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46章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46章

小说: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应当可以收两百斤吧。”辛湖说。

    这是她根据脑中有点印象,现代油菜好象亩产是200到300斤。按一半的收成算,这里两亩田可以收200斤。油菜的出油率大约是三成。算了一下,辛湖才知道,这两亩田最多可以榨油60斤。

    60斤油对她来说,真不多。以前她一个人吃饭,都是买十斤装的油呢。一年也吃好几壶油。现在,这个数字她已经估算的很高了,毕竟古代农业产量完全不能和现代比。但六十斤油却要分给三家,也就是说他们家只能分到二十斤油,要吃一年。一个月也就一斤多油而已。

    不过,她只要想到,自打来这个时代后,就没听过油烧热后,菜下锅那一瞬间,滋啦啦的响声了,更别谈吃炒菜了,她对以后每月能有一斤多油,就格外的高兴和期盼了。

    她能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进口大豆的事情,大豆油是她最不喜欢吃的油。但大豆油却比菜籽油便宜的多,除了转基因的原因之外,也是因为菜籽的产量赶不上大豆。并且采用现代收割机后,菜籽没有大豆好收割。所以后来,农民都改种大豆。结果,因为进口大豆太便宜,油厂都买进口大豆,到至种大豆的农民全亏了本,那几年这事天天在新闻上出现。

    谢姝儿其实并不懂200斤有多少,只是感叹道:“好多。”

    大郎心里默算了一下,觉得这个产量不错。

    油菜种完,又开始种高粱和小麦,高粱和油菜的种法相同,麻烦了很多,但小麦的种法却简单多了,直接撒就好了。所以大家先撒了小麦。种高粱和小麦,刘大娘与谢大嫂都过来帮助,有了两个大人帮忙,速度就快了很多。高粱种了三亩,小麦种了两亩半。豌豆种了半亩。

    种完这些,三月就完了。空着的田也差不多种满,还剩下两块空地了。正好留下来种大豆。大豆辛湖记得比这些东西种得迟些,因为吃毛豆的时候,正是放暑假的时候。差不多收了豌豆就开始吃毛豆了。

    “没想到,就这么点种子,还正好把亩种满呢。”大郎喜滋滋的说。他还担心粮种少了,得出去弄。

    “太好了。要是收成好,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的粮了。就是,我们家又占你们便宜了,又没有翻地。以后收割时,我们要多干点活。”刘大娘笑道。秋天时,小石头大了些,可以帮着看弟弟,小石头娘也可以下田帮助干点活了。

    她知道,谢公子却是要等春耕后,就要上京了。江大山也一样,不会天天呆在芦苇村,秋收只怕就得全靠女人孩子了。所以她们现在占些便宜,秋收时却是要多干不少活还补回来呢。

 第61章 野韭菜饼

    大家天天忙着播种,早出晚归忙碌的很。辛湖这回真正体验到农民的辛苦了;其实她干的还是轻松的活。但每天晚上她却累得连晚饭都不想煮。天天一上床就睡着了;累得连梦都没做过。甚至于,后面她干脆把做饭的活都扔给平儿了。

    而搭建棚子的这边;也不比他们这些播种的人轻松。

    按江大山的说法;“既然要搭;就干脆搭个正经的,象盖房子似的;里里外外再抹上黄泥;就算不住人,单为存放东西;也能多用几年。建的太差;说不定到冬天就没用了。”

    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原本辛湖和刘大娘只想着搭间临时用草棚子的;结果大家忙活了十来天;居然盖了个正经的两居室屋子。除了门是用芦苇和树枝编的;这房子看上去真心不错;很结实;也宽敞。真的可以住人。

    “还不如再搭个灶;我们可以直接在这边烧点热水用。”辛湖看这房子盖得这么好,又说。现在洗衣服还是得用热水,从家里带热水来总不方便,在这边烧就方便的多。而且天再暖和一些,大家完全可以在这边烧水洗澡,毕竟三家都没有蓄水的水缸。一家人洗澡还得不停的过来打水呢。

    “可以啊。不如我们直接再搭间小点的当灶房用。”谢公子说。反正大家已经做熟了,也有材料,再盖间灶房真不算什么事。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里就建成了一座正经的房子,两间正屋一间灶房,里里外外都抹上了厚厚的黄泥巴,挡风又遮雨,要是再彻个土炕,就算正经住人都完全没问题。

