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44章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44章

小说: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眼前的火光,两人都停下了脚步。

    “真的全部死了?”谢公子怀疑的问。

    “难道是那两个女人动的手。”江大山说。

    远处的谢五自然也看到了火光,焦急的打了几声呼哨,在寂静的夜里听的格外清楚。

    “快走吧。”谢公子说。

    他们听得真真切切,里面还在不少人在干什么大事呢,等里面的人发现外面的动静,他们就有可能走不成了。

    谢公子和江大山放开脚步跑起来,远远的就见到谢五在挥手,连忙说:“快走。”

    “恩,那边好象有不少人影。”谢五说,他站在高处,看得远。

    三人急急忙忙的骑上马狂奔,也顾不上会不会被后面的人发现。

    一直跑到桥边,他们才放下心来。而此时太阳已经升到半空中了。也就是说,他们三人不仅一夜没休息,还从天黑又跑到了大白天。

    “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江大山说。

    他实在太累了,已经快坚持不住了,而且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谢五打开一个袋子,里面是还算不错的粗面,他们带了小锅,直接弄了点粗面,开始煮糊糊汤。

    另个的几个袋子也被谢五全部打开来,收获还不错。几个袋子里分别装着粗面,糙米,高粱,精米,咸肉块,甚至还有一小包花生夹在里面。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有个二百来斤了,每家能分个六七十斤粮食,并几块咸肉。又可以撑一两个月了。

    糊糊快煮熟时,江大山切了几块咸肉扔进锅里。

    三人连吃了两锅咸肉糊糊,才把肚子搞饱了。

    “哎哟,总算吃了个饱。”谢五满足的打了个饱嗝,伸着懒腰说。

    “恩,收拾东西,我们回家去吧。”谢公子笑道。有了粮食,心情总算轻松些了。

    “走吧。走吧,家里人只怕等急了呢。再不回去,我都怕大郎出来找了。”江大山说。

    至于刚才发生的事情,他们只能暂时埋在心里。

    可别说,大郎这几天真可谓坐立不安,又担心外出的人,又担心他们找不到粮食回来。天天长吁短叹的,搞的辛湖忍不住打趣他:“你就是个操心的命。”

    “是啊。要是人人都象你就好了。”大郎反唇相讥。

    辛湖又是好笑又是好气,哼了一声,不理他了。

    这头,江大山三人连忙收拾东西,牵马过河。马儿怕过桥,昨天就是,被他们硬生生的哄着拉过来了的,过这个不算太长的桥,可得花不少时间。

    今天依旧这样,三人拉着马儿,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前走。才过了一半,偏偏还出了状况。这桥可能是时间太长了,有的木板居然受不住力了,有匹马居然一脚踩断了一块木板,“哗啦啦”的半条腿悬在了半空中,一个趔趄,马儿半栽倒在桥面上。吓得它全身发抖,不住的哀鸣。另几匹马也跟着受了惊,死都不肯再迈脚。

    任凭三个人如何哄,这马儿都不肯再动了,就这么半跪在桥面上,一动不动。

    “这下怎么办?”谢五急得团团转。

    “你先把你那马带过去再说吧,现在全挤在桥上做什么?”谢公子骂他。

    可是谢五牵的马也一样不肯动。江大山急得无法,又调转回去,挖了好久,才挖到两把细细的青草,回来哄马。

    三个人费了好大的劲,先把谢五牵的那匹马弄上了岸,再回头把那匹,一条腿半悬在河面上的马弄上来。三人足足花了半天时间,天都快黑了,才把几匹马全部弄上了岸。

    “累死我了。这可比干一天活都累人。”谢五躺在地上,满头汗水。

    “就是。”江大山也不比他好多少。

    三人脱力般的全躺在地上休息,可没一会儿就就听到“得得”的马蹄声。

    谢公子翻身起来,远望了一下,说:“不会是追上来了吧?”

