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妾本多娇 >

第48章

妾本多娇-第48章

小说: 妾本多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眼睛一亮:“好主意,既然鼓吹着牺牲一女子,换家国太平乃大义。我看就这样做好了!若是家中无女子的,便将儿郎也送去和亲。若家中无儿郎的,他就自己上。反正匈奴在他们眼中是蛮夷鸟人,不曾开化,如此甚好!”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反正按他们的理论,和亲一人能换几年太平,索性一次性将他们都和亲了,岂非不能换更多太平?”陈阿娇笑了。
  
  ☆、第48章
  
  准备好要同主战的君王抗争到底的百官很快便发现,他们的君王转变了态度,对和亲之策百般欣赏。但才高兴了不到一瞬,便听他们的君王下令:“整理一下同意和亲的百官及宗室姓名,为他们家中女儿裁衣,没有女儿的,便为其儿子裁衣。哦,别忘了也为他们裁好。”
  众人开始觉得不妙了。果然,刘彻站起了身来:“诸位既然心系天下,朕也不好再循祖制只让宗室女和亲。以免寒了你们想要让天下太平的赤胆忠心。另则,既然和亲一人,可换几年太平,便索性都和亲了吧。如此定能让我大汉长长久久的和平下去。诸位都准备一下,即日便随着朕准备的嫁妆一同出塞吧。”
  “哦,对了,东方朔,张汤,董仲舒。你们几个准备一下,准备再次张贴告示告示天下,我大汉如今朝官空缺,急需大量贤才。再开贤才之试,叫天下有才之士皆来长安。太史令,这些自请和亲塞外的臣子,皆是我大汉忠良。一一记下了,定要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渲染一笔。”
  “诺!”众人齐齐应下。
  主战派脸上皆是喜悦,而主和派终于忍不住了:“陛下啊,万万不可!嫁宗室女和亲乃祖制啊!且,哪里听说过儿郎也你能和亲的?”
  刘彻看去,见是御史大夫张青。他笑了一下:“张御史这样说可就不对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御史日日跪求和亲。朕见你真的是心系百姓,才给你这个机会。你怎么此时由……呀,难道张御史您竟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张青气的眼前一黑,正想争辩,突然哇的一口吐出血来。
  “看来张御史真的是为我大汉殚精竭虑,实在是忠心。来人,将张御史好好扶下去,让太医令去诊治。务必要让张御史全家和亲塞外前,养的白白胖胖!”
  “荒唐,荒唐啊!”一宗室前诸侯王大声道,“怎可以让一家全去和亲?这真是,闻所未闻啊!”
  “我并未逼迫,”刘彻笑了,“王叔,这都是大家自愿请命的,我的主张是不和亲。可既然大家都愿意和亲,且说的十分有理。我也觉得,若是和亲一人便能换几年和平,不如喜欢和亲的人全家都去和亲,如此算一算,几百年内,大概都会和亲了。额。难道王叔觉得,这样还不够?要带着仆从一起去和亲吗?”
  那诸侯王羞愤欲死:“你这是在给祖宗蒙羞!”
  “若是能换我大汉几百年的太平,我刘彻死不足惜啊。”刘彻道,“而诸位定然也是心头愿意的。”
  “匈奴人看了会怎么想?”那诸侯王愤愤道,“万一惹恼了诸侯王……”
  “王叔,”刘彻冷冷道,“我记得你曾对朕言,匈奴不过是一群鸟人,不足为患。既然只是鸟人,我等又何惧他气恼?”
  以己之矛,攻已之盾。刘彻这一手玩的,让众人都知道他是在耍无赖,偏偏什么都无法说了。
  “先头是我一念之差,如今被陛下一提醒,这匈奴怎能和亲?与禽兽和亲,乃我汉人之耻啊!求陛下收回和亲之命!”那诸侯王一咬唇,跪了下去。
  “不可,不可,”刘彻摇了摇头,“我大汉没钱买马招兵,岂能同匈奴一战。我看还是和亲吧。”
  “陛下!”那诸侯王急了,“我愿献上三万金,以充军饷。”
  虽然明白这国库里头都堆的冒顶,岂能无钱,但事已至此,为了不‘被嫁’匈奴,这诸侯王也只能拼了。
  “三万?”刘彻犹豫了一下,“少了点……”
  “五万!”诸侯王一咬牙道,他如今已经没有了封邑,只有个空头王爷的称号,五万金一出手,日后的日子也得紧巴巴的过了。但没办法,五万能换不丢人,不丢命,也算是值了。
  刘彻细细一盘算明白这五万金对现在的他来说也不少了。便故作为难的点头:“既然王叔愿意为我大汉招兵买马贡献金钱,我看王叔不必去和亲了。王叔主战,就算去和亲,估计也会不自在,还是让主和的去和亲吧。”
  此言一出,朝堂上突然跪下无数个人,放眼望去,大多都是主和派。他们一个个争相变口,学着那诸侯王开始贡献军饷。
  刘彻不急了,他坐了回去。听他们争吵,细细盘算着,要不要来个坐地起价。难得从他们身上挖肉啊,这感觉真好!
  早朝拖到了下午。刘彻的国库又充盈了将近一倍。
  朝堂上,居然只剩下了两三个人依旧梗着脖子要主和。刘彻毫不犹豫大手一挥,绑了这几个顽固不化的,将仓库里头堆了几年都发了霉的粮食收拾收拾当作嫁妆,也不给缝衣服了。将这几个全家真的绑去送给匈奴和亲。
