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704章

天烽-第704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壁?什么来历?”夏侯惇皱起眉头,这名字听都没听过,八成又是无甚名气之人。

    “没什么名气,似乎当年跟过袁绍,战败后投降高勇,很是蛰伏一段时间。如今。其与高览均被高勇启用,委任为七十一、七十二两师师将。”夏侯渊撇撇嘴,投降是最被人鄙视的行为,而投降后能受到重用的概率更小的可怜。谁知,高勇竟然一反常态,对于投降之将多有宽赦,甚而委以重任。比如说掌握一军的孙仲,曾跟自己打对台的赵弘,还有名扬长安的潘凤。甚至袁术旧部,也在兖州就地整编,原以为会打散重整。不成想竟然直接编为一个军又四个警备师。

    “又是降将?高勇难道没一点担心?倘若有一个怀有二心,拐跑上万兵马,保叫他欲哭无泪。”夏侯惇嘟囔诅咒。

    夏侯渊微笑摇头,脸色微黯道:“难啊!几年前,其部兵马大约来自同一地方,互相之间多少有些联系。可如今……等明日交手,你便会发现,现如今,其各师均由来自不同地方的兵员组成,叛乱的可能几乎不存在。而且,小至什长,大到团校、师将,都在军校委培过,满脑子忠诚荣誉,指望他们背叛高勇,还不如祈祷汉室重振声威来的更容易些。”

    “这……高勇竟如此厉害?这兵员调配可不是简单的事,就算主公麾下,也无法做到打乱重编,什伍部曲之中难保没有关系密切者。高勇越来越不简单了!”有感而发的话,令屋内进入短暂的沉默。

    然而,这份沉默旋即便被打破,一声雷鸣之后,紧跟着好似天雷滚落,轰隆隆的不断回响在东阳城头顶。

    夏侯惇腾的站了起来准备冲出屋去,却见夏侯渊镇定自若,疑惑道:“怎么回事?高勇军攻城了?”

    “坐吧,这样的情形天天有,很快就习惯了。每天早午各一次,只不过恼的人心烦罢了。”嘴上如此说,可谁都能看得出夏侯渊眼中的妒嫉之色。

    “炮弩……交手几年了,竟然没亲眼见过,亲手摸过,唉!”牢骚话一出口,立时引来兄弟响应。

    “无奈这几年主公东征西讨,始终没有个稳固地盘,投石器都打造不及,何况更精密的炮弩了。高勇财大气粗。给每个师都配有神机营,每营百部炮弩,打起仗来事半功倍。记得兖州之战,命丧炮弩下的兵卒不计其数。若是我等也有此神兵利器……不想了,无稽之谈。”自嘲一笑,夏侯渊起身,听了听渐趋消散的雷鸣,“走,出城巡视一番。或许能看到炮弩也说不定呢!”

    ※※※※※※

    城外,岑壁大咧咧的坐在装着炮弩箭的木箱上,一边优哉游哉的剔牙,一边抽空指挥炮弩手点射。

    “再高点……对,这次照着城门射,轰碎了城门,给你们记头功!”

    炮弩长默默点头,指挥炮弩手调整角度,完全按照操作条例上弦、装箭、点火、击发的程序完成整个过程。作为曾参加过长安炮击的一名老兵,炮弩长对于这种营级规模的炮弩轰击早已没了太大兴致。不过,多年军旅生涯,除了体格愈发健硕外,还积攒下来丰厚的经验。

    嘭一声闷响,炮弩箭呼啸着破空而去。岑壁百无聊赖的举起千里眼,只等着那一声雷鸣传来……

    “师将,军部送信讲七十一师已经开赴凌县,东阳县这边仍以对峙为主,敌不动,己不动。”年轻的参谋军师禀告道。

    “唉!又得等了。你说说,直接打过去多好,整日里点射点射,都快把东阳城内的房子点没了!夏侯渊也能沉得住气,此番援兵抵达,总该出来露露脸了吧!”岑壁很无赖的调侃道。

    “师将,怕是夏侯渊也在等命令,毕竟刘备迄今没有动作,令人琢磨不透。不过,属下昨日与同僚沿山路查探一番,发现不少新留痕迹,担心曹军也派兵袭扰我军粮道。”

    “嗯……曹军如今正是粮绝之时,天知道会不会狗急跳墙!这个发现很重要,你们立即拟定一个护送计划,交给左副将执行。”岑壁脸色沉闷道,“再来……就算不让动手,老子也有的是办法敲开你的乌龟壳!”

