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明君-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如狼似虎的家伙,上了战场,就跟一群饿了十天半个月的凶兽似的,跟仁义有屁的关系,不过,他们能够这么想嘛,自然是更好,看看那些京中的老百姓的态度,就很明显,这一场自己临时决定的阅兵典礼,还是对于提升这些军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杨洪等人,虽然不像那些文官一般激动得面目狰狞,捶手顿足,摆出一副慷慨激昂状,但是也都面色发红,鼻息粗重。想想也是,这样的大场面,一般都只会出现在与敌人交战时,敌人会给你欢呼吗?会向你献出鲜花和掌声吗?除非那群敌人是一批智商有问题的二百五。
而现在,且不说这些城墙之上远观的诸人,而那些正在大步前行的边军士兵们,原本还只是觉得自己等人跟耍猴似的来这里,还不如在那军营里边呆着练练筋骨来得痛快,可是当听到了那一声声完全是因为他们而起的欢呼与呐喊声,还有那一双双充满了赞赏和倾慕的眼光,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把收腹挺胸,把头高高地昂着,脚步也仿佛变得更加地轻快而有力,身上的铠甲,此刻不在是负赘,就好像觉得自己身上是披了世界上最漂亮的羽毛,以此来吸引着无比充满了爱意的目光。
“可惜了,虽然效果不错,可惜这些士卒终究没有经过这样的场面,还是走不出太多的气势。”朱祁镇略略显得有些不满意地嘀咕道,就站在他身边的袁彬不由得一阵眼晕。看样子,天子的心思还真是神鬼莫测。
明明这样的场面,连自己都也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能跳下城楼去取尔代之,再看看那些京师百姓们的欢呼声,怕这是袁彬记事起,所见过的最盛大的场面。可落到了陛下的眼里,居然还嫌效果差……
“陛下圣明。只此手段,足可收京师百姓,朝中诸臣之人心矣……”这个时候,激动得两眼冒眼泪花的孙继宗不知道何时凑到了朱祁镇的身边,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得意。
“呵呵,这不过只是做了做表面功夫,先定定百姓和百官的心。真要想让天下人认同朕这个皇帝,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才刚迈出去而已。”朱祁镇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越过了承天门下的军队,越过了那些百姓,越过了那些高低不平的建筑物,望向那极远方,大明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自己的路,同样也还很长,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这也仅仅只是自己的第一步而已。
这一场临时决定的阅兵仪式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可是,京师的百姓却几乎来了将近一半,可以想象一下,这场面之宏大与喧闹,也幸好京师大营的大部份士卒都被抽调过来维持次序,不过即使如此,朱祁镇还真是捏了一把冷汗,要是在今天发生什么大规模的踩踏事情,那自己也实在太衰了。庆幸的是,没有发生,而获得的成功,也是远远好于预期。
至少所有的臣工,还真没有谁跳出来吱吱歪歪说什么劳民伤财之类的屁话,一个二个正激动得在那里正陶醉不停,激烈地讨论着这真不愧是干掉了大明劲敌瓦刺的威武雄壮之师。
“陛下,老臣冒昧,有个请求,不知……”在阅兵仪式结束之后,恋恋不舍的收回了目光的杨洪等武臣凑在一块嘀咕了不少的时间之后,杨洪当先而行,步到了那正在跟身边人说话的朱祁镇身前。
听到了杨洪之言,原本在窃窃私语低声谈笑的诸位臣工也都把注意力投了过来。朱祁镇转过了头来朝着那杨洪虚扶了一把。“不知杨老爱卿有何所求,还望明言,朕也方好斟酌。”
“其实,老臣与诸位武臣皆觉得,这个阅兵之典,颇能打动人心,亦可凝聚士气,使得将士明白自己之使命,又可使得我大明百姓得见我大明雄壮之师,以涨胆气,故尔,老臣觉得,日后,是不是每逢大型节庆之时,也如这般……”
听到老杨洪这么一说,朱祁镇自然明白了,看这些跟随着老杨洪一同过来的石亨等人,还有那些一直在军中效命的勋贵们,全都一脸的期盼表情。
