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天子 >

第55章

汉末天子-第55章

小说: 汉末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个年代的百姓还是很淳朴的,除非像牛蛋这样被逼急了的,否则至少短时间内,不至于出现皇宫变成了衙门这样的事情。

  至于以后,待时机成熟了,刘协会建立专门的部门来收集民怨,将一些重要的,典型的筛选出来搬到朝堂上来说。

  “司马庆之事虽然怒其不争,但朕觉得,也算是给诸位臣公敲响一个警钟。”刘协跪坐在龙案之后,看着司马庆被押下去处斩,朗声道:“诸位臣公能站在此处,可说是已经位极人臣,但相应的,诸位的子嗣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旁人一生都未必能够享受到的富贵和权利。”

  “就如司马庆,固然恶贯满盈,但朕觉得,却是过早地让他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同时司马家的权势和人脉,也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众人捧在中心,久而久之,养成这种自高自大,无法无天的性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干朝臣闻言也觉得颇为有理,纷纷点头,这番话,确有道理。

  “而且一县县尉,在这朝堂之上,或许只是低贱小官,但于百姓而言,那可是睁眼能够看到最大的官员了,于百姓而言,不啻于父母,于朝廷而言,更是朝廷在百姓眼中的颜面,司马庆何德何能?能坐上此位,朕觉得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更值得满朝臣公去深思。”刘协淡然道。

  司马防闻言一颤,再度跪地道:“老臣教子无方!”

  “行了,司马爱卿不必如此,朕相信,司马庆的事情并不只是一个,但地方官吏无视朝廷命令,类似这种心态,却是不争的事实。”刘协摆了摆手道。

  满朝文武闻言心中不禁一沉,司马庆的事情,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问题,恐怕接下来才要说。

  “朕闻古之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刘协微笑道:“朕不敢自比古之明君,但这番话,却深得朕意。”

  “朕不否认这天下,有生而知之的天才,但朕更相信,这世上依旧是普通人居多,包括朕,包括这满朝文武,诸位臣公,也一样都是凡人,如司马庆这般年纪轻轻,心性未定者,未经历任何风雨坎坷,却已经手握一地之实权,朕觉得,这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诸位臣公以为然否?”

  “陛下所言甚是。”群臣连忙躬身道,虽然这番话从一个不满十一岁的娃娃嘴里说出来有些怪异,但想想刘协这些年的遭遇,虽然年幼,但这些年的坎坷加起来,恐怕许多人一生都未必比得上,再想想司马庆虽然年纪比刘协大了不少,但一生却是打娘胎开始就是顺风顺水,之前还不觉得有什么,只是这么一对比之下,顿时有些恍然。

  都是经历过宦海浮沉的人物,虽然有心否定,但此刻想想,却也是觉得大有道理。

  “朕有心清查吏治,却并非对诸位臣公不满,朕相信,能够站在这朝堂之上,参与国家大事者,皆为有德之士。”刘协不轻不重的夸奖了众人一番。

  是不是真有德,这个有待商榷,不过这番话说出来却让一干大臣心中非常舒服,连道陛下谬赞,臣等愧不敢当。

  “但于百姓而言,无论是朕,还是诸位臣公,对他们来说,都太过遥远,诸位臣公便是再德高望重,但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日子能否过得安泰,这一县之长,一县县尉看似官职不高,但实际上,却是真正关系到我大汉江山稳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个小小的司马庆,便弄得整个霸陵县怨声载道,民怨沸腾,朕真的无法想象在这大汉天下,又有多少司马庆这样的地方官吏在祸害着朕的江山。”说到最后,刘协的声音渐渐变得沉重起来。

  满朝臣公心中顿时一紧,接下来刘协要说的事情,恐怕不是他们愿意听到的。

  “司马爱卿。”刘协没有理会众人难看的脸色,目光落在司马防身上。

  “臣在。”司马防上前一步。

  “你如今身为京兆尹,本就是掌管这关中民生之事,一事不烦二主,朕准备专门拨一批人,明察暗访,探听民情,而你京兆尹则全权负责此事,对我关中治下各县官吏,包括县令、县尉、县丞等各县重要官员进行审核。”刘协看着司马防,沉声道:“此事看去不大,却关乎我关中民生,不容有失。”

