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种兵之英雄本色-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8年春季,作出八路军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决策。5月,发表《抗*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讲演。全面分析中*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双方的基本特点,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阐述了中国抗*战争的持久战的总方针。9月14日至27日,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说**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毛**在会上作长篇发言。
9月29日至11月6日,出席**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会议批准以毛**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
1939年毛**在延安,2月2日,在延安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上讲话,号召自己动手,克服经济困难。2月5日,在**中央党校作《反对投降主义》的讲话。4月下旬,写《五四运动》一文。5月4日,在延安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大会上作《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7月至8月,多次作报告,谴责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呼吁继续团结抗战。9月16日,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谈话,重申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
10月4日,发表《〈共*党人〉发刊词》,阐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宝。12月1日,为**中央起草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12月21日,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编印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同月,与人合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党》。12月至次年3月,领导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
893 年少轻狂
“哇!看来,他老人家还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呀!厉害厉害!”侯迁点头道,内心由衷地敬佩!
“孙大哥!我估计像人家那样的千古风云人物,小时候也是与众不同吧!”段彪道。
孙烈点点头:“那是当然了!毛**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他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他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他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他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
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他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他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他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他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他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他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他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他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他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他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该倒霉,要不,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他便说:“那我不赶猪了,你把定钱还给我。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做生意了!”
他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
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他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他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
族长见他是村里较为富裕的毛顺生的儿子,又是个有学识的人,加之众怒难犯,便迟疑起来。他放低语调,却仍然十分坚定地说:“你要打人可以,总要说出个道理来!”乡亲们和他一起据理驳斥。族长理屈词穷,又见人们怒目而视,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他在12岁的时候曾经得了一场大病,开始体会到身体的重要,后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他特别重视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并且把锻炼身体与磨练意志结合起来。
第一师范校门口有一口水井。他的老师杨昌济天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冷水浴,他也尽力仿效。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穿一短裤来到井旁,他一桶一桶把水吊上来,从头浇到脚冲洗全身,然后用毛巾擦干,擦了又淋,淋了再擦,直至擦得混身通红为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坚持。
他洗冷水浴坚持多年,解放后,他年岁大了,洗澡时还用温水,不用热水。他对人说:“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便不会为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练习过冷水浴,现在年纪虽然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冻也还经得住。锻炼的确是重要的事情。”
他小时候酷爱读书,每晚都要在油灯下读书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他的母亲怕他累坏,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觉,他就用深色纸糊在窗户上,使母亲看不到灯光。
少年他就是这样刻苦自学,读完湘潭的乢,又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他的一生始终坚持博览群书,成为我们知识渊博、才能卓着的伟大领袖。
有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老师前脚一走,他后脚就跨出了门。他背着书包爬到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他给每个同学送上几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来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问道:“谁叫你四处乱跑?”他回答说:“那我就背书给你听好了。”
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倒这个学生,心生一计,来到院子中央,指着天井道:“我要你赞井!”他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一首五言古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间接批评了毛宇居老师,从而也批评了这种压制学生的教育方法。
他之所以成为伟人,绝不是什么天命,而也不是什么机遇,而是他奋发兔皮昂,每天刻苦求学。六岁能对诗,八岁能吟诗,人人称其。
长到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怀上了他的弟弟……毛泽民,七文妹把他送到外婆家裳佳阁常驻,儿童时代是在外婆家度过的,他在这里的故事很多。
他的舅舅文钰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的农户家的婚丧喜庆,写对时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一个启蒙管,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学习。在这个启蒙馆里还发生过他抢板凳的故事呢!
他3岁的时候,就喜欢认字,一个字连认三次,就记住了,一天,舅舅的启蒙管里开学了。听见启蒙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他甩掉手里的小木槌直往教室里跑。
舅舅看见他小小年纪就想读书,便只好给他弄了一个小桌子和小板凳,让他在旁边听,从此,便养成了勤好问好写勤读的好习惯!
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文七妹以为儿子可能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这段时间多读点书,于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可是在这以后的连续几天内,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的样子。
她不由地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便细细盘问。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他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餐吃。我见到他总是挨饿。于是我就想自己带午饭去,好和黑皮伢子两个人匀着吃。”
文七妹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诉儿子说:“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以后要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此后,文七妹总是给儿子准备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
母亲这种乐于助人、损己利人的品行,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
他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字润之。
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
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他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他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他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