而那些文臣们好像此刻或许是还沉浸在方才热血沸腾的那一幕中,以至于没有谁在这个时候不识趣地跳出来反对,毕竟,这个时候要是跳出来,那就是等于说朱祁镇今天所做的是错了。
而今天做的是错的,那自然会有很多人别有用心的去引申着去想,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会惹出什么样的风波来。所以,那些文官这个时候都很默契地保持着安静,更何况,这样的大场面的的确确没有谁不喜欢看的。
“臣附议……”武安郑能大步而出,亦拜下,紧接着石亨、张軏等武臣纷纷站了出来附议,而那位内阁首辅陈循撩起眼皮左右一看,清了清嗓子之后,亦站了出来。“陛下,臣附议。”
内阁之中,唯有那已经被拘押于狱中的王文是二品,其余的阁员,皆职位不高,可谁都知道,内阁成员官位不高,却取代了昔日宰相的权责,而陈循又是首辅,他站了出来之后,倒是起了一个表率,不少的年轻热血的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支持杨洪的进谏。
“呵呵,且不说诸位爱卿,便是朕也觉得这样的阅兵大典,可激起将士效命之心,亦可使得百姓对朝庭更显拥戴。既如此,朕便允诸位爱卿所请。对了,我大明立国之日,是何年何月何日?”朱祁镇点了点头,不过旋及发现如果用自己登基的日期来搞的话,似乎意义不大,说不定以后自己的某个二百五子孙发神经觉得这样搞会费银子啊神马的,而且他登基又不是这一天,把这个阅兵大典给取消了怎么办?
所以,才智高绝的朱祁镇两眼一眨眼,立刻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只不过他这句话这么一问,倒还真把在场的不少人给问愣住了。因为时间已经隔得也太过久远了,在场的人,还真没有几个清楚的。
“启奏陛下,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太祖皇帝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始建国。”这个时候,那身为礼部尚书的胡濙步了出来朝着那朱祁镇恭敬地禀报道。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哦哦,既然如此,那就在每年的正月乙亥这一天,举行阅兵大典。”朱祁镇两眼乱翻,虽然来到了大明两年多,可他还真闹不明白这个乙亥到底指的是哪一天。所以干脆直接拿过来套用上去完事。
还是赶到了,快疯了,就为了查一个明朝建立的确切时间,足足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靠,同学们,投点票票吧。
第三百一十四章先握枪杆子,再耍笔杆子,才好办事!
第三百一十四章先握枪杆子,再耍笔杆子,才好办事!
………………………………
第三百一十四章先握枪杆子,再耍笔杆子,才好办事!
“只要我大明存在这个世间一天,这样的建国阅兵大典就必须要进行下去,朕要让全天下人,现在的,将来的大明百姓都知晓,让每一个人都记住,我大明是哪一天建的国,更要让天下人都明白,我大明能今日赫赫之威,除了仁义教化,更要有强悍勇猛的大明悍卒,才能保得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安泰。百度+谷歌搜索'”朱祁镇大手有力的朝着那城门楼下挥了挥,顿时又惹来了如洪如涛的万岁之声,这倒是让朱祁镇不禁有些飘飘然,虽然人不可能真个万岁,就算是想学老王八活上千年也不可能。
可是,这种受到了热烈的欢呼与拥戴的感觉,实在是爽,让朱祁镇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后世的超级明星一般,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接受那些疯狂的追星族的欢呼与呐喊,还有崇拜。
“陛下圣明,的的确确是该让天下百姓都知晓,我大明何时立国,因何而得天下。”石亨也站了起来,大声地答道,
“每年奉正月乙亥,将会成为我大明朝的建国之日,谓之……国庆节。”朱祁镇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名称给说了出来,却没有看到这些人有任何古怪的反应,倒都是一脸的认同之色。这让朱祁镇不由得一愣,难道这个年代也有国庆节这么高新科技的节日称呼不成?
