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抬头看过去,与李世民的目光相接,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亦好似微微点了下头,随即便转过了目光,似乎没看见夏鸿升一样。
“陛下,请陛下下旨,老臣愿亲往辽东,令高句丽毁去京观,祭祀将士,迎战死辽东之儿郎归国入庙,不再做孤魂野鬼!”虞世南亦是泪流满面,向李世民呼喊道。
“两位老大人快快起来!”李世民令人赶紧过去扶起了他们:“二位老大人放心,朕既为天子,不会不给战死辽东的汉家儿郎们一个交代!”
说罢,李世民又抬起了头来,看向了夏鸿升,问道:“夏卿,朕记得清楚,自间谍营成立,汝就已然向高句丽派去了间谍,却,为何今日京观之事,才从一行商口中被朕所知道?!”
李世民的语气很是严厉,质问着夏鸿升。
“大唐初立,陛下初登大宝,有突厥强敌环伺,陛下要专心对付突厥。”夏鸿升平声静气的说道:“及至突厥既灭,我朝自武德年间至今,已然经历不少战争,将士伤残,国力衰弱,需休养生息,以恢复民力。故而,虽然间谍已经发现了京观,臣与间谍营众人虽然义愤填胸,恼怒至极,恨不能杀尽高句丽,却也终于忍住了,未曾告知于陛下。”
“为何!”李世民暴喝一声。
“隐忍是为了厚积,厚积是为了勃发。”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辽东,地广而人稀,宜垦荒地万万亩之多,绝不亚于中原之地。其地皆平原,覆黑土,肥沃又远超中原。其地更有我朝如今制作汽油、煤油、沥青等物所需之原料石油无数,铜铁矿煤亦无数。有言道: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辽东原为汉土,汉后中原大乱,高句丽趁机夺我辽东,占我土地,杀我百姓,以冲高句丽之民。然,辽东及高句丽皆被北方苦寒之地,一年之中寒冷过半,若无御寒之法,则中原人到了辽东便难以生存。高句丽便以此为天堑,因而无惧中原之兵。陛下,臣虽未曾告诉陛下京观之事,但却并未放松对高句丽之警惕。间谍营如今已经有将近百名人员遍布高句丽各地,早已以雅好山水为名,用重金收买各地官吏,导之游历,无所不至,对高句丽的山川、城邑、风俗等等,悉得纤曲!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这些资料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大唐,整理后放到陛下面前。”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低头看着自己面前桌上铺开了一张报纸,那上面的图案中,那些森然的头骨,似乎隔着报纸,也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哭喊。
………………………………
第668章 挑拨高句丽
最近的报纸上,总是会出现关于辽东的文章。有些是据古论今,考究辽东本为汉土的,有些是亲身经历,苦诉汉人在高句丽被虐待的,有些只是罗列了辽东的面积之大,耕地之多,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饶……
随着辽东被越来越多的提起,人们对于辽东也越来越加了解。
“百姓反映如何?”李世民对夏鸿升问道,这已经是夏鸿升这段时间以来的第不知道多少次因为辽东的事情而被李世民召见入宫了。
夏鸿升摇了摇头:“还不够,仍需进一步的引导,继续加深民愤。”
“朝中亦有不少人仍旧在提醒朕,切不可犯与炀帝同样之错误,征伐高丽,使天下再陷入动乱。”李世民对夏鸿升说道:“朕现在还缺乏足够的理由。”
