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傅勿忧,如今公子正从陆路和水路同时调集粮食运往洛阳以及其他受灾的地方,这场大灾终有过去的时候。”
“除了抗灾,防疫也不能放松。从蓟城赶来的医者到哪里了?”
“已经过了邺城,如今应该是在河内帮助审配进行卫生防疫。”
“说起来,还是世仁的目光长远啊。当初不顾许多人的质疑和非议,一定要在燕京大学开办医学院,还将华佗师徒的地位提高到与蔡学士和郑康成等同的程度,这些年为幽州培养出了近千名医者,如今全都派上了用场。”
“公子天纵之才,无所不知,许多事情都是提前布局。或许要过许多年之后,属下才能明白。”
“呵呵,也没有你说的那么玄乎,他犯浑的事情也没少干。不过,这些年他在幽州、冀州大力推行常平仓的做法,确实深得吾心啊。”
当刘虞与李严站在孟津渡口等待运粮船只抵达时,远在数百里外的壶关以西,正有数万饥民排着长队通过壶关向冀州转移。
关墙之上,太史慈手持千里镜仔细观察着关下绵延数里的粥棚和临时搭建起来的房舍。
一名专门负责安置流民的副将向太史慈建议说道:“将军,这几天从上党郡和太原郡赶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我们临时修建起来供他们栖身的房舍远远不够用。属下以为,是否简化出关的手续,加快壶关西面的饥民进入冀州就食?”
太史慈摇头说道:“此事断然不可!如今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就算这些饥民在壶关外面露宿,也不至于冻死。将军府之所以下令对过往饥民进行检疫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自然是有原因和道理,我们绝对不可敷衍了事。”
“此事是属下鲁莽了。”
原来,为了防止饥民进入冀州和幽州时带来疫病,刘和给振威营、振武营、振勇营、幽燕军和骁骑卫下达命令。要求各军在通往冀州和并州的的关隘路口上设置粥棚和隔离区,凡是想要进入冀州和幽州的饥民,都要在隔离区内停留五天并且经过了全面检查之后,方可进入冀州和幽州。
刘和的这条命令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是迫于无奈,大灾之时往往就会伴随大疫,万一流民将瘟疫之类的严重传染源带进冀州和幽州,后果不堪设想。
青州。黄河南岸的高唐县内,一大群衣衫褴褛的饥民正排着队向渡口走去。高唐县令孙邵站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台上大声对着饥民们喊道:“诸位父老乡亲,此去河北就食。只是权宜之计,等到大灾过后,千万记得返回家乡恢复耕种,本县承诺三年之内不向大家征粮!”
满脸麻木的饥民们似乎没有听到孙邵的喊话,只是埋着头匆忙向渡口赶路,生怕落在人后,赶不上今日渡河前往冀州。高唐的对岸,振勇营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很大的饥民临时安置点,这段时日已经接收了从河南岸过来的饥民十数万人,但依然显得不够用,孙礼正为这件事情上火。
“通知附近几县的县令,让他们继续征调民夫前来此地帮着振勇营修筑安置点,告诉营内士兵,这段时间都给本将把眼睛瞪大了,谁要是敢玩忽职守,欺压流民,小心本将借他的头颅一用!”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振勇营主将孙礼的火气显然不是一般的大,这都过去大半年了,还是那么风风火火。
大青山北面的集宁城南门外,从并州赶来的饥民正在接受城主杜畿的训话。
“乡亲们,你们到了集宁,就算到家了!这里虽然靠北了一些,冬天寒冷了一些,可要是跟北面胡人跑马放羊的地方比起来,不知要好上多少。你们顺路也看见了,集宁周围有的是大片的荒地等着人去开垦和耕种,只要今年把种子撒进去,明年就是金灿灿的粮食!我们这里的粮食管饱,却也不是白给的,谁家想要让大人孩子都吃饱,那就得以工代赈。集宁城欢迎勤快老实的人,却不欢迎偷奸耍滑的懒汉,希望本都尉今日说过之后,尔等莫要好吃懒做……”
类似的训话,这段时间杜畿每天都要喊上几次,虽然显得单调枯燥,但杜畿却是一丝不苟,从来都不用别人代劳。杜畿明白,只要自己穿着官衣站在高台上喊几嗓子,就能安抚饥民的心,甚至让他们从此愿意留在这里。这次的大灾荒虽然可怕,但只要保住了这些百姓,等到荒年过后,集宁城就会迎来新的大发展。
乐浪郡的治所乐浪城内,公孙度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暂缓对单单大岭以东秽貊族的征伐,而节省下来的粮食,则通过水师运往青州北海,支援孔融和田楷。
襄平方面对于公孙度的做法表示理解,并没有逼着他一定要把粮食送到刘和实际控制的地盘内。公孙度这边向青州多提供一些粮食支援,刘和就可以少向青州提供一些,然后把节省下来的粮食投入到其他各州。公孙度之所以这么做,或许也是想要缓和一下他与刘和的关系,只要刘和不急着派兵前往乐浪讨伐于他,这些粮食也算是没有白送出来。
晋阳城内,当留守的高干得知刘和向受灾各地派粮之后,冷笑着对手下说道:“刘世仁还真以为自己是大善人了,既然他想沽名钓誉、收买人心,那我们就把并州本地的饥民,还有从关中逃难过来的饥民,全都赶到冀州和幽州去,我看他最后怎么收场!”
