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340章

猎击三国-第340章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过。哪怕后来长沙太守张羡反叛,刘表也是等他自然老死之后才进兵夺回。常年防守。不思进取,军队锐气渐丧,战力沦为三流。除了水军尚堪一战,步骑皆不足与天下强军一较长短。

刘表对自己与麾下军队都有清醒认识,知道不能轻易动武,不动武还能保持“带甲十万”的纸老虎架式,一旦动武,纸老虎戳破,那就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了。

只可惜。别说马悍,就算在张绣眼里,刘表与他的荆州军也就是“黔之驴”,光有架子。靠兵多粮多打消耗战可以。一旦对上龙狼悍骑的闪电突击,缺乏战略纵深的襄阳绝对扛不住龙狼军全力一击。

荆州不乏有识之士,早已将这局面看通透,平日里也没少进言。刘表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当得知马悍大军北进,借道襄阳时,刘表就知道坏了。待得知张绣背后捅刀。襄阳陷入南北合击,刘表就知道完了。

汉末江淮群雄,有三个代表性的势力,刘表、袁术、孙策。

刘表单骑入荆,第一步肃清荆州万里,安抚豪强,招降叛军。先示以弱势,诱宗贼五十五家首领,一举斩杀,收编其众,郡县自立者解印逃散。如果是孙策,做完这些后,就要开始图谋北上。如果是袁术,做完这些后,就要开始谋划称帝。而刘表却又怎么做呢?他开立学官,博求儒士,撰写《五经章句》。奢不僭上,俭不逼下,这是刘表奉行的中庸之道。

这样一个人,注定不会有勇气行险,更不敢如孙曹刘一般放胆一搏,尤其当他年过六旬之后。

马悍大军刚出江夏,进入南郡,迎面就见一支船队驶来。凌统的先锋哨船急速上前拦截,很快报来消息:来者为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代其父迎接大将军南征凯旋。

新附之将吕蒙道:“大将军须提防有诈。”

马悍笑道:“我倒希望他有诈,这样我也不用与刘表谈条件了,直接将襄阳砸个稀巴烂,破而后立,焕然一新。”

吕蒙听得头皮酥麻,他可是亲身经历过那场炼狱火海的,实在不想再看一回,那怕遭罪的是敌人。不由暗暗祈祷,希望刘表别犯浑。

事实证明,刘表就是刘表,不是孙权,更不是曹操。大汉荆州牧,不会向大汉大将军挥刀。

建安六年八月,荆州牧刘表出襄阳,出迎大将军马悍,昭示荆州归附。

九月,原巴郡太守荀攸,及巴郡豪强甘宁,奉令入蜀。利用他们的人脉、势力,连结世家豪强,说降刘璋。正如周瑜所料,马悍只派出一文一武,一张嘴一双戟,就令刘璋束手,表示愿奉大将军号令。

刘璋一降,汉中张鲁也跟着递降表。

至此,天下大定,尚有些边边角角势力,如北方的鲜卑,南方的士氏,就让麾下文武群英去立功吧。

消息传回雒阳,朝野皆庆,阖城尽欢,马悍的声望达到极致。

……

九月,马悍率龙狼大军进入南阳,在宛城舍舟登陆,大军沿伏牛山一路北上。一个月后,终于望见伊水——东北百里之外,就是伊阙关。

是夜,马悍大军最后一次野外扎营。中军大帐周边中,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百步内飞鸟难入,马悍要在这里接见几位重要来客。但客尚未来,就先到了一位不速之客。

天刚擦黑,巡哨便传来消息,发现一行迹可疑之人,自称关羽之子关平,求见大将军。此人现已被拘押,如何处置,请大将军示下。

“关平?”马悍知道有个关平,但并不认得此人。于是唤来吕蒙询问,“你可识得?”

孙曹刘联盟这么久,身为江东大将,吕蒙自然认得关羽之子。

于是马悍令巡卒将自称关平之人带入帐。

吕蒙一见,立即向马悍点头示意,确认就是关平。

此时的关平,一身游侠打扮,身无长物,风尘扑扑。

马悍淡然道:“坦之是为汝父及两位伯叔遗骸而来吧?”

关平跪地叩拜,咚咚有声:“还望大将军成全。”

“我一路带这超大棺椁北归。就是想让三位回归故土。既然你来了,再好不过,给你一辆牛车,通关行文,还有十金盘缠,载归故里吧。”马悍想想又道,“不过我可没法分辨谁是谁,坦之是否要开棺辨上一辨?”

