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色的?那岂不成了昆仑奴!”田横笑了笑。
“没错,就是所谓的昆仑奴。如果这些国家愿意对中国称臣,那就允许他们对中国称臣,并让他们的国王派人来中国走上一走转上一转,学学我们天朝的礼仪,看看什么叫做大国风范。如果他们不愿对中国称臣,那就打得他们屈服,想占领他们的国家就占领他们的国家,不想占领就跟他们做生意,用我们所产的茶叶与陶瓷去换取他们所珍爱的东西!”
“哦,臣明白了,陛下是想让臣经商,与那些弹丸小国互通有无。”田横点了点头,道。
“那些弹丸小国又有什么好东西能与我们互通有无的,靠着船坚炮利,说好听的是跟他们做生意,说能听的就是赤裸裸的掠夺他们。不过多交流交流也是好的,在促进他们发展的同时很可能反过来也能促进我们的发展!”李信说道,正要给田横下下令,封田横为个什么王,让田横领着舰队就这么干吧,突然又想起这样似乎不是很妥。
李信想起,明永乐大帝时,朱棣曾派郑和七下西洋,然而下了七次西洋后,在耗费无穷无尽的金钱之后,再也没有后续的下西洋。至后来,也不知姓朱的是如何考虑,竟然开始了全面的禁海,片舢不得入海,违令者斩。而很短的时间之后,西班牙与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展开了举世闻名的大航海时代,到达了世界上所能到达的地方,逐渐统霸了全球。是明朝的船不行吗?不是的!如果是明朝的船不行,明朝没有国力下西洋,郑和也不会走的那么远。所以,究其原因李信认为应该是个动力的问题,应该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有说是永乐大帝怕自己得来的政权不稳,为了寻找逃亡海外的朱允文才七次派郑和前去寻找。有说是为了宣扬天朝上国,去看一看海外还有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明朝所媲美,因此派郑和下西洋。但不管怎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件耗钱颇多的举动,而这一切开度都是朝庭拿出来的,郑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
国家的钱出去巡游一番,除了宣扬一下大明地天威。大帝寻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外,再也没什么建树。
而西班牙与葡萄牙呢?他们是以商人的性质出海,是以侵略别国的财富为目的。作为国家,除了给这些商队开一纸证明以及当他们有危险时给予一定的救助外,其余的时间就是抽税。国家基本上没有往航海上投一点资,相反还从航海上获利无穷,而商人们则从航海上边获得了比国家多得多的利益。在利益地驱动之下,他们有了动力。在主观能动性上也乐意做这样地事情。所以可以走得很远。甚至于终于把整个地球都摸索了个清楚。
想到此,李信马上把自己已经筹划好地,要用朝廷的朝政不遗余力资助田横出海全部推翻重来。他要学习西班牙、葡萄牙那样,仅仅是给田横一定的权力,由他像做生意那样去海里闯。如此作有两个好处,第一朝廷上不出资或者仅仅出很少的一点资,但可以换来巨大的利益。由此可以堵住因为花费巨大而遭到大臣们反对的嘴,甚至于让大臣们也乐意这样的出海行为。第二:田横既有了权力,而且在探寻大海地到路上还能获利非浅,可以从被动的为中国或者说为他李信出海变成自己为了获利而出海,主观上能使他十分乐意去做这样的事情,简直就是只有利没有弊,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朕想封你为东海王!”李信禁不住为自己的设想而得意非常,看田横的眼光就跟看一件无以伦比的宝贝一般。两只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东海王!”田横重复了一遍。现在对他来说。为王不为王的已经没有什么,他完全沉醉于李信所描述地梦里,迫不及待地希望去大海中遨游一番。去四处看一看。
“朕封你这个东海王可跟普通的王不一样!”李信笑道。
“不一样?”田横疑问道。
“对,这个东海王跟张耳的赵王不同,跟韩王韩信地那个王不同,跟韩信的齐王不同,甚至跟新近投靠中国的赵佗那个南越王也不同。你这个王并非我中国的附庸王,算是独立于中国之外的一个王,有着韩信他们无法相比的权力,不用像韩人他们每事都得向朕禀报,也不用每年亲自到朝廷上述职,只要逢年过节的给朕上些贡便行。”
“这……”田横以王李信是在开他的玩笑,这样的王岂不是同项羽当初分的王无异。据他的了解,李信不该有这么好心的,干笑两声道:“臣……”
“你先别急,且听朕把话说完!”李信笑道:“这仅仅是形势上的不同罢了,与那三王最大的不同是你这个王在中国没有一丁一点的封地。”
“臣……臣能为陛下出海探寻便已心满意足,不需要任何的封地!”田横似乎有点明白了,原来他这个所谓的王是个空名的王罢了,只是有一点他想不通,既然连封地都没有,每年怎么向李信上贡。
“你误会朕的意思了,朕说的是你在中国没有一丁一点的封地,并没有说你在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的封地。朕已经给你讲的很清楚了,海上有许多的小国,你看哪个国家不顺眼可以去压一些土地来作为自己的封地。比如刚才我所给你说的,首先你就可以把扶桑拿下来当作自己的封地,至于台湾吗我可以先借给你使用二三十年,让你暂时有个立足之本。‘郁州’岛与‘县’朕也暂时先借给你使用!”
