动机所在,一则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有当皇帝的先天念头,二则太子在有汉一代,被杀的,被废掉的着实不少,而且上一个皇帝越厉害,越可能杀得厉害。

王浩的功绩胜过秦皇汉武,彻底去掉了匈奴,鲜卑等一系列游牧民族的潜在威胁,现在草原上只剩下边角的游牧民族还能苟延残喘,给大汉清扫了数百年的威胁。

王浩可不擅长整治什么长久之制,他相信最简单的话,人脑袋不是韭菜,割掉了长不出来。草原游牧民族这个时代人口增长缓慢,他有超时代的士兵,又有超时代的后勤,每年轮流清扫一片区域就是,至于身体的衰老,都被王浩用文明道具延缓了,凌辰一获得基础权限,他们出去后,也共享基础权限,身体就恢复了。

对这点王浩不可能不疑惑,不过凌辰现在不知道对方如何处理,从表现上来,他并未放弃,反而是更加重用,并且藏得更严实。

当凌辰和无尘和尚商量对策时,他念叨的大汉皇上,此时正召见着太子。

…………

“父皇,佛门如今势力越发广大,数十年前,听闻者,不过达官显贵,地不超过关陇,现在却已经遍布天下,就算小儿诞生,也会被其父母先送入佛门祈求一次福报,穷乡僻壤之处,不闻官吏足迹,却见僧人来往,他们不辞辛苦,救济穷困,名声大旺,实在是社稷之患,父皇之忧也,还望父皇重振余烈,以昔日雷霆之势,将这群蛊惑人心,图谋大汉社稷的秃驴,尽数诛杀,毁弃寺庙,灭其教义,重尊原旨”

一个三十多岁,头戴锦冠的男子,正伏在地上,向眼前的九五之尊,苦苦劝谏。

“如此杀戮过盛,岂非有伤天和,再怎么说,这些和尚大多都是好人,平日救济良善,贸然屠戮,恐怕社稷未安先危”眼前的这个皇帝,如果凌辰见到,就会从言语举止中发现,这个土著版本的大汉皇帝,智商并不下于王浩,见识也不下于王浩,只是性格变了,几乎是修正了王浩那些暴戾,心胸狭隘的所有缺点,而保留下来了所有优点。

凌辰如果在这里,肯定能从这种性格转变,推断到文明之舟深处的更多东西,可惜他没在这里,也不可能此时在这里。

太子目瞪口呆,这还是那个杀伐果断的父皇么,对方在登基数年内屠戮过百万,简直尸横遍野,大片的草原,为之一空,凡对此事有异议者,一律打入天牢问斩,为此甚至有几个将军谋反,但都被他轻易镇压,只是出动一百传闻中的龙骧羽林卫,就将数万谋反大军轻易击溃,简直惊世骇俗。

现在对方却在说什么“有伤天和”,太子当然不是俗人,他转念一想,莫非父皇也被佛门影响,想要学他们那一套,求证如来,发掘万物万事之佛性,这并非不可能,毕竟有汉以来,不乏寻仙问道的皇帝,现在佛门明显教义更为完整,更有成就正果,获得长生的希望,父皇已经年过六旬,这个年纪,按列祖列宗来看,恐怕也没几年好活。

“父皇英明,那就缓缓图之如何?”太子伏前一步,他想要更看清一点父皇的脸,据宫中人说,皇帝心肠软了许多,已经几个月没有死宫女了。

那汉帝却没直接回答他,而是问道,“朕听闻他们的圣僧智空大师,已经来到长安,有数万人出数十里迎接,可有此事?”

“正是,父皇,此人如此声望,若是有心谋反,登高一呼,便是糜烂之势啊”太子不失时机地进谏。

“我还是先召见他吧,这人如此高论,难得还能身体力行,不亚古之圣人,必能流芳百世,朕不太信此人会对凡间皇位有染指之心”

汉帝不经意间说错了自称,但满心借此达到某些目的的太子,却未发现,只有周围的宫女,侍从,有所察觉,但他们的地位,怎么可能,怎么敢指出皇帝的错误,皇上心软只是传闻,以往的酷烈可是还留在很多侍从印象里。

“父皇不可啊,佛门向来口舌便给,有舌绽莲花之号,此人必然用花言巧语,来蒙蔽父皇”

“大胆,何时轮到你来教朕如何做了?”本来面上和蔼的汉帝,突然震怒,有些苍老的面皮上,仍然残留着以往留下的莫大威严。

太子顿时惊慌失措,连连磕头称罪不止,他知道父皇还没有老糊涂,能被人随意指挥。周围的侍从也是心惊胆战,这皇帝可是废了几个先太子的,莫不是突然震怒后,就派他的龙骧羽林卫,去抄太子府的,然后就是幽禁到死。

“罢了,朕乏了,你先退下,另外,赵常侍传朕口谕,三日后,召崇明寺方丈智空大师上殿问话”

第一百八十三章灭佛(下)

凌辰所在的寺庙,是洛阳一处不起眼的庙宇,他在佛学新派教义中规定,庙宇不得奢华,能遮蔽风雨即可,不能求威严高大,那些都是偏离了佛学本意,而是人的奢华,贪婪之性在佛门的体现。

让人送走了无尘和尚后,凌辰在厢房中徘徊不定。他从改革佛学入手,也是有历史借鉴,后世禅宗落地生根,就有很多不再是以往的旧义,而是和华夏文化结合,有了新生命力。

想要使用后世的思想,在这个时代,重新建立一个组织不可能,那只有挑选一个附着体,他所托身的佛门就是一个很好的容器,在这个时代,借助佛学概念,还是能够改变不少事情的。

凌辰正想着时,突然庙外阴暗了下来,就听得庙外有僧人在低声呼喊,“又来了,那魔头又来了”

他正奇怪之时,厢房门突然开了。

走进来的是这处寺庙的主持,这人凌辰在几天里见过,对方勤苦修持他的新教义,他在教义中,所写的,所要求,全都在照做,有些虽然死板,却也显出几分朴实。

“智空大师,请先随我躲避一下,”

“明净师傅,这是为何?”凌辰想到来前有人说得“闹鬼”传言,心下略有所觉。

那主持今年五十有余,他神色还是有些慌张,但还能保持镇静,看了看一侧的木窗,走上前来,低声说道,“实在是愧对大师,最近庙宇闹鬼,本以为大师法驾在此,那鬼物不会出来作祟,便未提前告知,还望大师莫怪”

“人之常情,不过你修持不足也是真的,一切鬼怪恐怖,皆是内心迷惘所化,贫僧自有不动之心,便是鬼怪出现,也奈何不得”

凌辰话音刚落,就听得窗外一阵“砰砰”乱响,似乎有人在砸窗一样。

“既然想进来,为何不从门前进来,还要费力地爬窗户”

凌辰正看着那木窗,突然他觉得身后有异,猛一侧身,迅速闪开,回头一望,只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