    ※※※※※※

    入夜,扬州,吴郡,州牧府上。

    刘繇披着一件薄衣,静静地站在案前,双眼盯着案上码放的三封信,流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做?还是不做?”这个选择的背后,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想到这里,刘繇甩甩头,轻叹一声,“皇上年幼,虽有忠臣辅佐,可终究没有根基,迟早逃不脱高勇掌握。杨彪虽效忠三朝,可其心……杨奉不过是才疏学浅之辈,斗不过高勇。倘若有人投靠,此人必是第一个。至于荀彧……琢磨不透,琢磨不透啊!”

    “州牧,何事如此焦急?卑职得讯,便立即赶来。”风尘仆仆的董袭来不及换身衣服,便直接报到来了。

    “你来看看这些……”指了指案上的三封信,刘繇眼睑低垂道。

    “这是……”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恐惧,直至双手微微颤抖,董袭脸色苍白道:“难道州牧还没有放弃?之前不是已经答应卑职暂时缓一缓的吗?”

    “怎么缓?你知道吗?广陵似乎有所察觉,已经派兵进驻高邮。薛礼遣人回报,这支兵马乃是年前驻扎会稽郡的一部。此外,细作密报,会稽郡内的高勇军早在数日前便已离开大营去向不明。本牧也是没得办法,高勇对吴郡、丹阳、庐江垂涎已久。按照信中所讲,怕是会趁此机会……”

    “州牧,信上所讲不过是一面之辞。高勇自占据会稽郡后 ,始终对州牧以礼相待。若其真想要,当年便可一鼓作气全取,何必拖延至今?写信者心怀叵测,目的无非是借州牧之力扰乱江东,方便他们各取所需。”董袭愤恨道,“州府目下虽有兵马五六万,可多是老弱,且粮秣军械不足,如何能与高勇兵马抗衡?侥幸取胜,则要面临高勇怒火;如若战败,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这孙……”

    “够了!”刘繇哼道,“这些道理谁都懂。可繇毕竟是汉室宗亲,能有机会振兴汉室,岂能错过?再者,北疆大战,结果虽然模棱两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高勇即便取胜,也是伤了元气!这样的机会不多啊,难道非要等到他羽翼丰满根基雄厚吗?”

    “州牧!”董袭心底悲苦,“卑职不是不想复兴汉室,可也要知己知彼啊!眼下广陵郡内高勇军已然六万以上,还有青州随时可以支援;会稽郡亦有五六万兵卒。此刻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还会给于高勇攻击口实……”

    “以卵击石?难道等高勇恢复了元气?那时就会变成以卵击铁了!”

    董袭还要再劝,却被刘繇制止,“孙、曹即便各怀鬼胎,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也绝不敢使诈耍狠。繇要的不是取胜,而是搅乱局势,拖延高勇发展脚步,给朝廷,给皇上争取些宝贵的时间……”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三章 瞒天过海(7)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三章 瞒天过海(7)

    三月二十八日,微风徐徐下。朝阳一点点爬上蔚蓝色的天空,一群鸟雀叽叽喳喳的觅食嬉闹,两只野猫趴在草丛中,悄悄的等待不远处黑黝黝的鼠洞内随时可能钻出来的田鼠。刚刚翻过的土地上,散发着淡淡的泥土香气,还有那蠕动的蚯蚓,不顾一切的向松软的土地里面钻去。

    高勇陪伴着几位夫人散步在林荫路上,孩子们颤颤悠悠的迈着小步,虽然偶有跌倒,却总能在父母的鼓励下重新站起。

    “夫人们,春游的感觉如何?”高勇很享受的问道。这样包裹在田园氛围之中,身心开阔舒畅,积压下来的工作劳累一扫而光。

    “夫君如何得知这里的?闲来无事时,琰儿拉着姐妹都快将奉天城四周转遍,没想到还是疏漏了如此秀美的地方。以后要常来这里,或许能够创作出华美的乐曲。”蔡琰淡淡地笑着,看着面前左摇右晃不肯落后兄弟们的小高盛,眉宇间更增几分特殊魅力。

    “心安处,皆为盛景。你啊,是因为心有牵挂,才会有意无意的按照内心深处的想象寻找景致。自然要忽略掉许多。”高勇一边拍着手,“yin*”孩子们前进,一边笑呵呵的解释道。

    伏寿拢了拢鬓角秀发,将小嘴嘟嘟起来的高姡г诨持校胺蚓咳绽锎碚窬瘢凑崭詹诺幕埃癫皇撬蹈岩匝罢矣琶乐兀棵妹们心环蚓裳院迤欢ㄒ祷笆邓怠A悖炖粗鞒止馈!