“谢陛下!可……出海首先的有船,夺取士地首先要有兵,这两样最基本的东西臣可是一点也没有啊!”田横道。
“这些朕都给你想好了,已替你选了两千勇士作为你的手下兵马。那些小国的兵力都非常弱,有两千兵士足够你使用了。你回到‘县’之后,先自行搜罗一些信子、百工、种子、商品等一应物什,等朕回了‘咸阳’,再往‘县’给你调派一些能工巧匠助你造船。至于先期所需要的钱财,这样吧,朕先借给你二十四万黄金,这些钱财你少付一些利息便可,等有了钱再还不迟。在‘县’准备个一两年,等有了船这就出海经营你自己的前途去吧。今后,需要往海上的那些小国卖什么东西无需向朕请示什么自到‘县’采办,要往中国卖什么物品,也无需向朕请示什么自来‘县’买卖,至于你每年上贡的数目吗?就以你一年盈利的三成上交,如何?”
田横仔细算了算,这事自己只有添光的份没有吃亏的份,拱拱手道:“臣肝脑涂地也要皆尽全力办好陛下交待下来的事情!”
“朕有一种预感,在不久的将来你会跟朕一样成为天底下有权势的人,但这个预感能否成为现实,就全看你自己的能耐了。如果搞的好了,等过个三五年,朕会随你一起出东海下西洋,满世界走上一遭,好好的看上一看,让天底下所有的化外之民都沐浴于中国的光晕之下。”
“陛下,臣这脑子有点乱,许多的东西想不明白,唯一能明白的是臣绝对不敢成为陛下这样有权势的人,愿一辈子对陛下称臣。”田横似乎明白了李信的意思,又似乎完全糊涂起来。
“有什么想不明白的,这就是朕给你的权力!说白了,从今之后,中国之内朕说了算,中国之外你说了算。朕是陆上之王,你就是海上之王,整个天下也就在你我的手中了!”……
第六卷 匈奴匈奴 第六章 礼教之争
更新时间:2008…9…17 19:13:35 本章字数:4203
信下了平生最富创意而又大胆的一个命令后,感觉扶沿海尽是些未开化的民族,田横此番出海就像一个巨人行走于蚁穴之内,根本不会碰到什么大的麻烦。于是异常放心的从琅琊郡迤逦而返,本打算绕道辽西郡,经上谷过代国看一看韩王韩信与因张耳亡而新任为赵国国王的张敖。
车队还未到辽西郡,前方传来消息说冒顿单于亲率匈奴左右贤王合三十多万野战骑兵正在攻打代国沿线长城,韩王韩信兵少将寡无法抵御,本该向朝廷岂求增援可却秘密与冒顿商量准备投靠匈奴人,共建大业。
匈奴人选择这个时机出击,绝对是个最好的时机。长城内,李信刚刚经历了统一之战,历经数年南征北战的将士多已疲累,众多的士卒已经离伍为民,过起耕织的普通生活,所留为数不多的将士全在河套地区以及辽西沿线驻守长城,代国长城沿线确实是个缺口。现今,唯一可以利用的也就只有赵佗新降的六十万原秦军铁甲,可这支队伍尚在南越,匆忙之中无法由极南调往极北,最少也得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准备。
代国西是雁门关,代国南是赵国,代国东是辽西郡。按照兵马的安插配制,李信有信心匈奴骑兵无法突破雁门关隘,也无法杀入辽西郡,唯一可能的就是由代国而入赵国。封韩王韩信为代国国君,封张耳为赵国国君。这都是在特定历史下的特定所为,在内心底他巴不得把这两个王全都取消,如今是个机会,既然韩王韩信投靠了匈奴人,那么除掉这个王已经是水到渠成地事情,关键就看张敖是否能够抵御匈奴的铁骑,如果时间选择的对,两个王将会同时被消。
随即。车队不在往北上。沿着黄河返回到‘咸阳’。
