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四处豁口全部察看了一遍,任何一处都没有实施正常穴攻后应有的遗迹。
“这些城墙都是自下而上崩开的,而不是塌陷下去的。”周培公喃喃说道,这个现象也和钟祥、还有其他被邓名攻破的城池一致。
很快,黄州府城内就得到新消息,周大人带着一百兵马追赶明军而去,据说是因为担忧武昌。
……明军大部分抵达武昌附近时,兵力已经膨胀到六万多人,其中三万是原本的夔东军和浙军,五千是从江南跟来的辅兵,剩下的两万多都是从黄州府招募到的男丁。女营人数也超过四万,除了李来亨为部下娶来的媳妇、浙军的家属,还有大批黄州壮丁携带的家眷。
根据与邓名的协议,武昌的兵马已经龟缩到了城中,不过邓名还是很小心地与李来亨商议行军方案,准备分批通过武昌、汉阳附近的江面,警戒行军以防清军突然袭击。计划已经制定妥当,正在敲定具体细节时,卫士又报告周培公又来了,邓名让把周举人请到旁边的帐篷,等完成军议后再去见他。
等会议结束后,天已经黑了,邓名走进帐篷后,看到帐内已经点起了蜡烛,周培公正就着灯光看书。
“周先生不在黄州府好好安抚人心,怎么又来找我了?”邓名有些奇怪地问道:“是不是张巡抚又有什么事情?”
“学生还没有刚刚赶来,还没有回过武昌,等见了提督这面后,就要回去向巡抚大人复命了。”周培公合起书,揣入怀中。
“周先生客气了,先生现在已经是官身了,不曰就会是武昌知府了,不用太谦虚了。”听周培公又自称学生,邓名微笑道:“先生今曰前来,又有何要事?”
周培公首先东拉西扯地说了一番黄州府的事,称赞邓名言而有信、明军军纪严明,还说他一会儿回武昌后,一定会向张长庚细说邓名的仗义,绝对不让小人离间双方的关系。
释放了大量的烟雾弹后,周培公就起身告辞,像以往一样,邓名送他出营。眼看快走到营门边,周培公用开玩笑的口气随随便便地说道:“现在黄州府各地,都知道提督精通五雷之法,施展法术后,城墙便化为粉末。”
邓名身后的卫士都笑而不语,邓名也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邓名反问道:“原来周先生今天专程前来,是为了此事啊。”
周培公已经隐约猜出了大概,实在忍不住所以来试探一番,刚才看到邓名的卫士面露笑容后,他心里更是确定了几分,但没想到邓名居然一口道破,顿时愣住了。
“周先生相信我是法术破城的么?”邓名笑吟吟地问道。
犹豫了很久,周培公终于微微摇头:“子不云乱力鬼神。”
邓名轻轻鼓掌,笑道:“仅凭着一条,周先生便比那胡全才要强太多了,至于我是如何破城的,周先生想必已经心里有数了吧?”
随着这句话出口,周培公突然感到周围的气氛一冷,邓名身旁的卫士脸上笑意全无,都冷冷地看着他。
顿时周培公就后悔今曰之行,他原本也知道刺探邓名的军事非常危险,但实在忍不住心里的好奇。这个谜团自从钟祥被俘后,一直笼罩在周培公心头,让他怎么也放不下,所以就想以其他事为掩护,在临走的时候不露痕迹地试探一下。
“就是先挖一条地道到城下,然后填入火药,接着就轰的一声把城墙炸上天。”邓名的表情显得很轻松,一边说一边继续向营门口走去。
本来在原地呆住的周培公,见状又楞了两秒,才快步跟上,只见邓名依然想聊家常一样地继续说道:“这比以往的穴攻要快的多,效果也挺好;不过我若是守方嘛,也不必挖很大的池塘蓄水了,迅速地反挖地道灌水便是;或是只要发现有人挖地道,就派兵出去攻打。好破的很!”
这时邓名已经走到了营门口,就停下脚步冲着周培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恕不远送,周先生请吧。”
周培公看着那营门,虽然只有几步路,但却感觉好像远在天边一般,邓名说完话好久,周培公才用不敢相信的语气问道:“提督要让我走?”
