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竹楼的周围,陆续还有许多的房屋,站在远处便隐隐听到了传来的读书声。
邴原介绍道:“殿下,竹楼是管宁的住处。而周围的房屋,则是慕名而来的士子。这些人住在这里,为的就是听管宁授课。管宁授课,不分高低贵贱,不分老弱。所以,来这里听课的士子非常多。不过管宁也不是每天都授课,一个月每逢月中就会授课。”
刘宣听了后,点了点头,道:“我们走吧!”
一行人往管宁的住处行去,刘宣一行人出现,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忽然,一个年轻的士子冲了出来。
这名青年拦在了刘宣面前,道:“站住!”
史阿见状,当即就要拔剑出鞘。
刘宣伸手制止了史阿,道:“请问阁下是?”
青年士子看向刘宣,眼中带着天然的敌视,以质问的口吻说道:“你别管我是谁,你是靖王刘宣吗?”
“本王正是!”
刘宣点头,眼眸微眯着。
他刚到了管宁的住处,就有人跳出来阻拦。
这事儿,透着古怪!
尤其是跳出来的人很敌视他,让刘宣心中戒备了起来。
青年士子说道:“刘宣,别以为你是靖王,就能怎么样。我告诉你,幼安公是不可能答应你的,是不可能和你回青州的。”
管宁,字幼安。
管宁和邴原一样,都是北海国朱虚县人。
在汉末,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而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在黄巾战乱时,管宁和邴原等人一起来到辽东避乱。
管宁淡漠官场,到了平郭县后,只谈诗书经典,从不涉及到政事。正因为如此,管宁并未卷入辽东朋党之中。因为他在辽东讲解《诗经》、《书经》经典,引来了大量的士人。
渐渐的,管宁有了今日的名望。
无数的士人倾慕而来,都为了听管宁授课。
刘宣看着青年,他忽然明白了过来。眼前的青年出来阻拦,不是因为和他有什么仇恨,而是因为要阻拦刘宣带走管宁。
刘宣明白了根结后,就知道怎么应对了。
刘宣眼神一冷,道:“大路朝天,各走一遍。莫非这里,是你家的不成。本王到哪里,还需要你来管束吗?”
青年士子闻言,双手伸开挡住道路,道:“我不让你过去!想要去见幼安公,就先从我的身体上踏过去。”
刘宣说道:“凭你能挡住吗?”
青年士子看了看,见刘宣还带了士兵,表情很是凝重。
刘宣脸上带着戏谑神色,又说道:“如果本王是你,就不会选择这么笨的办法,肯定会找一把宝剑,拿着宝剑搁在脖子上,然后威胁说只要本王再往前一步,就自杀在这里。或许这样,本王会考虑一下。”
青年听了后,眼中一亮道:“你说的是真的?”
刘宣道:“当然是真的,”
“你等着!”
青年大喊了一声,转身就朝着居住的房屋跑去。
刘宣摇头轻笑,迈步就往前走。
青年刚刚跑到了家门口,就见到刘宣继续往前走,他大喊道:“刘宣,你不讲信用。”旋即,青年又飞也似的来到了官道上,再一次堵在了刘宣的身前。
青年说道:“刘宣,你怎么如此不守信用。”
刘宣道:“本王哪里不守信用了?”
青年表情执拗,很是肯定的说道:“你明明答应了我,说要让我拿着宝剑在官道上阻拦,然后你要考虑的。”
刘宣轻笑道:“对,本王是答应了你,说你拿着宝剑搁在脖子上,那么本官可以考虑一下。但是,本王没有说要等你啊!”
青年听了后,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旋即,青年才明白了过来。
刘宣耍他啊!
青年深吸口气,大声道:“刘宣,你休想让我放你过去。哼,我不会再上当了。我就站在这里,你想去见幼安公,先从我的身体上踏过去。”
刘宣摇头道:“你这样做,就不可爱了啊!”
青年道:“刘宣,有我在,你休想把幼安公带走。”
“咳!咳!”
