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239章

食王传-第239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正是如此,本来此时的马周应该是因为这道奏疏被升为给事中的,实际上因为效果不明显,却没按历史的轨迹来,还是侍御史,要是王况知道他的到来,使得马周这个唐代第一个布衣相公还没上位,不定有多懊恼。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一个只有十四岁的貌美娘子进宫,被封为才人,没人去注意,这个武姓女人,日后会搞出多大的风波来,王况也不知道,武媚娘究竟是哪一年进的宫,就是知道,他也没这个能力去阻止。

  但是,王况却是知道,贞观十二年春,吐蕃将陈兵于松州以西,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但是真正上,王况知道,吐蕃能有个五六万的兵就算不错了,西南吐蕃占领的地区,就是全部人口算起来,也不到二十万,扣去妇孺老幼,全部青壮年都上阵,不过五六万而已。

  这次的对峙,虽然最后是以吐蕃大败收场,然而,正是这次的陈兵于松州,将会导致文成公主的入藏,而文成公主,将会带着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一些以往只有大唐才有的种子之类入藏,比如说茶叶等,而这些,将会从吐蕃流入天竺,然后再向西传播。

  没有多少人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固然是保住了西南地区几十年的稳定,但真正论起来,却是过大于功,正因为她带去太多技术,这些技术流入西方,使得西方和东方的差距在日后逐渐缩小,可以说,西方列强觊觎东方乐土,真正的起因,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始。而那些历史砖家,却是刻意的抹杀了这一点。

  所以,王况决定干预,既然历史在自己来前就已经开始转变,那么自己再转变也是没什么,而且,文成公主入藏还有两年的时间,只要瞅准时机,是可以干预的,甚至,如果来得及,还能让这次的对峙中,吐蕃的损失更大,大到让他们再也不敢夜郎自大。

  王况是很大方,他可以随便的将新东西传播到大唐各地,但王况不是大方到那种什么东西都往外掏的,大唐人可以无偿拥有他提供的技术,但大唐之外绝对不行,哪怕是拿金山银山来换也不行即使只是换那么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茶种稻种及蚕卵,书籍等,也是绝对不可以。

  而松赞干布,明面上是求亲,实际上,王况知道,他打的并不是公主的主意,松赞干布才不管你嫁谁过去,难道天竺就没美貌女子了?难道安息的女人个个都是丑八怪?难道说吐蕃女人都死绝了?松赞干布要的是嫁妆,要的是陪嫁品带去的技术,带去的种子。这,才是他求亲的目的。

  否则,如果说松赞干布是真的要求娶公主,那也不会由着李世民随便挑选一个送去,而是要指明了想迎娶谁,可见,对于李世民愿意嫁个什么样的女郎给他,哪怕是丑八怪给他,只要嫁妆丰厚,他也不会在意的。

  所以,王况特地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李业嗣,让他修书一封送到他那个本来早就该退到幕后的阿公手上。

  “吐蕃将可能在近年陈兵于边境,以谋图我大唐的农耕之术及种子?”李靖看着这句,笑了笑,不以为然,随手就将信丢到了一边,有个吐谷浑隔着,而且谷浑也已经臣服,所以,在他看来,吐蕃威胁不了大唐,反而是北边的威胁最大。吐蕃要种子,那就给他就是,要技术,也给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正是国人之通病,对自己人可以下狠手,对外却是大方得很,自己国人都吃不饱穿不暖了,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期受外族劫掠,但只要外族一派了人来表示臣服,就马上既往不咎,大方得很,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完全已经丧失了当年汉武帝那“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

  这样的毛病,在后世的和谐朝尤其明显,每年几百亿几千亿的大钞往外丢,援助这个援助那个,却不顾国人的孩子上不起学,坐不起校车,有的地方还是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就关心起发达国家人来了。

  作为曾经的愤愤,王况是不能容忍这个现象的,在他看来,只有自己吃饱穿暖了,自己的安全能得到保障了,才有可能去关心一下别人,王况向来都是“家国天下”的信奉者,必须是先家,再国,然后才能是天下。

