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宏图 >

第462章

铁血宏图-第462章

小说: 铁血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口中的标准沿海客货轮是是以交通部制定的标准图纸为标准制造的一种客货轮,它之所以成为标准,是因为其成本相对较低,工期短,且基本满足海军南方作战的需要。

  “现在,陆海军需要的标准轮是可以满足本土与南洋、最远到印度的运输要求,但是澳大利亚呢?还有非洲殖民地,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南洋处于优势,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其它地方,所以就需要更多的运输船,而且是远洋运输船……”

  在他提着海军的需要时,徐川这个年龄不过四十岁的船厂厂东则只是默默的吸着烟,偶尔喝着茶,这座船厂是他倾家荡产所办,当其它人选择纱厂之类的工厂时,他选择了船厂,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造内铁肋木壳船,虽说设备技术都谈不上一流,可凭着长江航运的日益繁荣,船厂倒也赢利颇丰,到去年通过几次添加设备便开始造铁壳船,战争一打响后,这船厂的定单便接不完了,单就是现在船厂手里握着的定单,都够开工到三年后,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从银行贷款三百万用于扩建船厂,但是在船厂的建设上,却与眼前的这位他聘请的总工程师产生的分歧。

  “所以,我们必须要着眼于未来,要把船坞建大一些,要可以建万吨轮……”

  “万吨!”

  不等林玉峰把话说完,徐川的眉头便是一跳,看着他说道。

  “万吨轮,现在最大的运输船才多大,六千多吨,还长兴船坞造的,咱们造万吨,就是炮舰也没有那么大的!”

  徐川不懂造船,可并不意味着他不了解船舶,中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船,嗯,除了一个从英国人手里俘虏的“大东方号”,“大东方号”号结束漫长的航程抵达长兴船坞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谁都没有想到世界上会有这么大的船,像一座小山似的,徐川当然也从报纸上看到了那船船。

  “我们没有,可英国人有!“大东方号”足足有几万吨!”

  看着船东,林玉峰深吸口气,而后认真的说道。

  “我们要着眼于将来,现在我们或许不可能造那么大的船,但是船坞可以建大点,设备也可以弄大点,这样将来,我们就可以建立更大的船……”

  盯着厂东,林玉峰的语气带着不容质疑的味道,在中国的工厂之中,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就是作为投资者的厂东在大多数时候,都要让步于工程师,因为工厂的生产离不开工程师,他知道自己一但坚持这个决定,最终厂东还是会选择让步。

  正像他猜测的一样,感受到林玉峰的坚持,心知工厂想要生产就离不开他的徐川在犹豫片刻后,有些无奈的说道。

  “要是这样的话,恐怕咱们还要多银行多贷一百多万啊!”

  “东家,一百多万不多,船坞大了,咱们可以同时造两艘船,造三艘、四艘船,只要有了大船坞,以后咱们就能告诉那些船东,咱们能造大船,船越大,越能挣钱,毕竟,咱们要着眼于将来,考虑到以后,而不是眼前,如果有可能的话,我甚至想在船上试试新机器……”

  一直在努力码字,肾结石的折磨暂时结束了……争取在未来的几天内恢复每天两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以及每一张月票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


  一辆火车沿着京平铁路疾速行驶着,与普通的火车不同,这列火车的车头并不像寻常的列车一样喷吐出可以笼罩整个车头的烟雾,这是一列内燃机车。

  内燃机!

  从开宏元年,第一台内燃机完成试制,到开宏二年年末完成实用化,尽管直到现在,内燃机主要应用于飞艇上,但国内仍然尝试着将内燃机应用在各个方面,比如轮船、火车,都是可以采用的范围。

  而第一辆采用内燃机的火车,并不是寻常的机车,其从投入试验后,便一直服务于皇家列车。之所以采用新技术,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表示皇室对新技术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比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着他的天然优势——长途行驶不需要补充煤水,就像从帝都往北平一千多公里的京平铁路,如果使用蒸汽机车,沿途需要补充三次煤水,而后者则不需要进行补充,可以直达北平。

  对于时速超过80公里的皇家列车来说,从帝都前往北平,只需要十几个小时,在车厢里休息了一夜之后,在清晨醒来的时候,朱宜锋已经抵达了北平,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来北平。

  为什么来这?

