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22章

一品公卿-第22章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三洪笑道:“嗯,我就是个唱戏的,今天唱了一出《岳阳楼》。”

《岳阳楼》是比较文雅的戏曲名称,一般情况下百姓们都把这出戏称为《范仲淹罢官记》,联想起眼下的境地,林三洪这么说还真是贴切的很。

林三洪对店家说道:“店里多是往来南北的车马脚夫,店家帮我问一下有没有去江边的马车,我想搭顺路车,戏唱完了,也该回家了。”

车马店里最多的就是歇脚的马夫脚夫,找个顺路的马车应该不难,店家爽快的说道:“行,客官稍后,我这就去帮您打听打听。”

“今天这一出戏唱的真有意思,朱棣肯定是看明白了,可怜那些把我当傻瓜的大臣们,浑不知真正的傻瓜是看戏的而不是唱戏的,接下来肯定又要有一大堆人倒霉了,当官还真不是个简单的营生。”林三洪一边吃饭一边回想在金殿上生的一切:“不过朱棣也太不配合了,本来是一出好好的双簧戏,他却假戏真做了。居然罢了我的官……我以为最多是装模作样的申斥几句也就算了,没有想到下手这么狠。我正式为官还不到一天,仅仅是一个早晨而已,就把官给丢了,哈哈,真有意思。”

林三洪脑子里越了时代的思想,最明显的优势并非是跨越整个时代的科技,而是对历史走势的熟知和对当时大局的绝对把握。永乐大帝想要做什么,接下来他会做什么,林三洪清楚的很。今天这一出看似滑稽的闹剧,其实就是一道导火索。朱棣肯定已经看的清清楚楚,罢了林三洪的官就足以说明这点。

要是朱棣真的蠢到认为林三洪是在胡闹的话,以他做事的残酷肯定不仅仅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这出闹剧虽然是林三洪一手策划,进京的时候去汉王府为的是取得朱高煦的配合,所以林三洪并不怎么担心会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结果。对于林三洪来说,这就是一次升官的机会,更是证明自己能力和眼光的机会。

唯一让人有点不快的就是把刚刚到手的官职给弄丢了。

过不了多少时间官职肯定就会回来,说不定还会加官进爵,林三洪可以肯定这一点,可这种明明只要申斥几句就能过去的事情,朱棣却把自己的官职给免了,假戏真做的有点太过火了吧?

熟知大局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利用局势快人一步,为自己的利益提前准备和布局。

只是没有想到朱棣竟然会罢了自己官,不得不回家种地,等到事情起来之后再被启用。

吃饱喝足之后,林三洪正准备回屋收拾收拾好回老家,门外忽然就进来一彪形大汉。

此人身穿金色的飞鱼服,腰间跨着一口秀春刀,来到林三洪面前翻手亮出一面巴掌大小的腰牌,腰牌上是“大内亲卫”四字:“万岁急召林三洪,随我进宫。”

林三洪这才明白过来,敢情眼前这位就是后世让很多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这时候的锦衣卫虽然也做一些特务工作,其职能还没有展到后来的那么庞大,主要还是负责传递皇帝消息,兼职做一些内卫的工作,礼仪和象征意义更大一些。因为这个时代的锦衣卫更多算是护卫的性质,极少一部分才归属情报口子,所以一定要长的人高马大样貌威武。

“朱棣果然是急着要削藩了,来的真快。”早就料到罢官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的,以后肯定会再次启用。按照林三洪的预想,最少也要在家里等一两个月的,没有想到朱棣已经心急到了这种地步。可见今天的这一出闹剧唱的恰到好处,时机的把握上刚刚好。

“好的,好的,这就去,”林三洪起身,跟着威武雄壮的锦衣卫就往外走。

脑子里早就翻腾开了,琢磨着可能遇到的情况,斟酌好措辞,一再的告诫自己:削藩不削藩都是皇帝的事情,我仅仅是给他提供一个可以下手的机会而已,能给自己捞点好处就行,至于其他,现在还不好牵扯进去太深。

刚刚给林三洪问好了一辆顺路的马车,车马店的店家正走出来准备告诉林三洪,却见这位“唱戏”的客人正跟一个穿飞鱼服的人往外走,急忙高声大喊:“客官,客官,顺路的马车搭问好了,还走不走?”

