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宋朝我是哲宗 >

第141章

回到宋朝我是哲宗-第141章

小说: 回到宋朝我是哲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煦狠狠的一拳打在沙盘边缘的木框上,带着内力的铁拳瞬间将粗大的沙盘边框打出了数道深深的裂痕。

    “莫里西,朕会让你和你的百姓付出血的代价,朕要将你的国家变成一片焦土!!来人,传令钟鼓司,撞钟上朝。”

    “当——”“当——”“当——”“当——”钟鼓楼上巨大的青铜大钟在这寂静的凌晨里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击声,清脆的钟声随着凌晨的轻风不断的向远处飘荡着,紧急召见群臣的钟声,在大宋建国以来就几乎没有想起过,而在这突然人们睡眠最香甜的清晨突然响起,说明国家出现了大事,更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件危机,汴梁城内所有的大臣和百姓全都匆匆忙忙的起身穿衣,快速的往皇宫而去,不消片刻,整个皇宫的四座城门,除了不断匆匆进去帝国大臣们之外,已经全部被汴梁城的百姓们围住,等待着自己想要知道的一切。

    当所有身在帝都汴梁的帝国大臣和皇亲国戚们,全都来到金殿之后,发现身为皇帝的赵煦已经坐在丹陛之上的龙座上,甚至连连平时从不露面的皇太后,皇后,所有的皇妃也全部站在丹陛之上,所有的大臣们,有的开始疑惑,有的头冒冷汗,而有些已经隐约猜到的大臣们则变得有些眉头紧皱。

    赵煦看到人到齐了,也顾不上让小豆子唱和上朝之类的废话,便直截了当张嘴说道:“天还不亮,朕,将诸位卿家召来,实在是真有重大事件要与所有的臣公们商量,去年,塞尔柱突厥国乌列什特城的城主无穆里奇,为了贪婪我们国家的商品,竟然无端的残杀了我国六百多名手无寸铁的商人,朕听之后为之愤怒,然,朕本着和平共赢的心,派出使节团向塞尔柱突厥国的苏丹提出对杀人的无穆里奇,带回帝国严惩的交涉,但是塞尔柱突厥国的苏丹莫里西,他不但没有虚心的接受我们的建议,也没有给我大宋一个满意的答复,反而更是无端的杀死我国堂堂正正派出去的和平使节,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莫里西不但杀了我们派出去的和平使节,同时还叫嚣要在长江的源头替朕找一块葬身之地。既然这样,那就都说说吧,我们是战,是和,还是降呢?”

    赵煦这一堆废话已经说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刀锋入骨不得不战。

    “父皇,事到如今我大宋帝国岂能委曲求全,避而不战乎,莫里西已经明确的向我大宋下达了战书,并且已经率先动手,杀害了我们昭示着和平的使节,难道我们还能视而不见吗?”最为赵煦的长子,赵骐继承赵煦几乎所有的习性,英果类己,不过尔尔。

    同样,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将军的赵煦第三子赵烈,接着自己的大哥的话对赵煦说道:“父皇,大哥说得对,莫里西杀了我们的使节,那么我们就让整个塞尔柱的突厥人的鲜血染红他们整片黑海,乌列什特城的城主砍了我们的六百名商人的脑袋,那么我们就要让整座乌列什特城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堆满成千堆的头颅。”

    而赵琛又接着说:“无穆里奇不是喜欢钱吗,他的眼睛里不是只有白银璀璨,耳朵里不是只有黄金的清脆吗,那么我们就将银子化成水,浇到他的眼睛里,再将黄金化成水灌倒他的耳朵里,让他自己的世界中充满黄金和白银。”

    至于赵煦另外的三个儿子,他们的年龄尚小,自然没有说话,而皇子们说完了,大臣们自然就开始说话了,或许有人会问,赵煦不是还有两个叔叔的吗,悄悄的告诉你们,由于他们当年存有自立为帝的野心,所以,那两位传说中的贤王,被赵煦前几年悄悄的人道主义处理掉了。

    “陛下,此时此刻环境不正是您当年所说的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一战不战则亡的时刻了吗,现如今我国兵强马壮,草原西路,河套北路,陇右路,臧北路,仅此四路便囤积精锐步骑共计六十余万众,加之我军火炮之利,六十万精锐,能敌三百万敌军尚不为过。”兵部尚书卢俊义对走出班位对赵煦说道。

