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丞相,节操勿捡 >

第16章

丞相,节操勿捡-第16章

小说: 丞相,节操勿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经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大军直逼韩国新郑。
  所有国家都知道,这是秦国是准备重创甚至灭了韩国,可没一个国家敢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赵王才突然想起周王室使者对他说的话。
  “秦国现在可以灭了周王室,以后就可能灭了你赵国。”
  原本根本没有被重视的话,现在却犹如一记响雷,赵王突然觉得有些恐慌。
  秦国如狼似虎,广纳六国人才,用极快的速度强大了起来,保不准什么时候,秦国真的可以灭掉赵国。
  赵王想要做些什么,他想过发兵援助韩国,但是他却没有这个胆子。
  就在赵王纠结的时候,下属突然来报:
  “启禀我王,赵政母子即将安全到达赵国边境……”
  “等等!”赵王突然打断了下属的话,沉吟片刻后,他又下令:
  “取道韩国,孤有新令。”
  就在刚刚,赵王已经想到了一个即可以不动声色的报复秦国,又不会被秦国记恨的方法。
  他命令护送赵政母子的将军,将原本要护送的两个人,在韩国境内杀死,然后把责任通通推到韩国。
  赵王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命令对未来会有多大的影响,他只是觉得,这样做的话可以让他的心里稍微舒服一点。
  可是,事情却没有赵王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据负责这个任务的将军回报,赵姬死了,但是那个将要成为秦国太子的孩子……却逃走了。
  ====
  在赵政身上发生的变故,李斯并不知情,而且,即使他想要知道,也暂时无法从赵政那里得出答案了,因为就在他认出了赵政,正准备问些什么的时候,那个孩子的身体突然一软,下一刻便已经倒在他的怀中。
  遭到赵国的背叛之后,赵姬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了自己的儿子赵政,赵姬告诉儿子,他一定要不活下去,然后逃回秦国。为了不辜负母亲的牺牲,赵政不眠不休的逃亡着。
  能够逃到新郑城里,赵政暂时逃过了赵国的追杀,但是他不能确定,如果自己的身份暴露,韩国会不会杀他,毕竟不久之前,秦国大军刚刚才在韩国的门口晃过一圈。
  即使努力想让自己保持着清醒,但不眠不休的逃亡,已经让赵政的体力到达了极限,也正是因此,赵政才会冒险潜入这座没有护卫府邸中,想要靠着威胁这里的主人,让他带着自己离开新郑城,安全进入秦国。
  这是一招险棋,而赵政的这个计划,也最终是以失败告终。
  倒下的瞬间,赵政感觉到自己像是落入一个怀抱,中这温暖而坚实的感觉,让赵政想起母亲的怀抱。
  可是,赵政也非常清楚,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她已经死了。
  ===
  赵政倒在李斯怀中后,便直接昏死了过去,李斯无奈,只能将未来的秦王抱到了自己的榻上,等待着他的醒来。
  望着孩子苍白的脸色,紧闭的双眼,李斯突然想起了嬴政驾崩的那天,就是在那天,天下最伟大的帝王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无论李斯无论呼唤,他的眼睛都没有重新睁开。
  感觉到怀中逐渐冰冷的身体,李斯忍不住痛哭出声。
  李斯前世一生,只落泪两次,
  一次是为师兄韩非的死,一次是为秦王嬴政的死。
  一个是心意相通的挚友,一个则是有知遇之恩的君上。
  之前赵政用来挟持李斯的匕首就放在榻上,李斯顺手拿了起来,抚摸着匕首的刀身,李斯往还昏睡在床上的孩子瞥了一眼。
  李斯没有忘记,现在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要帮助韩非振兴韩国。
  这个目的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李斯不能确定,等到嬴政登基之后,韩国到底还能支撑多久,但是现在,一个千载难得的机会,正放在李斯面前。
  趁着现在除去这未来的秦王,历史就一定会被改变。
  如果没有了嬴政,韩国被灭的时间最少会延迟五年,这么多年的时间,韩非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改造韩国。
  心里这样想着,李斯鬼使神差的将手中的匕首放在孩子的颈间,那么细弱的脖子,只要李斯将匕首稍稍向前一送……
  紧紧握住匕首的手已经开始微微颤抖起来,像是那个时候不忍心杀死韩非,让李斯杀死赵政,他也实在无法做到。
  因为,无论是韩非或是赵政,李斯都不想辜负。
  就是这个时候,贴着皮肤的匕首,也让赵政悄悄握上了拳头。
  昏迷对于赵政来说,不过是伪装,这只长于邯郸的狼崽子,可没有一刻放松过警惕,他一直都在在等待着攻击的机会。