关平垂泪叩谢,摇头道:“家翁与二位伯叔。乃生死至交,生同欢,死同穴,无分彼此。”

关平最后向马悍再三叩首。拜谢而去。

不速之客前脚刚走,等候已久的神秘来客即至。

当来客掀帘而入时,一同参与密议的乐进、李典、张辽、张郃、高览、于禁、徐晃、张绣、张昭、刘勋等无不惊喜起迎——这神秘来客竟是贾诩、许攸、华歆及马腾诸人。

马腾现已出任卫尉,他的马家军已交给长子马超统帅。这样一来。朝廷内外,马氏势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加强。

一番寒喧亲近后,贾诩得到马悍的默示。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将此行秘密出雒的原因道出,他一开口,便语惊四座:“诸君欲随大将军享富贵乎?亦或随大将军赴黄泉乎?”

这话太吓人了!在座哪个不是人中英杰,更有一大票沙场搏命、刀口舔血之猛将,却生生被贾诩这低沉之声震得脑袋发懵,两耳嗡嗡。

半晌,缓过劲来的乐进惊问:“令君此言何意?”

这话道出了在座所有人的心声,众人皆将目光投向贾诩,满脸写着惊问。

“大将军定社稷、辅国家、佐天子之功,赏无可赏,封无可封。”贾诩目光从诸人脸上一一扫过,语速缓慢,听来却格外惊心动魄,“既无可封,惟有杀之!”

张郃、高览闻言差点跳起,却被张辽、李典,一左一右死死摁住。

贾诩平静道:“在座诸君多为饱学之士,知史明典,当知诩之言非危言耸听。莫看眼前意气风发,焉知三十年后可有埋骨之地?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其无后乎?”

帐内一片死寂,无人能反驳贾诩的推论,甚至可以说是预测。的确,他们的大将军,功勋太着著,可以说是一手扶起了倾倒的大汉,哪个皇帝面对这样一个大臣,恐怕都寝食难安吧?

令天子忌惮,下场可想而知,大将军又怎样?虎落平阳,群阉可欺。十多年前的何大将军,已经用自己的悲摧下场,血淋淋地昭示了这一点。

大将军若倒了,他们这些已打上马氏派系烙印的文臣武将又会是何下场,用膝盖想都知道。

乐进、徐晃恭恭敬敬站起,向贾诩拱手:“先生智深似海,望有以教我。”

贾诩还没说话,张绣就煞气毕露道:“何用多言?今汉室衰微,刘氏脉绝,赤龙已死,惊龙当立。”说罢向贾诩一拱手,“绣一时失态,望先生勿怪。”

张绣这赤果果的言论,如同惊雷,震得众人心弦剧颤,思潮如沸。

贾诩抚须道:“在座诸君,俱是智勇之材。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诸君可各舒己见,由主公择定良策。”

事关身家前程,无人敢保持沉默,于是议论纷起。武将们多倾向张绣的主张,而文臣们则认为眼下时机尚不成熟,贸然行事,福祸难料,主张缓图之。

这时张昭说了一句:“诸君当谨记袁公路前车之鉴。”

诸人闻言,无不悚然。

的确,马悍眼下硬件是足够了,唯有软件,如舆论、百官、民望还略有欠缺,逆而夺取,恐怕会招至强烈反弹。好不容易平定的天下,必将波澜再起,甚至令南征战果毁于一旦。

这下陷入一个死局,不逆而篡取必是死路一条,但真要这么做,就要面临严重后果。何去何从,难以抉择。

乐进揪发,高览捶头,马腾击膝、张辽垂首,而各谋士也陷入沉思。

直到此时,始终一言不发的马悍终于振衣而起,目光灼灼,一字一顿:“吾不废汉,而是代汉,马氏代刘,是为马汉!”

第四百五十三章【曙光(大结局)】

中国一向是改朝换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那么可不可以打破这个铁律,来个易朝不易名呢?

不废汉,只代汉;不改朝换代,而是沿用大汉之名。这个决定,无疑十分大胆,也给诸将带来新的思路。或许,这就是破局之法。

马悍一番话,如石破天惊,在诸人心中掀起滔天波澜。

贾诩反应最快,首先拍案叫好:“主公若欲立新朝,诩拟十年之期可成。但若是继我大汉,不改宗庙,诩可保证,三年即成。”

华歆也连连点头:“汉室犹在,马氏兴之,重振之功,不啻田齐。”不愧是“龙尾”,博览群书,一下就找出上古先例,为马氏代刘,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马腾更是兴奋得直搓手,老马家祖坟冒青烟了,出真龙啦。

臣下废君,取而代之,不更国名,只改姓氏,历史上有没有先例呢?