    “这屋子不错嘛。”辛湖参观过后,赞叹道。完全靠手工搭建,而且材料又极其简单,也没什么趁手的工具,能盖成这样,真的不错了。

    “那是,这可是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才盖的。能不好吗?”谢五自豪的说。这几天,上上下下,挖泥抹墙的,可把他累坏了,但成就感也大,看着这好好的房子,别说他了,就是江大山谢公子也很满意。

    “我弄了几个小板凳,你们看有没有用?”谢三不好意思的拿出几个小板凳给大家看。

    这是用树棍子和芦苇捣鼓出来的几只小板凳,十分简单也很粗糙,四条木头腿,一个芦苇编的凳子面,说是给大家坐着洗衣服用。

    “太好了。我就想要几个小板凳呢。”辛湖开心的说。平时她们在水埠头洗衣服,洗菜时,都是蹲着,时间长了其实很累。

    “就是做的不好看。”谢三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他根本就不会木工活,这几个小板凳全靠自己瞎糊弄出来的,样子确实不好看,但他自己试着坐过了,还算结实。

    “能用就行,要好看干嘛。”刘大娘笑道。她也非常想要几张小板凳,辛湖这么小都觉得蹲得累,她就更加有这种感觉了。不说干活时坐,就是平时孩子们也可以坐啊。

    “既然大家喜欢,我就再多做几个。”谢三笑道。家里板凳实在是太少了,他这也算是逼着自己学会了。

    “哎,谢大伯,你能不能做几张大的?”辛湖问。家里板凳实在太少了,吃饭都不能人人有一个位子坐着。站着吃饭,实在令她有些不爽。

    “等我慢慢摸索会了,就做大板凳。”谢三说。

    他哪能不知道家家户户都缺少桌椅板凳啊。所以,他才会摸索着弄出小板凳,也是希望自己能做些正经桌椅板凳出来。

    日子就在忙碌间到了三月,这时春天才算真正到来了。天气也暖和多了,大家都不用穿那么多,全部脱下了厚重的大袄,换上了轻薄些的小袄子。只是一早一晚还是较冷,还得多加件外穿的厚夹衣。

    “我们再把马棚也重新搭建一回。”大郎看着这么好的房子说。两家的马棚都是当时刘大娘,大郎和辛湖三个人瞎弄出来的,又低又矮,还不太结实,实在比不上现在搭建的这座新房子。

    “行啊。”谢公子笑道。

    他早就觉得那马棚该重搭建了,要不然,就算拖到冬天也一定要重新搭。

    男人们忙活在搭马棚,大郎却天天去泡在田里,恨不得把那些种子全揪出来。辛湖却不管了,反正已经种下了,又下过雨,地里够湿润,连水都不用浇。田里这时其实没什么活干,而且就算种子不发芽,她也没办法啊。

    所以,她可顾不上大郎的烦恼。因为就好似一夜之间,大地就全变绿了。那些野菜也有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冒了头。有了大量的野菜可以吃,辛湖忙碌着呢。

    芦苇芽立马被大家抛弃了,辛湖天天和刘大娘谢大嫂等人出来挖野菜。虽然她认识的野菜有限,但却比谢大嫂她们强了不知多少。最起码野地菜,野韭菜她还是认识的。再加上这片地方属于湿地,水边更是长满了野芹菜,又多又嫩,大家只要随便割几把,就足够一天的菜了。