  菜糊

  再次醒来的时候,赵政并没有立刻睁开眼睛。他感觉到已经正躺在一个柔软的东西上。
  赵政微微一愣,他记得自己昏迷前的情景,府邸的主人将匕首对准了他,所以,也就是说,现在他正在韩国的牢房之中?
  想到这里,赵政微微动了动手脚,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被绳索束缚,而从身旁传来的细微呼吸声,说明有人正占在他的身旁。
  自己现在到底在哪?他身旁的人又是谁?负责监视他的人吗?
  赵政是在邯郸长大的,特殊的生长环境让他要比一般的孩子成熟很多,所以,就算现在他的心里满是疑惑,表面上他依旧闭着眼睛,似乎还处于昏迷状态。
  但实际上,他的手却已经微微握起,等待着攻击的机会。
  可惜,即使赵政的动作非常细微,但一旁的李斯却依旧发现了。
  “如果醒了,就不要装了。”
  在赵政行动之前,他听到这样一句话。
  知道那人知道自己已经醒来,赵政干脆也不再伪装。他睁开眼睛,却发现身旁的人已经站了起来。
  “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对上少年满是警惕的双眼,李斯却是一边往外面走去,一边说道。
  看着微微敞开一个缝隙的房门,赵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难道,他就不怕自己逃走吗?而且刚刚,虽然只有那么一瞬间,他还是清楚的感觉到了,那个人,刚刚是真的想要杀死了自己,但是……到底是因为什么,他才最终改变了主意。
  门就在面前,现在他就可以选择离开,但是离开这里之后呢?他能够顺利到达函谷关吗?
  如果不离开的话,那个人就可信吗?
  李斯端着两碗菜糊回来的时候,榻上赵政瞪着双眼睛望着他,充满警觉的眼神让李斯想起了自己前世曾经抓过的一只狼崽子,就算被紧紧的束缚住,眼神中却依旧是是警惕和不屈。
  这样的秦王,也是李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李斯前世第一次遇到秦王的时候,他已经是秦国尊贵的王,十六岁的翩翩少年。
  邯郸艰难的十年让赵政像野兽一样,充满随时准备爆发的野性,而随后六年的复杂宫廷生活却让他变得沉稳而难以捉摸,面对臣子的时候,他谦和甚至可以说是温柔的笑着,但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发怒。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李斯还记得,就是面对那样的一个少年,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的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什么丢了小命,就算秦王称呼他为先生,把他当做辅佐自己的老师,但李斯却时刻铭记着,秦王是君,他是臣,不能有半天逾越。
  今世的自己竟然会在新郑再次见到十岁时的赵政,而且还是正处于弱小时期的赵政,这是李斯没有想到的,这让他忍不住有些好奇的打量起了窝在床榻上的孩子,那□裸的眼神,让赵政有些不安的朝里面缩了缩。
  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样似乎不太好,李斯赶忙收回自己的目光,将装有菜糊的大碗往赵政的眼前一放。
  “吃吧。”
  但赵政只是朝他看了一眼作为回答。
  知道赵政一时半会不会对自己放松警惕,李斯也懒得再管他,他直接端起另一个碗,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看到眼前的人吃的那么香,赵政不由咽了咽口水,他已经有整整一天没有吃任何东西了,菜糊的香味钻进他的鼻子中,刺激着他的口水,即使不想屈服,在犹豫纠结片刻后,赵政的手还是伸向了那个放在自己面前的大碗。
  第一口菜糊被吞进胃里之后,赵政的动作急切了起来,最后干脆双手捧着碗仰着头直接吃了起来。
  “慢点吃,不够的话还有。”
  李斯已经停止了进食,看着孩子这幅急切的样子,李斯的眼中流露出了几分愧疚。
  聪明如李斯,到了现在又怎么会猜不出赵政如此狼狈的原因。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