  这一下,原本还心存侥幸之人也吓的颤巍巍,天下士子虽有看不惯的,怎奈董仲舒就是大儒。在董仲舒和东方朔几人的口口相传之下。那几个被绑去和亲的老家伙一家变成了为了大汉毅然自请和亲的忠臣义士还真的名垂青史了。
  而他们留下来的家产,刘彻自然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经此一事,他的威信更甚,再无人敢随意反驳他的指令。
  太皇太后知道后,便将他请到了寝宫,敲打了他一番,明确指出有威严是好事,可一个好的君主,绝不该让治下大多数的臣子人人自危。
  刘彻受教,同陈阿娇商议一番后,便从原先主和派中选出几个才俊,一一封了实缺。如此一番,终于缓解了朝堂上的紧张气氛。
  接下来,便是要正式同匈奴宣战了。
  “匈奴绝对想不到我大汉居然会拒绝和亲同他们宣战,这些年,匈奴人已经被大汉养的有些自大了。”陈阿娇为刘彻分析着时事,“所以他们不会有对敌的准备,另外。等我大汉之军真的到了他们面前,估计他们依旧会自大的以为我们必输无疑。”
  刘彻听的愤怒,却只能强自忍耐下来。
  “这是坏事,也是好事。”陈阿娇也是一声叹息。“坏在匈奴对我们没信心,我们自己也对自己没有信心。可好也好在这里……他们以为我们会输!”
  刘彻深吸了口气:“所以我最先要做的是应该是让我大汉儿郎充满斗志!”
  两人深以为是,又拟定详细计划。
  次日朝堂之上,刘彻当众宣布……
  拜御史大夫当护军将军
  命太中大夫李息为步兵将军
  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
  命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
  命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
  汉朝之步兵、骑兵、战车等部队共三十万人,全部埋伏在马邑附近山谷,等待匈奴大单于率狼群进圈。诱狼工作,交给了马邑土亭聂壹。
  自高祖刘邦对敌匈奴拜后,如今已有七十余年,七十年等一战。鹿死谁手?这一瞬间,所有汉人都揪紧了心。
  派去和亲的人,已然抵制了匈奴。除了妇人外,其余人都被匈奴杀了,此事一言激起千沉浪,匈奴人不满汉朝此次的嫁妆,竟又派人来催!
  百姓可不知道刘彻是将发了霉的粮食当嫁妆运到了匈奴,还以为匈奴是在无理取闹,一时之间群情激昂。刘彻亲自召见将士,一顿慷概激昂后。这士气总算也有了!
  聂壹此时也到了匈奴,他用苦肉计逃亡匈奴,骗取了大单于的信任,要同大单于一起侵犯马邑。大单于觉得这买卖划算,便允了。
  聂壹回到马邑,砍了两个死囚的头颅,悬挂城上,使人告诉匈奴使节。他已然杀了马邑的县令和县丞,举城人都投降了。请匈奴速来。
  聂壹是个土匪,他的话匈奴人自然是信的。
  万事俱备,只欠匈奴来了!
  “不知那书帛可到了李广之手。”陈阿娇抬起头来,叹息了一声。她只能做到这里了。
  在刘彻要封王恢为将屯将军时,她便想过阻止,却仍是失败。王恢这个名字啊……她在上辈子便听过,第一场对敌匈奴,失败的原因便是因为王恢。
  尽人事,安天命。她能做的,不过是叫人悄悄的告诉李广,小心王恢!
  远在边城的李广看到了陈阿娇特意送来的帛书,上头没头没尾,只有一句小心王恢。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既然皇后娘娘特意送了这帛书来,他也不能不提高警惕。
  一番思索,他便叫心腹来,细细嘱咐了几句。
  却不料,正是这几句,才让大汉的第一场战役,转败为胜。
  话说这聂壹骗了老单于来马邑,却没布置的面面俱到,致使老单于心头起了疑心。于是当匈奴大军扑至武州塞时,军臣突然悬崖勒马,命令全军停止进军。
  武州塞,距离马邑城航空距离只有七十公里。如果匈奴一发狠的话,瞬间就空降马邑城。可是,马邑城外静悄悄的一片。凭着多年跟汉朝打交道的经验,军臣单于断定,这里肯定有问题。
  他保险起见,全军撤退,攻向雁门郡。
  毫无防备的王恢大军,竟让他们轻易拿下了雁门郡。匈奴抓到了一个汉朝尉史。问出了马邑附近埋有大量兵马。匈奴大军当即决定,立刻离开,退出长城塞外。而王恢看傻了,当军师问他是否出军时,他犹豫了。
  他犹豫了,李广埋伏在他军中的心腹却没犹豫,立刻通知李广,李广轻车简行突袭而至。首先进攻了匈奴。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就是王恢这样的人。他看傻了,腿软了,以至于其余各路大军都到了,同匈奴厮杀起来,他仍软着腿不敢喊一声‘跟我上’!
  于是,这场战役在四个大将率军攻击,一个大将腿软不敢动的情况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最终,折损了十万人的情况下,大汉惨胜匈奴。除老单于逃亡之外,其余匈奴人皆被斩于马下。
  
