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时代-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可能胸怀更为宽广的;一个人只有生活得自信,也才会对这个社会拥有信心。
但即便这样,向复兴党提出申请的人也很多。譬如同盟会员龙鸣剑,在看了陈华搞出来的党章后,立即退出了同盟会,要求加入复兴党。龙鸣剑认为,只有在复兴党内,在能找到民族复兴的方向。
经过多方考察与斟别,在全部报名的4万名申请人中,华夏民族复兴党筹备委员会一次性地同意了3100人左右的党员,而且从这些人中选出了310名党员代表出席党的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对于朱庆澜等人将陈华设立为党的天然主席的建议,陈华立即给予了驳斥。“如果代表们不选举我,那我当这个党魁又有什么意思?”
陈华之所以最终同意建立一个党,并不是喜欢玩政治,或者喜欢当主席什么的,而是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此前,陈华在讲到民族复兴时,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这就是唤醒民众,重铸民魂,扬我国威。
而这第一步唤醒民众,就涉及到谁去唤醒,如何唤醒,唤醒之后又当如何?要知道,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被唤醒的民众是一盘散沙,还不如昏昏的好。所以,必须有一个组织,来引领和团结已经醒过来的民众,以形成民族复兴的合力,这股合力也就是凝聚力,必须把华夏的民众凝聚到民族复兴的旗帜之下,而华夏民族复兴党,就是高举民族复兴旗帜的旗手,它将引领着民众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
而要引领民众前进,就必须保持与民众的血肉联系,所以陈华才有“不得将党的各级组织办成官僚机构”的强横态度。
古往今来的历史无不证明,当一种政治力量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承担起相应历史使命时,这种政治力量就会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而让这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但是,当这种政治力量固步自封,自以为天下无敌时,也即是这种力量盛极而衰的开始。
至于华夏民族复兴党能否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陈华对此并不担心。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像陈华这样先知先觉的人。至少,在陈华的有生之年,完全可以保证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而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陈华相信,华夏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实现!
为了将整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到一起,陈华准备借鉴西方的一些理论和前世的一些经验。譬如民主问题,陈华就准备在党内实现民主,甚至直接推行票决制。
西元1912年1月1日上午9时,华夏民族复兴党成立大会在成都“四川礼堂”隆重开幕。
会议首先唱响了华夏民族复兴党的党歌,这是陈华无耻地剽窃了前世的那首著名的《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千百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华夏要让四方
来贺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华夏要让四方
来贺……
PS:今天修了一下作品简介,大家可以看看,然后提意见哈。另外,谁能给我推荐一首适合简介内容的未来的“国歌”哈……求票!!!
第127章 兵工集团1(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4…24 10:56:49 字数:2245
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陈华、朱庆澜、张澜、武刚、黄海、郑树林、朱山、冯仁、林沐、钟平、陈百胜、包惠、张毅、蒋朝阳、龙鸣剑、尹昌衡、宋科、赫莱。冯。凯尔米勒、鲁东等19人。
会议由华军政治部主任徐士元主持。
会议由陈华作政治报告《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由朱庆澜宣读华夏民族复兴党《党章》(草案)。
与会代表对政治报告和《党章》(草案)进行了讨论和表决,两个复兴党党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获得高票通过。
最后,大会选举了陈华等33人为华夏民族复兴党第一届中央委员;选举陈华、武刚、朱庆澜、张澜、黄海、郑树林、徐士元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陈华为华夏民族复兴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赫莱。冯。凯尔米勒亦当选为中央委员。
按陈华的意思,像武刚和黄海等人,重点发展应该在军界,因为那是他们的长项,但是代表投票的意志不可违背。好在有朱庆澜和张澜进入了最终决策层,最终避免了“军人政党”的命运。
赵尔丰提出过加入复兴党的愿望,但陈华考虑到历史的、现实的方方面面,最后说服了赵尔丰,暂不加入复兴党亦可以为民族复兴大业工作。
这是一件大事,亦是陈华的一个“心病”。有过两世为人经历的陈华,绝对明白20世纪以后的人类政治史,说白了就是政党史,有一个党,在社会事务、民众工作等方面将变得得心应手,没有这个党,仅靠政府或军队,显然是不够的。
再说,一个势力团体,不阐明自己的主张,不打出自己的旗帜,也很难上一个台面。譬如同盟会那么松散的政治组织,可重要的是别人有,别人能拿得出来!别到时候别人要求以党对话时,四川方面却以军队去“对话”,那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当然,政治这玩艺不玩不行,玩多了就成了政客。陈华最主要的精力和心思,还是在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上。
在四川刚刚易帜时,陈华就在思考产业布局特别是兵工企业布局的问题。前者可以通过政府推进,可以公开进行;但兵工企业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求国家垄断并高度保密的,特别是那些划时代的新式武器。
