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时代-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新的上百吨的机械化泊位不断投入使用,渐渐呈现出水陆运输两旺,客货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穿越其中的,不只是华夏实业公司的客货,更多的是远道而来的客商。他们从远处送来华夏公司需要的煤矿、铁矿、稻谷、小麦、玉米、蔗糖等资源和原料,又从华夏公司拉走机器、大米、面粉、食品、糖果、洗涤用品等各种工业及生活用品。
随着华夏工业园的兴起,各地客商从中看到了凯江城的商机,有的客商已经在华夏工业园附近圈地投资,连凯江城的几名地主都开始建厂,主动成为华夏工业园的上游供货企业,虽然这些企业整体上还不成气候,但陈华却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刘金元是凯江本地的一个大地主,家有近千亩土地,曾中过举人,属于凯江有名的开明士绅,当他从刘原那儿听说华夏工业园可以生产火/药时,便想在凯江投资建设一家专门生产火柴的工厂。火柴,这个时候虽然国内已经有了厂家,但国内的火柴市场却依然由洋货占领。本来,陈华也是有意建设一个火柴厂的,但事务头绪太多,根本忙不过来,听说刘金元有意建火柴厂时,陈华特别请来刘金元进行了一番详谈,除了主动提供火柴所需火/药配方,专门为火柴厂生产一批机器设备外,还投入5万元入股火柴厂,当然,火柴厂的具体经营则由刘金元负责,陈华只是要求总经理宋科派出财务审计人员就可以了。
刘金元虽然在凯江算薄有资产,但与陈华相比却是星星与浩月的区别,当陈华表示愿意入股并全权由他负责经营时,回家兴奋得硬是一夜没有睡着觉。
众人拾柴火焰高!陈华深知,华夏真正要实现工业化,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部调动起来,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近代工业对于华夏民族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之奉献,才能够实现这一宏大目标。
华夏工业园的兴起,获利最大的还是原凯江的地主、富户,由于粮油加工厂需要大量的原料,导致凯江凯江的粮食价格平均上涨了20%,地主家多年卖不出去的成粮由此换来了真金白银;县城的地价也差不多上升了20%并且还有继续上扬的趋势,其中获利是多的同样是地主阶层。一些比较开明的地主,纷纷将子弟送到华夏工业公司工作,由于其文化水平较高,学技术、管理上手快,多数都成了企业的管理骨干或技术骨干,其收入远远超过了普通工人。陈华明知道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他的本意,但他也无可奈何。真要改变这一现象,还得像前世或列强一样,大力发展教育才行。
PS:星期二第一更。
第063章 郑树林归心(求推荐收藏)
更新时间2011…3…29 16:20:23 字数:2167
与凯江县一派欣欣向荣相反,1910年的满清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一月16省代表上京请愿,二月川南嘉定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四月长沙发生抢米事件,浙江嘉兴抗捐罢市,六月湖北武穴饥民抢米、延吉日本宪兵毙伤我地方警察,七月曲诗文发动数万民众暴动……一直到年底,国内形势依然动荡不安。连续三次的上京请愿活动,终于让清廷作出决定,于宣统五年开始立宪。
各处动荡不安,让清廷感觉到了危机,同时也给陈华带来了机遇。二月初,朝廷就再次派员到凯江,要求增加步枪的采购量。在陈华要足了好处之后,陈华答应每月可供给朝廷500支华夏1型步枪,当然,这个数量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新军所需数量。
陈华得到的好处就是绵州境内的矿山,陈华可先开采后到朝廷的官府备案。这其实是个鸡肋,但陈华事实上需要在朝廷面前做出一个扩大生产很困难的样子(有书友建议少卖或不卖给朝廷军火,这个建议有道理。但千殇认为,华夏1型步枪属于轻武器,并不会对主角未来的事业造成多大的阻力,而且主角在弹药供给方面肯定会有所限制,特此说明)。
