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285章

贞观帝师-第285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妾身还是直接告诉公子吧。监视妾身,外面站着的守卫就够了,公子还用得着再找两个贴身的丫鬟来?妾身可见过她们两个呢!”幽姬也不坐起来,仍旧随手翻着书页,说道。

    “你知足吧。我用的是自己家的人看着你。要是换了宫中禁卫或是间谍营的间谍,你连这个院子都出不去。现在我还让你起码能在府里自由些呢。要懂得感恩。”夏鸿升冲幽姬说道。

    幽姬从煤炉子上坐起身子来,冲夏鸿升笑道:“是,是,那妾身真是要谢过公子了。公子大恩大得无以为报,不如妾身以身相许?”

    夏鸿升冲她翻了翻白眼,没理会她,又交代了几句之后,就径自离开了那里。

    然后前去皇宫。将事情禀报于李世民。

    “好,夏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李世民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微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婉姬的吃穿用度,朕会从内库中拨给你,终究是朕的侄女,莫要让她受苦。”

    “陛下放心吧,也无需内库出资,不过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情。”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他终究还是对杀死李建成心中不安。也心存愧疚。也是,若非如此,又哪里有历史上他追封息王为皇太子,又将儿子过继给李元吉续后,为李婉顺封郡主,择良人的事情。恐怕极力打造的这一个盛世大唐,其中也会有证明自己,让自己安心的成分在里面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又道:“若是婉顺她们想要去看看,也不是不可。只是。当有夏卿在场。”

    “是。”夏鸿升躬身领命。教李世民说出来“朕心中对其一家人有愧”这句话,是不可能的。可如今帝位稳固,已然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到李世民的皇位的人和事情了,若是这个时候。再去揪着几个妇孺不放,也难免失了胸襟气度。皇位的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它能暂时遮蔽了亲与情。而如今已经稳稳握在了手中之后,就又想起来曾经的情义了。

    李世民终究是一位万世无双的帝王,片刻的愧疚终不会妨碍他那一刻渴望强盛的心。

    所以叹了口气只是叹了口气,然后。一双眼中便又全然化作了犀利。

    “自去岁以来,军机坊产出的望远镜已经先从边军配备。新的制式钢弩也已经配给了边军。改良后的锻钢之术制成的兵器尚未能万全替换,而汽油也尚未足备。夏卿可有办法提高产出,争取今年之内配备齐全?”

    “边军人数众多,武器替换要运出一批,替换了边军的兵器,然后再将换下的兵器带回军机坊重新回炉。不过,照现在的产出速度,今秋就可以完成替换。主要是汽油,因原料产出少,所以制作的速度迟迟上不去。”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他虽然看似整天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偷奸耍滑,但其实心里都有数。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今从间谍营递交给朕的消息,突厥内已经混乱不堪。颉利可汗对赵德言很是信重,依照赵德言的法子在突厥极力推行汉治之法,想要效仿中原。突厥内部的贵族多有怨言。代州、河西都传回军报,说突厥似有异动,依朕来看,突厥怕是要坐不住了。”

    “这说明那些间谍在突厥内部搞的破坏很成功。这一冬雪下的足,今年关中之地一定丰收。而突厥已经连着两年冻死牛羊无数。而军中进攻突厥的呼声更是一浪比一浪高,正所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尽。”夏鸿升附和道。

    李世民笑着缕缕胡须,笑道:“夏卿如何知道今年关中丰收?”

    夏鸿升笑答:“民间的百姓有些谚语很有意思,都是在长久的生活中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准头。比如说瑞雪兆丰年,就是说雪要是下的适度,来年就可以丰收。其实这里面是有道理的,冬天里下的雪,松软的覆盖在地面上,可以保暖土壤,春来天暖,积雪融化之后成了水,又能够积水利田,且雪水融化之后灌溉的田地,比平常的水灌溉田地更加肥沃,所以粮食能够丰收。百姓们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但是在长久种田劳作里面,却见到了这一现象和结果,就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

    “既然夏卿特意说了这么说,即是说,这也是格物了?”李世民往后靠了靠,说道:“夏卿是不是话里有话?”