  “朕绝不容许类似司马庆这等人来祸害朕的江山。”刘协沉声道。

  “老臣遵旨。”司马防苦涩的点头答道,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但此时此刻,他不能不接。

  刘协满意的点点头,将此事交给司马防,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这种事情,绝不能交给世家来做,那样一来,官官相卫,根本就是形同虚设,但贾诩的话点醒了刘协。

  他依旧无法真的脱离世家,如果跟世家彻底闹掰了,无论对刘协还是对这关中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将事情交给司马防,这就是世家内部的事情,也算是一个缓冲,毕竟司马防老了,待自己政权稳固,实力雄厚之后,完全可以将司马防升官,然后派上自己信得过的人来管理这件事,有了司马防的缓冲,加上自己的实力越来越雄厚,就算世家不满,也只能压着。

  目光看向贾诩,却见贾诩微不可查的点点头,刘协满意一笑,将目光看向大殿之下,一脸懵懂的站在原地的牛蛋。


第九十六章 落定


  “牛蛋,司马庆之事已经解决,此事乃朝廷失察,对于你的遭遇,无论是朕,还是这满朝公卿,都深感遗憾,只是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你今后有何打算?”未央宫中,随着司马庆的事情尘埃落定,刘协将目光落在牛蛋身上,对于这个淳朴耿直的青年,刘协是很有好感的。

  “打算?”牛蛋茫然的看了看刘协:“回家种地吧?既然司马庆死了,那他抢了俺家的地应该还给俺吧?”

  “这个自然。”刘协点点头,看着牛蛋道:“不过朕看你一身力气惊人,一辈子做个庄稼汉,却是有些可惜了,可有想过进宫?”

  “进宫?”牛蛋茫然的看了看刘协,又看了看刘协身边的卫忠,不算魁梧的身体骤然一颤,一脸惊慌的看向刘协,下意识的捂住裤裆:“陛下,俺家三代单传,俺爹临死前就念念不忘想要抱孙子,将俺牛家的香火传下去,俺不要当阉人。”

  满朝公卿闻言不禁失笑,原本有些沉重的气氛也为之轻松了许多,一些武将更是笑出声来。

  卫忠闻言,面色不禁一黑,刘协也是一脸黑线的看着他:“谁跟你说宫里只有宦官的?另外……”

  看了一眼面色难看的卫忠,刘协道:“卫忠虽然身体残缺,却是真的忠心为国,不可轻辱。”

  “那皇宫里,不都是……”牛蛋茫然的看向卫忠,只是说道最后,见刘协目光一厉,声音不由得低了下去。

  “蠢货,陛下是要你进攻去当侍卫,将来或许可以当个将军!”一旁的方盛有些恼怒的瞪了牛蛋一眼,这么一说,不就等于将卫忠给得罪了?

  “当将军?我?”牛蛋闻言,目光却是不由一亮,想也不想道:“还有这好事,俺愿意!”

  话说前半句被你自动过滤了吗?

  刘协有些无语的看向牛蛋:“朕之前已经说了,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朕只是允你做一个护卫,至于以后能否当将军,要看你的本事。”

  “没事,俺有的是力气,只要管饭就行。”牛蛋一脸憨笑道。

  “真是个憨货。”刘协看着牛蛋的笑脸,不由跟着笑了,摇头道。

  “陛下,你怎知道俺的乳名?俺爹也是这么叫俺的。”牛蛋一脸崇拜的看向刘协。

  “还不快拜见陛下!”方盛一脸无语的看着傻笑的牛蛋,恨不得踹他一脚,对于这个憨直的家伙,这一路来,方盛可是操了不少心。

  “拜见?刚才不是已经拜了吗?”牛蛋不解道。

  “跪下!”方盛已经懒得跟他废话了,低声喝道。

  “哦~”牛蛋一脸茫然的点点头,跪倒在地上。

  “好了,免礼吧。”刘协无语的伸手虚扶,也亏得系统传来了提示声,表明牛蛋已经处于效忠状态,刘协也懒得再跟这浑人计较礼仪,日后进了宫,自然会好好调。教。

  “哦。”牛蛋一脸懵懂的站起来。

  “既然当了侍卫,牛蛋这名字太过……嗯,平庸,朕看你生性耿直,便赐你名耿,牛耿,你意下如何?”刘协看着牛蛋问道。

  “牛耿?”牛蛋挠了挠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好像听起来比牛蛋有气派多了。”

  “还不快谢过陛下赐名!”方盛捏了捏眉心,你关注的重点究竟在哪里?