“难道周先生今晚打算在我军中过夜吗?”邓名惊讶地问道。
周培公盯着邓名看了两眼,突然又是深深一躬,快步从营门里走了出去。
“先生为何要放他走?”看着周培公的背影,任堂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事本来也瞒不了多久,杀他一样保不住秘密。”邓名知道,以前之所以能够保住爆破的秘密,就是因为被攻陷的钟祥、谷城、郧阳等地始终保持在明军手中,这次他在黄州大肆使用爆破技术时,就已经做好了被清军知晓的准备。等明军退回武昌以北后,张长庚肯定会派人去黄州的几座城市查看,清军中比周培公有军事经验的人太多了,他们肯定能更快地看明白:“我们没有什么城市给鞑子用这招,更何况他们就算知道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验出来;我本来就打算公开这个秘密了,这样将来鞑子就更不会有坚守孤城的信心,只要他们都觉得城墙根本没用,即使我们没有火药他们可能也会心虚而逃。”
邓名遥望着远去的周培公,又笑了一声:“我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给他听,恐怕他会更加害怕,不知道我还有什么杀手锏没有用出来。”
……周培公与随从回合后,感到后背凉飕飕的,原来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他回头望了一眼,看到明军确实没有追来。
“回武昌。”周培公叫道。
赶到武昌城下后,周培公又回头望了一眼,依旧没有明军追兵的踪迹,但他却丝毫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周培公心情沉重地来到湖广总督衙门,向张长庚仔细汇报了黄州见闻,最后更把邓名今天说的话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张巡抚。
和周培公一样,听说解开了明军攻城之谜后,张长庚先是喜悦——这个谜团同样困扰了他很久,已经打算派几个老军务去黄州考察——接着就又一次双眉紧锁:“你是说:邓名根本没把这个秘密当回事?”
“是的。”周培公低声答道,此时他心中已经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发现秘密的喜悦,满是更大的疑虑和恐惧:“他肯定还有更厉害的手段。”
张长庚琢磨了一会儿,也叹了口气:“是不是他另有手段,在黄州用火药爆破只是掩人耳目,让我们信以为真?”周培公苦笑着连连摇头,张长庚又想了片刻,突然惊叫一声:“是不是他真的会五雷之法,火药是用来掩盖法术的?”
“学生实在不敢说啊,邓名实在是深不可测。”周培公满脸的丧气:“不管他是真的懂雷击之术,还是靠火药炸城,反正城墙对他是没有一点用的;南京也不是城墙挡住他的,而是他根本不想打。”
张长庚和周培公商议了半天,也没能猜出邓名到底还有厉害手段。从衙门离开后,周培公回到自己家中,他妻子见到丈夫突然回家,又惊又喜:“老爷不是在黄州么?怎么回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周培公在黄州府的工作很顺利,但眼下他没有没有炫耀的心情,他默默地做了一会儿,突然对妻子说道:“你还记得我以前让你读过的,关于安禄山和李林甫的故事吗?”
“记得。”周夫人飞快地答道,书上说,安禄山自称平生最畏惧的就是李林甫,因为每次李林甫都能事先猜中他的所思所想,对于一个心存叛志的人来说,这恐怕是最令人恐惧的。周夫人不但记得这记载,还记得丈夫的不屑:周培公认为安禄山这种连皇燕京不怕的枭雄,不太可能如此胆小。
“我现在能信了,”周培公轻轻松开手掌,现在他手心里还有冷汗:“我完全信了。”
……女营和辅兵先后安全通过,最后一批明军是李来亨的强兵和浙军的精锐,这一万名士兵登上船只,扬起风帆,逆着江流缓缓从武昌城前通过。
在武昌的城头上,张长庚、周培公和大批武昌文武都向着蔽江而来的明军船队张望。之前看到明军军中有大批妇女时,还有个二愣子清将热血上涌,提议出城偷袭一把:现在武昌城中也有数万清军,到时候把城门一关想必邓名也没辙。
这个武将的提议遭到了大家的一致痛骂,尤其是知道城墙无用的张长庚、周培公,更是认为这个武将愚不可及。
缓缓前行的时候,船上的邓名也在遥望武昌城,和南京一样,对于这样城高池深的坚城,邓名觉得仅靠爆破手段还是不足的,明军若是能有重炮等其他手段,攻破这种坚城的把握也会更大。
“擂鼓!”眼看距离差不多了,邓名一声令下,旗手就给领头的这条船的桅杆上升起了一面信号旗。
升起信号旗的同时,鼓手也开始缓缓地敲响战鼓,后面的船只也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它们的鼓手倾听着前面的鼓声,用同样的节奏开始击鼓。听到鼓声后,早经过多次训练的明军士兵,纷纷举起刀鞘或棍棒,敲击自己的盾面,整个船队中所有的明军士兵,除了艹帆的水手,全都加入到这演奏中。
咚、咚、咚、咚……上万人发出的整齐鼓声,回荡在长江两岸。
城头上,张长庚感到额头微微出汗,环顾左右,湖广的文武百官也都面色发白。
这鼓声一直飘进武昌、汉阳城中最偏僻的角落,其中也包括武昌马军提督的老丈人的家,老缙绅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侧耳听着鼓声,直到它渐渐远去、最终彻底消失。
“南明三王内乱,官兵轻而易举地收复湖南各府、攻破渝城、贵阳、昆明,我对朝廷的胜利、天下的一统,就再也没有怀疑过。”老缙绅轻声地自言自语:“可现在看来,今年到底会是乱世的结束,还是乱世的开始呢?”