  现在,王况的“家”策略已经稳步的按着他的计划走,该是关心一下“国”的时候了。

  李靖的反应在王况的预料之中,不过当王况从李业嗣那里得知结果的时候,吐蕃的兵马已经部署到了松州以西,正如王况所知,号称二十万。

  只有这个时候,李靖这才想起了不久前被自己忽视了的建安来信,匆忙赶到宫中,将李业嗣的信呈给了李世民。

  “果是将门出虎子啊,药师,你这孙儿小小年纪,难能有如此远识,不错。”李世民见到信,粗读了一番,便已经知道大意,心下大是欢喜,老将未去,新将已出,大唐后继有人啊。

  “回陛下,依某所知,业嗣尚无此能力,某怀疑此信中意思,出自奉议郎之口。”李靖也不含糊,心里知道李业嗣有几斤几两,若要他上阵杀敌,那是放心的,但要从大局观上来看,李业嗣没个十年八年的历练是绝对看不到这么远的。

  而在建安,只有一个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水平,这个人,可以不伤一兵一卒,以二十兵士轻破百人的贼匪,这个人,在当初天下大涝之时,轻松几招就化解了大涝可能带来的天下动荡,将损失减到最低。

  要说二十羽林杀百贼,换个平常的将领也能做到,但是不伤一兵一卒就很难,同样是胜,这两者的差别可是不少。

  “王家二郎?药师你确定?”

  “建安偏远,长年无战事,镇军诸将也是平庸,让他们守成是能做到,可要让他们有谋却是难,某思来想去,惟有黄刺史及王二郎有此可能。但黄刺史早年曾随陛下征战,若是有此智谋,恐怕现在也不仅仅是个下州刺史了,早就位列朝堂,故,某以为,还是王二郎的可能居多。”

  “王二郎?”李世民沉吟半晌,眼中精光闪动。说实话,他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就怀疑背后有王况的影子。

  正因为王况这些年不断推出的新花样,从烧璃新法,到那层出不穷的菜式;从水车到现在被传为建安一景的引水,从冬天种出菜蔬到现在已经确认的亩产翻番。这世间,恐怕没人能有比王况更知道新技术新方法给民生百姓带来的好处,没有人比王况更在意这些方法了。

  同样,作为帝往,李世民对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比其他任何人的感受都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各部尚书官员,都只是只管一方面,大多只关心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并不能想李世民一样,站在最高点去考虑问题,去感受变化。所以,一看到信中所言的农耕技术和种子,李世民第一个就想到了王况。

  现在又从李靖这里得到了肯定,心中自有了决断:“药师写封信去。”

  李靖见李世民发话,应个诺就回去了,信该怎么写,写什么内容,李靖自己知道,也不用李世民提点,否则他这被人尊为大唐战神的兵部尚书位置,早就没了。

  李世民不急,即便是要和吐蕃和亲,那也要先教训了这些个白眼狼再说,这些蛮夷,不教训是不长记性的。而且,建州的粮食大丰收,也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只要今年,在小梅关的试点成功,就可以推广新的耕种方法,哪怕只是水稻的耕种方法,只要稻谷能亩产翻番,就已经能让全大唐年年都会有余粮,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有兵,同样的,有粮就不愁长年征战。

  可以说,有胡人血统,又常年征战的李世民,骨子里是很硬的,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但凡是从征战中过来的,基本上都是硬骨头,不能容忍其他人骑在他头上嗬屎拉尿,从秦皇到汉武,从李老二到朱老四,均是如此,就连红朝太祖,也是一句话:“敌人都是纸老虎”。

  王况并不担心这一仗,稳当当赢的,他现在正忙着一件事,黄廿回到了福州,准备前来提亲了,他在建安,本来是说要呆一个月的,没成想,才到建安没几天,就博得了三丫头的好感,三丫头是成天的粘着他不放,这么一来二去的,和祝四娘子就对上了眼。

  既然对上了眼,那么亲事就是基本定了下来,王况也就不再对他隐瞒亩产翻番的技术,闽县一带也是种的水稻,尤其是长溪黄家,田地不少,就留了黄廿下来,让他见识了丰收景况后,带了一名慎家人回转到长溪。