    “陛下,老臣不才,这几年共计为我帝国的百万大军筹措了可供十年征战的粮饷,通过帝国马车行的运输,二十天之内,便可运达西部前线。”柳石海的话绝对具有很大的震撼性,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后勤保障,你看看人家老柳多会说话,先将自己放在一个很低调的位置上,然而,仅仅用这一句话,就让老柳同志的分量直线上升到了大臣们的至高点,再加上现在的运输车辆都是那种八轮四马的马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上疾驰,那还不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而一直没有说话楚陆离终于走出班位来,对赵煦躬身说道:“陛下,既然塞尔柱突厥国的苏丹以杀害我国使节团的方式向我国递交战书,那陛下您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若不将整个塞尔柱国突厥人尽数屠戮,我们都对不起这位名叫莫里西塞尔柱苏丹陛下。”

    赵煦天不亮就敲响宫中巨大的铜钟紧急集合百官议事,那自然是铁定是要打了,自然不会有大臣再去全赵煦休兵止戈,而且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极好面子,而且越是那些大儒学者,越是对对面子这种虚无的东西越是在意,所以,当这些帝国的大儒们听到赵煦所陈述的发生在塞尔柱的惨剧后,他们顿时觉得自己国家的面子受到了极大的折损和侮辱,一个个双目赤红的样子,恨不得立刻抽出一把朴刀,亲自去将莫里西攮出个三刀六洞出来,所以,那些大儒们在各部尚书,帝国将军们将战前筹备工作说完之后,立马一个个的跳出来大骂塞尔柱国,上至苏丹,下至黎民,没有他们不骂的,唉,书生杀人,仅仅上唇碰下唇,冠以正义之名,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虽然赵煦平时不喜欢听这些酸儒胡说八道,但是他们今天的所说的话,赵煦还是极为爱听的。

    “好,有这么多忠君爱国,勇往无前的臣子们,朕还愁又打不赢的仗嘛,众卿家听旨。”赵煦高兴的从龙座上站了起来,对所有的大臣们高声说道。

    “臣等恭听陛下圣旨。”

 二百八十九章 储君

    一听有仗可打,最高兴的,自然是莫过于那些身在朝中的将军们了,因为许多守卫京畿地区的将军,以及中将上将军衔的将军们几乎全都留在汴梁,或者参知军务,或者在总参谋部中任职,再或者直接去了帝**校当客座教授,所以,这些常年以杀人为乐的将军们,早就闲的浑身不自在了,所以一听赵煦要下旨西征,他们自然是各个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的兴奋了。

    “此次西征,朕要御驾亲征,亲率两万御林军,两千御前侍卫,以及五万京营禁军出征,除兵部尚书卢俊义随朕出征之外,其余的五位尚书连同内阁诸位学士留守京城,随军将领除各级防卫将军之外,其余中将以上军衔的将军,连同朕这七个都已经成年的儿子,一起随朕出征。”

    “臣等遵旨。”

    “陛下,臣妾有话要说。”这时,唐一菲突然走下丹陛,对着赵煦恭敬的说道。

    “一菲?有什么话你就说吧。”对于唐一菲突然站出来说话,赵煦的心里还是很疑惑的,但是他还是让唐一菲说了。

    “陛下,您要御驾亲征,臣妾自然是不会阻拦,但是陛下,此次西征不比以往,您要越高山,过大河,穿行于沙漠戈壁之中,虽然您现在还是正当壮年,但是不管怎么说,您也是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您以前也从来没有没有去过西域这等蛮荒之地,若是您的龙体因为突然改变环境而倒下,这诺大的帝国,和我们这些帝国之中脆弱如同婴孩一般的百姓,该交给谁呢?”唐一菲的话很不好听,是任何一个作为皇帝的人都不喜欢听到的话,因为没有哪个国君不希望自己会长命百岁,但是时间老人,却并没有给作为国君的那个人更多的生命。

    而对于唐一菲的话语,作为赵煦结发夫妻的孟芯瑶自然是最最不能接受的,虽然赵煦常年练习太极拳这等上乘的内家功夫,圣体强健,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赵煦实在是太累了,累到一种孟芯瑶真的害怕他有一天会突然倒下,所以当听到唐一菲的话后,孟芯瑶是第一个表现出布满情绪的人:“一菲,你怎么能这么诅咒自己的夫君呢。”

    “把这个诅咒陛下的女人推出去砍了。”

    “对,推出去砍了。”