当这个订单拿到手上之后,远在绵州的冯贵专程到凯江表示祝贺。当然,祝贺只是一个晃子,最重要的是探明陈华的态度。冯贵及其家族越来越感觉到,陈华如此做肯定有着某种深意,他们需要知道这一点,并且好提前配合。冯贵的意思陈华稍加分析就明白了,每一个末朝都不缺少这种政治投机分子。
陈华没有给冯贵承诺什么,便表示无论如何只要冯家不主动撤资,陈华也不会将冯家赶出去,现在,世事多艰,正是埋头发财的好时候。
当然,陈华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企业和公司,有一帮子这个时代的职业经理人帮助打理,陈华只是提供宏观的和方向上的指导,具体事务并不需要陈华操心。士兵训练,陈华也用不着操心,自己速成训练的那些家伙,现在已经能够胜任基层教官了。
在熊耳山攻防战时,陈华抓获了大批俘虏,其中就包括郑树林。陈华要求手下对土匪头子进行审问,想找出是谁出的主意击败了新军的围剿,结果发现是郑树林这个土匪军师二当家的,而且这家伙竟然还有日本陆军指挥学校的教育背景。
捡到宝了!陈华当即指示,将郑树林和他的三个铁心手下另行关押。这样的人,哪怕他就是手有血债,陈华也是舍不得交给朝廷的。只要其不是十恶不赦、屡教不改的家伙,陈华就准备将其收归己用。
陈华与郑树林谈了一次,两人顿时惺惺相惜。陈华为郑树林扎实的军事基本功而感叹,而郑树林则被陈华丰富的见识和奇异的构想所折服。当时一谈下来,郑树林就表示愿意跟随陈华,不管做什么都行。
多了一世的见识,陈华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所以,在与郑树林谈了之后,陈华迅速让冯仁安排人员,去富乐郑树林的老家以及宾州进行调查,一来要查看一下郑树林所说是否属实,二来要调查一下郑树林的人品。
半个月后,陈华再次与郑树林详谈了一次。这次,陈华向他交了一个底,他准备取清而代之,同时也带郑树林去了陈华在凯江东郊的一个秘密仓库,仓库里,摆放着1900年(一级)次元兵工厂全部能够具现的各类武器装备和少量的二级能够具现的武器样品,看着那些比国外更加精良的重机枪、轻机枪以及75MM山炮,郑树林才知道这个年轻人拥有的潜在力量是多么的恐怖!在整个满清,绿营是绝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武器,新军有炮标,但其野炮的质量根本无法与陈华手上的75MM新式野战炮相比,就其数量来说,陈华拥有的这些炮至少能够装备十个炮标。因为陈华告诉他,只要战场需要,他会拥有500门大炮。
连续两次被深深地折服,郑树林在陈华这个比他小13岁的少年面前开始变得必恭必敬,并真正地死心踏地跟着陈华并从此走上了建功立业的历程。
陈华之所以把自己的一些实力告诉郑树林而暂没告诉自己的那些手下,这是因为他的那些手下思想转化有一定过程,现在是清廷的天下,如果告诉他们自己的实力说不定有人会乱想,如果说自己要造反的话更有可能导致手下的动荡,只有等到时机成熟了,天下开始乱了,陈华才能告诉他们真相。而郑树林却有所不同,郑树林受过西方式的教育,体会过日本的那种制度,对朝廷本身就有一定看法,再加上他是朝廷通缉的罪犯,与朝廷更是走不到一起,第三则是此次剿匪其实是陈华救了他,他欠着陈华的一条生命,也不可能轻易背叛。当然,陈华之所以让郑树林参观他的秘密仓库,也带有显示自己实力之意,即便你郑树林去告密了,朝廷也未必会讨得了好去。
陈华之所以要收服郑树林,一来是看上他本身的军事才华,更重要的是看中了他的社会关系,在郑树这个年代,留学日本而学军事的人很多,像著名的留日三杰蒋百里、蔡锷和张孝淮,这些人与郑树林是同年代的人。事实上,郑树林在日本就认识了这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只是三人现在都在各地身居高位,而郑树林由于“身份”的问题根本不敢与之接触。
不敢与“三杰”接触,并不表示郑树林就无所作为。听了陈华的想法后,郑树林提供了几个人选,这几个人都是当年日本的同学,且与郑树林一样,家境都不算好,所以回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
这些人选,自然引起了陈华的重视。一个人可以引来几个人,几个人可以引来更多的人。陈华相信,只要他们与自己见一面,带他们去看看自己的企业公司什么的,加上前世学会的忽悠本事,再加上不薄的薪水,没有几个人会不动心的。