这个时候,身为礼部尚书的胡濙抚着长须连连颔首不已:“陛下圣明,国庆一说,西晋之时便已有之,老臣记得,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每有新帝登基,登基之日,便是国庆之期也。”
“……然陛下仁孝,以此节庆,以铭记太祖皇帝,实在是令臣等拜服。”礼部尚书胡濙啰啰嗦嗦地引经据典说了一大堆之后,话锋一转,把朱祁镇把这国庆节的日期固定在了正月乙亥这一天的举动,当成是宣扬儒家悌孝理念,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绝佳标歌。
听着那些城门楼子上的过百官员那马屁犹如不要钱的推荐票一般朝着自己猛砸过来,朱祁镇不由得有一种晕呼呼的成就感,自己还真是误打误撞,又给自己刷了一回声望,这样的声望,自然是越多越好。
要知道,自己现如今军功有了,至少那些边镇总兵都随着自己在草原上打了大半年的仗,怎么也得算是自己的手下铁杆了,可以说,自己已经在军方内部,扎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还有那些与军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勋贵跟自己的关系也同样十分的密切。
而唯一让自己最为忌惮和觉得难搞的就是大明的文官集团。对于这些大部份都已经读书读坏了脑子,成天张口孔子曰,闭口孟子云,做事拿着书本来当典范要求别人,可是自己却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的玩意儿还真不少。
想想那位被后世称为名臣的张居正。惩治别人**、反对别人搞特权,自己却也大搞特权。例如,在他当政之初,曾制定过一个官员外出住招待所的规定,即《给驿条例》。规定官员非公外出、奔丧,不得住官立的驿站。因公外出不得超用车马,不得借出差旅游会友,不得利用职权沿途索礼受礼,不得向乡里进行摊派。
这些规定,今日仍值得借鉴。开始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父亲过生日,派仆人骑驴回家送礼,特吩咐不得住驿站。但后来他回乡葬父,坐的是三十二抬的特制大轿,沿途地方官员郊迎郊送,还要呈上奠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弄得上下议论纷纷。
他反对别人受贿,而自己受贿却十分惊人。张居正做官前,家中只有田数十亩,他死后被抄家时,没收的财物折合近二十万两白银,另有良田八十万亩。,有说八百万亩,这可能是有些浮夸了,不过取其一成,那也是八十万亩这个了不得的数字。真伪待考,但是肯定少也少不了多少。身为一品大员,他的月俸不过石米,即使他不吃不喝,一生薪俸加起来,也只有两万两白银。其他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自然是受贿而来的。
另外还有一位同样是名臣的徐阶,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尚书。在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在政坛上击败有名的奸臣严嵩,嵩籍没家产。
嘉靖四十二年徐阶任首辅,先后引用高拱、张居正等入阁。嘉靖四十四年又曾力救户部主事海瑞,免其一死。世宗朱厚熜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力除弊政,停止一切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因言事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徐阶执政时期,为民办了许多事,减轻百姓负担,并着力纠正严嵩担任首辅期间的乱政、怠政现象,朝野称之为“名相”。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相,罢官致仕后,其子弟横暴乡里,占夺土地达二十四万亩。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仅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在后世,朱祁镇在看到了这两位兄台的事迹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明的这些大臣们,有才干的,肯定不少,可是啊,这些有才干的大臣们,捞钱的本事,也还真是小不了,至少,连贪官捞钱的本事都比不上他们,就可见一斑。
在后世,朱祁镇可是看过许许多多关于大明朝文官集团的评价,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可是综合来分析,用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来说,就是大明朝的后期,这些文官,办实事的少,当搅屎棍的多。
而且,文官治理民生,很容易与那些随着大明经济生产生活发展而飞速成长起来的商贾之士结成利益伙伴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海运虽然不如宋朝发达,可也十分繁荣。可是一旦朝庭想要罢漕运改海运,朝中的大臣们就会跳出来,激烈的表达了他们的反对和抗议,甚至于会阳奉阳违,使得明朝的数次改漕运为海运的计划皆尽搁浅。
为什么呢?大明的帝都位于京师,距离最近的天津港,不到四百里路途,而大明的粮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