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101章

一品公卿-第101章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三洪伸手在她脸蛋上捏了一把小香也不躲闪,反而靠的更近,眼中春意更浓,似要滴出水来一般让人心疼的很了。

“老爷我要去看看府兵那边怎么样了,早餐就不用了,你放厨房里给我偎着,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用。”

府兵,府台大人可以直接调用的武装力量,自然是十分重视。尤其是老旧的府兵已经在整体上裁撤下了之后,准备一武家营的山民为骨干建立新的府兵,林三洪不能不重视。

严格的说来,府兵并不在朝廷的体制之内,也不吃朝廷财政。所以不算很正式的单位。因为府兵只需要单独吃府台衙门的财政,所以府兵这个东西在各地有很大的不同。

在那些边远地区,匪患眼中社会治安也很差,就需要强有力的府兵队伍。当地的府台衙门为了维持治安和平定匪患,往往都不惜血本的投入以武装府兵,并且把府兵维持在一个很大的规模,这样做虽然能够起到维持地方基本秩序的功效,却往往让地方衙门不堪重负,,

那些边远地方的衙门本来就穷,又要维持庞大的府兵,财政上很难支撑,偏偏朝廷又没有供养府兵的义务,一切的一切都要地方官府掏腰包。很多边远贫困的地区甚至不惜举债闹亏空也要拉起一支像样的府兵出来。

作为扬州知府,林三洪就没有了这样的顾虑。

扬州靠近京枢以前就曾经直接归属过京城管辖,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叛乱,也没有大股的山贼土匪,不需要把府兵维持在一个庞大的规模。

如果真的起了件么大的叛乱或者民变。府兵终究是府兵,再多也不解决根本问题,还是需要军队出面。所以林三洪并不想把府兵的规模弄的有多大,只要够用就可以了。

当然仅仅依靠几十个武家营的山民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对外招募。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那些还留在绳丝作坊的武家营山民拥有绝对的优先权!

很多山民都表示自己的子侄兄弟完全可以胜任,而郭纬烈这个未来的府兵头目也表示可以找几个从前的老兄弟,他们的子弟比普通的年轻人更有适合胜任府兵。

这些都好说,林三洪又开出了足足一两银子的薪酬,足够这些人的安家费用了。

一两银子的薪水,在当时就是高薪里头的高薪了,从购买能力上来讲,比后世的普通白领还要高一些,自然有人会抢着来。

商定这些之后,林三洪笑道:“郭家老哥,怎不见你家四妹?”

“那不是么?”郭姊烈笑指不远处烈日下的一个小小身影:“我儿子的身子骨弱,要不是我狗私舞弊他根本就进不了府兵当中。他这样的身子能什么事情?得让他们好好的练练。要是不练,永远也是个生铁疙瘩,成不了好钢,只就在不远处,瘦瘦弱弱的郭四妹正呲牙咧嘴的拉开一张练习用的大弓……

这种专门练习臂力的弓是军中最常见的那种,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要稍加练习就能张开。军中的弓箭手并不需要什么百步穿杨的神技,两军冲杀的时候,射出去的箭有多准并不重要,军中也不会特别培养一大批神射手。而是着重培养士兵的臂力和耐久力,这就需要相当体力和长时间的练习。

虽然都是射箭,但是军队里的弓箭手和武家营的山民有本质的区别。军中最讲究的是箭矢的密集程度和压制能力,至于准头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士兵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开弓放箭就需要很大的体力,按照军中的标准,一个合格的士兵必须在屈十个手指头的时间里把弓连续张满四次,,

看到不远处的郭四妹累的气喘如牛,连腰都伸不直了,林三洪有点担心的说道:“郭老哥,你这样刮练四妹他吃的消么?”