第十七节 隐姓
明军的舰队通过武昌后,在北岸登陆,与已经抵达的前军各营以及女营汇合,随后明军全军转入汉水北上,浩浩荡荡地返回钟祥。说是返回,但明军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第一次来到钟祥,连男带女共计十万余人,其中只有八千李来亨的旧部是从这里出发的。
庞大的军队无法尽数乘船,邓名就下令让男兵步行,让妇女乘船,装不上船的女子也尽量给安排车辆。虽然邓名尽量照顾妇女,但这一路的颠簸还是让浙军家属中的小脚妇女苦不堪言,这些按照邓名的标准都属于残疾人,长途跋涉让很多人都在中途病倒。幸好残疾人的数目不算很多,只有千余而已,湖北各地肯跟明军一起入川的都是贫民,无论是他们的妻子、妹妹还是女儿都要下地干活,因此都是天足;而李来亨所部出身闯营,长期的流动作战让他们比较注重女营的机动能力,因此娶的姑娘一个个也都大脚。
说到李来亨的女营,这些尚未过门的姑娘们本来也有不少怨言,当初李来亨在安庆、芜湖等地给手下说亲时,还化名岳州副将胡老小。这些女孩子的父母都以为是把女儿许配给了绿营官兵而不是川鄂流寇,因此大部分人家要的聘礼都是十几两而已。等这些女孩子发现她们未婚夫的真面目后,已经没机会反悔了。虽说嫁鸡随鸡,但心里不可能没有担忧和惊惶,不少人都在嘀咕李来亨这属于骗婚,未婚夫的聘金也给少了,至少应该翻一番才合理。可从进入湖广以后,邓名一直特别照顾女营,交通工具尽量安排,饮食也从来不曾短少。这些举目无亲的离家女子都感觉明军其实不错,这种怨言也就渐渐平息,而倾向明军的言论开始流行起来,大概就是:虽然还没有过门,但已经不是在家的姑娘而是明军士兵的媳妇了,聘金要是多给了,对夫家没有好处——媳妇当然要把婆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喽。原本斤斤计较的那些女孩子也纷纷转向,嘀嘀咕咕地议论着:当初要是再少给几两聘金就好了,若是把这些银子直接给她们未婚夫的话,将来到了夔东可以多添置不少家什了。
四万女姓军属中只有一千多残疾人,这个比例让邓名感到很满意,不过和他不同的是,其他人都觉得小脚更符合他们的审美观。虽然看到那些残疾人的丈夫有诸多不便,但其他的士兵依旧满怀羡慕,觉得这些浙江官兵娶得才是上等媳妇。邓名听说在女营中,那些小脚女士也是倍受崇拜的对象,为了照顾残疾人邓名还制定过一些优待制度,这更让大脚女子羡慕,不少人说盼望将来夫婿能有出息,能让她们也不需要从事劳作。
通过武昌后,邓名就与留守部队取得了联系,沿着汉水走了几天后,钟祥方面就派出部队前来迎接班师的邓名和李来亨。离去时只有八千人,返回时却已经是六万之众,留守的军官也都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