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84章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84章

小说: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郊区的人,又进不了城,只能往外跑,其中大部分人就是准备前往绵城的。人太多,路都快堵住了。

    “江大哥,你还要进京吗?”谢五担心的问。这个情况,有可能他们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到时候,无亲无靠的,怎么过活?

    江大山自然知道这一点,也犹豫起来。但他还是不死心,也不想在大路上也人挤来挤去,就问王林:“有没有小道?”

    “有。”王林应了一声,在前面带路。

    三人抄的小道,很快就偏离了大道,没一会儿,就再也难得遇上一个行人了。傍晚时分,三人找了个隐蔽处休息。

    结果睡到半夜,远处一阵兵慌马乱,三个连忙起身。月色下,他们三人看见一队兵士正与一队人马撕杀,三人还没来得及看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一阵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起。

    然后他们就见到一名骑在马上的将领□□上刺着一名婴孩,那婴孩发出微弱的哭喊声,还在不停的挣扎扭动。女人哭喊着扑过去,却被人一刀斩倒在地上。

    双方离得并不太远,江大山三人又惊又怒,甚至可以看到那婴孩的血一滴一滴的往下落。谢五哪里忍不住,抽出弓箭,一箭得手,射中了那个将领。这一瞬间的变故,令到被追杀的人有了反扑的余力,而死了首领的兵士们也乱了起来,有的跑了,有的被杀了。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就结束了。

    露了形迹的江大山三人,自然也不好再袖手傍观,他们救下的这队人当中,只有四个活口了,三个年青姑娘与一位中年男子。走近了,江大山他们才发现,哪里是三个年青姑娘啊,其中有一位根本就是男扮女装的少年。

    死掉的孩子与女人正是少年的母亲与弟弟。而保护他们母子三人的人也仅剩下这三人了。如果不是少年做女儿打扮,与婢女们在一起,说不定也早就遭了毒手。他年纪不大,却十分冷静,含着眼泪把母亲与弟弟的尸体收到了一起。

    江大山三人默默的帮他们清理现场,死者全清理在一起,兵士们堆在一边,江大山三人也趁机寻找这伙兵士的身份。但是只在首领身上找到了一个令牌,上面除了编号之外,并无其他的特别之处。

    江大山却瞪大了眼睛,这与他在邓强身上找到的令牌一模一样。看来他们是一伙人。没想到,这伙人的势力这么大,已经入侵到京都了。大半年过去了,江大山没想到自己还能再遇上这一伙。不过这样一来,他对少年就更加同情了。这少年的身份只怕也不简单。

    另一边,中年人带着个婢女默默的把自己的人全部堆在一起,也不挖坑,而是直接砍了一大堆柴草就把大家给烧了。

    少年与中年人商量了一下,过来与江大山他们道了谢,他自称姓赵,又问:“不知恩人准备去哪里?”

    “我们本来要进京的,就不知道现在还去不去的成?”江大山答。

    “刚才追杀我们的是兵马司的人。你们怕是进不了京了。这里也不宜久留。如今我没能力报答你们。这块玉佩是我的信物,留给你们了。我们得快点走了。”赵姓少年说完,居然就带着母亲与弟弟的尸体走了。他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处事却十分果断。

    江大山和谢五,王林都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了,立马返回绵城去找谢公子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三更。

 第106章 张村

    此时的芦苇村; 众人正在搭建房子,眼看着天气冷起来了,地里的活儿也干完了,胡家人当然不能还住在湖边过冬啊。所以就在村子里找了块空地盖新房子。

    他们把房子选在张家旁边了; 按照村里房子的格局; 也盖了个三间正屋三间灶屋的小院子。木头的框架结构,再加上芦苇与黄泥垒成的厚厚墙壁,比湖边的房子要保暖很多,也牢固很多。