“有什么吃不消的?人呐就是练出来的。我这个儿子,哎,再不赶紧练出来就真的成废物了!当兵最是锻炼人了,虽说养兵千日不见得就能见到真的阵势,可一旦要用上了,就是声说道:“连人家英子一个姑娘家家的,都可以连开五次,四妹也是人,还是个男人,怎么就受不了?对了,说起英子姑娘”

郭姊烈说的很明白,林三洪也有同样的想法:

英子毕竟是女子,虽然芒直都和武家营的乡亲们在一起互相照顾,可一个大姑娘怎么也不合适呆在男人群中做什么府兵。花木兰的故事仅仅是戏文罢了。用在现实中显然是行不通的。

林三洪早就想到过这一点了:“英子毕竟是个女儿,不合适做什么府兵,我想的让她回到作坊里,干活不干活的无所谓,就凭着,养起来也是应该的,”

武家营的山民和林三洪本人有同生死共患难的交情,当时在湖广的时候,武家营死了那么多人。英子又和乡亲们一起与林三洪在武昌和官军对峙,这份交情可是实打实的,就算是真的养这些人一辈子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林三洪把英子唤了过来。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说了一下,英子的想法简单的让林三洪吃惊:“大人,人都不能白吃饭,我爹在的时候就经常这么说。大人若是想把我和大家都养起来,我们活的也不自在。我们大家都是有手有脚的大活人,用不着别人白白养活。我晓得大人是念着”念着乡亲们的情谊,可这么做始终是不好,大家心里肯定也别扭

“这些日子以来,不光我在想,就是乡亲们也在想。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我们也想跟着大人吃饭过活。招收府兵的时候,我们还想着把作坊里的一些女人也叫过来,一来呢是大家都是兄弟姊妹,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再者,”英子说的很自然,一点也没有扭扭捏捏的样子:“再者就是贪图大人的银子,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机会可不多

武家营出来的女子有很多都是英子这样的,大手大脚没有半点娇滴滴的模样,也是跟着父兄家人窜山跃林的打猎过活,开得弓箭使得刀叉,若是用“侍儿扶起娇无力。来想象这些女子可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在作坊里干活,一年到头能赚得几个?还不若在大人手下做女府兵,一个月才三操两会,就可以拿银子

英子说的没有错,做府兵可不是当军队里的兵,没有什么危险还可以拿高薪,大家又患难与共的乡亲,本身就是亲属关系,呆在一起做府兵也没有什么可计较的。

英子想的简单,可事实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府兵虽然不算是军队,可终究也是兵,怎么好像当初在湖广一样一哄而上?

林三洪低头想了想:“既然英子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说就是差了。可府兵实在不是你可以做的,我看不如这样,你回到作坊里去,再找几个愿意过来的女眷。我会安排你们到后宅当中做护院,银子也是按照府兵来余  ,”

府台衙门本身就有站班的差役,完全用不着多出几个粗手大脚的女人再来看家护院。林三洪的意思其实就是找了这么一个借口,把这些人养起来,只是说的不那么直白而已。

再有更深的一层意思,林三洪早就意识到了,扬州知府能够做满一任就不错了,以后肯定会安排到别处。这些山民是属于自己的嫡系力量,是最后的防线,绝对不能舍弃了,不管找什么借口也要留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英子为人豪爽,说话也直接:“大人这是养我们呢,府台衙门怎么就需要护院了?大人小看英子了。若是如此,我宁可到作坊里去煮丝,也不白白的拿着大人的钱

“这不一样,身在官场就如同在战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意外生。”林三洪匆意强调官场上似乎永远也不会生在自己身上的危险:“我这个知府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得罪的人却着实不少,万一哪天有人想要了我的性命怎么办?就算永远没有这种情况生,有你们在我身边,踏实,”

这话说的可算是推心置腹了。

对于府台大人没有把自己耸外人看待,英子并没有表示出什么感激涕零的样子,仔细的想了想说道:“也好。那我就听从大人的安排,陪着大人做我大明朝的青天大老爷。戏文里头宋朝的铁面包青天身边都几个护卫呢。说不准哪天大人也会被写进戏文里头,我们也能跟着沾光

“别,你别给我说这个”我做不来什么青天大老爷,是清官还是贪官我自己都还说不清楚呢,”

“大人若不是清官,天底下就没有清官了!”

