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天子 >

第181章

汉末天子-第181章

小说: 汉末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要入我汉籍,首先要会说我汉人语言,甚至可以开设一些学堂,让愿意加入学堂的羌人前来学习。”刘协笑道。

  郭嘉想了想,刘协的方法,类似于当年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只是相较而言,要怀柔一些,并不强制,而是从人心之上,一点点改变羌人的观念。

  人,最怕的还是对比,刘协并未强制这些羌人一定要迁徙出来,这些人获得了差别对待之后,会吸引更多的羌人学习汉家文化,一步步融入汉人生活,到最后彻底被同化。

  “此中,怕是会引起不少纷争。”郭嘉看向刘协道:“而且此事若要奏效,少则十年,多则数十年之功。”

  还有一点,郭嘉没说,要保证这一点,朝廷必须始终有着压制羌人的武力优势,这就需要朝廷在未来这些年内,始终要有这绝对的强势,只是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朝廷是否能够一直保持强势,这可未必说得准。

  再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这其中,刘协发生了什么意外的话,那此前所做的一切,都等于打了水漂,出力不讨好,只是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只得委婉的向刘协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这事不是不能做,但现在不太合时宜。

  “朕自然知道。”刘协看着郭嘉,笑道:“可以先定一个目标,然后分成几个阶段来做,比如先选一批愿意加入汉籍的强民,来让羌人自己来感受这种反差,或许得一两年的时间,然后再将这些羌民逐步引入汉家城池居住,然后琉璃、精盐这些东西限量向羌族出售,让他们感受下成为我大汉子民的好处,而后,再让羌人知道,这些在他们看来,极其珍贵的东西,我汉民却是家家户户,皆可享用。”

  “等这些势做足了,便可以张榜,招收羌民了。”刘协看向郭嘉:“这一段,朕准备用五年时间来做,务必求稳。”

  “反差?”郭嘉笑了笑:“陛下用词,当真是天马行空,不过却也贴切。”

  “五年时间,只是做这些的花,倒是足够了,同时陛下可令马腾助文和挑选一些亲汉羌人部落去做。”

  刘协点点头,五年的时间,不只是因为要缓和羌人的心情,更是因为五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惠民政策得到实现,同时许多工部研发出来的东西,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推广到民间了,到时候,那种反差心情会更大,足够形成强大的心理冲击。

  而如果羌民这边,能够成功的话,那草原胡人以及氏人以及以后会遇到的南蛮、山越,皆可以此法来收拢。

  当然,前提是,愿意接受汉族文化,想要入汉籍,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得到学院的认可,这也是刘协不着急的一个原因……现在因为印刷术还没有完善,更不要说建立学院,他需要时间,逐渐把这些东西推广起来,做出规划。

  一旦成功了,就等于彻底打灭了世家对文化的垄断,而这件事,在刘协心中,甚至比一统天下都要重要,必须在天下一统之前,否则一旦天下一统,再想将这张王牌打出来,那刘协要面对的就不只是关中世家,而是整个天下的世家联合抵制,而且真到了那个时候,天下重新一统,也代表着世家阶层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寒门的势力就会逐渐被打压下去,朝堂重新被垄断,那时候,刘协要做出一个决策,可没现在这般轻松如意。

  书院建立得有个由头,就如同讲武堂一般,甚至这件事不能由刘协亲自来说,而是由别人请求,然后刘协深思熟虑之后再同意。

  然后便是成立一个类似于教育部的机构。

  不过这第一个请求的人,除了学问要好,还要有足够大的声望,大到这满朝文武都不敢拒绝甚至得帮着对方说话。

  这样的人物,放眼天下也没几个,如果蔡邕还在世的花,蔡邕算一个,不过如今蔡邕不在了,刘协也只能他求了。

  实际上刘协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已经着手让人去办,不过人能不能请来,刘协也没太多把握。

第三十八章 西域

  长安,如今算得上歌舞升平了,在先后经历董卓、李郭的肆虐,然后又在一场地震中,几乎沦落为一片废墟的古都,历经两年的时光里,重新屹立在这个天下,成为诸侯关注的中心,以令人难以理解的速度,不但重新恢复了生机,而且似乎比之以往,更加辉煌。

