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勇闭目凝思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中原形势图,“地确,曹操此举于我军倒是有利,中原重新进入一种均衡态势。 谁也吃不了谁,谁也奈何不了谁。 ”突然,高勇猛然张开双眼:“传令朱灵严密监视张济、吕布动静,若其起兵攻打颖川,要立即上报!”
“主公是要……”
高勇露出一丝诡笑:“让返回洛阳的31、32两个机步师秘密开赴新郑驻扎。 既然袁绍是蝉,那我就做一回黄雀吧!”
整肃一新的潼关,正在从军事要塞功能逐渐淡出,转入商业交通中转职能。 一座座仓库、货站相继伫立于城中。 南来北往的马车多以潼关为中转站,物资、人流、商队均在此转乘。 关内除一片集中修建的仓房外,剩下的就是比邻而居地客栈、酒肆了。 为此,城内的商铺反而稀少,常住人口不过三四千。
“两个时辰搬运完地话,一车十五钱。 如何?十八!不能再多了!”劳力市场内,车队管事装出肉痛的模样与十几名临时搬运工讨价还价。 虽然雇用价格水涨船高,可由于有官府派遣的督察巡检在,再也不会出现以前强拉壮丁的情况。 附近百姓农闲时,也乐于来此赚些小钱补贴家用。
“一车二十钱!管事,这已是关内最便宜的价格了!不信你可以沿街打听打听,有比这低的,小子白给您干!”
“成交!两个时辰内搬完!”
“得了,等好吧您!”
苦笑着,车队管事与这伙人的队头一起来到门口巡检室内签立契约交纳契税。 于是。 双方谁也不能反悔。 否则就要受到官府追究。
“主公,自《税法典》今年三月试行以来。 规范效果明显。 尤其对于工商一类,不但弥补了《商法典》地缺失之处,还确立许多新兴事物的行事程序。 《税法典》分为商税、农税、利税三大税目,其下各有多个子目。 比如刚才车队管事与劳工队头订立契约时交纳的契税即是利税的一个子类,以此得到官府承认与保护。 ”商丞常林一本正经的解释着,毕业于政学院的他对于律法可谓倒背如流。 否则也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摘得商丞这个仅次于兵丞的职位。
如果说宪法是国家地根本大法,那么税法就是国家的意志体现,也是调控国家的重要手段。 “契税税率如何?批阅时倒是留意过,不知修正后有没有改动?”高勇笑问道。
“壹百奉币内免收,超过者最低壹钱,以上每万钱缴纳壹钱,上限为百钱!”
高勇微微点头,背起手继续向前走去,“试行两个多月以来,契税的征收情况如何?”
常林道:“目前仅有四个月份的征税额,约四十八万奉币。 ”
“一年下来也能有壹百余万呢,呵呵。 虽然数额不大,却可以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高勇东看西望,对于潼关内地一切大感兴趣。 “变化如此之大,连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常林闻言道:“多亏有长安、洛阳直道相连,才有潼关的大发展。 不过,等横贯并州连通蓟县和长安的117国道竣工后,相信凭借地理优势,临晋一带也将开始一轮高速发展。 到那时,潼关的作用可能会有所降低。 ”
高勇哈哈一笑:“别忘了黄河啊,等中下游沿河码头重修完毕,潼关的作用会更加重要的。 ”对于经济的把握,局限于旧有认知体系的常林明显比不过高勇。 “还有一事要抓紧督促,北疆沿司州、并州新建的集市城池控制在五个以内,并且严查私自偷运粮食、布匹、盐铁的行为,还要在对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地交易中继续征收高额关税。 ”说到此处,高勇仰望北方,“只要控制住粮食和盐铁,匈奴、鲜卑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呆着!”
对于新税法的试行效果,高勇还算比较满意。 因其只把原有地税目细分,税率上变动很小,对于工商影响几乎没有。 至于农税,因为长年保持的低税率,相对于商税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出潼关,踏上长安三辅的大地,走上了古今闻名号称帝王之资的八百里秦川。 一望无际的广袤土地,树木郁郁葱葱,田中绿意盎然,再不复去年破败凋零。 因为战乱结束,大量逃荒百姓返回故里重建家园。 为此,陈群特别请示高勇调派部分兵马巡山,规劝逃入山林的百姓返乡。 此外,因为官府的分田、惠民政策,凉州、汉中亦有许多百姓逃荒过来。 潼关以西的人口由此飞速增长。 截至四月,登记在册领取地契的百姓多达十万余户,人丁接近八十万!