  但王况真正忙的并不是黄廿和祝四娘子的提亲,他是在忙着一个族群的事情,这个族群,就是后世都鲜有人知,王况也是有一次看电视,看到这个族群的寻根之旅,才知道的。

  这个族群,就是南语岛族,所谓南语岛族,指的便是北到檀香山,西到关岛,南到库克群岛,东到复活节岛的整个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这些遍布在整个南太平洋地区,涵盖了整个太平洋近三分之二地区的岛屿,说的语言虽然是细节上有所差异,但都有共同之处,经过考证,他们的语言同出一源。

  而且,这个族群的发源地都已经忘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后世,还是口口相传着他们的祖先,几千年前,乘独木舟,从福州出发,一年一年的迁徙,到了最后,遍布整个南太平洋。而他们,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断了回归故土的念头,更在2010年,发起了寻根之旅,目的地就是福州。

  如今,王况的面前,正坐着一个肤色古铜,头发卷曲,嘴唇厚过中原人不少的汉子,这就是属于后世被称为第四大人种的棕色人种。

  第二六六章要造船

  人是黄进元送过来的,据说发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马尾海边的一个礁石上睡觉,礁石下面的石缝里,还卡着一条残破不堪的独木舟,只是这独木舟的样子很是怪异,两侧都伸出了两根长长的弯杆,弯杆上绑着一根不知名的树段,树段上还绑着一个个褐色的圆球状的东西。

  那独木舟如今就静静的躺在王况的院子里,王况去看过,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南太平洋诸岛上常用的独木舟,褐色的是椰子,不过是没有椰汁的椰壳,只有一个小孔,被布条给堵上了,水不容易渗进去,只需要隔几天解下来倒干渗进去的水重新堵上就行,这明显就是做为浮子使用的。

  这个独木舟,其实就是后世双体船和三体船的最原始雏形,这样的结构,比木阀还耐倾翻,如果水手的操浆水平高的话,除非来一场台风,否则很难倾翻了,即便是倾翻了,或者说散架了,还有椰壳做最后的保障。

  对于南太平洋诸岛的居民来说,食物难不倒他们,只要能有个助力的东西,让他们在海上漂个十天半个月都没问题,可以说,他们,就是靠海为食,以海为家,只要手还在,在海上,是饿不倒他们,也渴不死他们的。

  饿了,就捞鱼捞虾,渴了,鱼虾里的含的水份就足够了,真不够,他们还可以装死,引诱天上的海鸟下来,抓了喝鸟血,吃生肉,他们的肠胃,已经适应了这种饮食方式,要是平常人,别说天天吃生的,只吃一天,怕也是要上吐下泻。

  来人叫图虎,其实他还有一长串的名字,按王况的理解,应该是以“祖籍+父姓+母姓+出生地+名”的排列方式,这是许多的族群喜欢采用的取名方式。

  其实这图虎说的话,王况自己也能听懂个二三成,这就好比会普通话的,到了云贵川,也大概能听懂个二三成的模样(不含少数民族语),从语音上来说,王况绝对相信,图虎所在的部族,当是从中原出去的,不过是长期的语言演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图虎这个名并不准确,这是音译,也可以说是图胡,也可以说是突虎等等,但王况就是喜欢叫图虎,他觉得这样叫起来顺耳顺嘴。而且,他也让李大胆向图虎解释了虎就是山中之王,这让图虎很是欣喜。

  图虎是来找李大胆的,是的,李大胆当初就是在他所在的那个岛上呆了大半年,取回了辣椒,也学会了那个岛的语言。

  图虎之所以能被黄进元送到建安来,是因为他牢牢的记住了一个词“富来”。

  当初,李大胆在岛上呆了大半年,和岛上居民相处也是融洽的,所以在临离去之前,就留下了话,说是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可着人去建安富来客栈找他。

  富来二字,若是在李大胆刚回来的时候,恐怕在闽县是没人知道的,但是现在,当图虎吐出这个词的时候,就有人第一个想到了建安,尤其是黄进元,因此将人给送了过来。

  “这么说,你们想回来?”王况想了一会,说到。一边的李大胆连忙将王况的话翻译了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