林三洪似乎不想在这个问题深入下去:“英子你去准备准备吧,回到作坊里找几个健壮的女眷过来,还有,给我家里带个口信。”

“什么口信

“你告诉我母亲,就说月娘有了身孕,让她老人家也欢喜欢喜”。

“是”恭喜大人后继有人,若是夫人生了小少爷,以后肯定也是铁面无私的清官

“做官了还是算了吧

英子从来是少说话多做事的人,依了林三洪的言语下去准备。

旁边的郭弗烈看着英子矫健的身姿,不无感慨的说道:“人呐,都有各自的福公  英子这么好的姑娘,可惜是个女儿身”若是个男子,必然是响当当的一条好汉。若是我能有英子这般的一个儿子,吃糠饼睡凉炕也欢喜的笑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女儿家怎么了?英子姑娘若是我的女儿”啧啧

再看看不远处的郭四妹,郭姊烈心里的火气更大了,遥遥的大骂起来:“睡着了不成,软软的连弓都拉不开。丢尽了老子的脸面,老子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儿子!使劲”别叫弓弦割下了手指头”。
第133章 不到扬州不知道钱少

场州安江门外,以竹木扎制用彩纸和鲜花弄的五彩缤纷悔挂着“扬州欢迎你。这五个。俗不可耐的大字,据说这还是扬州府台大人的亲笔手书。

从安江门路过的多是江南的文人士子。一个个鲜衣怒马身着长衫,马屁股上还挂着锦绣的诗文袋子,至于里头是不是装满了锦绣文章,恐怕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也有许多置办不起马屁的,穿上了自认为最风流侗傥的衣裳,虽然还远远不到十分炎热的时候,这些人却都装备了香扇袋,摆出十分潇洒百分俊秀的才子模样,晃荡着身上多是数不过来的环佩零碎一步三摇,装模作样的吟哦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千古名句,仿佛天下之大已在胸中一般。

不时有几个仆役成群大腹便便的富商坐着豪华的马车,扬起一路沙尘呼啸而过,立刻就惹来这些“大才子”们异口同声的叫骂:

“铜臭之辈,焉知诗词之妙?”

就好像文采风流的“大才子”们看不起这些招摇过市的富商一样。那些脑满肠肥的富商同样看不起这些穷酸:“你们荷包里没有几个。铜板,却还做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美梦,真真是好笑死个人。无论是绣坊里的美人还是书窝中的诗词,哪怕就是听那粉嫩的妙人儿唱个小曲儿,也是要花银子的。你们这些穷酸,只知道扬州是好吃好玩的好东西,却不晓得需要腰缠十万贯之后才能骑鹤平扬州的么?”

在十月佛节到来之际,贩夫走卒与文人骚客接蹬,山野村民与富商巨贾摩肩,潮水一般涌向扬州!

不管这些人是怀着什么样的愿望,是寻欢作乐也好,是诗酒往还也罢。哪怕就是单纯的为了游山玩水。目的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都是带着银子来的。

这些满脑子花花绿绿的俗人至相攀比,互相瞧不起,却不知那些个趁着这个机会来到扬州的大商号东家们根本就瞧不起这些纨绔之辈。

对于那些大商号的东家来说,这次来扬州不是为了游玩,也不是为要乐,而是抱着各种商业目的。或是为了展示物品。或是为了寻找销货的门路,甚而至于的为了寻找潜在的商业伙伴,”

苏世文虽是淅东人,却对扬州熟路的很,每年的四月佛节都要过来游玩,而且不是一个人来,一来就是一大票。

苏大公子乃是世家子弟还是官宦之门。家道殷实的很,又刚刚过了州试也算是有功名在身”当然这个功名是不是花了银子走了门子弄来的,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对于功名,苏大才子看的并不是很重。当然并不是说苏大才子已经到了淡薄名利的地步,而是因为家世的缘故,外头有在朝为官的老子。家里有花销不完的银子,状元及第不敢想,捞个州府的功名确确实实的有如反掌之易。凭着真才实学金榜题名恐怕有点难,好在本朝得到功名的路子也不是只有考试这一条,太祖皇帝创立的举荐制度还在,每期都有会有十几个依靠地方举荐上来的,苏大才子琢磨的就是这条路子。

地方举荐这种事情,类似于汉唐时候的举孝廉,但是大明朝的举荐制度有点不一样:各色人才都可以举荐。无论工、艺、算等等各科,什么样的人都有,唯独没有穷人。

举荐嘛。这么好的事情自然是要花银子的,要不然谁有那份闲心思去举荐?每一个举荐的名额都是用银子硬生生砸出来的。请地方学政吃吃花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