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宏图-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胡林翼而言,这就是一种解脱,但是在解脱之余,他的心底未曾没有一丝遗憾,似乎是为自己不能一展所学,不能兼济天下而遗憾。
“可惜了……”
在胡林翼出这声感叹之时,远在数百里外的武昌,接到前线战报的朱宜锋,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一个营歼灭千余清军的战报。
清军的战斗力非常低,这甚至乎朱益锋最初的想象,即便是所谓的练勇,这些在十几年后打败了太平军,捻军的团练部队,齐战斗力也是非常低下的。
底下的并非仅仅只是战斗力,更多的是作战意志,一次最多三四排枪射击之后,清军的阵型就会濒临崩溃,往往刺刀冲锋刚开始就会从冲击变成追击。
当然,这也与这些团练大都是刚刚组建有很大的关系,至于绿营,更是从把他们当成对手。
一个营打1ooo多清军,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大材小用,毕竟之前的战斗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火器的义军,可以击败3至5倍的清军。
也正因如此,在看这份战报的时候,朱益峰只是一扫而过,可是就在准备放下战报时,其中的一个名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胡林翼!”
非但是朱宜锋觉得的诧异,就是李子渊在看到这个名字时,也是不禁惊声。
“大都督,这位胡林翼,在贵州可是威名赫赫,其非但擅长剿匪,更擅长治理地方,当初臣在贵州的时候曾多次与拜见这位胡大人而不得。作为胡大人可不是贪官,其实他这个贵州地方官是通过捐纳而来的。是其丁忧起复后,觉得在京候缺补官,上升的空间不大,而其学生也认为他才气过人,做地方官更能有所建树,所以就凑钱给他捐个知府。按时下的捐例,捐纳为官可以自主择地,他本可以选择一个达的地方,挑个肥缺做官。但他是正途出身,曾官清要,捐纳为官已让他蒙羞,所以宁愿到边远之地,以区别于那些输金为吏者。此人,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平定地方苗民起事,安抚一方,可谓是颇得百姓赞誉!”
在义军之中,恐怕也就只有他这个贵州人知道胡林翼的大名,了解其为人,知其于贵州理政之事,知其有理政治军之能。其实并非只有他知道其人,就是作为湖北人的林平,也曾听说过胡林翼的大名。
“大都督,虽说胡润芝与贵州之事,臣并不了解,可其旧时捐粮救灾之事,却尽传湖广,道光十一年五月,沅湘大水,益阳受灾严重,饥民流离失所。其时正在家受学,因担心饥民无食一变而为乱民,慨然曰“秀才便当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而出,面见县令,“请按灾区编户口,劝富民出钱粟以赈”。他还提出具体的救灾方案,即令遭灾各处保甲根据贫富情况造户口册,分上、中、下三等,上户不管,中户可减价买米,下户免费给米,限期一个月。为监督保甲,防止其舞弊,建议“选本地士绅协同办理,一以镇地方,一以免保甲之欺罔”。鉴于劝捐遭富民抵制,十数日无动静,愤不可遏之下不得不“一出倡之”,先请岳父家捐出两千两银子以作表率,然后对其他富民苦口婆心劝导,“以至诚感之,以大义责之,以危言动之,以赏劝诱之”,终于使大家踊跃捐款,立致数万金。“已而,散米表食,全活甚众”。当时,胡润芝年不过二十岁,其亦由此名动湖广,虽治平身于黄州偏地,对其亦是心仰久矣。”
他人对胡林翼的赞赏,只引得朱宜锋不时的点着头,而心中却是掀起一阵波澜来,或许在历史上,胡林翼的声名不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那般显赫,但实际上,胡林翼却与他们三人并称“中兴四大名臣”,若非其在武昌咯血而死,恐怕在晚清史上又会多出这么一位地方重吏。
现在这么一位“中兴四大名臣”,却在湖北为自己所败,准确的来说,是为义军中一个小小的营长所败,如何不让朱宜锋感叹。
“胡润芝……”
默默念着这个名字,感叹之余,朱宜锋自然想到了被自己关押在深牢大狱中的左宗棠,现在“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的两位为自己所败,为自己所俘,若是能收其为已用的话,那么……
可想到左宗棠的固执,朱宜锋便是一阵头痛。
杀之可惜,可若是不杀……放虎归山显然不行,或许诸葛亮可以七擒孟获,但自己可不是诸葛亮,即没有他那个魄力,更没有他的那个能力,所以放虎归山,终将成患,这人是不能放了。
也就是,要么杀,要么用!