  ☆、第49章
  
  王恢以渎职为罪名被斩,若他不呆若木鸡,或许大汉的伤亡会更小一些。
  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胜利,喜悦如同海水席卷了大汉。他们终于知道,原来匈奴是可以战胜的。这其中最受震动的莫过于太皇太后窦氏。
  她已然很老了,强挺着一口气,为的不过是最终与匈奴对战的结果。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她耳中时,她终于流下的眼泪来。说来,对于刘彻罢黜百家之举,她心都还是有怨言的。对于刘彻攻击匈奴之事,她也不是很看好。可身为大汉人,她心头也是有一分气的。如今,她的孙儿,不仅攻打了匈奴,且还胜了。窦氏觉得,她这一生已然无憾。
  百年之后,她能从容地去见刘家先祖,去见她的儿子,告诉他们,她将大汉的江山交给了一个最适合的君王,她对得起刘家,对得起江山社稷,对得起天下黎民了。
  “去请陛下来。”她颤抖着说。
  身旁的仆从应了一声,忙去了。
  她已然很老很老,老的无法坐起。可是她脸上的笑容却是那么的灿烂。
  刘彻听了召请,忙从未央宫疾步而出,往太皇太后寝宫而去。
  一片寂静,刘彻忍不住想,他的大母见了他会说什么,会称赞,还是会如何?
  可还未行至门口,便见太皇太后身边的忠仆跪在地上:“陛下,太皇太后去了……”
  刘彻如遭雷击。
  “太皇太后说,她敢挺直了胸去见刘家先祖,告诉他们大汉未来一片光明了。”那忠仆道。
  ‘轰隆’
  窦氏的离去,带来了一城哀戚。对于宗室而言,刘彻太凶残,而窦氏却是他们最后的庇佑。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官员而言,则是对最后一丝‘当年’的怀念。
  满宫素缟,七日七夜,在所有人的哀伤中,刘彻亲自披麻戴孝扶灵起棺送了窦氏最后一程。当众人看着断龙石落下皆落泪不已时,回到长乐宫中的王娡却勾起了唇角……她的心情极好,一如刘启当年薨逝之时。
  哦,是带着比刘启薨逝时更好的心情。因为从今日起,整个大汉,她便是真正的万人之上了。能在她头上的,都是死人。
  王娡的天亮了。
  不过,也有不好的事。王娡脸色一沉:窦氏死了,她须得再缓一两年方能为刘彻光明正大的选妃。
  此时,正在好心情幻想着无子又被多宠的陈阿娇未来有多悲惨的王娡,得意的翘起了手,轻轻弹了几下小几:“来人,去给皇后送一盅补身的汤去。就说我让她别因太过悲伤伤了自己的身子,太皇太后逝者已矣,我还等着抱孙儿呢。”
  王娡以为陈阿娇在为生不出孩子而哭泣,而她最大的快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