  在骑兵队护卫的马车驶出火车站,看着车窗外的北平城,朱宜锋默默的问着自己,看着窗外的城市,他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没落——五年前,这里还曾拥有百万人口,但是现在,这座城市却只有不到三十万人,这是因为城内二十四旗以及还有内务府三旗、京营四郊19处旗营里的八十余万旗人都被迁出,从而导致人口不过百万北平为之一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北平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现在其北方第一大城的名声,早就让位于天津,现在华北第一大城市是天津,至于北平。

  除了紫禁城、圆明园之外,似乎再也没有了其它,曾在人口百万的城市人口骤然少了大半之后,自然显得空落落的,甚至就连同街道也不那么繁华,事实上,相比于天津,北平城内市街整治一直都显得有些滞后,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毕竟,相比于北平,商人们更愿意到天津做生意。

  骑兵护送的马车,沿着贯穿北平市中心的正阳门大道,疾速朝着北方的正阳门奔去。骑兵们的神情肃穆,对于北平城的人们来说,数年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北平看到大队的骑兵进城。

  人们纷纷伫足目视着这列队伍,在那里窃窃私语的谈论着。

  “这是那里来的大人物?”

  “啊!那是……”

  突然有一个眼尖的人指着马车上的纹章。那是蟠龙纹章,在中国只有一个人,不对,一家人能用这个纹章——皇室。尽管海军的舰徽同样是蟠龙,但那是皇帝的赏赐,是不是嵌于马车上的。

  皇上来了!

  皇上居然来北平了!

  从五年前皇气南移之后,北平城就没落了,尽管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大多数百姓都是满清灭亡后迁入这里的汉民,但是他们难免会从一些“老北平”的口中,向往着昔日的繁荣,不过那些都是过去式。

  当然,作为北平人,他们最大的便利是什么?恐怕就是可以花上2毛钱去参观一天。做为现在中国的三座皇宫之一,紫禁城是唯一一个全面开放的,而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皇家的紫禁城总是新鲜好奇的,也正因如此,四年前,在结束了紫禁城的财物清点之后,其才开始对外开放,准许普通百姓参观,当天北平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第一天开放售票大约十万张,因参观人数太多不得不派军警弹压。当时北平的这样报道“……两日系全部开放,故游人较往日为多,开放之第一日,计有游人二万余。开放第二日,游人较第一日为多,计有三万余。紫禁城地址本属辽阔,然因游人过多,触处均现非常拥挤之象”。当然这仅仅是紫禁城首日向公众开放时的情景,正常情况下的紫禁城可没这么多人参观,也绝对开不到现在到处都是人流的场景,毕竟对于北平周围的民众来说,没多少人有钱有时间专门跑北平去看一趟紫禁城。

  这种开放满足了人们对紫禁城的好奇心之余,同时却也让北平的人们意识到一点——皇家永远不可能再迁回北平,这座城市从更名为“北平”的那天起,便不可能再成为都城,至于所谓的“北直隶”不过只是习惯罢了。

  而现在,当人们看到皇家马车出现在北平城的时候,那些百姓立即就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皇气”,在这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是一愣,显然,对于这些北平的百姓来说,这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或许习惯了过去那种净水扫街、黄土垫道式的招摇,却无法适应这种不告知外人的“过市”。

  就在所有人都纷纷本能的跪下去的时候,在路边的一个小饭馆门口,一个穿着青布汉裳女子,神情复杂的看着马车,她的目光中谈不出是恨或者其它的什么味道,只是显得有些复杂。

  难道,这车里坐着的就是那个汉人皇帝?