兖州昌邑,曹操在得知刘和正在黄河以北大量安置各地的饥民之后,急忙给自己控制下的各郡县下令,要求当地的官员效仿北方的做法,打开粮仓赈济灾民,防止兖州和豫州的百姓向北迁移。
“刘和这次真是下了血本,居然一口气拿出了数百万石粮食赈灾,看样子他在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什么军事行动,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巩固城池,操练兵马!”曹操对手下如是说。
徐州郯城,卢植将本州第一富户糜竺兄弟招进府中,与他们商议说道:“这次徐州受灾的地方也不在少数,州里几处常平仓已经告急,你们糜家作为徐州首富,理应在危难之时站出来为本州百姓做一些事情。千万不可因为吝啬一些钱粮,反倒冷了徐州百姓对你糜家的心!”
糜竺向卢植保证说道:“州牧大人放心,我兄弟两个也不是吝啬之人,值此危难关头,断然不会做那些囤积居奇的勾当,更不会趁机吞并百姓的土地。吾与族人已经商议过了,这次将拿出族中一半粮食赈济灾民,另外一半粮食也是以平价售卖给百姓,绝不赚一文昧心钱。”
糜芳也拍着胸脯向卢植保证说道:“卢大人且放心,这次为了应对大灾荒,我们糜家特意从幽州购买了上百万石粮食,如今已经全部走海路运抵郁洲山,只要大人一声令下,大批的粮食便从陆路和水路一起运进来!”
卢植对二人的表现还算满意,于是安抚说道:“凡事都是有失才有得,老夫在徐州也有数年,等到这次大灾过后,或许就要去洛阳了,你们此时拿出粮食来救济本州百姓,日后自然有人拥戴你们糜家主政徐州。”
邺城将军府内,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来往传递,刘和稳坐中军帐,从容处理各项事务,显得忙而不乱。对于各地接到命令之后的反应,刘和还是比较满意的,从目前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饥民正在一批一批地接受救济并且转移,除了距离实在遥远的地方暂时无法将粮食运输到位,其他受灾严重的地方已经见不到人吃人的惨剧。
主抓对外舆情宣传的徐邈,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组织了一群笔杆子每天为刘和摇旗呐喊,歌功颂德,为了给刘和造势,徐邈还亲自撰写编演了几出“样板戏”,派人下乡演出,引起了巨大反响,效果似乎很不错。
刘和默认了徐邈的这些动作,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他还替徐邈出了一个主意,趁此机会把大汉第一份报纸捣鼓了出来。
第四七七章大汉时报
很早以前,刘和就在琢磨着开办报纸,但因为受到时机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一直没有动手。这次大灾荒降临,虽然对大汉的经济和民生造成了很大伤害,但因为人口流动剧烈,人心惶惶不安,正好可以把报纸这种控制舆情、引导民心的大杀器祭出来。
徐邈按照刘和的指导,从蓟城工坊内抽调一批手艺精湛的木匠、雕工和染匠,又从幽燕书馆和燕京大学内鼓动了一群接受过新学教育的士子作为报馆的编辑和写手,然后在邺城拉开架子,堂而皇之地挂起一块《大汉时报》的牌子,不久之后第一份样报便出现在了刘和的案头。
刘和拿着样报认真浏览一遍,发现徐邈基本领会了自己的意图,但还是有一些偏差走样的地方,于是对徐邈说道:“景山,这份样报基本上是按照我的意思去办了,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足,需要抓紧时间调整。”
徐邈追随刘和多年,深受刘和的影响和感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酗酒卖醉、放纵不羁的青年,他向来是以刘和的意志为意志,所以对刘和稍显不满意的态度并不觉得如何忐忑和惶恐,而是谦虚地说道:“还请公子明示。”
刘和仔细回忆前世各种报纸的创办模式和思路,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对徐邈说道:“我们创办大汉时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和引导舆情,对于开启民智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利用报纸的迅速及时传播,把我提出来的简化字和标点符号也灌输给民众呢?另外,这份报纸在保证足够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的同时,是否也能尽量生动贴近一些,不要弄得只有那些饱读诗书的士人才能看懂,也要考虑到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接受能力?”
