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天子 >

第286章

汉末天子-第286章

小说: 汉末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样能力,都算不上顶尖,但每一样能力都位列一流!均衡到这种地步,朝中可说是绝无仅有了,让刘协有种捡到宝的感觉,这种文武双全的统帅型武将,虽然论武艺比不上吕布这些猛人,论谋略内政,也比不上贾诩、郭嘉这些当世顶尖智者,但若要坐镇一方,独当一面,却比任何人都适合。

  至于招降张任,虽然当世黄忠未能成功招降,但在长安,面对刘协的招降张任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或者说归顺更好一些。

  毕竟如果归根究底算起来,他本就是汉臣,虽然刘璋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也誓死守到了最后,而且算起来,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归降刘协这个天子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

  并没有立刻安排张任,刘协让张任暂时留在长安,与韩德一起负责长安羽林军的日常训练和防务,至于最终如何用,刘协还没有响号。

  “陛下,臣昨日收到了关东诸侯以袁绍为首的请愿书,希望陛下能够顺应民意。”这日,早朝之上,杨彪突然呈上了一封绢书,躬身道:“此事事关重大,臣等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将此书呈于陛下过目,由陛下决断。”

  关东诸侯?

  刘协疑惑的看了杨彪一眼,点点头,示意卫忠将绢书呈上。

  绢书的内容并非刘协想象中那般的战书,而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愿书,希望刘协更改如今的选贤制度,而是由各州、郡挑选出德高望重之人,查访评定州郡人士,选拔贤能,并根据这些贤能的能力,分出上中下三等,其余还有主要选拔贤能的制度、规范,倒与之前刘协朝廷选贤的态度差不多,以务实为主,不过……

  刘协缓缓地眯起了眼睛,这不就是那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吗?看似妥协,实际上却还是希望从朝廷手中将举贤的权利拿回去,若刘协真的同意了,那他之前又是印刷术,又是兴办乡学,最后还来了一次皇宫选贤,究竟还有何意义?

  “不准!”刘协将绢书往桌案上一摆,断然道。

  “陛下,恕臣直言,此案推陈出新,于我朝如今选拔人才方式颇为契合,陛下何以拒绝?”杨彪抬头,丝毫不让的看向刘协,朗声道。

  “那朕问爱卿,如何能够保证这些州郡选拔出来的贤能就真有识人之能?”刘协摇头道:“又如何保证这些贤士不会有私心?”

  “这……”杨彪皱眉道:“陛下,既然是贤士,自然是德高望重之人,怎会因私废公?”

  “朕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贤人,他们的道德的确配得上他们的名望,但人,是会变得,这些贤士手中掌握着他人的仕途,难免会有小人希望通过邪路入仕,贤士也是人,也有喜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面对金钱、美色等等威逼利诱,你要朕如何相信,他们能够始终如一?”刘协朗声道:“没有律法的约束,朕无法相信他们能够始终保持本心,或许有人能够做到,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做到!”

  杨彪面色有些难看,没想到刘协一眼便能看破其中关键,沉默片刻后道:“陛下可曾想过,此乃关东袁绍、袁术、陈珪以及曹操四大诸侯联名请愿,若陛下这般断然回绝,恐生叛乱!”

  “这……是在威胁朕?”刘协豁然低头,居高临下,俯视杨彪,冷然道。

  “臣不敢!”杨彪连忙低头,这个帽子,他可扛不起,躬身道:“臣只是觉得,此事……若陛下态度太过刚强,恐生诸侯兵变!”

  “兵变?”刘协仰天一笑,摇头叹道:“自初平年间起,这天下战乱,都可说是兵变,此策看似请命,实则其心可诛,朕不希望,有朝一日,我朝廷之中会出现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之象!寒士报国无门,那是亡国之诏!至于兵变……”

  刘协看向大殿之上的众将,微笑道:“吕布、樊稠,我朝廷将士可怕这些?”

  吕布冷哼一声,踏步而出,抱拳道:“陛下放心,他们不来便罢,若是赶来,微臣定率虎狼之师,将这帮乱臣贼子通通消灭,正好可助陛下平定天下!”

  “好!”刘协冷笑道:“他们请命,朕不准,便要兵变,若朕退缩了,岂非令天下人耻笑?以臣逆君,还能说的这般冠冕堂皇,实在可笑!”