  生活在这座城池中,已经很难感受到乱世的气息,整个城池,都弥漫着一股欣欣向荣的味道,上至达官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沿着各自的生活轨迹,重复着单调却又令人满足的生活。

  不在乱世,永远不知道乱世的艰难,普通人在乱世之中的艰辛,是没人能够体会到的,尤其是在朝廷的宣传下,大家都知道,除了关中,整个天下还处在诸侯相互攻伐的水深火热之中,也就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太平,无形中也增加着朝廷的凝聚力。

  而在这份太平之外,远在西域边陲,西域的混乱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却是缓缓的展开。

  惨白色的天光里,居延城却是陷入一片战火于杀戮之中。

  火光已经渐渐熄灭,但城中的厮杀却依旧能够从四面八方不断传来,不过有些战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只听声音,便知道这场战斗,到此时,已经步入了尾声。

  张绣随手一枪,冰冷的枪锋掠过一名居延将领的延后,喷溅的血水落在身上,他已经懒的去躲,任由那血水落在他身上,原本锃亮的铠甲,刺客已经很难看出本来的颜色。

  “不想这区区居延国,也能聚集近前名战士!当年班定远平西域之时,居延也没有这般强大吧?”揉了揉有些麻木地脸颊,张绣牛头看向身旁的方盛道:“将军所料,果然不假,这区区居延,便有千余名战士,看来也未必会有什么好心思。”

  方盛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拔剑将一名还未死透的居延武士彻底斩杀,叹了口气道:“也怨不得他们,五十年前,汉室已经衰落,但对西域掌控却是犹在,当时的居延因为毗邻大汉,受我大汉庇佑,可没这般多的人马,整个西域也都以我大汉为尊。”

  “那为何……”张绣不解的看向方盛,虽然生于西凉,但对于西域的历史,他却不是太清楚,五十年,对他来说,太遥远了。

  “我也是偶然听陛下于几位先生谈论才得知此事,当时车师后部阿罗多与戊部候严浩失和,然后车师后部举兵反汉。

  那严浩也有些机谋,抢先一步策反车师后部侯炭遮,哪一战,阿罗多惨败,只率了百多人狼狈奔逃,逃往匈奴投靠了北匈奴。”

  “照这样看来,我大汉对西域掌控力仍然不弱,为何如今这区区居延城也敢如此排斥我军?”张绣更不解了,照这么说来,五十年前,不只是居延这等效果,便是西域大国也是受大汉节制的。

  “当时敦煌太守宋亮改立了车师后部王军就得儿子卑君为后部王,但不久之后,那阿罗多引北匈奴大军打了回来,当时的戊校尉严祥担心冒然插手,会激怒那北匈奴,对于阿罗多回击竟采取了不理不问的态度,坐视阿罗多攻打车师后部,最后还承认了阿罗多成为车师后部国国王。”

  “什么!?”张绣闻言,面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方盛没有理会,只是继续道:“当时车师后部国国都,三百户忠于汉室的百姓尽皆被杀,自此,西域三十六国,再无一国忠于汉室。”

  张绣沉默了,实在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如此看来,并非居延这些小国包藏祸心,背弃大汉,反而是大汉抛弃了他们,虽说那阿罗多才是罪魁祸首,但当时若是那宋亮、严祥态度强硬一点的话,哪怕最终战败,那三百户忠于汉室的百姓最终难逃灭亡,也不至于失了整个西域的民心。

  “吼~”

  死尸堆里,突然跳起一名局延武士,咆哮着朝着张绣扑过来。

  张绣举枪架住对方的长刀,看着那狰狞而仇恨的目光,却是无论如何,也再难下了杀手。

  方盛青叹了口气,拔剑割断对方的咽喉。

  眼看着那局延武士就这样软软的倒下来,张绣只觉喉咙里仿佛堵着一口气,无论如何也吐不出来,扭头,茫然的看向方盛,有些干裂的嘴唇轻颤:“将军,这……”

  “告诉你此事,并非要你同情他们。”方盛归剑还鞘,扭头扫了张绣一眼道:“陛下要在西域立足,重建西域都护府,不只是居延,敦煌也要重新收入手中,还有大仗要打,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当年班定远能够以三十六骑平西域,固然因为班定远了得,却也是因为西域人心向汉,但如今却是不同了,虽说不至于排斥,但想要重振西域都护府,就必须靠杀戮,来重新建立我汉家天威!”