“劳烦店家了,我有个别的场子,要再去唱一出《二进宫》,先不回去了。”林三洪笑着对店家挥挥手。

店家也纳闷呢,今天这么是怎么了?怎么总是看到穿着唱戏的衣裳就出来晃荡的家伙?早晨的时候,这个客官才穿着唱戏的官服出去,回来的时候身上的官服就不见了。如今又来一个和他作伴的同伙,也是穿着戏服……不对,那好像不是戏服,好像是内卫的飞鱼服,难道……

店家抬头看了看自家破败的车马店,还是不大敢相信,喃喃的念叨着:“这是什么世道?唱戏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连本朝内卫的服饰也敢穿出去……


第四十二章 意图整人

日头斜斜的照耀着,御花园的荷塘里已是挤挤挨挨满眼翠绿,荷塘中的飞檐小亭之中,两个人正在惬意的垂杆而钓。

暖洋洋的日头,波光粼粼的荷塘,摆上一壶清茗,垂下一弯鱼钩,果然舒爽惬意。

林三洪给正在钓鱼的朱棣行了礼,朱棣手指荷塘,做个噤声的手势,示意林三洪先不要说话,以免惊跑了要上钩的鱼儿。

谁让人家是皇帝呢,等着吧。

林三洪垂手一旁,偷眼看朱棣身边的那个老僧。

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无论多高的爵位,也不管是什么样的重臣,按照礼数都不可能和皇帝肩并肩坐着。要是不知尊卑上下的和皇帝平起平坐,说轻了是僭越,不知君臣之礼;说重了是意图不轨反心昭彰。偏偏眼前的这个老僧就是这么和朱棣肩膀挨着肩膀的坐着,不仅没有身为臣子的自觉,反而眯缝着眼睛似睡非睡,一点要避嫌的意思也没有。

朱棣穿的是身常服,仅仅是用一根五色带子束在腰间,光头无冠。那个老和尚也很随便的样子,一袭袈裟就搭在小亭的护腰栏杆上,仅穿一身浅灰色的僧袍。

“一定是姚广孝。”

朱棣身边的和尚没有几个,能够如此的除了素有黑衣病虎之称的姚广孝之外,绝对没有第二个了。

姚广孝这个僧人对于朱棣的作用极大,朱棣能够下定决心动靖难之役,和姚广孝的极力怂恿不无关系。贯穿整个靖难过程,这个老和尚出力很多,虽然未临战阵,论起功劳绝对是第一。

老和尚处心积虑的篡夺燕王造反,并且一举成功,自己却不肯做官。朱棣屡屡要给要职都被老和尚回绝了,虽然担着录僧的职位,其实更多算是宗教人士而不算是什么官员。不是官员的出家人,尤其是和朱棣本人的关系很近,自然就少了很多俗礼上的约束,或许这也是病虎和尚更加然的原因。

水声响动之中,一尾金鳞钓上,朱棣哈哈大笑:“又是一条肥的。”

旁边的老僧睁开双目,按住挣扎甩动的鱼儿,摘下鱼钩,扬手就把鱼儿扔回到荷塘之中,颂一声佛号说道:“这些贪吃的鱼儿,总是没有记性,见到香饵就忘了灾祸,世间万物莫不如此,纵是万灵之长的人,又有多少能看到香饵之后隐藏着的锋锐鱼钩?”

朱棣微笑着说道:“姚师傅,这个就是我给你提起过的林三洪,少年才俊呐,眼光不错,今天还给朕摆了一道好大的难题。”(广孝是赐名,第二年才有的,小说就是小说,为了行文的方便直接使用姚广孝这个名字,考据人士退散)

听到朱棣使用“姚师傅”这个称呼,林三洪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朱棣口里的师傅,可不是对和尚使用的那种平常称呼,虽然对任何一个和尚叫一声师傅都不算什么,可用想姚广孝身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因为姚广孝不仅是个僧人,还是朱棣为长子朱高炽选的老师。长子朱高炽能够把北平守的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并且积累起众多人脉培植起许多势力,背后自然有这个老和尚的影子。

老和尚眯缝成一条线的眼睛微微睁开一了些,上上下下看了林三洪几言,慢悠悠的说道:“你的俸禄不够开销?还敢拿到金殿上来说,用心良苦呐。如此一来,满朝文武各部官员都被你说成是贪官,得罪的人可不少哇。”

林三洪从来也不相信书本中关于高人的那些描述,什么“精光爆闪”“双目如电”纯粹就是胡扯,人的目光要是真有这种直击人心的力量,那还是人么?但是这一次却感觉到了,老和尚的目光好像真的有什么力量,给人一种很古怪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在夜路独行的时候,总会莫名其妙感觉到背后有人跟踪一样,仿佛被什么凶恶猛兽在暗中伺视一般让人如芒在背。