PS:推荐很不好。另,还请收藏了本书的朋友们顺手签个到哈,这样,也显得千殇的“粉丝”阵容更整齐一些嘛,签到不需要1分起点币嘀……
第064章 六条军规
更新时间2011…3…29 22:42:51 字数:2226
不过,陈华并没有在郑树林这一棵树上吊死。在派人去联络郑树林的那些同学外,陈华又给冯贵写了一封信,希望通过他的关系,给凯江民团引进一些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军官来,哪怕才毕业的学生都行。
此外,陈华也没忘记让人去成都的报纸打广告,希望年轻有为受过军事教育的人前来加入凯江民团。其实,在陈华决定打广告的时候,凯江民团的战绩已经上过商业报纸和朝廷的官报,其内容也是来自陈华给总督府的汇报再加记者的想像。只是,当这些报道出来时,陈华并没有现在的想法,所以并没有趁热打铁要做这件事情。
陈华要干吗?陈华要成立一所军校,现在,各省都成立了陆军小学、陆军中学或陆军学堂等类军事学校。陈华想成立一所军校,并不是别人有的陈华就想有,而是未来几十年绝对是军事人才大显身手的年代,谁拥有更多的军事人才,谁就可能夺得未来;再说,像华夏这样的大国弱国,如果想要强盛的话,首先就必须要强军,要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这个国家只能说是一块不设防的土地,一只待宰的羔羊。晚清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前世有日本侵华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朝廷是否允许一个民团成立军校,这不是陈华要担心的。朝廷不允许,咱就私下搞;等这个朝廷没了,咱再大张旗鼓地搞。前世不是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这个,陈华也会,事实上陈华早就会了。
从三月底到六月底,整整三个月时间,陈华寄以厚望的人才,终于来了五人:
黄海,留日士官学校步科1905年毕业,29岁,四川重庆府人,回国后在长沙绿营担任营正,但由于为人正直不被上官所喜,自感无趣只得自谋职业……
徐士元,留日士官学校步科1906年毕业,29岁,贵州黔西人,回国后进入贵阳绿营某标副官,后进入四川新军,建无建树,在郑树林信件的鼓动和陈华所派代表的忽悠下,毅然辞职前来凯江民团……
林沐,北洋陆军学堂炮科毕业,28岁,四川嘉州人,因为孝母毕业后回到嘉州,原为郑树林绿营同事,与郑树林志趣相投,郑树林出事后多次帮助其度过难关,为人仗义热情……
包惠,日本军陆军指挥学校(杜撰的)步科毕业,湖南岳阳人,与郑树林同届学友,回国后并未从军,因其父去世不得不接过了家业,现在其弟已经长大,所以在郑树林的邀请下欣然来到凯江……
鲁东,北洋陆军学堂1908年步科毕业,27岁,绵州人,此前为四川绵州新军李彬手下教习,在冯贵活动下前来凯江。
对这五人,陈华自然热情接待,与其推心置腹。虽然不敢保证对陈华一定忠诚,但都表示乐意在陈华手下效力。
但是,随着在陈华这儿呆得越久,他们越是心惊。他们先看到的是民团,在他们的眼里,民团的训练远远超过了国内新军,甚至超过了日本军队,在身体训练方面,民团兼顾了负重力、忍耐力、爆发力等各个方面;在单兵技术方面,射击、投弹、格斗、刺杀、冲锋、突袭、潜伏、隐蔽、武装越野、障碍跨越、土工作业、防炮等项目应有尽有,训练时间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其训练强度至少是新军的两倍,在战术配合方面,散兵线、交替掩护、三人小组配合、班排战术、火力突击等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而在学习方面,爱国思想,文化知识,世界形势等穿插其间,让几人感觉到特别新鲜,在民团内务方面,那更是让他们眼目一新,那叠成豆腐块一样的被盖,整洁的营房,以及民团士兵纪律条例、内务条例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民团士兵纪律条例,陈华自然不会将前世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忘记,经过稍为加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