    只是没有砖,大家也不会砌火炕; 是个问题。火炕要用的砖,总不能象搭灶台一样; 随意找些石块,再混和有粘性的黄泥巴砌。

    “没有火炕,冬天会很冷; 怎么办?”大郎说。

    “就是; 这里冬天很冷的; 天天都得烧炕。”谢三伯也说。

    “不怕的。我们多备些柴; 冬天就烧火盆。”胡大哥说。他们家以前也没用过火炕; 冬天太冷的时候; 也是要烤火的,在屋子里烧两个火盆,也会暖和很多。

    既然胡大哥这么说了,大家也就不在纠结火炕的事情了。

    胡家的房子盖好了; 大家又帮江大山盖房子,好让他一回来就有新房子住,就在大郎家隔壁,正好还有空地。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总算把两座小院子盖起来了。期间,谢三伯又带着大郎几个人出去打了一趟猎,也同样没走远,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改善生活,毕竟在盖房子呢,村里也得有人手干活。

    等两座新房子都盖好后,阿信和阿志也有空了。谢三伯这次就准备跑远点了,主要是还想再去买些粮食回来,顺带也要了解一下外面的消息。谢公子他们走后,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他心里也很担心。

    决定好要出去后,大郎问:“这次你要不要跟着去的?”

    “我不去了,你还是带他们往这边走吧。”辛湖指了指当初他们救回小石头一家的那条路。

    她懒得去了,一来家里四个孩子,确实需要人照顾。二来,出去一趟累死个人,还很有可能没什么收获。如果能去个大城镇,随便逛逛,她还蛮有兴趣。现在一想到翠竹村那边的小集市,她就没兴趣了,宁愿呆在家里。

    “恩。是准备去看看。我想把刘大娘也带上。”大郎点头,毕竟往这边走,前面是有州县的,虽然不敢确定有多远,但总要试试,要不然,光靠去翠竹村那边,恐怕是换不回来什么粮食的。最重要的是,家家户户都没多少盐了。那条路,刘大娘说不定比他还熟一些。

    “对的,把刘大娘带上。”辛湖也觉得那条路是当初刘大娘她们走过的路,刘大娘多多少少要了解那附近的情况。

    “要给你带些什么回来吗?”大郎又问。

    辛湖想了想,脑子中一下子闪过很多种东西,可最终只说:“买多点草纸吧。”

    别的她都能忍,上厕所没草纸不能忍。上次买的,都快用完了,这还是非常省的在用。有时候,她看着芦苇就会想,要是自己会造纸多好啊。

    谢三伯刘大娘带着大郎,阿信和阿志五人走后,剩下的人开始找地方挖地,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先把地挖出来,明年春播时,就不用太忙乱了。

    挖地的同时,大家也顺手把附近芦苇割倒晒着,准备搬回去烧。

    “今天冬天可得多准备些柴草了,不然又得象去年一样,大雪的天还得出去砍柴。”谢姝儿说。

    “就是,冬天我们就猫在屋子里做点针线活,多好。”张婶婶也说。

    陈家要做的针线活可不少,这个冬天,她们有得忙了。刘大娘一走,家里的活就全靠她了,她只得把小初八扔给小石头与平儿照顾了。

    “等大郎他们回来了,还得去多砍柴粗树枝回来,光靠烧芦苇杆可不行。”辛湖说。

    虽然芦苇杆足够多,但是还是粗树枝经烧些。她决定,今天要在下雪之前,把院子里堆满柴草,再也不想大冷天的出去砍柴了。那实在是太遭罪了。

    “那是。”大家都点头。

    大郎他们这一去,就是半个月了,而谢公子他们更是一点儿音讯也没有。

    就在大家等的心急,恨不得出去找他们时,他们居然结伴回村了。

    整个芦苇村沸腾起来。

    特别是谢家人,因为谢公子不仅带回了谢管家等人,还带回了谢老夫人的兄弟一家子。更加带回了大量的物质,还有十几匹马。

    “咦,舅舅呢?”辛湖在人群中看了一眼,没看到江大山。

    “你舅舅与谢五他们与我们分开走的,不知道他们几时回来呢。”谢公子说。

    “哦。”辛湖点点头。没想到他们居然分开了。

    “你们是怎么碰到一起的?”辛湖又问大郎。

    大郎笑道:“说来话长,我等会儿告诉你。这次出门收获不错,刘大娘还找到了他们的同伴呢。”

    辛湖早就看到刘大娘带了个姑娘回来,这才知道不是路上救的,根本就是自己人呢。

    安顿好大家伙儿,大郎才告诉辛湖他们这一路的事情。

    原来,大郎他们五个人离家好几天了,没有找到大郎记忆中的城郭。刘大娘也完全搞不清楚路了。山路七弯八折的,还有不少的岔道。当时又在逃命,她不记得也正常。就在他们准备无功而返时遇上了张家村的人。