自打国都有意定到‘咸阳’后。在萧何的组织之下于‘咸阳’宫外七八里处又兴建了一座宫殿,取名为‘长乐’宫。此宫殿也是历经数年而建,在战争进行到最紧要处也没有停过,李信出游‘琅琊’郡,这个宫殿的建造接近于尾声,李信从‘琅琊’郡返回,这座宫殿终于落成。
李信归来。也就是由咸阳宫入主长乐宫的时间,文武百官各等大臣全到‘长乐’宫前等候,在礼宾官的主持之下,大臣们依照顺序站在东厢,面朝西方。侍卫武官们夹着台阶布岗,并在庭院中警备,手中拿着兵器,四周彩旗飘扬。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一排宦官踩着小碎步紧张而又严肃的跑来。嘴中唱喝天子即将到来文武百官准备迎驾地消息。过了一刻钟,数十人推着御辇冉冉而来,车上坐着玉珠垂挂。一身尊贵黄色龙袍地皇帝李信。御辇在宫门大殿外停下,十来个衣着鲜明地宦臣手抬软榻把李信直接从车上抬入殿中,在殿上的那张龙椅上坐了下来。
礼宾官引导大臣,依据爵位的高低按顺序向前给李信敬礼。整个场面庄严而且肃穆,大臣们一个个心怀恐惧。等到一切完毕,殿上摆下了向李信祝福的酒宴,大家循规蹈矩的坐在殿上,弯腰低头,不敢仰视。祝酒仍然是按照爵位大小的顺序进行,一连九次之后,整个礼仪算是完成,这时监察官出来指控若干举动不符合规矩的官员。
整个礼仪从开始到结束,容纳数千人地大殿上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粗鲁无理。这是一种何等的威严,对于李信是一种何等的尊敬,虽然他脸上并不动声色,但心中的那份激动与感慨不是其他人所能体会的,如果不是大殿中齐聚着的大臣,当即就要手舞足蹈一番,狂赞:“当皇帝可真他娘的尊贵,难怪天下的人都想当,这种生活哪怕过上一天也是值得地。”
然而,事情地发展马上让他有些不可理解,甚至于心底开始愤怒。被监察官指控礼仪不合规矩的人中有许多是跟随李信日久的大臣,这其中包括为打天下而立下汗马功劳地英布、韩敬等人,开始大家还能强忍监察官对他们的横加指责,谁料到了最后,那个监察官口气生硬的道:“请这些行为举止不符合规矩的人退出大殿!”
“你!”英布把铁榔头一样的拳攥的紧紧的,额头上那个‘囚’字开始闪出亮光,看了一眼李信,满脸潮红尽是不解之色。
李信相信,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殿上坐着的话,英布铁定会一拳敲碎那个监察官的脑袋。对于刚才这番晋见皇帝的礼仪,他在心中虽然暗暗高兴,但是也十分的清楚,此等礼仪除了能满足人心中的虚荣外并无其他任何的好处。以前,就算在始皇帝时礼仪也没有如此严苛,依英布如今的身份地位就好比始皇帝时期的蒙恬,据他所知,始皇帝面见蒙恬可是与蒙恬拥肩而座,如兄弟一般,连句厉言都不说,哪能干出把英布逐出大殿扫地出门的事情来,这不是逼着英布与他心生隔阂吗?
“娘老子的,莫非我当了皇帝,民主之风不兴反缩,连嬴政那小子都比不过?”李信心中暗道一声。
“还不退出大殿,莫非想让人把你等打将出去!”监察官指着英布等将领,厉声喝道,眼中根本没有一丝的尊敬,斥喝英布如同老子在斥喝儿子一般。官阶小的,已经打心底畏惧这个监察官,整整衣袖一脸屈辱的要从殿下退去。英布这些爵位大到快顶到天的,再次抬起头看向李信,等待着李信亲自下令把他们扫地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