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天子 >

第237章

汉末天子-第237章

小说: 汉末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这汾丘五万将士可等不起。”刘协笑道。

  “喏!”阎象深吸了一口气,躬身道。

  “军务繁忙,朕就不留阎卿了,曜卿,随朕来。”刘协站起身来,对着阎象挥手道。

  “微臣告退。”对于刘协招袁涣,阎象没有任何过问,既然已经知道了袁涣的心意,自然不会再做无用功,当下躬身告退,离开了大营之后,去吕布那里领了随自己前来的将士,快马加鞭的吵着寿春方向赶去。

  汉军大营之中,挥退了阎象之后,刘协微笑着看向袁涣道:“曜卿此番既然愿意前来,想必朕上次所说之事,曜卿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谢陛下赏识,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袁涣微笑着躬身说道。

  “朝廷的规矩,曜卿当清楚,当然,曜卿乃天下名士,而且以往也有执政经验,倒不必从头做起,暂为南阳太守,代朕牧守南阳,南阳的形势,曜卿应当清楚。”刘协笑道。

  “陛下放心,臣知道该如何做。”袁涣苦笑道,这南阳太守,现在可是个得罪人的地方,一般人还真做不了,没见身为皇叔的刘晔在这个位子上都是只管政事,其余一概将皮球踢出去的方式吗?

  不过袁涣此前就有刚直之名,上位之后,那些世家也会收敛一些,最重要的是,南阳军权、财权尽在朝廷手中,而他一旦上位之后,刘协会将人事任免权交给他,让他在南阳立威,只要这三权在手,剩下的事情,就会好办许多,南阳世家再怎么闹腾,还有一个廷尉府在一旁看着,南阳世家也闹腾不出什么花儿来。

  一想到这里,袁涣心中就不由得生出一股敬佩之意,眼前这位天子年龄不大,但魄力却不小,从当年光武帝开始,历代皇帝可没有这么直接怼过世家,不过效果却也不错。8)

  


第一百一十六章 皮条客——刘晔

  袁涣直接走马上任,前往南阳替换刘晔,至于刘晔,则被刘协召回了身边,做个谋士。

  深夜,待一切军政处理完毕之后,刘协才回到营中,仔细的将传国玉玺放在手中。

  白天要在阎象面前做出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所以并未多看,此刻才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起来。

  玉玺通体晶莹,却并非毫无瑕疵,在玉玺的一角有一处破损,用一块金子镶在其上,这传国玉玺,应该便是当初秦始皇一统六合所用的那一枚。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其中所蕴含的龙气,虽然这其中的龙气都是无根飘萍,但含量却是惊人的大,留些感觉那些藏在传国玉玺之中的龙气都快凝聚成液态了。

  这些龙气虽是无根飘萍,但胜在量大,先秦一统天下,又经东西两汉二十四帝一代代帝王龙气的蕴养,哪怕洛阳大火之后,传国玉玺丢失,这些年其中龙气逸散了不少但相比于四百多年的存货来说,那些逸散的只是冰山一角,不过这龙气如何用,如今刘协还没个想法,只能日后慢慢研究了。

  阎象并没有让刘协久等,或者说袁术已经被刘协彻底打怕了,很快便传来讯息,愿意接受刘协的条件,那些将士家眷愿意无条件放行,甚至还送来了十万石粮草,虽然对如今的刘协来说,十万石粮草并不多,前段时间刘表刚刚给自己送来二十万石,不过至少这个态度还是让刘协很满意的。

  十万人口,又分布在汝南各地,自然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迁过来,按照刘晔和贾诩的估计,这些将士家眷要完成迁徙,保守估计,也得半年的时间。

  如今南阳新定,加上这些战士家眷需要安置,看来这个年,刘协得在南阳过了。

  在袁术给出准确的答复之后,刘协也没有再为难纪灵,虽然有些遗憾,但给袁术多保留一些元气也不错。

  放开了对汾丘的封锁之后,袁术毫不犹豫的将纪灵招了回去,刘协也不担心袁术敢跟他翻脸不认人,那样的话,他绝对不介意让吕布他们去汝南走一遭,亲自将人接回来,同时告诉袁术做人的道理。

  还好,袁术这一次可能真的被打怕了,没有再给刘协闹什么幺蛾子,包括已经降了朝廷的桥蕤家眷,也没有留难,不过自家大将如今拖家带口的投了朝廷,对袁术来说,肯定不会太痛快。