    “什么都瞒不过陛下!”夏鸿升笑着躬身说道:“臣想要在泾阳买一些土地来,建造一所书院,教授格物之道!还求陛下恩准!”
………………………………

第423章 书院要有自主权

听夏鸿升突然奏请要在泾阳建设书院,李世民微微愣了一愣,说道:“传授格物之道?夏鸿升的格物之道神乎其神,若要传授,何不在国子监中先行传授?”

    “陛下觉得,臣的那些东西,国子监里面的学子会愿意学么?”夏鸿升说道:“微臣有意将这所书院以微臣自己的名义来修建、运行。一来,朝廷是一个统筹大局的地方,不仅仅是微臣的新,还有那些儒生的旧,这些都是朝廷需要统筹的地方,不能厚此薄彼。若是陛下以朝廷办学的名义去建立臣传授格物的学员,势必会令天下儒生对朝廷不满。这不是微臣愿意看到的,更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所以微臣有意把这所书院撇出去,就算是引得天下儒生不满,那也不过是对微臣一人,对书院而已,却不会对朝廷如何,对陛下如何。而且,从朝廷中撇出来,也便于微臣自己进行安排。臣的格物之道有许多东西是外人所不懂的,若是不从朝廷中撇开出去,怕是只应付言官弹劾,就精疲力尽了。陛下也无需担心书院中的学生学习了格物之后会难于控制,陛下可以向书院派去官员进行监督,将书院的情况时刻汇报于陛下。微臣也会从军校中请来教员,在书院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一点,陛下无需担心。”

    夏鸿升嘴上说的,挺起来似乎都是在为朝廷考虑,不希望将书院引来的压力压到朝廷的身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实际上是夏鸿升不愿意让政治的手伸进学校里面的欲求。行政可以引导教育,但是绝不能够把持教育。夏鸿升想要大唐开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学,而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这就要求学校有权力根据学术的需要来进行管理和安排。

    而行政化的学校,职能不清,仍旧是朝廷大包大揽,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不彰。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一切围绕朝廷的规划指令行事,管理作风官僚,等级制度森严。与夏鸿升欲使书院本应具有的学术优先、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大相径庭。另外。行政化的办学使大量资源集中在朝廷官员手中,书院需要这些资源啊,于是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必然围绕朝廷的行政指令办学,而无视行政指令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提供了资源的朝廷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也会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书院的发展。“行政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控制和干预。行政权力常常插手学术事务,弱化乃至替代学术权力,而学术权力也不断试图影响非学术事务,致使学术权力作用不突出,行政权力决定了高校的日常走向和学术走向,导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左右学者的发展思路,学术失去了应有的超脱和独立,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先进。

    行政把持教育带来的后果。那就是“民国以后再无大师”。

    这些当然不能对李老二这个控制欲超强的帝王明说。夏鸿升实际上想要的,是办学自主权。

    见李世民扔在沉思,夏鸿升于是又说道:“天下儒者何其多也!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先秦的诸子百家至今再无当初百家争鸣之辉煌。天下四民,而士为尊,您却能四民并举。陛下,您是开明的君主,能够看的出来在尊儒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的方面。能看得出来格物对于促进大唐的鼎盛的作用。可不是谁都能像您一样的英明。而不如您英明的人,反而是大多数。儒家教人仁义,这是好的,像李师、颜师这般大儒。往往能够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可这样的大儒又有多少?微臣可以预见,书院办起来之后,微臣少不得受到天下儒生的诟骂。微臣可以无视,可以置之不理,陛下却不行。朝廷更不行,因为儒毕竟是主流。而且儒家的思想也的确作用巨大,就算是微臣的格物,也要靠儒家的道德观念来加以约束,才能让其被运用在有利于百姓的方面。微臣相信,长久以后,儒家与格物,或与其他,都能相辅相成。而刚开始的时候,却不会如此顺利。所以,微臣将书院从朝廷中撇出去,天下儒生的压力,就由微臣来担起吧!”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抬头说道:“听夏卿的话,似乎要与儒学有所冲突?”

