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球状闪电 >

第2章

球状闪电-第2章

小说: 球状闪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会感兴趣的。”我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外面宁静的秋夜中,我看着满天繁星,空中似乎传来了爸爸的声音:“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他这话的正确,我现在的人生好比一颗疾飞的炮弹,除了对到达目标时那一声爆炸的渴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目标完全是非功利的,达到它就意味着生活的完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那儿,我只是想去,这就够了,这是人类最本源的冲动。很奇怪的,到现在为止,我一次都没有去查过它的资料。我和它,像两个要用一生时间准备一场决斗的骑士,当我没准备好的时候,既不去见它也不去想它。

  转眼三个学期过去了,这段时间在我的感觉中很连续,并没有被假期打断,无家可归的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学校里度过。一个人住在空旷的宿舍楼中,我丝毫没有孤独感,只有在除夕之夜,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我才多少想到了它出现之前的生活,那生活已恍若隔世。这几夜,在停了暖气的宿舍中,寒冷使我的梦格外生动,我本以为这一夜爸爸妈妈会在梦中出现,但他们没有来。记得有一个印度传说,说一个国王所深爱的王妃死去,国王决定为她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豪华陵墓,他为这座陵墓耗尽了大半生的心血,当陵墓完工时,他看到正中放着的王妃的棺木,说:这东西放在这儿多不协调,把它搬走。

  在我的心中,爸爸妈妈已经远去了,现在占据了全部位置的是它。

  但接下来的事情,使我自己那本已很简单的世界又复杂起来。

  第2章 异象之一

  大二的暑假,我回了一趟家,是为了把那套旧房子租出去,以解决我以后的学杂费。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我摸索着开了锁推门进去,开灯后看到了那熟悉的一切。那张曾在那个雷雨之夜放过生日蛋糕的桌子仍摆在屋正中,那三把椅子也仍在桌边放着,仿佛我昨天才离开。我在沙发上疲惫地坐下,打量着自己的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这种感觉开始很模糊,后来却越来越明显,好像迷雾的航程中时隐时现的暗礁,让我不得不正视它,终于,我找到了这感觉的源泉:

  仿佛昨天才离开。

  我仔细看看桌面,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但相对于我离去的这两年时间,这灰尘确实太薄了些。

  我一脸的汗水和尘土,就走进卫生间去洗脸。打开灯后,看到了镜子中清晰的自己,是的,太清晰了,镜子不应该这么干净的。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只走了一个星期,回来后我就用手指在镜面的灰尘上画出一个小人儿来,现在我又用手指在镜面上画了几下,什么都没画出来。

  我拧开水龙头,关了两年的铁管龙头,流出的应是充满铁锈的浑水,但现在流出的水十分清亮。

  洗完脸回到客厅,我又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两年前我最后离开时,关门前匆匆看了屋里一眼,怕忘了什么,看到桌上放着我的一个玻璃杯,就想回去把杯子倒扣过来以免落进灰尘,但肩上背着行李包,再进门有些费劲,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

  但现在,桌上的那个杯子是倒扣着的!

  这时,邻居们看到灯光走了进来,都向我说起对一名上大学的孤儿该说的亲切温暖的话,并许诺为我代办房屋出租的事宜,如果将来毕业后不能回来,还负责为我将这套房卖个好价钱。

  “这里的环境好像比我走时干净了许多。”谈到这两年的变化时,我随口说了一句。

  “干净了?你什么眼神啊!靠酒厂那边的那个火电厂在去年投产发电了,现在的烟尘比你走时多了一倍!嘿,现在还有能变干净的地方?”