  听到李斯的话,孩子的动作稍稍放慢了些,吃完了一大碗的菜糊,他将大碗放在榻上,又将目光转向李斯的那个碗——碗里还剩着大半碗菜糊。
  赵政看了看大碗,又看了看李斯,像是在征求他的同意,这让李斯觉得有些诧异,将自己的碗朝赵政那边推了推。
  “给你吃吧。”
  快速的朝李斯看了一眼,赵政拿起那个碗又吃了起来,丝毫不在意这个碗是李斯刚刚用过的。
  这个人,似乎不是什么坏人,最起码对我来说不是。
  一边小口吞咽着碗中的菜糊,赵政一边这样想着。
  一碗半的菜糊,就已经成功收买了赵政,幸好李斯不会读心术,并不知道赵政心里所想,如果他知道的话……
  他一定会为自己冒着掉脑袋的危险闯进秦王的行宫,口水快要说干了才让秦王记住了他这个人的计划而郁闷。
  ===
  耐心的等待着赵政填饱了肚子,李斯咳了咳,对着眼前的孩子问道:
  “你是从哪来的?为什么要闯进我的府邸中?”
  虽然关于这些,李斯已经知道了答案,但他却装作斯毫不知情的样子,现在他要等待的就是,赵政编出一个足够真实的谎言,然后自己在略微怀疑之后,信以为真,然后将承诺要将赵政安全的送到函谷关附近。
  只有到了函谷关,赵政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赵政也明白,想要得到这人的帮助,就必须要取信于他。
  审时度势之后,赵政也不再沉默,思索片刻后,他沙哑着声音说道:
  “我是赵国人,父母都是赵国商人,这次原本是准备随母亲入秦。”
  因为知道自己的口音是骗不了人的,赵政没有选择在这方面的说谎,他只是将自己的身份隐藏了而已。
  “不料半路上遭遇了强盗,母亲不幸身亡,他们抢走了财宝,准备杀我灭口,慌不择路之下,我才会逃入新郑,出现在你的府邸中……”
  孩子语气中的悲伤河愤怒根本就不像是在骗人,说到这里,赵政的声音渐低,最后完全听不见了。
  赵姬已经死了?还是说这只是他编出来骗自己的?
  李斯有些怀疑的盯着赵政,虽然未来的秦王还只有十岁,但他却很聪明,他知道,真正高明的谎话,就是参杂着真话的假话。
  过了好一会,李斯才开口道:
  “从新郑到函谷关这段路程比较难走,我送你去吧。”
  赵政能够想到的最好情况,就是眼前的这人能够放自己离开这里。
  这个回答,已经完全出乎了赵政的预料。

  咸阳

  初春的清晨,阳光徘徊在树林外面,空气中依旧带着冷意,隐藏在林中的战壕和暗刺,分割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
  而在前方的薄雾中,巍峨的雄关若隐若现。
  那是要进入秦国的必经关卡——函谷关,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西去入秦之路,丘峦起伏,其中有众山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是东去洛阳,西达咸阳的咽喉,自修建起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伫立在谷底的函谷关,见证了数不尽的战役,看似平常的黄土,每一寸的土地下面都埋葬着不具名的白骨,狂风吹过尘土的苍凉呼啸声,就好似当年大战时的冲刺呐喊声。
  当年就是在这里,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结果却是:“至函谷,皆败走”,“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后有杜甫诗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阴雨绵绵的函谷关前比平时更加阴冷,而镇守在函谷关外不远处的韩国士兵却依旧警觉的观察着函谷关内的秦军。
  就在这时,哒哒的马蹄声却渐渐清晰,但守在边境的士兵们却没有表现出多大的诧异。
  自秦孝公后,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却一刻没有停止过招贤纳士的脚步,秦国对于贤士优渥待遇吸引来自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