    谢五急急忙忙的收拾东西,和江大山拼命的拉扯着马,但这些马刚才受了不小的惊吓,哪里这么快就缓过来,马蹄声越来越近,已经接近河边了,而这几匹马却象打摆子似的腿发抖,一副脱力的样子,哪里还跑得动。

    江大山和谢公子却都发现了打头的就是那个大个子男人,实在是他的身形太高大了。

    危急关头,江大山盯着桥,狠心狠说:“我们把这桥弄断了吧。”

    谢公子和谢五立马明白江大山的意图了。谢公子和江大山又上桥,跑到了一小半,接连砍下了几块铺桥的木板,直接点了火,架在桥面上烧,然后快速的往岸边跑。临下桥前,两人又往桥上狠狠的砍了几刀,果然他们一下岸,那桥就摇摇欲坠了,而且那火沿着整个桥面往对岸迅速烧起来。

    追兵已经要上桥了,此刻也只能停了下来。一个人抽出弓箭,拉弓放箭。

    “功夫还不错。隔了河还想射到我们。”江大山冷笑道,跃上马飞奔起来。那人徒劳的射了几箭,见他们跑远了,只得狠狠的骂了几声。

    这一回,三人并没有跑多远,因为天又黑了,而且他们也不怕后面追兵能追上来,桥都断了,那些人想过河可不容易了。

 第59章 春天来啦

    回家的路途很安静,一个人也没遇上,也没遇上任何阻碍。他们快马加鞭;只花了一天半时就到了江大山被大郎他们救回来的那个小山坡。

    “你们觉不觉得;这边也变暖和了些?”谢五问。他们出来,也不过是几天的功夫,这里的雪居然好象有融化的痕迹了。

    “是的。”江大山自然也发现了。

    “太好了。雪快点化吧,化了我们出来就方便多了。”谢公子说。也许是这里地理位置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这里确实人烟太稀少了,整片芦苇林范围就是比外面的地方冷一些。这一路走来;还是这里的雪最厚。

    “是啊。已经是二月了,雪也该化了。”江大山笑道。

    一进村,孩子们就全部欢呼起来了。

    “舅舅,你们总算回来了。”大郎笑着迎上去。

    “哥哥,怎么样?”谢姝儿问。

    “我们弄到了些粮食。三家各分些,也可以吃一段时间了。”谢公子笑笑,说。

    很快的;大家就都知道了外面的景况。一听到一路都是死人;谢老夫人就连声念佛。刘大娘也担心的脸都变得苍白起来。大家都明白就这么个景况;这苦日子怕还长着呢。谢公子和江大山;谢五三人自然还隐瞒了弄到粮食的真实情况。

    有了粮食,别说大人心情好了,孩子们就更加开心了。辛湖这天特意多煮了些稠粥,大家放开肚子来大吃了一顿。

    看到孩子们吃粥的样子,江大山心里沉甸甸的,一点儿也不开心。这点粮食最多也就能撑个把月。吃完了,还是要出去弄粮食,可外面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坏,他都不知道该上哪儿去弄粮食了。就算走其他的路,到另外的城镇去,也不一定就能弄到粮食。

    好在,天气说好就好起来,太阳一日烈过一日,雪飞快的融化起来。

    大人小孩子都开始在外面活动,就连张婶婶都开始在外面慢慢伸展起拳脚来。小初八已经三个月大了,会笑了。小石头也很有哥哥的样子了,会帮着大人看着弟弟。

    一晃就到了三月,外面的大雪基本化了,有些地方露出了那些蛰伏了一冬的大地。大地迅速回春,割过的芦苇林里开始冒出一些嫩嫩的绿芽了。

    “我们终于可以去翻田了。”大郎一大早就把农具全部找出来,并且打磨好了。

    吃过了早餐,在大郎的带领下,三户人家全体出动了。男人们出来干活,女人们出来感受一下,孩子们出来纯属凑热闹。

    “哟,这里田不少啊。”江大山笑道。要是光靠大郎,辛湖和刘大娘,能种一小半就不错了。现在人多,还四个青壮男人,翻这些田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这起码有十亩地吧。”谢公子估算了一下,说。要是这块田是良田,十亩田产出足够大郎和刘大娘两家人吃了。

    谢老夫人难得从村子里走出来,兴致勃勃的还绕着田走了半圈,谢姝儿和汪氏自然也得跟在她身边。张婶婶直接拿只大篮子装着小儿子,她比大家在家里关的日子更长,也同样津津有味的四下乱转。

    剩下的平儿来过这个地方,但也在家里关一个冬了,这会儿也兴致十足,其他几个孩子自然以他为榜样,很快就聚集在一起。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弄起泥巴来,没一会儿大家就弄得满手是泥巴,一个个象小脏猴似的了。