  杨彪心中暗自叹息一声,既然天子冥顽不灵,也莫怪臣狠心了!

  当下,不再多言,躬身退回班列。

  刘协看了杨彪一眼,没再理会,目光扫向群臣道:“朝廷乃天下之望,此番占得蜀中,声威已然重振,正是收复天下之际,关东诸侯却给朕送来这么一封朕不可能接受的请愿信,其意已然明朗,看来关东诸侯出兵在即!吕布!”

  “臣在!”吕布踏前一步,躬身道。

  “骠骑营随时准备出战,另传令兰池大营,令到之日,即刻启程,赶往洛阳!”刘协朗声道:“此番,乃扬我朝廷威望之际,传朕旨意,准备迁都,重回洛阳!”

  “喏!”


第五章 三公矫诏

  天子竟然要迁都洛阳!

  实际上,洛阳本就是东汉都城,加上这两年朱隽在洛阳大招流民,恢复了几分生机,而且随着朝廷的地盘日益扩大,尤其是在南阳、蜀中先后落入朝廷掌控之后,继续以长安为都城,信息传递之上,难免会滞后,天子迁都洛阳,这样看起来也十分合理。m。。

  但这则消息一出,却令天下哗然,尤其是在刘协拒绝诸侯‘请愿’的情况下,开始迁都洛阳,在诸侯或者说关东世家眼中,这自然也代表了天子的态度,决不妥协。

  “消息已经确定了,自八月中旬开始,刘备便开始大肆将流民迁往洛阳、河内之地,眼看着冬日将近,这颍川四郡的百姓却有大半不断向朝廷治地迁徙,看来陛下准备的战场非是颍川四郡,而是在虎牢!”彭城,曹府,荀彧捧着手中的书信,看着曹操叹了口气。

  “虎牢关吗?”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缅怀之色:“不想时隔六年,昔日景象竟然要重聚,只是此番,又会是谁胜谁负?”

  当年董卓以一己之力,力抗天下诸侯,虽然最终妥协,退往长安,但严格来说,当时的群雄可没有真的打赢董卓,退往长安,那是董卓自己决定的。

  而如今,天子迁都洛阳,就等于将天下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洛阳,一方面避免了南阳一带被战火波及,另一方面,一旦天下诸侯因为请愿书一事发难,在这种情况下,集结兵力屯兵洛阳,也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全面攻打的话,虽然分散了朝廷的注兵力,但能打的也就多了一个南阳,还可能面临刘表的夹击。

  虽然跟当初局势很像,但实际上,如今的朝廷比之当初董卓掌控之下的朝廷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当初董卓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只是一个关中再加一个西凉,而如今刘协除了这两地之外,还有蜀中作为大后方,并州张扬也依附于刘协。

  而且当时的董卓,可没什么盟友,但如今的刘协,至少刘表方面就算不出力,也不可能站到诸侯阵营中来。

  “师出无名呐!”曹操站在厅堂之中,负手而立,想到即将可能面临的战况,心中就止不住的苦笑。

  请愿书的内容,曹操是看过的,以他的眼力,自然看得出其中真正的危害,或许眼下,就如请愿书中所言那般,能够为朝廷选择不少能吏,但时日一久,就如刘协所言那般,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的局面绝不是空想,这甚至比当初十常侍卖官对朝廷的危害更大。

  十常侍卖官,虽然对世家有利,但寒门也未必不能通过此途径上位,虽然有失公允,但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平衡?

  而这请愿书中所述内容,如果真的执行的话,不出百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将会彻底实现,这对国家来说,绝非什么好事,曹操很佩服刘协能够第一时间看穿并果断拒绝的魄力,但如此一来,此番征战就在所难免了。

  “师出无名,却也师出有名!”荀彧叹了口气,他跟曹操一样,在世家跟皇室之间摇摆不定,他要为世家谋出路,但此番袁绍那边弄出来的这份请愿书,却是在掘天下之根。

  没有人比荀彧更清楚寒门的力量,郭嘉、戏志才皆算得上寒门士子,但两人如今的影响力,戏志才且不说,但那郭嘉,天下哪路诸侯敢忽视?