    张家村的人就是张婶婶的几家陪房,当时他们保护着小石头的爹与爷爷奶奶,与张婶婶他们走散了。为了找到张婶婶,这些人一直停留在附近,就和大郎他们一样,慢慢就安顿下来了。

    张家村的人先认出了刘大娘,然后由张家村的人带他们去了附近的小集市,买回了一些东西。并且,刘大娘还带了个叫张禾的十二三岁的姑娘回来当帮手。

    “张婶婶的陪房家人,比小石头的爹更象是亲人。”辛湖叹道。

    “就是。所以刘大娘很生气,不过这事我们就当成不知道了。看张婶婶自己怎么做吧?”大郎说。

    提到这件事情,不仅是辛湖生气,大郎自己也很看不起朱家人。靠着媳妇的陪房保住了性命,居然不肯停下来多找找,就只顾着自己逃命了。因为这三户人不肯走,一定要在附近找张婶婶他们。朱家人只得带着其他的人先走一步了。所以现在,张家村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朱家人跑到哪里去了。

    “张家村和我们芦苇村一样吗?”辛湖好奇的问。

    “差不多吧。他们那地方是个谷地,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入口,比咱们村还更安全些。这次谢公子还安排了两户人家,住在张家村了。”大郎说。

    张家村地理位置更加安全隐蔽,坐落在一片不起眼的山谷中,三面环山,只有一个狭小的出入口,如果没有人带路,很难找得到。山谷中,土壤肥沃,树木成林,还有大片的空地,张家那些人,也一样开了几块荒地,种了些粮食,再时不时的猎些野兔子等物,自己勉强够吃,生活也算是过得去。

    但因为没有弓箭,他们打猎的水平就差了很多,大郎他们就把路上猎到的两头野猪留给他们了。同时谢公子留在张家村的人也带了很多物质,分了一点给张家村的人,还送了一把弓与十只箭给张家村的村长。张家村的人就乐呵呵的开始帮新邻居搭建新房子了。

    正是因为张家村地理位置不错,而且还比芦苇村去集市,去县城更加方便,谢公子才会把谢管家的妻妹平氏一家人,以及他们在路上救的一户人陶氏一家,安置在张家村的。

    张家村也和芦苇村一样,也是自立的。只不过张家村不象芦苇村,本身就有房子和田地,完全靠那三户张家人自己建立的。那地方土壤肥沃,空地方多,很适合种庄稼。张家村的人把这个小村子经营的也不错。他们也很乐意多增加两户人家,张家村大些,实力就会更强大,安全性当然也就更高了。

    “那边热闹吗?”辛湖好奇的问。既然能买回来东西,肯定是有集市的。

    “和翠竹村差不多的样子,没什么热闹的。我们只买了两石粗面五十斤盐,一些杂七八拉的东西。”大郎说着,开始和辛湖两人清理东西。

    “那你们怎么又遇上了谢公子他们呢?”辛湖边拿东西,边随意问道。

    “这只能说谢公子他们运气好。要不是我们出手,他们怕是有不少人受伤,甚至死人都有可能呢。”大郎说。

    原来谢公子他们一行四辆大马车,二十多号人,出了县城就被一伙人给盯上了,一直到了偏僻无人的地方才动手。谢公子他们一路本来就很警醒,多加防患。所以对方一动手,他们就下了狠手杀了一些,谁想到对方当中也有几个硬茬子,一路追着,硬是不肯放弃。要不是遇上大郎他们五人,只怕这伙人会一直跟到芦苇村,又或者一定要得手才会走。

    所以当时,谢三伯毫不犹豫的射杀了好几个人,然后大家全部扑上去,把那伙人一个活口也没有留的全部干掉了。因此,他们还白捡回来了十多匹马。

    因为马车行驶缓慢,并且越往芦苇村路越小,甚至有一截路根本就不可能走马车。芦苇村暂时也安置不了太多的人。大家商量了一下,就把马车留在张家村了。同时留下的还有两户人家。

    “谢家人带回来的东西多,这些东西,就我们三家分了。”大郎说着,让平儿去叫胡大嫂他们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