再仔细看时候,觉老和尚的眼睛确实有点与众不同,眼珠的颜色有点浅,好像某种猫科动物。老年人往下耷拉的眼皮和巨大的眼袋共同作用,让这一双三角眼更显凶恶。

黑衣病虎姚广孝的名字不是平白就叫起来的,还有旁边的永乐大帝朱棣,都是一时雄才,这俩人可不那么好糊弄。

林三洪也不敢象在金殿上那样如小丑一样耍一出闹剧出来,更不提强烈要求涨工资的事情,而是做出很诚恳的样子大声说道:“涨俸禄云云,不过是提醒万岁朝中诸多官员有贪墨之嫌。自古以来,压榨地方,媚上欺下之官数不胜数,食于民而祸于民之吏层出不穷。按照我朝官吏薪俸,显然不能支撑官员的奢华生活,他们出则车食则鱼,钱从哪里来?望陛下明查。小民斗胆,纵拼着官职不要,也要让陛下知道,朝中大臣未必全都是清正廉明之君子……”

“我朝薪俸确实不高,但是薪俸高了,官员就不贪墨了?”朱棣年轻的时候也曾深入民间,绝对不是不出庙堂的君主,深知官场的积弊。给官员涨工资绝对不是防治贪墨的根本方法:“林三洪啊,我知道你心中别有所想,要不然也不会闹出今天这么一出,你是怎么想的,给朕细细说道说道吧。”

就算是给官员涨了俸禄,林三洪也摸不到几两银子,为了这么几两银子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个遍,难道真的是为那点可怜的俸禄?朱棣还没有傻到这种地步。

官员贪污腐化历朝历代都不曾少了,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用尽了种种手段,连扒皮的恐怖政策都堂而皇之的用上了,可是效果……

在大明朝的体制之下,反贪是不可能有真正效果的。这一点林三洪知道,朱棣也知道。

林三洪借着薪俸低的理由指桑骂槐,把所有官员都裹进“贪官”这个范畴之内,当然不可能是为几两少的可怜的俸禄,这一点朱棣看的明明白白。

朱棣让林三洪明说,林三洪还真不好开这个口。

“皇帝老大人你装什么糊涂哇?我知道你想清洗,所以才把现成的理由送给你。按照我说的贪墨这个理由,全天下当官的谁的屁股底下没有一个是干净的,你还不是想弄掉谁就弄掉谁?我知道你这个皇帝当的不踏实,时时刻刻都想着削藩,理由我给你送过来了,借着这个理由剪除实力藩王的羽翼,不正是你想做的事情么?装什么傻呀,这种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你说起来都不方便,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说这种话?”

这些腹诽绝对不敢明说出来,可朱棣有问的挺急,林三洪不得不回答,正琢磨着怎么说才合适的时候,旁边的老和尚姚广孝开口了。

第四十三章 摘桃子

“新朝初定,民心思安,若是有不肖官员趁万岁宽仁为政的机会上下其手,不仅遗祸于民,也对万岁的声名有碍。”老和尚双手合什道:“林三洪说的也不无道理,治贪治腐势在必行。”

“高哇,真的是高。”林三洪听了老和尚姚广孝的话,心里的那股子佩服劲就甭提了:“身为僧人,居然能够左右朱棣的决策,在很多时候还能起到决定作用。怪不得能够把和尚这个光辉伟大的职业做到这个地步,光冲着这几句话,没有几十年的政治经验,就说不出来。不仅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还说的滴水不漏,顺便不动声色的捧了朱棣一把,这份功力,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修炼的出来的。

自朱棣上台以来,砍瓜切菜一般剁了多少人的脑袋,恐怕没人能算的清楚。单纯的从杀戮这个方面来说,朱棣和夏桀商纣也差不多了。但是姚广孝这个老和尚居然用“宽仁”来形容朱棣,这让林三洪自愧不如。要是没有几十年的功力,脸皮绝对没有这般的厚度,而且说完之后脸不红心不跳,完全就是一副自然而然言出于心的样子。

这老和尚才是他娘的拍马屁的祖宗哇。

反贪官是历朝历代都高喊的口号,从来也没有见过什么效果,大明朝也不会例外。无论是朱棣还是林三洪,都不会天真的去整顿吏治肃清贪墨,而是要借着这个由头做点别的事情——比如剪掉一些实力藩王的羽翼,顺便彻底铲除旧朝余孽。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可话不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