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宏图-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同的利益?”
路易诧异的看着眼前的这位中国大使。
“是的,陛下!”
点点头,李幕程继续说道。
“法国与中国一样,同样也需要广阔的殖民地为法国过剩的人口提供土地,比如,法国的农民需要更多的土地,但是北非有什么呢?除了只有游牧民族才需要的沙漠,那里什么都没有。除此之外法国本土甚至都没有足够的煤炭、铁矿,供法国发展工业,法国的工商业需要工业的原料,同样需要海外的市场。”
这正是法国军队以及工商业支持军事扩张的原因,正是因为法国国内人口众多、资源贫乏。
听着李幕程的话,路易沉默着,他知道对方说的是事实,尽管他并不赞同军事扩张,但是他却知道,法国的农民需要土地,不是北非的沙漠,而是真正的富饶的可供移民的土地,而不是让数以十万计的乞丐生活巴黎、里昂、马塞等一个个城市的贫民窟内,变成城市的毒瘤。
“而这一切,都是殖民地可以提供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一点是,现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几乎已经完全为英国所占领,至于非洲,陛下,我想没有任何法国人愿意到非洲的热带雨林中与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为伴,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的人口使得中国需要面临着内战的威胁,我们只能被迫把国民迁往并不适合生存的地方,可即便如此,英国人依然横蛮的试图阻止我们,就像他们曾一次次的打断法兰西试图拓展的殖民地一般……”
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挑起历史的仇恨更为重要的事情,法国人从来都不亲英,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波拿巴,但是每个法国人肯定都不喜欢英国,因为英国曾经一次次的击败了法国。
“大使先生,你必须要明白一点,英国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
如果说叔叔的失败让路易学到了什么,恐怕就是不与英国为敌,现在这位中国大使无疑是在游说他与英国为敌。
“英国的力量确实很强大,而且他会越来越强大,如果没有人阻止他的话,那么二十年后,在世界帝国的滋养下的英国,将不是法国、俄罗斯、中国所能挑战的,而现在,事实告诉我们,他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就像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一样,科隆海战已经显现了他的强大,实际上不过就是一个纸老虎,陛下!”
作为外交官,李幕程非常清楚自己手中的筹码——“科隆海战”的胜利,就是他的筹码,就是他游说法国人的筹码,毕竟一直以来,英国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们的皇家海军,而现在帝国却已经斩去了他最强大的一支手臂。
而这正是欧洲人所关心的,对于现实的欧洲人来说,他们从来不相信什么友谊,他们只相信利益,结盟的前提是他们可以得到多少利益,还有,就是盟友是否足够强大,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的关系,他们永远只会在客户生意兴隆的时候借钱给对方,一但客户面临生意困境,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收回贷款,这就是欧洲人的外交。
而现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失败和帝国海军的胜利,对于中国而言,就是一个机会,一个游说法国人加入其中的机会。
“你们胜利确实是令人惊讶的,但是大使先生,你的帝国并不具备挑战英国的力量,就像孩童无法挑战成年人一样!”
尽管对于中国人赢得海战的胜利同样倍觉惊讶,但是路易并没有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而动摇“不与英国为敌”的基本立场。
“所以,我们才需要法兰西的帮助,需要俄罗斯的帮助,以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帮助,而且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在帝国的陨落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是不可想象的,陛下!”
面对这位皇帝陛下的固执己见,李幕程用充满诱惑的语气劝说着,同时又用警示性的语气对他说道。
“现在,如果我们错过这个机会,那么,陛下,将来,我们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现实,一个更为强大的英国,那个英国将会是其它国家的恶梦,尊敬的陛下,我相信,现在,我们都在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这个选择关系着未来,那么陛下,法兰西会选择什么?”
面对这位中国大使的问题,路易?拿破仑沉默着,法国应该选择什么呢?毫无疑问的说,法国所选择的绝对不会是英国或者中国,法国所能够做出的唯一一个选择就是符合法国利益的选择!
仅此而已!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盟友的选择上是需要谨慎应对的,尤其是现在,在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受到挑战的时候,尽管路易?拿破仑非常清楚,对于法国而言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他同样也知道,自己的那个叔叔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现在的法国并没有挑战英国的力量,至于中国人……中国人是否具备挑战英国的能力,他并不清楚,但是现在谁又能肯定的说出谁会获得胜利呢?
“大使先生,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是……”
————————————————————————————————————————————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554章 决断
“法兰西会选择安全!”
走在皇宫那修剪的极为平整的草坪上,感受着那似厚实的地毯一般的草地,呼吸着空气中淡淡的青草芬芳,心情极为不错的朱宜锋的语气显得倒是有些平静。 ?
现在的他根本就不担心战争的问题,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英国人根本没有力量应对中国在各个方面起的进攻,无论是他们的6军亦或是海军,都没有作好战争的准备。
这个时代的各国,不同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以及冷战数十年对峙的国家所能相比,一但战争结束,他们会立即缩小常备军,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长期对抗,也不知道什么是“随时作战”,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在投入战争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而相比之下,凭着领先于时代的观点,朱宜锋一直都要求6军必须要保持3o%部队处于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战备状态,其它部队可以在接到命令两个星期内可以投入战场。至于海军更是时刻战备。
这种越时代的战备思想,使得中国的6海军可以在敌人完成战争准备之前,以几计重拳打过去,就像是日俄战争时的日本一样,在俄国完成战争的全面动员之前,几计重拳将其打的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而这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需要做的,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曾理解“有心算无心”的特点,他们所看到的只是国力的差距,就像是法国的那位路易?波拿巴一样,他们所看到的仅仅只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所以他们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对其最为有利的选择——观望。
“准备的来说是路易?波拿巴会选择安全!”