沉吟片刻,朱宜锋可惜道。
“如此有用之士,却不能为我所用,实在是可惜!”
大都督的让只让李子渊、林治平等人的脸色无不是微变,从这句简单的感叹之中,他们听出了大都督心底的杀机。
夺天下者从都是如此,能为我所用者,自然倒履相迎,而不能为我所用者,自然是一刀杀之,以免为他日之患,而像胡润芝这种有着旷世之才之人,自然更是不能放过,无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用,要么杀,断不可能让其为满清所用。
“大都督,此人之才能远臣数十倍,若是其能为大都督所有,大都督何愁大事不能成?以臣之见,不妨先令人将其解至武昌,届时大都督亲自游说,其必能为我所用,若是……”
林治平这般劝说之余,又朝着李子渊使了个眼色,你不是仰慕其才吗?怎么现在这会不说话了,可林治平那里知道,李子渊这会在想什么,他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若是胡林翼入了大都督府,到时候自己又将身处何处?就在这番私心涌动之时,感觉到林治平投来的眼光,李子渊连忙说道。
“是啊,大都督,胡润芝之才,远甚于我等,若是其为满清所用,那必将为我义军之患!”
李子渊说话颇有技巧,看似是在为胡林翼求情的他,实际上在委婉的劝大都督杀其,而朱宜锋则点头说道。
“是啊,若是不能为我所用,确实是必将为我心腹之患啊……”8
第160章 何为天命(第二更)
马车沿着官道缓缓而行,因为官道年久失修的关系,所以显得有些颠簸,对于车上的乘客来说,这种缓行却减轻了伤口处的痛苦。伤口处的痛楚或许可以随着伤势的缓解而减轻,但是心底的郁结,却不是随时都可以化解的,
在过去的四天之中,从堂堂朝廷道员变成了阶下之囚的胡林翼,内心却是郁郁寡欢,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他再也不用尾随自己从贵州一路来到湖北的千多名练勇担心,更不需要为自己的前途,将来而担心,同样也不需要为湖南老家的未来担心。
虽然现在身为阶下囚,这些问题可以不去考虑了,但是,现在摆在胡林翼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何以像君父交代。
在这一路上他想到了吴文容的死,曾几何时他曾经没怨过这位前湖广总督的自杀,但是现在看来,死似乎是最简单不过的选择。
一死了之!
可胡林翼却有那么一些不甘,他不甘心就这么死去,他还与成就一番事业,对于满怀抱负的他来说,死是最后的选择。
也许可以在路上趁机逃走!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胡林翼一直在寻找着逃走的机会,可他却发现这些人看管极严,根本没有给他留下任何机会。
就这样马车缓步前行,经过几天的跋山涉水之后终于来到了襄阳码头,在这里胡林翼换上了一艘江船。
换上水路之后,速度比以往更快了,船顺江而下,速度远非马车想能相比,不过短短两日功夫,船便抵达了武昌,在看到武昌城墙的瞬间,胡林翼便知道自己逃不了了。
“哎……”
在下船之前,胡林翼发出了一声叹息,此时他的外伤大都已经恢复,但身形却显得有些虚弱,以至于在下跳板时,脚步有些轻浮。
“老爷,您小心!”
跟在他身边的家仆胡七,连忙一把搀扶住,然后又轻劝说道。
“老爷您宽心,这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就在这时码头上却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声,
“润芝兄,你让我好等啊!”