  桥蕤作为袁术麾下为数不多的大将之一,虽然在朝廷来说,连二流都算不上顶尖的,没什么大用,不过其名望倒是不小,而且在江东一代,颇有人脉,被刘协暂时任命为典农中郎将,暂时负责京兆一带屯田之事,至于日后,既然袁术这边儿商路打通,刘协准备用他来跟江东世家接洽,开通江东贸易,当然,这事得等汝南一带的商路试行之后才行。

  汾丘事了,不过该有的威慑还是要有的,赵云被留在了汾丘,监督将士家眷迁徙之事。

  至于安置,刘协也是后来才知道,袁家在南阳有多少田产,如今既然南阳归了刘协,世家的田产刘协自然不能动,但这袁家的田产,刘协自然不会客气,大笔一挥,也省了将这汝南将士安排往西凉等地的麻烦。

  毕竟水土不服是个大问题,单是袁家的田产,就足够安置这十万百姓还有剩余,只此一点就可以看出袁术为何不得人心了。

  这日,闲下来的刘晔无所事事之下,来到桥蕤府邸,刘晔是淮南人,而桥蕤不但是大将,也是庐江名士,颇有名望,两人本来就有交情,如今桥蕤归乡了朝廷,作为刘协麾下不多数的南方名士,又是旧识,自然要比旁人亲近许多。

  “原来是皇叔莅临。”桥蕤正在庄中看着两个女子演舞,见到刘晔过来,微笑着将刘晔迎进来。

  “伯海兄倒是好兴致。”刘晔目光在那两名少女身上扫过,目光不禁一亮。

  “让子扬见笑了,此二人非是舞女,乃蕤之小女,长女桥颖,次女桥蓉。”桥蕤一看刘晔那龌龊的目光,就知道这货在想什么,两人私交不错,早年年轻的时候,也一起浪荡过,旁人看刘晔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桥蕤可知道自己这位至交可没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正经。

  “哦?”刘晔闻言才想起来,桥蕤确实生了两名女儿,只是多年未见,一见治下未曾想到这点,笑道:“倒是生的好相貌。”

  “颖儿,蓉儿,快来见过你们叔父。”桥蕤点了点头,对着两女招手道。

  “见过叔父。”两名少女对着刘晔微微一礼,躬身道。

  “不必多礼。”刘晔颔首点头。

  桥蕤示意两女退下,将刘晔迎进了客厅。

  “不知两位侄女,可曾有了婚配?”两人分主宾坐下,闲聊一阵之后,刘晔突然询问道。

  桥蕤疑惑的看了刘晔一眼,点头道:“已然有了婚约。”

  “哦?不知是那家少年,有此等福气?”刘晔笑问道。

  “长女桥颖许给了富春孙策,如今得了朝廷任命,在江东颇有些声色;次女桥蓉则是许给了舒县周郎,曲有误,周郎顾,子扬当听过才对。”桥蕤颇有些得意道:“此二人,皆为人中龙凤。”

  刘晔点点头道:“人中龙凤确是不假,不过……”

  桥蕤疑惑的看向刘晔,皱眉道:“子扬有话,不妨直言。”

  “那孙郎之事我也听过,此人颇有英雄之志,也有英雄之姿,江东刘繇、王朗、严白虎之流,日久必为其所败,届时便是江东之主,进可雄视中原,退可与朝廷划江而治!”刘晔目光渐渐变得肃重起来,认真的看向桥蕤道:“恕我直言,若伯海仍在袁术麾下效力,此二人确为良配,他日就算袁公路败亡,有此二人照拂,足可保证伯海一家富足。”

  桥蕤闻言,面色也是微微一变。

  “然兄长如今投靠了朝廷,更是举家将迁往长安,伯海可曾想过,若日后那孙郎与朝廷征战时,伯海兄又要如何自处?”刘晔肃容道。

  “这……”桥蕤闻言心中一紧,这个……他还真没想过,如今刘晔一说,让他心中也不由的生出几分担忧,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当今天子,如今已然成势,麾下兵精将猛,桥蕤可是有着切身体会,若日后孙家真的站在朝廷的对立面,桥蕤作为孙策与周瑜的岳父,在朝中会有什么处境,不用想也知道。

  “这传国玉玺,乃孙策赠予袁术,这件事,天子可是知晓的!”刘晔沉声道:“这孙策私藏玉玺,而后更是以玉玺换取兵马征战江东,其志如何,伯海兄当比我清楚,若二位侄女嫁入江东,伯海可曾想过,一旦日后那孙郎成了气候,与朝廷做对的话,桥家又将如何自处?”