  “会死很多人,甚至你我!”方盛转回头,看着硝烟弥漫的居延城,叹了口气:“至于这是非功过,那是前人的事情,可以同情他们,但既然敢向我大汉拔刀,便是敌人,再可怜,也不足以赎其罪过。”

  “只是末将心里难受。”张绣苦涩道。

  “会习惯的。”方盛神色郑重的道:“陛下的意思,先杀后抚!”

  “几十年前的事情,你我无需为先人的作为有太多的负罪感,这些年来,西域诸国常有寇边,不管因何而起,都是实实在在的犯了我大汉天威,而且上次陛下遣人购买粮草,转眼却被那鲜卑人得知,恐怕跟这西域诸国脱不开关系。”

  张绣闻言,皱起了眉头,这其中情况,似乎有些复杂,实在不是简单的恩怨能够讲清。

  先杀后抚,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看看现在的居延城,那满街的死尸,就知道这简单的三个字背后,包含的是多少血腥。

  “莫要想太多,做好自己的事情,此番却是你我立功的机会,陛下对西域可是相当重视的。”拍了拍张绣的肩膀,方盛笑道:“虽不能效仿那班定远三十六骑平定西域,但我们有五千兵马,百倍于班定远的兵力,你我二人,不会差那班定远百倍吧?”

  “喏!”

  不管张绣心中是如何想的,但建功立业,为朝廷开疆拓土,对张绣来说显然是最重要的。

  居延一下,方盛将兵马一分为二,除了主流居延的三百兵马之外,自己与张绣各带一支兵马,方盛率军前往敦煌,张绣却带兵占领焉耆,西域三十六国,只是一个统称,实际上西域地域之广,东西足有三千里,幅员辽阔,比得上半个大汉了。

  不过因为常年处于战乱的缘故,西域诸国的数量却在不断变化,敦煌是以往西域都护府治所所在,而伊吾于焉耆却是能够与敦煌形成一个品字形,互为犄角,能够占下此三城,西域都护府便已经有了在西域立足的资格,至于日后是否还会继续向外推进,就要看朝廷的意思了。

  刘协虽然没有明说,但方盛却是能够感受到刘协的意思,这次他们前来,不只是为了威慑西域。

  只是威慑的话会简单一些,但如果要再进一步的花,西域可不只是居延这种小国,还有大宛、康居、乌孙、车师国这种控制着十几座城池,坐拥数万精锐的大国,这些西域大国,可不好搞,更何况若是连大宛都打下了,那紧跟着,便要面临大月氏也就是贵霜帝国的威胁了。

  要增兵,但大汉内部现在都未曾平定,更别说增兵西域了,所以方盛的打算,先将敦煌、焉耆还有居延这三城给占下来,至于日后,就看朝廷如何打算了。

  敦煌和焉耆虽然也有反抗,但并不激烈,面对汉军精锐,无论兵器还是战力乃至兵力上,这两国都不占优势,更何况有方盛、张绣这般猛将坐镇,不过三天时间,敦煌、焉耆皆下。

  方盛一边派人传书长安,说明战况,一边清点人口,重新建立西域都护府,同时还要重新建立防线,防止其余诸国的入侵。

  等刘协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

  “敦煌、居延、焉耆三城一下,等于彻底掐住了西域于大汉的衔接之处,臣以为,当下便以此三城为根基,徐徐发展,却是不宜再增兵西域。”西域之事,是大事,自然不可能刘协和郭嘉少数几人就敲定,朝堂之上,杨彪仔细看着西域地图,朝着刘协躬身说道。

  不管西域在刘协的计划之中有多重要,但眼下天下未平,朝廷如今也不过占据着两州一部的地域,就算要对西域用兵,也该在重新一统天下之后,再考虑。

  “太傅所言甚是,便命方盛暂时驻扎西域,以此三城为基,修养民生。”刘协点点头,眉头却是微蹙,这只是敦煌,从敦煌将消息传来朝廷,就花了一月时间,这种效率实在太慢,刘表那边已经送来了飞鸽,只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