  我看看那只有薄薄灰尘的桌面,没说什么,但当他们告辞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他们中是否谁有我家的家门钥匙。邻居们惊奇地互相看看,都肯定地说没有,我相信他们,因为家门共有五把钥匙,现在完好的还剩三把,我两年前离开时都带走了,有一把现在我带着,另外两把留在我远方的大学宿舍中。

  邻居们走后我又检查了所有的窗户,都牢牢地关着,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还有另外两把家门钥匙,是我父母带着的。但是,在那个夜里,它们都被熔化了。我不可能忘记自己是怎样从父母的骨灰堆中找出那两块形状不规则的金属,那是熔化后又凝结的两串钥匙,它们现在也放在我那千里之外的宿舍中,作为对那种不可思议的能量的纪念。

  我坐了一会儿,开始收拾东西,这些东西是在房间出租后准备寄存在别处或带走的。我首先收拾的是父亲的那些水彩画,它们是这个房间里为数不多的我真正想保留的东西。我首先把墙上挂着的那几幅取下来,接着取出放在柜子中的,我尽可能地把所有的画都找出来,把它们一起装进纸箱。最后看到书架的底层还有一幅,由于它画面朝下放着,所以刚才没注意到。把这幅画放进箱子前我瞟了一眼画面,目光立刻被盯死在上面。

  这是一幅风景画,画的是在我家门口看到的景物。这周围的景色平淡乏味,几幢灰暗的四层旧楼房,几排白杨,因落满灰尘而显得没什么生气……作为一名三流业余画家的父亲是很懒的,他很少外出写生,只是乐此不疲地画着周围这些灰蒙蒙的景色,还说什么没有平淡的景色,只有平庸的画家。而他就是一个这样的画家,这些平淡的景色经过他那没有灵气的画笔的临摹,更添了一层呆板,倒真是这灰暗的北方城市日常生活的写照。我现在手里拿着的就是这样一幅画,与箱子里许多张类似的画一样,没什么特别引人之处。

  但我注意到画里有一样东西,那是一座水塔,与周围的旧楼相比它的色彩稍微艳丽了一些,像一朵高大的喇叭花。这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面,那座水塔确实存在,我抬头看看窗外,看到它那高高的塔身在城市的灯光前呈一个漆黑的剪影。

  只是,这座水塔是在我考上大学之后才建成的,我两年前离开时,塔身只在脚手架中建了一半。

  我浑身颤抖了一下,手中的画掉在地上。在这盛夏之夜,似乎有一些寒气充满了这个家。

  我把那幅画塞进纸箱,把箱子严严地盖好,转身去收拾其他东西。我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干的事上,但我的思想仿佛是一根用细丝悬吊着的铁针,而那个纸箱子是一块强磁铁,我可以努力将针转向其他方向,但只要这种努力一松懈,针立刻又被吸回那个方向。外面下雨了,雨滴打在窗玻璃上发出轻响,我总觉得这响声是从那个箱子中发出来的……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我快步走向纸箱,把它打开来,把那幅画拿出来,小心地将画面朝下拿着它走向卫生间,掏出打火机从一角点燃了它。当画烧到三分之一时,我忍不住又将它翻了过来,画面上的那座水塔更加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纸上凸现出来。我看着火焰吞没了它,画出它的水彩被烧焦了,火苗呈现一种怪异而妖艳的色彩。我把将要烧尽的画扔进盥洗池,看着它烧完,然后打开水龙头,将灰烬冲走。关上水龙头后,我的目光落到了盥洗池的池沿上,看到了刚才洗脸时没注意的东西。

  几根头发,很长的头发。

  那是几根头发,有的全白,与池面几乎融为一体;有的则白了一半,正是那些黑的部分使我看到了它们。这不可能是我两年前留下的,我从来没有过这么长的头发,更没有白发。我轻轻拿起其中一根半黑半白的长发。

  ……拔一根长七根……

  我将头发扔掉,仿佛它烫手似的。那根头发在空气中慢慢飘落,竟拖着一道尾迹,那尾迹是由许多头发自身的转瞬即逝的映像组成,就好像我的视觉暂留时间延长了许多似的。这根头发并没有落回池沿上,它只落了一半的高度就在半空中消失了。我再看池沿上其他头发,它们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把头放到水龙头下冲了好长时间,然后木然地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听着外面的雨声。雨已经下得很大了,是一场暴雨,但没有雷声和闪电。雨打在窗上,听上去像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低语,仿佛在提醒我什么。听久了,我渐渐想像出了那低语的内容,它一遍遍地重复着,听起来越来越真实:

  “那天有雷,那天有雷,那天有雷,那天有雷,那天有雷……”

  我再次在一个暴雨之夜在家里一直坐到天亮,然后再次木然地离开了家,我知道自己把什么东西永远留在这里,也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第2。5章 球状闪电

  我必须要面对它了,因为开学后,大气电学专业的课程就要开始了。

  讲大气电学的是一名叫张彬的副教授,这人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不矮,眼镜不厚不薄,讲话声音不高不低,课讲的不好不坏,总之,是那种最一般的人,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腿有点瘸,但不注意就看不出来。

  这天下午下课后,阶梯教室中只剩我和张彬两人,他在讲台上收拾东西,没有注意到我。时值中秋,夕阳把几缕金色的光投进来,窗台上落了一层金黄色的落叶,内心一向冷漠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作诗的季节了。

  我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张老师,我想请教个问题,与今天的课无关。”

  张彬抬头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又低头收拾东西。

  “关于球状闪电,您能告诉我些什么?”我说出了那个一直深埋在心中但从未说出口的词。

  张彬的手停止了动作,抬起头,但没看我,而是看着窗外的夕阳,仿佛那就是我指的东西。“你想知道些什么?”过了几秒钟他才问。

  “关于它的一切。”我说。

  张彬一动不动地直视着夕阳,任阳光直射到脸上,这时阳光仍然很亮,他就不觉得刺眼吗?

  “比如,它的历史记录。”我不得不问得更详细些。

  “在欧洲,它在中世纪就有记载;在中国,比较详细的记载是明代的张居正写下的。但直到1837年才有了第一次正规的科学记载,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最近四十年才为科学界所接受。”

  “那么,关于它的理论呢?”

  “有很多种。”张彬简单地说了一句后又不吱声了。他把目光从夕阳上收回来,但没有接着收拾东西,像在深思什么。

  “最传统的理论是什么?”

  “认为它是一种旋涡状高温等离子体,由于内部高速旋转造成的离心力与外部大气压力达到平衡,因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还有吗?”

  “还有人认为它是高温混合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维持了能量的稳定。”

  “您能告诉我更多一些吗?”我说。向他提问,如同费力地推着一个沉重的石碾子,推一下才动一下。

  “还有微波激射-孤立子理论,认为球状闪电是由体积约为若干立方米的大气微波激射所引起的。微波激射相当于能量低得多的激光,在空气体积很大时,微波激射会产生局部电场即孤立子,从而导致看得见的球状闪电。”

  “那么最新的理论呢?”

  “也有很多,比较受到注意的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亚伯拉罕森和迪尼斯的理论,认为球状闪电主要是由微型含硅颗粒组成的网络球体燃烧形成。其他的五花八门,甚至有人认为它是空气中的常温核聚变。”

  张彬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了更多的内容:“在国内,中科院大气所有人提出了大气中等离子体的理论,从电磁流体力学方程出发,引入旋涡-孤立子谐振腔模型,在适当温度场边界条件下,通过数值求解方程,从理论上得出了大气中等离子体涡团-火球的解以及它存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您认为这些理论怎么样?”

  张彬缓缓地摇了摇头:“要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只有在实验室中产生出球状闪电,但至今没人能成功。”

  “在国内,目击球状闪电的案例有多少?”

  “不少,有上千份吧。其中最著名的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江抗洪记录片中,无意间清晰地摄下了一个球状闪电。”

  “张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在国内大气物理学界,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吗?”

  张彬又抬头看窗外的夕阳:“有。”

  “什么时间?”

  “1962年7月。”

  “什么地方?”

  “泰山玉皇顶。”

  “您知道这人现在在哪儿吗?”

  张彬摇了摇头,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