  荀彧将一份矫诏交给曹操。

  “这是……”曹操疑惑的看向荀彧。

  “三公矫诏,袁绍借三公名义所发,号召天下诸侯清君侧,正朝纲!”荀彧沉声道。

  曹操打开矫诏,轻声念起来:“天子年幼,朝中有奸邪蒙蔽圣听,霍乱朝纲,我等士人,虽有心重振朝纲,奈何奸邪当道,云见逼迫,昔有霍光、伊尹拨乱反正,今日,袁绍愿以以三公之名义,号召天下英雄共起,清君侧,正朝纲,还天下以太平,扶社稷于将倾,诏书所到之日,往天下英雄以家国大义为重,撇清私怨,勠力同心……”

  “好一个云见逼迫,好一个效仿先贤?本初竟然要自比霍光、伊尹?”曹操放下矫诏,看向荀彧以及一旁昏昏欲睡的戏志才道:“此战,我等去否?”

  戏志才抬了抬眼皮,摇头道:“去不得,又不可不去!”

  去,那就是跟朝廷作对,与大义为敌,现在朝廷做主的可不是董卓,而是刘协,跟当年群雄讨董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若不去,袁绍、袁术恐怕会在出征之前,先拿曹操来祭旗,袁绍、袁术再加上陈珪父子,无论如何,曹操根本不可能同时面对三大诸侯联手征讨,而且名义上来说,曹操如今可还没有正式脱离袁绍呢,如果曹操不答应,帐下世家也不可能支持曹操,虽然经过上次刘备的事情,世家对曹操的制衡能力被削弱了不少,但不代表不存在,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一旦动手,再小的威胁都能不断放大,曹操承受不起,所以他非去不可。

  “志才这是何意?”曹操苦笑着看着戏志才,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主公可秘密上书一封于朝廷,言及我等无奈,请求朝廷谅解,出兵一定要出,而且声势要大,此战若朝廷胜,主公便有了一条退路,而诸侯也不能说主公什么,但若袁绍胜,主公依旧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戏志才笑道。

  “谈何容易?”曹操闻言不禁苦笑道,刘协和诸侯也不是傻子,自己出工不出力的话,诸侯怎会看不出来,但若除了大力气的话,朝廷那边怎可能因为他一纸书信便放弃追究?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至于届时如何把握,就看主公了。”戏志才笑道。

  “某要亲自去?”曹操皱眉,这一次他本打算随便派一员大将前往参与会盟便是,但看戏志才的意思,竟然是要自己亲自前往,曹操心里有些拒绝。

  “此番会盟,作战尚在其次,真正需要的是,主将能够在朝廷与士人之间游刃有余,主公帐下猛将虽多,但能做到此步者,却无一人。”戏志才摇头叹道:“主公若不愿去的话,需选一方彻底投靠。”

  曹操闻言,皱起了眉头,的确,纵观他麾下,无论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还是曹仁、曹洪,能力都颇为不俗,作为一军统帅绰绰有余,但若说玩儿手段的话,别说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恐怕便是袁术都不一定能够玩儿的过,最终,只得无奈点头算是同意。

  ……

  寿春,袁术府邸,相比于曹操的摇摆不定,袁术的想法就要简单多了,难得有此机会,打一定要打,但问题是……

  “袁绍不过区区庶出,有何资格以三公名义下诏!荒唐!”愤怒的将矫诏扔在地上,袁术忍不住又踩了两脚之后,方才愤愤不平的回到座位上,冷笑道:“诸公对此事有何看法?”

  “诸公!”阎象犹豫了一下,还是站出来,苦笑道:“此番征战,关乎我世族存亡,不可因小失大,袁绍如今作用冀州、幽州以及青州三州之地,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由他来做主盟者,也算实至名归,主公又何必因此事而烦忧?”

  “莫说三州之地,便是有六州之地,他依旧是我袁家庶出,上一次讨伐董卓,我不与他计较,让他做了盟主,如今竟然丝毫不与我商议,便以三公名义下诏,他袁本初眼中,还有无我?”

  一群文武闻言心中暗暗腹诽,人家凭借一块渤海发家,到如今却是雄踞三州的北方霸主,而您老人家一开始就占据着汝南、南阳以及淮南这等钱粮广盛之地,却接连战败,丢城失地,如今只剩下南阳以及淮南部分地区,有何资格跟如今雄踞三州的袁绍相提并论?

  不过这话,众人也只敢在心里面想想,自袁术被刘协打的割地赔款,献上传国玉玺之后,脾气就变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