咦?难道在武昌还有自己的熟人,抬起头来顺的声音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年约十八九岁面色白净的相貌周正的少年。这人身上穿的衣服,既不是长袍也不是马褂。而是与那些义军身上的衣服款样相似的衣服,只不过面料不同。谁说样式古怪,可看起来,却又很周整,使得他整个人显得更为精神。
对于识人能力颇高,记性极佳的胡林翼来说,不过只是瞬间,他便知道自己并不认识这个人,甚至从未曾见过。
此人是谁?
疑惑中胡林翼注意到码头周围全是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这少年显然不是普通人!
“我是朱宜锋!”
看到胡林翼面上流露出的疑惑,朱宜锋道出了自己的身份。
“啊……你便是那朱逆……”
话到嘴边,和麟议便有些后悔了,这不是指着和尚喊秃驴吗?
不过这人委实也太过年轻了,就是这人手下执掌着10万大军,在短短数月内,几乎进站了整个湖北?
是了,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打败了自己。
准确的来说,只是他手下的几百兵丁打败了自己。
这种无力之感,此时在面对他的时候,反倒是更为强烈了,以至于胡林翼最后苦笑道。
“胡某,不过是败军之将,岂敢劳驾大都督在此久候。”
在这一瞬间胡林翼反倒有些真正的解脱了,而不像先前那般郁郁寡欢。
败了,便是败了。
至少眼前这人并没有趁机羞辱自己,想来败于其手,并没有辱没自己。
“润芝兄,胜败乃兵家常事,又何须耿耿于怀?在此润芝兄,他日之败,实是非战之罪,而是天意如此!”
这是第一次,朱宜锋亲自前来游说他人,虽然在刚一开始时,他曾对胡林翼起了杀机,但这种杀意,多的是因为胡林翼的才能,担心这个人为清廷所用,进而威胁到自己。
可是最终他还是决定再努力一次,以游说胡林翼归降自己,毕竟自己的身边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才。
“天意?”
胡林翼诧异的看着朱宜锋,似乎不明白对方话中的意思。
“没错,正是天意!”
朱宜锋点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
“哦?那看来以朱大都督之见,大都督是系天命之人了!”
何为天意?
在胡林翼看来无非也就是天命,既然对方提到了天意,那也就由不得他,此时用略带嘲讽之意的话语,与其辩一辩这天意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起事之人,都自以为自己身系天命,可最后不过只是一场黄粱美梦罢了。在他看来,所谓的天命所系,不过只是乡间愚夫糊弄世人之言罢了,全不可当真,这人看来也不过如此!
就在胡林翼收拾好心情,准备与这武昌新河码头,同这个所谓的“大都督”言辩一番时,却只听到对方,用与他年龄不相称的爽朗笑声,大笑道。
“身系天命?朱某无此之福,亦不绝敢言称天命系于一人!这天命又焉能系于天下一人一姓?朱某口中之天意乃是这天地之间的昭昭正道,绝非一人一家一姓之所系!”
诧异的看着对方,胡林翼目中有些不解,在其不解之中,却只听到一声铿锵有利的话语。
“朱某起兵,为的是这天地之正道,为的正是我华夏之正道,何为天命?天命者,自系我民族之命,何谓正道,自是我民族之道!甲申变起,我中国之地尽为满清蛮夷所占,数百年间,满清异族役我民族,奴我民众,愚我民心,方今中国最不平、最伤心惨目之事,莫过于以异族满清为君,而我方之士求富求贵,摇尾乞怜,三跪九叩首,酣嬉浓浸于其下,不知自耻,不知自悟,认贼作父,言必称天命在清,自当如此,然中国之天命又岂在异族蛮夷?今时朱某起兵,所为者非一人一家之富贵,所为者是为保我中国、全我汉族,是为驱逐鞑虏,是为恢复中华之正统,这天命如何能不在我!”
论到辩论,或者说对古文的了解,纵是十个朱宜锋也不见得比得过胡林翼,可是相比于其,他最大的长处就是抓住了道德的致高点,而这个至高就是民族!
纵是满清官员可以不提“满汉”,但却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实际上,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皇上是满是汉,他们并不在乎,只是交税务纳粮的主子罢了。真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