答案是:有。

公元前386年。齐国上卿田和,放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这就是战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的“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广义上说,从田完入齐开始算,经历近三百年;从狭义上说。从田乞的“大斗出,小斗入”。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算起,历时百年。终于完成一个空前的谋国壮举。事实上,若不是马悍打破陈规,提出代汉之说。田氏这一壮举也将是绝后的。

马悍并不知道先秦时期有这么一段历史,而贾诩、许攸、张昭、华歆俱是饱学之士,甚至就连李典这样的儒将对先秦史籍的了解也多过马悍,他们未必不知有这种政权平稳过渡方式。之所以最终是马悍提出而不是这些鸿儒献计,原因很简单这种事,别人是万不敢进言的,只能由你做主公的自行提出,你若想不到,那就没法了。

马悍保留汉之国名。很重要的一点源自他的后世情结。再加上现实困局国与家的困局。而保留汉之名,能最大限度减弱天下反对之声,相对顺利完成政权交接。

当然。马氏代汉与田氏代齐有所不同,人家那是战国时代,诸侯争雄,有周天子承认就算名正言顺。而眼下的汉朝却是大一统王朝,需要取得承认的人已经从一个周天子变成千千万万个士族豪强。若不能争取这个阶层大多数人支持,就算这一代人变了天。下一代还会变回来。就象那位曾经也想过万世一系的千古一帝一样,只二世而亡。

马悍比谁都明白。从大将军到皇帝,看似只是一步之距,却是鱼跃龙门。这是个全新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他虽拥有巨大优势,但无疑还是一个刚上路的新手,缺乏经验。好在身边有着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谋略人才,可以很好的弥补他的不足嗯,说到政略人才,似乎有位顶尖牛人正在南阳躬耕啊,该是把他找来的时侯了。此外那司马懿也得好好利用,而敕免司马兄弟,也等于把河内司马这个望族拉到旗下。

确定下这个基调后,诸将及谋士们纷纷献策献计,其中以华歆的一条策略最具建设性。

华歆提出,马氏继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祭祀。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古代中国是一个最讲究礼祀的王朝,对于任何一位上位者而言,此乃根本。华歆的建议是,可以“一国两祭”,即两套祭礼,祭先祖与外祖。以马悍的身份,完全可行。

贾诩、许攸、张昭、李典皆抚掌曰善,如此一来,必可赢得宗室的谅解与好感,这条登位之路的荆棘也会少些。

马悍暗暗点头,这家伙,不愧是日后能当太尉之人,果然有很强的政治才干。

伊水之畔,秉烛夜谈,议至天明,众皆不觉,最后确定两条原则:一是徐徐图之,待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后再启动计划;二是不改朝换代,仍以汉为名,尽量将反弹减弱至最低。

马悍要上位,必须得到三方面支持:军队、朝堂、皇室,缺一不可。前二者没有问题,至于后者有了伏后这招绝妙好棋,也不会成为问题。

阻碍依然会有,道路依然曲折,但大势所趋,前途光明,马悍上位,新汉振兴,是早晚的事。

刘汉已衰,马汉将兴。火德已灭,水德将起。秦之霸道,汉之王宰,水火交融,相兼并济。

黎明,第一道曙光升起,伊阙关前,龙门山下,以万年公主为首,甘梅、糜贞、甄氏三姊妹、念奴、袁圆、赵英姿还有被拉来的蔡琰。呃,别误会,蔡琰是万年公主三岁的儿子马旭的蒙师。因为公主把儿子也抱来了,并一再邀请,蔡琰却之不过,也只得跟来。当然,她究竟是抹不开情面而来,还是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不光是公主把儿子带来了,连甄沁之子马恒,甘梅之女,及刚满周岁的糜贞之子也一块抱来了。

儿女成行,呀呀嘻语,共迎父归,这场面,马悍纵未曾见也必心醉。

三岁的马旭眼眉极似父亲,小身板壮实,此时正使劲挣脱乳母牵拽,跳着脚,扒在门楼的雉碟上,指着逶逦而来的长长队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