    抱着九个月大的高瑈的赵青也快走两步赶过来凑热闹,“是的,是的,夫君巧言令色,千万不可被哄骗。”

    “你们……”高勇哭笑不得,正巧老大高恒终于晃悠到身前,小肉手一把抱住高勇的大腿,嘴里含糊不清的哼着什么。高勇见状立刻借题发挥,摸了摸高恒的小脑袋,欣慰道:“看到没有,恒儿都替父亲鸣不平了!呀?盛儿、祥儿也要跟哥哥学?”

    听到此言,众女才哑然发现,三个小男孩居然抱住高勇的大腿开始啃了起来……苏雪莲第一个忍不住笑了出来,随后几女谁也没落下,笑得不亦乐乎。只有薛兰强忍笑意,轻步走到高勇身旁,将三个小家伙一个个挪开。

    倒是大乔摸透了高勇的禀性,笑得靠在苏雪莲的肩膀,“想必夫君小时候也是淘气顽皮的紧……”

    ※※※※※※

    “开闸喽——”壮小伙子高兴得大吼一声。带头转动绞轮,咕噜喀啦声响中,启用四五年的辽河灌溉水渠闸门又一次缓缓抬升,滚滚辽河水奔涌着冲进干枯的人工河渠,沿着水泥河槽流向岸边一望无际的良田。随即鞭炮声起,惊飞了田间地头觅食的鸟雀,也带来了农户们的欢歌笑语。

    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最纯朴的,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就会一心一意的拥护你,追随你,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徐、杨二人静静地站在路边,看着不远处发生的一切,震撼早已化为淡淡的感动。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普通百姓的诉求只有这一点点,可真正能带给他们这些的上位者却少之又少。

    “春播了!肥沃的土地,奔腾的河水,今年应该也是一个丰收年。”徐方蹲下抓起一把黑色的泥土,面露笑容道。

    “是啊,世人皆言北方苦寒,谁又能知道竟有如此肥沃的土地?昨日听两名学子讨论,才知道。只北面的三江郡一地,去年的粮食收成就已经与冀州持平了,今年或许能大大超过也说不定呢。”杨修羡慕道,“倘若朝廷能够早几年开拓那片沃土,恐怕就不会有黄巾之乱了。”

    “三江郡?听说过一些。当年为了收复他,高将军尽起大军,经历了数场大战。而后又励精图治,才有今日胜景。为此,高将军派心腹之一的孙泰常年坐镇,将鲜卑之患彻底剔除。试想,凭朝廷里那帮子昏聩,有本事做到这些吗?都道事在人为,可见没有人,事难成啊!”徐方感慨道,随后伸手指了指河堤两侧的水渠田地,“单说这开凿的河渠、水车、水闸,不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哪来如此成果?朝廷百官?即便都来也比不上的!”

    杨修听这话里别有味道,忍不住辩驳两句:“朝廷里也有一心为民之人,只不过……”

    “一心为民?整日里争议不断,没事都能搅出三分事,倘若有半个高将军一般的人,堂堂朝廷何至于沦落到只有洛阳一城!此番北行,杨兄弟心中多少明白一些,如今的朝廷,在高将军眼中不过是摆设,随便伸出两根手指都能掐灭!”

    杨修神色一黯,再也说不出辩驳的话语。

    沉默一阵,二人沿着道路走下河堤。不多久便在路牌的引领下,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杨柳林中的寂静陵园。

    蜿蜒的碎石小路延伸开去,穿过一片杨柳树林,是陵园与外界唯一的通路。路侧栽种着花草,在这初春时节开放出各色鲜花。陵园没有修砌围墙,只有门口处高高耸立的石碑,坚定地守护着这一片寂静的地方。

    走在碎石路上,看着路边随风摇曳的花朵,二人的心情渐渐归于平静。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只不过人们往往记住了结果,却忽略了过程和代价。

    看着陵园内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上面刻划的一个个名字、籍贯、生辰,也许一两年前还是一个鲜活的人,也许三五年前他们还在奋勇杀敌,只不过,眼下都静静地躺在这里,接受百姓祭奠。

    “都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原想高将军能超凡脱俗,不期然也是一般。”杨修驻足于一座墓碑前,凝视着墓碑上‘熹平三年七月初七——兴平元年十二月二十九’的字迹凄然道,“才二十岁啊!”

    徐方走到一旁,轻声念道:“周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