  桥蕤苦笑道:“只是如今既然已经许了他们,你叫我如何办?”

  刘晔闻言不禁笑道:“此事,倒也不难,伯海兄可曾想过让两位侄女入宫?”

  “入宫?”桥蕤心中一动,看向刘晔道:“子扬是说……”

  “不错。”刘晔点点头道:“当今天子年少,如今宫中也只有一位嫔妃,便是那骠骑将军吕布之女,后宫空虚,而且那吕家女入宫一年,尚未有子嗣传下,若两位侄女能够嫁入皇宫,做了陛下的嫔妃,地位自然不同,而且若是日后能够为皇室诞下一男半女,对桥氏来说,也是一桩美事。”

  作为宗室,刘晔自然希望刘协能够开枝散叶,壮大皇族,皇室越强大,他作为皇叔地位自然也越高。

  只是吕灵雎入宫也有一年多了,肚子却迟迟没有反应,不止是刘晔着急,整个宗室如今都是为了此事操心上火,偏偏刘协自己不以为意,他还年轻……应该说是年幼,对于传宗接代这种伟大的事业并不是太着急。

  但对于宗室乃至文武百官来说,可是着急的不行,毕竟帝王无后,对于百官来说,总是有些不确定,哪怕刘协目前年纪还小,这种事情也忽视不得,否则吕布的夫人也不会将吕灵雎召回家中传授。

  而且随着刘协的势力越来越大,朝中文武百官对于此事也越加看重,毕竟如果刘协还是如同以前一样只是个傀儡的话无所谓,但如今,眼看着小半江山入手,而且这势头越来越强,一统天下也不是什么奢望,不管是为了朝廷的稳定还是各家未来争夺的重点,皇室繁衍对朝廷来说,甚至比消灭一路诸侯都要重要。

  “这……”桥蕤有些犹豫,这事真不好决定,若因此而悔婚,难免留下一个攀龙附凤的名声,但若继续完成婚约的话,就如刘晔所说,日后真的孙家与朝廷攻伐的话,桥蕤夹在中间,实在难以做人。

  “公然悔婚,桥家颜面何存?”桥蕤苦笑道。

  刘晔闻言,嘴角露出一抹微笑:“伯海兄只需告知于我是否愿意,至于剩下的事情,晔自然会助兄一臂之力。”

  沉吟良久,桥蕤终于苦笑着点点头。


第一百一十七章 分行

  “这批人,给我迁到西凉开矿去,朝廷可没这么多闲钱养犯人,犯了事还要朝廷出钱将他们养起来,未免太好过了。”南阳府衙里,刘协处理着一些文案。

  眼下随着那些降兵家眷迁徙,根据户籍统计来说,这些降军的家眷加起来应该是十一万两千五百二十七人。

  但帐有时候不是这么算的,因为这年代当兵,很多时候,一个村庄的青壮都会被征兆上来,将士家眷一走,整个村庄等于迁走了大半,剩下的都是一些没有劳作能力或者并非从事农耕的人,比如木匠之类的,随着村庄大部分人迁走,剩下的人在从众效应之下,也会跟着被迁走,这么一来,就不只是十一万人。

  那些降军的家眷只是硬性指标,但其他人是否跟着迁徙,不在规定之内,但他们愿意来,刘协自然不会反对,如果袁术没有及时制止的话,最终单是这批人加上他们带来的人口,加起来可能要比预计翻一倍。

  这还是没有计算许多在袁术治下混不下去的人想要另谋出路,跟着迁徙过来,毕竟根据暗部传来的消息,袁术最近这两年一直穷兵黩武,苛捐杂税一大堆,这些人的迁徙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大头,反而是在这批人带动下,跟风过来的人,总之人口才是刘协最想要的。

  不过要接纳这些百姓,南阳能够吃下,但安置这些人所需要耗费的钱粮可不少,哪怕是朝廷如今吃起来都有些吃力,所以这段时间,刘协都在想方设法的节省开支,比如说这些牢犯,不事生产,反而要朝廷拨款。

  放了是不可能的,虽说冤假错案肯定有,但大多数,都是真的犯了事被关进来的,把他们放了,很可能造成治安的混乱,现在可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管这些人,也因此,西凉、河套这些地广人稀,又需要重点开发的地方,就成了这些人的首选,若非如今朝廷不准备继续开战,刘协不介意组建一支专门由犯人组成的军队,压榨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