徐邈顺着刘和的思路往下考虑。沉吟片刻之后说道:“公子想要借助报纸传播简化字和标点的做法属下理解,只是普通百姓当中能够识字的人本来就很少,如果雕刻母版时采用了简体字,只怕到时候能够看懂的人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这样岂不是会影响了报纸的主要作用?”
“你这个说法也没错,不过标点符号的使用其实并不影响阅读,就算是从未见过的人,也能很快从符号前后的语句推测出某个位置处的标点是什么用途来,所以在报纸上使用标点符号问题不大。现在看来,还是简体字的推广有些麻烦。”
一直不曾开口的田畴建议说道:“公子。在报纸上面推广简体字是否可以分步骤来实施。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先在一些词组和容易理解的语句之中掺杂一些简体字,就算读报的人此前没有见过这样的字,却能通过前后联想推测出这个字的意思,等过一段时间报纸的发行量上来之后,读报的人渐渐认识和适应了一些简体字,再逐渐化繁为简,这样就可以顺利推行开来。”
已经完全习惯了简体字和标点符号的郭嘉,此时也忍不住插话进来:“以我之见。不仅要推广标点符号和简体字,最好连字体版式也从竖排改为横排,反正报纸是新生事物,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读报的人通过报纸接受一样新变化也是接受,接受两样、三样变化也是接受,从心情感受上而言,无非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反正我们怎么弄,读报的人就得随我们的心意去读,除非天下还有别的势力可以出钱另办一份报纸!”
此时的纸张造价十分昂贵。如果不是家境相当富裕的人家,根本就用不起,加之刘和又把自己麾下造纸工匠经过多年研究革新出来的造纸术当做核心机密,连带油墨的研制,分拆雕版刻印技术等也属于密不外传,所以除了他有实力较大数量地印制报纸,别的势力根本就是望不可及。
刘和觉得郭嘉的主张和田畴的建议都有可取之处,于是全部采纳,然后他又询问大家说道:“我还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随着报纸的推行,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笔吏为报纸提供文稿和消息,是不是趁此机会开办一个新的行会?”
“公子的意思,是把这些为报纸提供文稿和消息的人组织起来,加入一个行会里面?”
“嗯,便是如此,不仅要给这个行会制定行业规矩,还要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扶持他们发展壮大。我看这样吧,这些为报纸提供文稿和消息的文笔书吏,今后就叫做记者,而这个由众多记者参加的行会,就叫做新闻协会,你们觉得如何?”
几人见刘和已经定了调,心里虽然对“记者”和“新闻协会”这两个生造的词句有些不以为然,却也没有反对。这些年众人跟随在刘和身边,已经习惯了刘和时不时从口中冒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词组语句,而且有些刘和“生造”出来的词句初始听着觉得怪异,但习惯之后就会发觉表述的十分准确贴切,如果换成别的词语和句子,根本无法生动传神地表达原本的意思。
比如,刘和在总结军事方面的词句时,便提出了“战略”、“战法”、“战术”和“战争”、“战役”、“战斗”等词组,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