忽然,一声咳嗽从后方传来。
却见竹楼的大门打开,一个三十有余的中年人站出来了。此人身穿一袭粗布麻衣,衣着普通。但是他的面容恬然安静,眼眸深邃浩瀚,给人一种儒雅淡然的感觉。
在他的面前,仿佛一切都风轻云淡。
在他的面前,仿佛一切都不在乎。
这个人,赫然是管宁。
相比于华歆热衷于官场,管宁是最淡漠官场的人。管宁最仰慕的人是郑玄,他希望向郑玄一样,做一个治学的人。
所以这么多人来了,管宁仍然愿意为这些人讲学。
管宁看到了刘宣,道:“靖王,请!”
说完,管宁回到了竹屋内。
刘宣看向青年,道:“还要拦路吗?”
青年怔怔看着管宁消失的背影,喟然叹息一声,就落寞的往自己的住处行去了。
刘宣知道青年不舍管宁离开,刘宣同情青年,却不会因为青年而放弃管宁。他带着一行人来到了竹屋外,却是让史阿带着人在外面等,只是和邴原一起朝竹屋内走去。
进入大厅,刘宣拱手道:“在下刘宣,见过幼安先生。”
在管宁的面前,刘宣不再是北海郡王。
称呼上,已经有所变化。
管宁微微颔首,摆手道:“靖王请坐!”
“多谢幼安先生!”
刘宣拱手道谢,然后和邴原坐下。
第332章 管宁的考验
管宁年龄不苍老,却给人一种面对睿智老者的感觉。他目光打量着刘宣,淡淡说道:“殿下的来意,在下已经清楚了,只是在下不能答应殿下。”
一开口,管宁就堵住了刘宣的嘴。
刘宣却是不着急,道:“先生为什么拒绝呢?”
作为一个政客,最基本的是脸皮厚。如果管宁一回绝,刘宣就觉得没了脸面,觉得丢了面子,那事情就不用办了。
刘宣很有耐心,他并不着急。
这一次,定要把管宁带走,让管宁在东莱郡安家落户。
管宁缓缓道:“在下不求财,不求官,只求治学。如今在辽东,能够安居乐业,不被打扰。这就足够了。”
刘宣拱手道:“先生真乃贤人雅士。”
管宁道:“一介草莽,殿下谬攒了,实在是不值一提。”
此时的管宁,简直是水火不浸,油盐不进。
刘宣和管宁闲聊着,只是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始终都无法涉及到重点。刘宣很有耐心,也不着急,反正有的是时间。
半个时辰,转眼就过去了。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管宁起身说道:“殿下如果愿意,那就留下来用晚饭吧。”
刘宣道:“多谢先生。”
管宁起身走出了竹屋,竟是在屋外准备晚饭。管宁的吃食很简单,刘宣、邴原也就随着管宁一起吃了晚饭。
至于史阿等人,刘宣吩咐一行人自行解决。
吃过晚饭后,管宁回到厅内。
灯火摇曳,管宁的目光落在了刘宣身上,道:“殿下的事迹,在下倒是听闻了一些。只是殿下汲汲营营,将来有何打算?”
刘宣一听这话,心中骤然笑了起来。
来了!
现在才是重头戏!
至于刘宣刚到的时候,管宁和他说的话,应该有考校的意思。
事实上,管宁下午和刘宣说话,一方面是表明心迹,言明不打算做官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考校一下刘宣耐心的想法。
如果他一回绝,刘宣就带人离开,事情就到此为止。
刘宣留下,事情有转圜的余地。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管宁给刘宣设下的一个小小考验。
刘宣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道:“先生,论及将来的打算。在近期内,是把北海国和东莱郡治理好,锻炼出一支无敌之师;短期内,是平定青州,稳定青州局面;长期内,则是西出青州,荡平天下战乱,中兴汉室。”
大致的一个规划,刘宣说了出来。
管宁点头道:“殿下果然是好志向,希望殿下能够成功。天下太平,百姓也能有好日子过,不至于****受苦,夜夜受累,朝不保夕。”
刘宣说道:“要解决百姓之苦,却并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需要无数人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管宁说道:“愿闻其详!”