  想到旗人所受的劫难,她不由的长叹口气,这时她身旁的那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则看着她说道。

  “咋了,兰儿,你这娘们,都过了这么多年,还放不下,看晚上回家怎么收拾你……”

  男人的话让女人的脸蛋一红,立即垂眉说道。

  “有什么放不下的,只是想着,哎,算了,算了……”

  嘴上这么说着,她的眼睛朝着那远去的骑兵队看去时,目光中似乎仍然带着些不甘,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在上百名骑兵的护送下,马车在进入正阳门后,然后便直接进入了紫禁城。经太平门进入紫禁城之后,车队沿东岸便道开至位于南海之北的丰泽园,在园内主体建筑敦叙殿前停了下来。

  丰泽园于康熙年间建造,本是养蚕之处,雍正年间皇帝在举行亲耕礼之前在此演礼。敦叙殿是皇家园林的一座较大的殿堂而已。而在另一个时空中,这里却是举行最高国务会议所在。

  不过朱宜锋并却没有在此停留的意思,下了马车之后,最终绕过敦叙殿向西,进了湖边的一座别致小亭里。

  “荷风蕙露亭,果然名如其景。”

  李子渊望着亭额的牌匾感叹道。

  第一次进丰泽园的李子渊总是会忍不住打量着这座皇家园林,如果不是朱宜锋做了皇帝,然后将紫禁城全面对外开放,他以及很多人恐怕此生都没有机会一睹这座皇家禁苑的风采。

  从荷风蕙露亭南望,一座长长的石桥连起了南海北岸与湖心的瀛台,只见岛上亭台殿宇纵横高下,红墙琉瓦掩隐于翠柳槐荫中,湖水随风荡碧,沿岸荷叶却已渐凋残,稍显美中不足。

  “等将来退休了,若是你喜欢这里,想到这里住,随时可以和朕说。”

  朱宜锋面带着微笑,在帝国高层没有人会不相信他的承诺,无论是过去或者现在,他从不轻易承诺,但有诺必行,而且一切小恩小惠都能让他演绎得豪放自然,这或许就是身为帝王必须掌握的。

  “退休……”

  话到这里李子渊立即想到了几年前出台的法令,普通公务员、教员都必须交纳养老保险,待到65岁时就可以退休,即便是他这样的高级官员,到70岁时,也必须退休。

  和过去的官员致仕差不多,只不过与致仕后不同的是,他们可以领取相对丰厚的养老金,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普通寻常官吏不需要为退休之后的生计担心,进而千方百计索取贿赂。当然更重要的是,陛下对官场贪腐一直都持以零容忍,不但出台了大量的法规约束官员的权力,甚至还设立了直属于陛下本人的专门机构用于惩治**/

  “臣谢陛下恩典,只是退休以后,臣若是还能经海路颠簸,到时候,臣恐怕会去封地,当个逍遥侯岂不美哉!且又能为陛下守以疆土!”

  在回答陛下的问题时,李子渊显得极为谨慎,作为臣子的他很清楚,这地方虽好,可不是“凡人”所处之地,做为臣子的必须要谢绝。

  “你啊……”

  笑看着李子渊,朱宜锋能够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的谨慎:

  “哎,若当真如此,只恐怕到时候咱们君臣二人,恐再无见面之日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陛下的话让李子渊的嘴角微微一颤,随即又掩饰般地端起了茶杯,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

  “你看,这地方,十年前,咸丰于此可曾想过,有一天他会身死承德,亦可曾想过所谓的“大清江山”会如此土崩瓦解!”

  转身指向紫外线,朱宜锋的语气里尽是颇多的感叹,他之所以来到北平,不是为了感受其它,而是为了感受这里的“亡国之气”,是为了警示自己。

  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越是顺利,实际上,却总会让人对于一切都有那么些担心。尤其是现在,面对着纷扰的局势,朱宜锋总希望自己能够清醒一点,而不是因为眼前的胜利而飘然。

  毕竟没有任何人比他更清楚,在后世,类似现在中国的例子太多了,战争初期总是能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后继乏力的例子太多了!

  就在朱宜锋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