“辽东本为汉土,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而国土所在,寸土必争。亦为中国复子弟之仇。陛下的理由已经很足够了,只是缺少一个能够令人无从反驳的出兵借口。”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方才的那些理由,是咱们大唐发动这一场战争的原因,但是却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对外的,更加直接的出兵借口。”
“不错啊。”李世民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高句丽虽然阴奉阳违,然自大唐以来,其表面上却将姿态放的极低。武德二年、四年,高句丽王高建武两次派遣使臣向我大唐献贡。武德五年,太上皇感念前隋因攻打高句丽,而死在高句丽的汉家儿郎,故去信约定高句丽人因故留在我大唐的,护送其归返高句丽,唐人因故留在高句丽的,亦须使其归唐。高建武搜寻留于高句丽汉人万余,以宾客之礼护其返归大唐。武德七年,太上皇命刑部尚书沈叔安前往高句丽,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派道士带天尊像以及道法前往,为其讲解道家经典。高建武亲自带领数千人每日自早及晚终日听讲。********曰左右言: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有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即为诏述朕此怀也。后来,多亏有侍中裴矩、中书侍郎温彦博劝曰: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对列星,理无降尊,俯同藩服。太上皇乃止。另外,武德九年,新罗、百济上书唐高祖,说高建武封闭道路,使他们不能入朝觐见,而且多次侵扰他们。唐高祖诏令员外散骑侍郎朱子奢持节前往调解。那高建武倒是个懂的隐忍的,立即上表谢罪。去年荡灭突厥,高建武又派使者前来庆贺,献上封域图。高句丽敌视大唐,朕心知肚明,但是高建武之作为,却又难以落下口实,叫朕抓住把柄。”
夏鸿升想了想,说道:“陛下可听说过高句丽国的莫离支渊太祚?”(注:高句丽当时尚未战败,也未入唐,是以尚未避讳李渊,因此仍作渊姓,而非泉姓。此后唐人为避李渊之讳,才将其改为泉太祚,其子渊盖苏文改作泉盖苏文。)
“此人?……”李世民看向了夏鸿升,问道。
“渊太祚乃是高句丽的莫离支,即相当于我朝执宰之位。高句丽朝堂分为两派,以南北而名。南方派支持高丽荣留王,即高建武,而北方,则便是以渊太祚为代表的军事力量。两个派系在高句丽朝堂进行党争,常有互相攻讦。渊太祚一直谋划着想要在自己身死之后,将莫离支的位置传给他自己的长子,颇受高句丽朝臣反感,南派亦破灭其多次计划。”夏鸿升对李世民解释道:“陛下可从此处入手,挑拨高句丽朝堂中的两派,使其内耗。”
“哦?”李世民眼中一亮。
“陛下,这渊太祚一家子可不是什么善与之辈。”夏鸿升对李世民继续说道:“此家族之人皆狠辣无情,心怀野心之徒,并尤擅军事,又执掌高句丽军政大权,故而对荣留王高建武威胁极大。但因其势大,高建武亦无法彻底消灭其族,只得扶持朝中南派之势,对抗渊氏家族。不过,渊太祚其人虽然凶狠毒辣,但是对高建武还算有些忠心,不会造反。不过,他那个长子渊盖苏文,却就不会这样了。一旦渊太祚身死,渊氏家族必遭打压,而一旦遭受打压,渊盖苏文此人必反。此人心狠手辣冷酷无情,更甚其父,若他一反,高建武不是他的对手,高句丽必定内乱。其实无论高建武和渊氏家族如何内斗,谁强谁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中必有一方,甚至于两方挣钱着主动示好大唐,恳求大唐协助。到了那个时候,大唐就有了理由和借口出兵,一路打过去,谁也说不得什么。”
“好!”李世民一拍桌子,问道:“夏卿觉得这渊氏家族一定会反?”
“渊太祚领导下的渊氏家族不会,但渊盖苏文领导下的渊氏家族一定会反!就是个时间问题。”夏鸿升点了点头,笑着对李世民说道:“那咱们为何不帮他将这个时间……提前一些?”