刘宣心中窃喜,这可是说服管宁的机会。
面对管宁,刘宣没有立即述说,反而是慢慢的思考。
宁愿慢一点,刘宣也不愿意出错。
管宁也是表情平静,静静等着,邴原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开口说话。
房间中,灯火摇曳。
忽然,刘宣说道:“百姓之苦,究其原因是战乱所致。”
“往大了说,需要四处征讨不臣。往小了说,需要无数人一点一滴的付出,才能积累力量,然后四处征伐,平定局面。”
“这一切的基础,人才是根本。”
“不管粮食有多么的丰足,士兵有多么的精锐,累计了多少的钱财……如果人才缺乏,都难以成事,或者可以短期内成事,但难以长久。”
“军中无大将,政务缺能臣,那么不论是战场,亦或是政务,都无法运转。”
刘宣眼神自信,镇定自若的说道:“所以在本王看来,要解决百姓的疾苦,得挖掘大量的人才参与,才有机会力挽狂澜。”
话语的语气,已经有了变化。
此刻,刘宣是靖王,是从一个王者的角度阐述问题。
管宁微微一笑,道:“殿下之言,或许有理。但在下不过是一个治学之人,上马不能行军打仗,下马不能治国梳理内政。在下这样沽名钓誉之辈,如何能担得起殿下厚爱?”
刘宣摇头道:“在本王眼中,先生才是真正的人才。”
管宁微微一笑,说道:“殿下谬赞了,刚才在下就说了,在下不能治国不能打仗,算什么人才呢?”
刘宣摇头道:“先生勤于治学,教导出无数人才,这不是真正的人才,那谁是真正的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生传道授业,为无数人开启智慧,让无数人成才,这才是真正的人才。”
管宁听了这番话,眉头一挑,眼中也颇为惊讶。
没想到,刘宣竟是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刘宣表情肃然,继续道:“在下请先生回青州,一不要先生行军打仗,二不要先生治理内政。在下只需要先生在青州传道授业,潜心治学,钻研经典,那就足够了。”
邴原作为归顺刘宣的人,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劝说道:“幼安,靖王志在平定天下,中兴汉室。而他所做的,也是让你教书育人,和你现在做的,是一样的事情,为何不回去呢?”
管宁脸上的表情,开始犹豫了起来。
出仕为官!
这不是管宁需要的。
刘宣提出的要求,契合了管宁的想法和初衷。
以至于,管宁的心动摇了起来。
刘宣继续说道:“幼安先生,本王心中有些许疑惑,可否请先生解惑?”
管宁道:“殿下请说!”
邴原看在眼中,心想管宁肯定逃不出刘宣的手掌心了。当初他遇到了刘宣,先是被刘宣辩驳的哑口无言,然后刘宣登门拜访,他就败在了刘宣的三寸不烂之舌下。
如今刘宣面对管宁,恐怕管宁招架不住。
刘宣表情平静,不急不缓的道:“先生是愿意教一人,让一人开启智慧;还是愿意教天下人呢?让天下人开启智慧呢?”
管宁想都不想,就肯定的说道:“管宁之志,便是穷究经典,让天下人开启智慧,让天下百姓不再蒙昧。”
第333章 劝服管宁
(第2更,还有第3更,求票啦。)
刘宣一副了然神色,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么先生为什么还要寄居辽东呢?先生当初寄居辽东,是因为中原战乱纷纷,难有清静之地治学教书育人。但如今,青州趋于平定,北海国和东莱郡更是百姓安居乐业,一片乐土。如今有了条件,先生何苦要留在辽东。”
“再者,辽东偏僻之地,这边的学生终究是少数。先生研究经典,为世人讲学,前来听讲的人终究是少数。”
“北海国中原之地,在北海国治学,研究经典,传授学问,才能让无数人开启智慧。”
刘宣说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幼安先生到了北海国后,还可以呼朋唤友,广邀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学生授课。如此,岂不是更好?如今在辽东,先生势单力孤,纵然是竭尽全力,也难以有所成就。“
管宁点了点头,脸上也流露出一丝赞许神色。
眼前的靖王,不简单!
这份口才,着实是不凡,纵然是管宁心智坚定,也被刘宣说得动摇了起来。
刘宣继续说道:“本王曾经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