  “哦,多谢陛下赐名。”这一次,牛蛋倒是学乖了,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不少人露出你走运的神色,还是再次跪拜下来,心中却是有些委屈,干嘛自己今天要一直跪啊?

  “起来吧。”看着牛蛋……嗯,现在该叫牛耿了,看着牛耿一脸委屈的表情,刘协伸手虚抬:“朕准你三天时间,回乡料理一些俗物,三天后,来宫里报道。”

  “好。”牛耿闻言,连忙点点头,很爽快的答应道。

  “方盛。”刘协扭头看向方盛道:“找个人,教教他军中礼仪,莫要日后闹出什么笑话。”

  “喏!”方盛连忙躬身答应一声。

  刘协重新将目光看向一众文武道:“今日朝会,便到这里吧,司马爱卿,吏治之事,还要你多多费心,地方官吏必须严加考察。”

  “臣遵旨。”司马防躬身道。

  “退朝!”刘协站起身来,低声对一旁的卫忠道:“请贾尚书入宫一趟。”

  卫忠不动声色的唱了一声喏,待群臣散去之后,很快找到了独自一人的贾诩,躬身道:“贾尚书,陛下有请。”

  贾诩闻言,也不意外,不动声色的点头答应一声道:“诩随后便到。”

  当贾诩来到承明殿的时候,已经快到午时了,刘协已经换了一身劲装在庭院之中习练虎戏,打熬力气。

  “臣,参见陛下。”贾诩在卫忠的带领下来到刘协身边,好奇的看了一眼刘协的动作,看似模仿老虎,但离得近了,真能感受到一股磅礴的威势,仿佛自己面对的,真是一头猛虎一般。

  “免礼吧,此处也无外人,先生不必拘礼。”刘协收势,扭头看了卫忠一眼,卫忠连忙带着宫人退出了承明殿,并主动在外面警戒起来。

  “礼不可废。”贾诩躬身道。

  “朕话放在这里,先生自便。”刘协清楚贾诩谨慎的性格,对此也不以为意,带着贾诩到了庭院之中的凉亭里面,微笑道:“不知先生觉得,朕今日所为,可能震慑世家?”

  “陛下虽然年少,但悟性却是极佳,恰逢此番匈奴南下,虽是一祸,但于陛下而言,却也是天赐良机,陛下能够及时把握,又让司马建公执行此事,既能震慑世家,却也给足了世家颜面,臣以为,便是古之明君,也不过如此。”贾诩微笑道。

  “若无先生提点,朕哪会想到这些,不过如今看来,那法衍来了,暂时却是不能大用了。”刘协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到。

  “大用有大用的弊端,小用却也有小用的好处,如今有司马建公在,可以为陛下推行法治,铺平不少道路。”

  “也是。”刘协点点头,面色一肃,看向贾诩道:“朕有一策,希望先生能够帮朕参详一二。”


第九十七章 募将令


  与其说是什么计策,倒不如说是刘协将历史上曹操的招贤令照搬过来。

  如今关中的治理人才看起来是够了,但在刘协看来,这满朝公卿,清谈者多,务实者少,而且一个个名望都不低,真要让他们去干什么实事,打心里不愿意,就如之前刘协让皇甫嵩和朱隽外放,本是引为外援,但皇甫嵩心里老大不乐意。

  不是不忠,而是架子已经端起来了,如果外放出去,在他们眼里,跟贬官有什么区别?

  不过至少,朝堂上还有一些真正能帮刘协掌舵的能人,如杨彪、司马防、丁冲、钟繇,包括武将之中的皇甫嵩和朱隽,无论能力还是名望,都足矣帮刘协将朝廷这个架子给撑起来。

  但地方上呢?

  司马庆可恶,但刘协相信这绝不是个例,甚至他敢肯定,司马庆的事情很快就会被世家在舆论上泯灭下去。

  对此,刘协眼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真的传开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未央宫就真成衙门了,刘协有没有那么多精力不说,一桩桩案子下来,世家离心是必然的。

  朝堂之外,各县官吏乃至各郡官吏,又有多少司马庆这等人物存在?刘协不想去想,更不想去查,他怕自己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