    孟芯瑶的话得到了不少将军们的赞成,因为在他们看来,赵煦自登基以来,加强军武,重视武将,使得原本赢弱不堪的国家焕发出新的光辉,成为了整个东方,甚至是整个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在他们的心里,赵煦,是上天派给这个国家的救世主,而在相对迷信的古代,大多数的国民都是认为自己的皇帝是永远不会老去的。

    “呵呵呵……一菲,你起来吧,”赵煦轻轻的抚过自己晗下带有丝丝白色的短须,并对所有人说道:“这其实说不上是一种诅咒,人都是会老的,朕倒是希望朕永远都不会老去,甚至永远都不会死,活到时间的尽头,但是,朕又不得不承认,朕的两鬓和胡子,都已经有了白发,自朕登基以来,不断的对外征讨,不断的改善民生,大概是太忙了,让朕似乎忘却了立储之事,这是朕的失误,正好,借着今天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朝会,大家都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陛下,我汉人向来以立储为国之根本,储君,是国家以及皇室稳固的象征,一菲娘娘能够先于我等将此事告知陛下,实在是让我等须眉男子感到羞愧。”楚陆离,这个赵煦的大舅哥,同时也是赵煦最信任的臣子之一,最先走出班位来,对赵煦躬身说道。

    “陛下,”这时已经荣升德贵妃的楚韵一提下摆,对着赵煦缓缓一礼说道:“陛下,我汉人向来有嫡长子继承制,虽然陛下说过自己不会在乎谁是长子谁是次子,皇帝之位,有能有德者具之,然,依臣妾之见,陛下的七个儿子之中,唯有正宫皇后姐姐所出的赵骐与陛下最为英果,所以臣妾以为陛下应当立赵骐为储。”

    楚韵的话虽然拉仇恨,但是,却是最真实的,赵骐不论在哪方面都与赵煦极为类似,其余诸子,虽然也不错,但是较之赵骐还是相差甚远。

    赵煦挥手让楚韵站起来,然后转头对自己的七个儿子说道:“你们七个也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赵烈性格最急,率先走出班位来对赵煦躬身说道:“父皇,立大哥为储君,儿臣没有话说,我们兄弟七个,说实话,除了大哥之外,谁做太子,都会不如父皇,唯有将来大哥为君之后才能有望追上父皇,甚至赶超父皇,而且大哥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文治武功,他全都如同另一个父皇一般,他肯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儿臣说完了。”

    赵煦的次子赵牧在赵烈说完之后,轻轻一笑,然后对着赵煦躬身说道:“父皇,儿臣善文,三弟能武,然,我二人却不是做皇帝的料,儿臣对军务不喜,优柔寡断,三弟不喜国事,脾气暴躁,唯有大哥能文能武,是一个能做皇帝的人。”

    “父皇,儿臣幼时顽劣,不思上进,父皇不弃,让儿臣入军营,习军武,现如今,儿臣统领华狼游走于丛林沙山地,大海沙漠,全都如鱼得水,唯独对着政治,儿臣实在是不知所措,如若大哥将来为帝,儿臣愿做大哥贴身的随从,愿做他策马的长鞭,愿为他长行征进,愿为他短兵相接。”赵琛说道。

    而赵煦另外的三个儿子,身为庶出,又年龄又相对较小,对于自己大哥做储君自然更是没有话说了

    “骐儿,说说你的看法吧。”

    赵骐抬头看了看自己那已经两鬓泛白老爹,轻轻的走到丹陛之下恭敬的对着赵煦跪了下去,谦卑的说道:“多谢父皇和诸位弟弟们的信任,儿臣想说的是,皇位的继承人,一定是一个能将父皇的意志继承下去的人,是一个能够像父皇一样时时刻刻为了帝国百姓们福祉而不断奋斗着的人,大家信任我,是我的福气,同样,随着这份信任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不但是一种荣耀,但同时,这也是操劳一生的开始,父皇您曾经说过,为了帝国,为了百姓,我宁可将自己的左脸皮撕下来贴在右脸上,一半不要脸,一半二皮脸,这话虽然难听,但是儿臣觉得,父皇这话说得对,为君者,为国,为民,方为大事,脸面之事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相比起来,那真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虽然儿臣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缺点,但是儿臣愿意跟随在父皇的身边多多聆听,多多学习,儿臣想,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让父皇,让众臣,让江山社稷,百姓黎民都满意的储君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