李世民眼睛一眯,神色一凝,顿了顿,复又笑道:“夏卿的意思是,让这个渊盖苏文,早些接管渊氏家族。”
夏鸿升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是又说道:“陛下,高句丽内乱需要时间,大唐百姓的民意也需要时间去酝酿。毕竟,之前炀帝三征高丽,给百姓造成的伤害太大了。百姓还未能从那阴影中走出来,对于再度征伐高丽,会心生惧意,也会对陛下心生怀疑。所以,陛下得再等等,等渊盖苏文接管家族,野心膨胀,也得等百姓自愿请缨,主动请求陛下去攻打高句丽。”
“百姓主动请缨,请朕去打高句丽?!”李世民一愣:“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夏卿没听过这个吧。”
“当初,百姓们不也是纷纷请求朝廷能够出兵攻打突厥么?”夏鸿升笑了笑,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那是因为出兵的是隋朝,兵备不行,粮草不济,炀帝瞎指挥,乱下令,贻误军机战机。那个时候,从军去辽东,那是去送死啊!现在,不一样了。”
………………………………
第669章 征高丽,急不来
高句丽,是一定要打的,而且,以大唐如今的军队作战能力,是一定能够打得下来的。任凭他山关险阻,几堆炸药过去,也能给他抹平了去。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是急不来的。
其实,现在打高句丽的阻力,不在于高句丽。理由和出兵的借口实在好找,实在不行便就是自己制造一个,也不是不行。现在出兵高句丽的阻力,其实是在大唐国内。
毕竟,前隋三征高丽,无果而返,空葬无数汉家子弟,又引发了各地的起义,最终造成了隋朝的灭亡,这个教训太大了,也是朝臣之中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们的理由来源。
也正是因为此,若是此时便发动对高句丽的征伐,那么民间的百姓们必定要回想起来当年炀帝三征高丽所带来的后果,必定要产生恐慌,甚至于恍惚中又回到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日子,那种惧怕会再度回到百姓们的心中,让他们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来。
要杜绝这种现象,使百姓们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阴影中走出来,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让百姓们知道,并且相信,如今大唐军队之强大,高句丽已经全然算不得威胁,这场战争,也不会像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一样害的百姓家破人亡。第二个,就是引导民意,使百姓对高句丽产生怒火,产生愤恨,继而令百姓自发求战,盼望朝廷可以兵发高句丽,就如同之前百姓们渴望朝廷兵发突厥一般。
如此一来,征伐高句丽,就不再是“朝廷的决定”,反而是“天下百姓的决定”,朝廷征伐高句丽,也就不再是帝意所为,而是顺应民意。这样,就能够获得百姓对于战争最大程度的支持。
原本的历史上,十年之后,泉盖苏文才会造反,诛杀高句丽大臣一百多名,杀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夏鸿升想要让这个时间提前,让泉盖苏文早些彻底掌控住渊氏家族,尽快激发他心中的反意,甚至为他暗中提供便利,是他造高建武的反。高句丽既然得李渊册封上柱国,便是大唐名义上的附属国。附属国发生政变,大唐身为宗主之国,理当拨乱而返正,为高建武报仇,诛泉盖苏文。正如方才所言,其实兵发高句丽,理由很好找。那白骨京观就算是一个。但是也是由于大唐国内的原因,眼下不能够立刻发兵。这些时间总不能让它空着,所以,用各种方式引诱,或者逼迫渊氏家族造反,既削弱了高句丽,又为大唐提供了合理的出兵理由,更为大唐国内关于征伐高句丽的酝酿赢得了时间,一举三得。
使渊氏家族造反,其实并不难实现。一来,这个家族如今本就在高句丽权高震主,对高建武产生了威胁。二来,渊太祚及渊盖苏文二人恶名在外,反对者众多,却都因其掌握军政大权,故而也对其无可奈何。三来,渊氏家族依仗军政大权,本身也是傲慢失礼,心存他念。
所以,只消大唐间谍在高句丽多番运作,互相嫁祸,相互离间,那么激化渊氏家族同高建武之间的矛盾,并非难事。
不过,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唐的军队到了辽东,就会极大的减弱战斗力。
御寒。
大唐如今的御寒之物,根本抵不过辽东地区的寒冷。一旦战争延续到了后半年,高句丽人就会占据上风,而大唐的士兵,就会因为受不了当地的严寒,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
自夏以来,约四千年中,中国古人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是以丝、麻为主,之后的一千年,才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在头三千年之中,王室贵族之流,用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皮保暖,而且庶民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来御寒。同时,另外,《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亵衣,穿法为:内衣……裘……裼……袭,外面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