    辛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忙着给餐桌上添新鲜的吃食。

    “今天割的野韭菜多,我打算摊点韭菜饼来吃。你们过来帮我理韭菜,一根根的弄干净。”辛湖挎着个菜篮子回来了,直接吩咐大郎和平儿。大宝和阿毛太小,这种活儿还不太会干。

    “哦,可以吃韭菜饼了。”大家异口同时的欢呼起来。

    大半篮子的野韭菜洗净切碎,拌入调好的稀面糊糊里,面糊糊立马变得浓稠起来。

    孩子们全部围着辛湖,等她的韭菜饼。就连大郎也例外,实在是太久没有吃过什么好吃食了。

    辛湖切了块肥咸肉,拿在水上在烧热的锅里抹了一遍,让锅里稍微有点油,这才开始摊饼。要是没油,很容易糊在锅上,而且也没那么好吃。

    她摊的饼不大,但较厚,因为要节省面粉,韭菜放得比较多。家里粮食已经又告急了。没一会儿,韭菜熟了的香味立马充满了整个厨房,引得孩子们恨不得流口水。

    “好香哦。”孩子们欢叫起来。

    “再等会儿啊。我翻个面。平儿,柴放少点。”辛湖麻利的拿起锅铲,把饼翻过来。

    没一会儿,一张厚薄均匀的饼就出锅了。

    看着几个小的那迫不及待的模样,大郎直接拿筷子把放进篮子里的饼分成了几小块,一人给了他们一块。

    平儿他们连烫都不怕了,边吃边吹气,三口两口就吃完了自己分得的那小块。

    “好吃吗?”辛湖问。

    几个小的连连点头,说:“好吃。”

    “你尝尝。”大郎夹了一小块凑到她嘴边,说。

    辛湖忙得没空,只好就着他的手咬进嘴里,尝了尝说:“恩,还不错。”

    但她心里却在想如果油再多点,再加几个鸡蛋,面粉再放多点就好了。因为韭菜多,面粉少,失出了面饼本身的味道,就好似主次不分似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韭菜饼也算是大家难得吃到的好饭菜了。

    所以,这韭菜饼也不能放开肚皮吃,辛湖摊完饼后,还又烫了一大盆子新鲜的地米菜,再加入一点儿盐拌了拌,就成了一盆新鲜菜。这玩意儿很嫩,包饺子最好了。但家里的面粉那么少,哪里能拿来包饺子啊,就只当菜来吃了。

    “阿湖真会做饭。”江大山吃着香喷喷的野韭菜饼,赞叹道。

    “要是家里面多,我还打算包点地米菜饺子呢。”辛湖说。缺粮的日子就这么难过,看到什么都想着吃。

    “没多少粮食了吧?”江大山问。

    “是啊,已经很省着吃了,也没剩下多少了。估计还能吃个十天半月吧。”大郎说。现在野菜丰盛,可以节省粮食。比如,这一顿,辛湖就弄了两篮子野菜上了桌。家里每天吃掉的野菜都是一篮子一篮子的,但就算这样,那么一点儿粮食也吃不了多久了。

    江大山一听,立马不夹饼子了,美味的韭菜饼子也咽不下去了,而是只夹菜吃。他一个人饭量就快要抵这一屋子的孩子。所以他只能多吃菜,少吃粮。因为这一回,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上哪儿去多弄些粮食回来。就算地里种的庄稼能好好的长出来,也要到等几个月才有收成。

    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大家总不能光靠野菜,鱼什么的度日吧。毕竟上次也算是误打误撞的,说难听点,那点粮食是他们抢回来的。

    “我明天和谢公子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再去弄些东西回来。”江大山想了想,说。不管怎样,还是得出去,在这里是找不到粮食的。

    大郎看了他几眼,很想说自己也想出去看看,但一来大人们肯定不会同意,二来他也牵挂着田里的庄稼。如果这些种子不能长出庄稼,他会气死的。要知道,在这么缺粮的时候,种子虽然少,但也是可以吃的啊。

    如果要是白白浪费掉,谁会不心疼,而且下季的粮食还不知道上哪儿去找。他很明白,上次江大山他们出去,如果能弄到多的粮食,他们怎么也不可能只带那么一点儿粮食回来。

    不过,大郎这些话也只是放在自己心中,根本就不怕在大家面前说,怕种子不出芽,长不出庄稼之类的话来。要是辛湖知道他有这种想法,肯定会骂他,尽操些瞎心。种子按时种下去了,怎么可能不长庄稼啊,只不过收成好坏而已。反正,她有迷之自信。觉得她种下的种子,绝对会有个好收成的。

 第62章 出门买粮

    第二天,江大山果然又和谢公子谢五三个人带着四匹马出了门。

    “这回我们选另一条道走;我就不信了。能去的地方全是那个鬼样子?”谢公子说。

    如果都那样了,只能说明这个世道要变天了;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但呆在芦苇村这个闭塞的地方;什么消息也了解不到;令他有种耳聋眼瞎的感觉;非常不好。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多试试;早日了解到外面的真实情况。

    “就是。总有地方老百姓还能正常过日子。要不然;早就该大乱了。”江大山也说。他心里也很着急,芦苇村这个地方因为冬天大雪造成的闭塞,给这里带来了暂时的安全。但再安全又如何?眼下连一家人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不出去都不行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