不要小瞧这八十万,要知道经历董卓肆虐,郭、李横征暴敛之后留存下来的人口已经不足四十万!好在有八百里秦川为根基,高勇坚信这里的恢复速度将远远超过并州。 当然,与已经发展四五年的幽、冀二州仍然无法相比。 如今,仅幽、冀二州的总人口就已达千万,放眼汉家天下,也只有豫州、徐州和荆州堪堪可以比肩。
“人口决定一切啊!”高勇感慨一声,对常林道:“继续按照老办法鼓励商队南下行商之余携带百姓而回,现在政务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恢复人口!”说到这,高勇脑中突然想起了计划生育,不禁笑道:“看来我也得吸取既有经验,开始有目的的‘计划生育’!”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十章 无奈抉择(8)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十章 无奈抉择(8)
《人口生育规划》?
初次拿到这份文案,陈群很是惊讶了一阵,在他印象中,恢复人口只需要官府鼓励,于民休养生息即可,一切都顺其自然。 反正百姓总要生儿育女,人口自然会慢慢增长。 可眼前……迫不及待的翻开第一页,上面是高勇的亲笔字:人口乃国家之本,不可不慎。 然,却与土地息息相关。 人多地少则民乱,人少地多则难守。 故,人口当与土地融而为一。 量地而生人,人少时激励生育,人多是开疆廓土。 以此往复循环,直至占尽天下每一寸土地!
“啊!”陈群嘴巴大长,如此论断尚属首次得见。 与其说是生育规划,不如说是明目张胆的强盗逻辑。 地多,生人;人多,占地……“这……”愣了片刻,陈群继续往下看去。 下面主要讲述人口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治政到经济,完全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国家治理方略。 洋洋洒洒千余言,最后,则提出了生育规划的具体措施纲领:人少地多阶段,采纳诸多方法鼓励生育扩充人口。 如养育三子,官府奖励钱粮布匹,并减免一年农税;养育四子,奖励加倍,减免三年农税;养育五子,各项赏赐按人头增加。 当然,一户内人口不可过多,五子当为上限,超过则开始递次削赏赐幅度,借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便于随时调控,防止出现爆炸性增长(如建国后的三十年)。 而当一地域人口接近饱和之际,激励生育政策将逐步取消。 最终维持略低于土地承受力即可。
在高勇看来,人口要扩张,但不能无节制盲目扩张,一旦速度超过承受力,不等占领新地自己本身就将在沉重地人口负担下崩溃。 故而,人口增速要始终在官府的控制之下,用国家的强制力保持地域人口密度。 如此。 即便遇到天灾也足以应付过来。
阅毕,陈群沉默许久。 方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拿着文案的手却仍在颤抖不止。 曾署理过民政事务的他对文案中的观点、措施只能用崇拜来形容,立足全局高瞻远瞩。 “如此一来,土地兼并受到官府监控,人口增长亦由官府掌握,就算天灾不断,也难以撼动国家分毫!此乃万世立国之策!来人啊。 速去请来政务院各部主官前来议事!”
高勇边走边看边想,将后世关于人口学的论述整理出来,在配合当前形势,辅以自己地观点,虽然字数不多,却句句真知灼见。 作为后来人,高勇深知国家稳定的基础无外乎土地与人口两点。 只要协调好二者地平衡,国家爆发民乱、饥荒的危险将大大降低。 其中。 还特别强调量地而行和因地制宜的观点,人口要与土地配比,多了就向外迁徙。没有土地?那就去打去抢!如此不但可以适时转移内部矛盾,还能刺激经济,即便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周期,也能凭借战争转嫁出去!至于说强盗逻辑?高勇相信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明清甚至更后时那般迂腐!
“老子人多地少。 需要生存空间!给不给?……不给?那就屠你quan家,灭你全族,吞并你全国!你喊没天理?错!大错特错!老子的刀就是王道!老子的枪就是天理!”