    “呵呵,陛下,哪里是冲突?而是融合啊!”夏鸿升说道:“学术之争,争到最后,大抵都是相互融合了。因为各有对错,各有益害。不过,无论学术之间如何相互争辩,臣以为,陛下所要做的,反而是跳出其外,掌控大局而冷眼旁观。”

    “哦?此言何意?”李世民眼中一明,看向夏鸿升。

    “圣君眼里,文臣武将都是马。不同之处,一为轻骑,一为悍马。而君王是驭者,驾策随心,统驭天下。”夏鸿升笑道:“无论是儒、是法,是墨、是道,是阴阳,亦或是纵横,这些都是陛下手下的棋子。陛下的目标是赢得棋局,若車有机,则用車,若马可用,则换马,单用車或马,而不用其他棋子,又如何能够得赢全局?”

    李世民眼中一凝,继而笑了起来,看着夏鸿升,说道:“夏卿人虽小,心却甚大啊!”

    “是啊,臣的野望的确是不小。这片土地是如此的广沃,有太多的地方等着大唐去征服。臣想看到这个陛下的大唐万世永昌,人们也可以永远为身为唐人而骄傲。”夏鸿升说道:“董仲舒以儒为良女,献于汉武帝。格物,就是微臣献给陛下的又一个良女。只是这个良女比汉武帝的良女更包容一些,不会嫉妒陛下其他的女人。”

    李世民朗声大笑,朝夏鸿升颔首说道:“好,夏卿之请,朕准了。且看看夏卿献于朕的这个良女,是否能够得成大唐之贤内。”
………………………………

第424章 裴神符

从皇宫里面走出来的时候,夏鸿升还自嘲的笑了笑,心说真是会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啊!

    不过,这才是夏鸿升最想要做的事情,也将夏鸿升给自己定位的一生之心血所欲付。

    东、西二市的工地上已经又如火如荼的开了工,再用超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东、西二市就要竣工了。新的东、西二市会更加是适合作为商业区而发展。从东、西二市的工地上退下来的民夫,可以直接再次雇佣,到泾阳直接开始修建书院。夏鸿升是一个谋划于心,准备在前的人,从去年年初开始,夏鸿升就让管家和账房在庄子附近收购土地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未经开垦的荒地,不少还是山地,所以泾阳县令也乐于夏鸿升去购买。而于夏鸿升来说,一座依山而建,在山头中若隐若藏的山体园林式大学,远远比平铺直叙的一进院子串起一进院子的校园,来的更加有韵味。

    不过土地仍旧不够。

    夏鸿升想要建立起来一座综合了各个学科的大学,并以此成为大唐科学发展的基地。他需要更多的土地。

    所幸,泾阳周边土地并不短缺,大片无人开垦的土地能够从县衙的手中买来。而若非必要,夏鸿升也不想过多的去占用已经开垦出来的耕地。

    所以从东、西二市的工地上退下来的民夫,其中一部分会去泾阳,开始将那些土地的地面夯实基础,使其能够用于建筑,并打下地基。而另外的一部分,则会开始从东西二市起,修开一条平整的大道来。东、西二市之中的道路,会使用一种新的材料来铺建。就是军机坊中制作汽油之后的残渣――将原油多次蒸馏之后剩下的残渣,沥青。沥青混合石子儿,铺出的道路比水泥路更好。只是如今的技术不够。产出太少,蒸馏的汽油尚且不够朝廷装备军队。蒸馏剩余的残渣也自然远远不够用于大规模的铺路。且,终究不如后世的沥青。

    从出了长安城开始,就会换成一条水泥路,直通泾阳,然后同夏鸿升庄子上的水泥路相接。

    夏鸿升从皇宫出来之后,便直接出了长安城。渭河下游,河边上的一片作坊里面传来一阵阵墨香。

    走进里面,只见匠人们正在忙碌的不停拓印。见夏鸿升进来,于是纷纷见礼。

    “公子,您来了!”印刷厂的掌柜跑到夏鸿升的跟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