过去,因为对于法国的不了解,对于在普法战争失败的那位三世陛下,朱宜锋充满了鄙夷,可现在,他却对那位三世皇帝,充满了同情,也同样理解了他的无奈,他的这种无奈,完全源自己于国内的现实问题。
“拿破仑三世的外交政策总体来说是短视的、是随机应变而无远见的,不过这种弱点不是来源于他能力的不足,而是因为纷乱的国内环境和政治纷争,使得他只能在对外政策上走上一条矛盾而又短促的路线,无法着眼于长期,这正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
更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于法兰西,中国是独裁的,作为皇帝的朱宜锋,尽管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本质上依然是传统的中国帝王。
至于立宪,1861年的中国,有多少人懂得宪法,懂得宪政。在另一个时空之中,日本1868年进行维新开始,到其于189o年制定宪法,用了长达22年。才完成从立宪。
而对于朱宜锋来说,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内,他都不会考虑立宪一事,不经过两代到三代人的教育,匆忙制宪的下场,无非就是另一个满清。而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间,他都可以作为一个**君主,在国内推行着所谓的“开明**”,相比于拿破仑三世,这种**使得中国可以免除许多政治纷争,尤其是中国的士人在经历了明清两代的“驯服”尤其是清代的“奴化”之后,那些官员自然不可能反对皇帝的意见。
正因如此,朱宜锋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一些事情,比如在是否对英国开战,以及开战的规模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遵循他的“旨意”进行。这种绝对的权力,绝不是拿破仑三世所拥有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法国也好,拿破仑三世也罢,就是法国的那些渴望着军功的军人们,他们都不愿意卷入其中,说实话,我们应该感谢克里米亚战争,因为法国人在战争中没有得到他们希望的利益回报,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现在我们与英国之间的战争爆后的犹豫不决!”
“陛下圣明,至少那些渴望军功的军人们,不愿意再次白白的为英国人牺牲,所以,他们才会犹豫,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李子渊赞同道,作为外交大臣,他对于法国的了解就是法国的军人对于政府的影响力极大,与中国甚至其它大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而对于李子渊来说,通过对在整个法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崩溃直到戴高乐动军事政变成为第五共和国总统,整整一个半世纪时间,法国都没有出现一个足够强势的国家领导人,而且在制度上,军队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类似美英等国的文官治军制度一直没有在法国得到有效推行,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力量实体。
“第一帝国崩溃直到现在,法国的军队保证了一切王朝的存废,如果巴黎每隔几年会来一次街垒,如果军队力镇压,王朝可以存活下去,如果军队不去镇压,那么王朝立即崩溃,所以对根基不稳的拿破仑三世来说,讨好军队是必不可少的行为。”
朱宜锋继续向前走着,一边走,一边说着他对法国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只他只有一次次的动战争,然后用胜利来陶醉、来收买那些想要荣华富贵的将军们,也只有如此那些将军们才会支持他,帮助他维持统治。如果他能引领军队一次次都走向胜利,那么军队,准确的来说是那些将军们就会一直支持他,他的江山会十分稳固,但是如果经历一次失败。”
话声稍顿,朱宜锋想到了历史上九年之后,法国输给普鲁士一样,他失去了他的帝国。
“那么他的王朝就会失去军人的支持,进而陷入崩溃。现在法国人在犹豫着,拿破仑三世本人,还有那些将军们,他们都在犹豫着,这种犹豫不仅仅是因为克里米亚,当然克里米亚是一个起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舰队在科隆击败英国舰队,这让未来的战争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观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又一次,朱宜锋提到了“科隆海战”的胜利。可以说,正是那场海战的全胜,使得整个欧洲都对中国海军刮目相看,同样也让他们对未来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这正是法国人犹豫不决的真正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中,法国几乎没有得到多少回报的前车之鉴,再加上我们在科隆海战中的这场大胜,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最终造成了现在法国不会在战争爆之初就卷入其中,而这也意味着我们获得了一个机会!”
“机会?”
陛下的话让李子渊整个人不由的愣,他并没有看到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在他看来,这种不确定性无疑是危险的,甚至可能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期,导致战争的失败。
“陛下,臣以为,法国人现在的旁观,可能会令其在未来选择投机,如果他们像克里米亚战争时一样,派出数十万军队前往非洲的话,那么我们在非洲极有可能遭遇失败,毕竟我们在那里的军事力量是相对有限的……”
非洲是所有战场的一个软肋,即便不是军人,李子渊也很清楚,仅仅依靠那里的防卫军,是很难守卫那里的,当然这一前提是英国像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一样,向非洲派出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
“即便是动员全部的移民,尽最大可能的扩编防卫军,我们在那里的军事力量,也不过只有几十万人,而且部队是极为分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