“主公,长安城怎会变化如此之大?”贾诩眺望前方宏伟地长安城不禁失声惊呼。 此等变化绝非修复城墙那般简单,而是从里到外整个精神面貌的变化。 不过,古人恐怕还没有这个词,姑且用气势来代替,那便是真正的帝都,俯瞰天下的磅礴气势!
东城上数十面黑鹰军旗迎风飘扬,甲士列队巡逻。 枪戟高举盾牌侧立。 俨然一副严阵以待的状态。 如此景象与城门下熙熙攘攘的人流格格不入,真应了那句老话:战争与和平!因为高勇并未提前通报行止。 故而长安令乐祥并不知道高勇的到来。 不过,比起出入车马围护的队列,高勇还是比较喜欢现在这种微服私访,可以接近百姓倾听民声。 而且,身边随时都有两营近卫甲士守护,外围还有两营特种兵暗里护卫,高勇相信没有人敢于向当年幽州、冀州那般偷袭。 即便遇袭,附近兵马也能在小半个时辰内抵达。
司马朗请示道:“主公,是否入城告知长安令准备官署住所?”
高勇摆手道:“不急,先绕城一周,我想看看长安民生吏治。 如直接进官署,只怕什么都听不到了。 ”说完不待司马朗劝说,当先催马向南驰去。 典韦、许褚、花子摩三大猛男同时吆喝一声尾随上去。
贾诩望一眼无奈地司马朗说道:“走吧,长安三辅驻军十余万,自去年攻打下来已经前前后后扫荡贼寇七八次,别说山野贼寇,就算鸡鸣狗盗也没了踪影。 长安令乐祥可是员干吏,当年在河东郡时就已小有名气,如今有了这样宽广的舞台供其发挥,诩也很想看看政绩如何呢!”言罢拍马追去。 司马朗哭笑不得,只好摇摇头,也跟随上去。 没办法,主公脾气那样也就算了,可左军师居然也跟小孩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唉!
五百来人的马队在如今调兵频繁的长安看来实在没什么,几天前可是有一支超过两万骑兵的部队经过,那时候着实把长安城内的百姓吓个不轻。 曾在军旅当过差地老兵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支骑兵带来的肃杀之气,绝对是百战之兵,刀山火海里滚过来。 怕是当年的西凉铁骑也要逊色三分。 于是,一些谣言流传开来,范围也随着商队逐步扩散,将西凉、汉中囊括进来。
有趣的是,面对谣言满天飞,长安令乐祥始终保持缄默。 整天忙碌着处理政务。 官署内的吏员也奔波不休,文案、奏报、批复往来传递。 官府办事效率极高,简单地事情一两日内必有答复,即便稍微复杂需要上报州府的问题,因为有着高速完善的传驿网络,也仅需七八日即可。 此情此景,竟让许多老秦后裔恍惚间看到了当年大秦帝国的影子。 如果说不同的话。 恐怕也只有律法上不再严苛。
绿色无边无际,纵横分布地大树犹如围栏。 分割出一块块平整地土地。 绿色麦子随风荡漾,犹如大海碧波,劳作田间地百姓就似那海中穿腾跳跃地鱼儿,欣喜着、企盼着、感动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终有余粮,家中儿孙满堂,这简单诉求却成为最为遥远地期盼。 曾经离他们那么遥远。 然而,随着高将军的到来,一切都变了模样。 土地、平安,吃饱、穿暖,一切仿佛梦中。 “也许梦中他们也会笑出来吧!”高勇如是想着。
“老哥,看这麦子长势不错,今年该是个丰收年了吧!”高勇下马步行,走到一位坐在田埂上休息的中年汉子身旁问道。
中年汉子放下水碗。 打量高勇一番,见其穿着略显华贵,料想是外地来的行商。 遂放松警惕,笑道:“那是自然,这边原本就靠近渭河,加上去年底长安令组织百姓大修沟渠。 相信丰收不过是池塘里的鱼儿,逃不掉的!”说着,伸手向西指去,果见一条明渠延伸向北,渠内水势奔腾,灌溉着明渠两侧数十万顷的良田。 “听东边来地行商说,中原大旱滴雨未下,可是真的?”
高勇点点头:“是极,土地龟裂,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