通过对1930年代(四级)次元兵工厂以及未来世界的历史走向的研究,陈华决定迅速组建兵工集团,陈华计算过,1912年开始起步,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其中的一些兵器刚好供应给参战双方。
历史上,美利坚充当了军火商人的角色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陈华穿越了,这个角色陈华要努力争取,至少不能让老美那么轻易地就掌握了市场。
组建兵工集团的条件已经成熟。
1910年成立的华夏研院兵器研究所,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发展,已经有了40余名主要研发人员,100余名辅助研究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的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局等单位。
研究所内部的分工已经形成,步兵轻武器研究小组、火炮研究小组、弹药研究小组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75MM山炮,105MM榴弹炮的研究定型及试验性生产已经完成;装甲研究小组、飞机研究小组、舰船研究小组也开始起步,只是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东西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至于华夏实业的兵工厂项目,目前已经有了120名技师,1600余名熟练工人,3000余名辅助工人。
此外,冶金研究所对特种钢的研究已经获得重大突破,新上马的上坝钢铁基地中,其中就有一个特种钢生产项目,年产量可以达到1万吨,这个产量,完全能够保证目前四川发展的需要。
经过仔细考量,陈华决定将凯江的兵工厂项目整体搬迁至重庆,同时在重庆组建兵工集团。凯江虽然也有江河运输之便宜,但重庆的条件明显更好。重庆常年可保持3000吨级货轮的畅通,与凯江、成都相比,重庆的地理位置更靠近江南和沿海,而且陈华也研究过,在抗战期间虽然日军的飞机经常对重庆轰炸,但那多是对市民造成影响,而对隐藏在大山中的军事设施等的影响甚微。
兵工集团的建设项目并不包括在陈华公布的《建设纲要》之内,所以在四川易帜后华军第三团蒋朝阳团开赴重庆时,陈华就派出了前期工作人员,对重庆附近的地理山川进行考察,以便确定兵工企业的选址。
兵工集团总部将建在重庆,并不意味着所有兵工企业都必须建在重庆,其中,陈华准备把飞机制造厂留在成都,即在后世成都飞机制造厂的原址黄田坝建设第一家飞机制造厂。
如果需要从次元兵工厂里“具现”飞机,那么在1910年代(二级)水平就可以了,或者说到达1920年代(三级)水平就不受任何局限。但是,陈华却明白,飞机对于华夏来说,实在太先进了,比什么步枪、火炮、迫击炮之类的东西还要先进、神秘。如果自己不具备生产能力,又搞出了一种很先进的东西,陈华就不好解释了。最重要的是,飞机是个大东西,不像一门炮,一辆牛车就可以拖走。
一战,将是飞机第一次显示力量的机会,而且从此以后,飞机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一个国家来说,飞机就是领空;对一场战争来说,飞机就是制空权。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一般民众看来,一战飞机对战场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最多是用于侦察,但事实是,一战的飞机已经很“专业”化了。不但有侦察敌情的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强击机、驱逐机以及教练机均各司其职,建立了不朽功勋。
陈华选定生产的第一款飞机是仿福克。E型战斗机。真正的福克飞机是1917年投入战场的。这款飞机被当时的英国皇家空军称之为“福克灾难”,英国人几乎需要四架飞机才能与一架福克飞机相抗衡。
但是,次元兵工厂提供的这款被陈华命名国“歼-1”型的战斗机,其性能指标却大大超过历史上的福克。E。
PS:昨天改了简介,自我感觉不错,今天加更一章,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下午6点前还有一章。朋友们,收藏啊,怎么昨晚零点到现在一个收藏也没有呢。难道,真的不喜欢看有关D的章节?
第128章 兵工集团2(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4…24 17:39:02 字数:2258
首先是发动机功率,历史上一战飞机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169马力,而“歼-1”却达到了218马力;第二是速度,一战飞机最快为200公里/小时,但“歼-1”能达到240公里/小时;第三是武器,一战飞机只能装备7。7MM机枪1挺或2挺,但“歼-1”却可以装备12。7MM重机枪1挺,这火力明显有所不同;第四是载弹,如果拆掉机枪改装成轰炸机,载弹量可达500公斤;第五是升限可达6800米的高度;第六是作战半径可达500公里……此外,“歼-1”在灵活性、稳定性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了这一款用于空中格斗兼轰炸的“歼-1”外,陈华还准备配套生产一款“歼-11”型教练机,用于培训空战队伍。至于其他的什么侦察机、轰炸机、强击机等,陈华不会研发和生产一战时期这些简陋的东西的。
西元1912年1月6日,华夏民族复兴党成立大会闭幕第二天,陈华让冯仁带上相关资料,在一小队猎豹士兵的护送下,启程前往广东。
冯仁前往广东,是去请一尊大神,这尊大神就是被尊为“华夏航空之父”的冯如。由冯仁去请冯如,都是姓冯的本家,很好说话。
冯如,1884年生于广东恩平,12岁随父到美谋生,工作之余善于钻研,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飞机回到中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
当然,陈华去请冯如,最主要的想法是希望这位华夏民族的英雄不要夭折在飞行表演之中,而不是看中了冯如的技术。
因为陈华在将次元兵工厂升级到1930年代(四级)时,系统再次给他派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其专业就是飞行教官兼飞机设计师,这个被陈华取名为“陈飞”的智能机器人,所掌握的飞机设计技术比冯如至少要领先20年。
经过近一个半月的旅行,冯如一行辗转来到了广州。在当地小鹰的带领下,冯仁很快就见到了冯如。
陈华知道,对于冯如这样的人,所谓高官厚禄未必能将其打动,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