    “哎哟,你这孩子,搞得这么脏,走啦走啦回家去。”张婶婶跑过来一看,立马大叫起来。这天气其实还很冷,人人都还穿着厚冬衣,这大袄弄脏了可没得换。

    小石头其实还好一些,大宝,阿毛,阿土三个小的,就更加脏了。特别是阿土,估计是因为以前根本就没玩过泥巴,兴致正浓,也玩得最带劲,当然就最脏了。

    谢老夫人见状,拎起一串孩子,和张婶婶,谢姝儿汪氏回村去了,可不敢让孩子们在这里捣蛋了,回去这孩子又得洗几盆子脏水。

    谢五最先下地,轮起最大的一把大铲子去挖地,其他各人纷纷拎起农具下了田。

    “哎,小五哥,你挖得太深了,你看我。”大郎埋头挖了两铲子,一抬头,就看到谢五挖得那个叫深啊。这哪里翻地啊,纯属挖坑呢。

    众人都抬头,果然都是没干过活的,一个比一个挖的深。虽然挖深一点,翻出来的泥土可能更有营养,但是这样挖岂不累死人啊。所谓翻地,一般就是挖大人的手掌这么深就足够了,拿谢五用的这把铲子,差不多一铲子的深度就好了。可他却挖了三个铲子的深度。

    辛湖和刘大娘没有去挖地,她俩在收集那些在地里当保暖材料用的芦苇与茅草。原先用来盖白菜萝卜的芦苇和茅草全部堆在一边,早就晒干了,还不少呢。这会儿她们只要直接捆成一捆一捆,用马驮回去就行了。

    被大郎说教了,谢五不好意思的搓搓手,把自己挖的泥巴又准备填回去。大郎看着他,实在是心塞,这完全一点儿种田的常识也没有啊,他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填回去干嘛,把挖出来的泥巴打散就行了。正好把一些草根捡出来丢掉。”大郎好笑的说。

    “哦。”谢五这才开始笨手笨脚的拿着铲子,把他挖出来的大块大块的泥巴铲散开。

    谢公子和江大山也学着他的样子,两人也比谢五好不到哪里去。这大半天下来,谢家三人,江大山再加大郎,总共五人,翻的地不到半亩,劳动效率极低下。

    大郎原以为自己干过这些活,绝对没什么问题,但却没想到自己还是个孩童的身体,翻地可是个需要体力的活儿呢。就他这副身板,割芦苇什么的,好似不在话下,但翻地这种活,对他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江大山这四个青壮年男人呢,却是从来没下过田的人,根本就不善长干这种活,所以五个人累了个半死,还才翻了那么一小块地。

    “好啦,回家休息吧。明天继续。我们人多,慢慢来。”江大山见大郎满脸不开心的样子,连忙劝道。

    “是我想得太容易了。”大郎暗叹一口气,点点头。

    第二天,辛湖和刘大娘也加入到翻地的队伍中来了。谢姝儿去督促孩子们练功夫了。谢老夫人自然是在一边帮女儿盯着孩子们,怕她管不住,又怕她没有轻重。江氏和张婶婶两人在家里做点针线活。

    不过,辛湖和刘大娘下地没干几下子,就被男人们赶走了。

    “我干的可比你们好。”辛湖说。

    “那又怎样,现在我们这么多男人,哪里要你们女人孩子干这种力气活。”江大山说。

    “就是,你这个小姑娘家家的,干得再好,力气再大,还能比得过我们年轻男人。”谢五说。

    “阿湖,你不如和刘大娘去放马。”谢公子提议。

    天气一好,大家天天都带马出来找嫩芽嫩草吃,但这块田离那芦苇区有点远,还隔着一条小河,这边的嫩草出的少,马儿很辛苦的啃着枯草。

    辛湖看了大家一眼,点点头,扔下手中的铲子,不用干,她正好省省力气。

    两人牵了马,辛湖边走边说:“刘大娘,咱俩去四下找找,看能不能找点新鲜的野菜。”

    “好。”刘大娘笑着和辛湖走了。

    两人把马扔在芦苇林里吃刚露出头的嫩芽,四下转了一圈,根本就没见着什么野菜,倒是芦苇嫩芽见天的长,居然绿了一大片。

    辛湖看着一望无际的芦苇林,总觉得太浪费了。这些芦苇他们除了拿来当柴烧,现在可以放马之外,好象就没什么作用了。

    “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