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孤臣孽子 >

第83章

孤臣孽子-第83章

小说: 孤臣孽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宰,今天我们去执行的是一个练兵任务,去伏击敌人的粮船,大家知道最近我们队伍扩展太快,粮食有点不够吃了,正好满清知道我们缺粮就给我们送上门来了,本来我以为他们要直接送到厦门来,没想到只送到泉州,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老实不客气地要接受这批粮食,这仅仅是他们欠我们中华债务的一点点利息,我们会一天天把他们欠的债一点一点讨回来!!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在武大水的带领下高喊,讨还血债!讨还血债!!!!

朱慈悲带领四千人乘50只船出发,每艘船上一改从前两舷装炮的习惯,改为一舷装炮,另一舷压上沙袋做工事,这样火力密度就增加了一倍。

厦门到泉州距离不远,现在冬天有点逆风,朱慈悲带领船队埋伏在泉州港外,静静等待着清廷的船队。

来了,东北宽阔的洋面上,露出了清军船队的帆影,在八十条兵船的卫护中,二十条粮船扯了满帆,顺风南下,朱慈悲心中暗笑,你来的时候是顺风,跑就是逆风,看你怎么跑?

看到清军船只已经来到近前,朱慈悲下令,列阵开炮。

朱慈悲船上的大炮比清军的炮要先进,有一部分是从台湾刚缴获的荷兰人的船上的,朱慈悲在第二条船上,指挥战斗,逆风而上,依仗炮火优势,列成一条弧线,把清军船只圈到泉州港里。清军船队上明显有大官,船上装饰非常豪华,伞盖林立,在明军埋伏中,也显得有点慌乱,但前面的船减速,后面的船迅速挡在最豪华的船前面,防御射来的炮火。

“真蠢!看到这些兵船如此地无知,真是侮辱了我们英勇善善的水手”朱慈悲对身边的将领笑骂,因为清军的船互相遮挡,后面的船就不能发炮,只剩前面几只送死的船被动挨打,很快两轮炮火过去,遮挡替死的七八条船就逐渐下沉,而后面的粮船眼看就要撞上要沉的替死船,大官船因为被遮挡却不能发炮,猬集成一团。

朱慈悲命令集火打击豪华大官船,豪华大官船比别人明显豪华闪亮的船帆成了最好的靶子,五十条船齐发一轮炮火,豪华大官船上就火光冲天。

  屡败屡战  一零三章精兵伏击

大官船被打得火光冲天,整个船队乱了手脚,失去指挥,除了几艘差不多大的大船偶尔还发出几炮,别的船都想转身逃跑,可是一转身才发现是逆风,逆风逃跑转身困难,全没有了顺风南下的惬意。

朱慈悲的船上有四个神射手,加上清军船只移动缓慢,炮火准确的落到指挥甲板上,打掉了十多条船的指挥,失去指挥的船往往就识趣地生起白旗。朱慈悲带十条船炮火猛烈的船,痛击还在还手的敌船,剩下的四十条船远远跟在敌人溃散的大队外面,把这些船围堵进泉州港,一些胆小的船已经升起白旗,朱慈悲带领十条火力猛的船把三四条还手的船打哑巴之后,这几条船也升起了白旗。

清军水师多是投降的明军,战斗力不强,派来当水师八旗将领的又大多不懂水战,所以上下不一心,经常成为运输队。

今天朱慈悲也赶上了,因为敌人船多人多,竟然难以受降,只好找几个敢死勇士登上清军船只,把火药集中在一起,他们敢造反就引燃火药把船炸沉。这样才控制了投降的船只和清兵。

最后跑进泉州港的三十多条船,只是跑了人,朱慈悲带人下去当水手把这三十多条船开了回来,上面大炮火药刀枪箭矢都还在船上。

二十条粮船是最先一批投降的,朱慈悲留下五条船打捞点沉船上的好东西,能救几个救几个落水的清军,让俘虏们把毫无损伤的七十六条船开回了鼓浪屿海峡。

鼓浪屿热闹了,盛不下这近万人,朱慈悲让武大水挑选了一千精壮俘虏,带领两千老兵镇守鼓浪屿,自己带刘国轩和三千老兵和六千俘虏来到厦门扎营,粮库建在厦门岛上的东坪山上。

东坪山水源充沛,以前曾经当过朱成功的老营,朱慈悲在山上设望楼,港口设暗堡,有了六千俘虏,一切工作干得飞快。估计到敌人没有粮食,要跑所以命令刘国轩加紧搜集情报,派降兵打入清军探听动静。

几天之后,情报反馈,清军统帅是个死不改悔的家伙,派兵四处抢掠,搜集一切食物,妄图坚持。

朱慈悲派出刘国轩,专门伏击清军的打粮队,抓俘虏,把粮食鸡猪还给百姓,让百姓孤立仇视清军。

这一招很灵验,很多百姓不再服从清政府,甚至杀官造反,索性举家迁居到厦门岛上,厦门岛随着百姓越来越多,民居规模越来越大,商铺增加,饭店,酒店,造酒作坊,油盐酱醋茶的制造,衣服饰品等等各类服务行业,和军队的武器装备工厂,火药厂纷纷建立,厦门岛迅速繁华起来。

刘国轩游击上了瘾,还派出几百飞毛腿的游击部队,专门到同安北部和泉州方向伏击鞑子的后勤补给,收获丰厚。满清军队供给越来越匮乏,不少士兵没有饭吃,饿的带武器投奔过来。

因为一些穷人一无所有,到厦门岛无所事事,朱慈悲以工代赈,组织大家因地制宜修筑堡寨码头的同时,朱慈悲在厦门大修南普陀,通过僧众之口,宣传反清复明,一时南方的僧侣如云,到南普陀禅修,然后把思想传播到各地的善男信女之中。

同安的清军大营里的情报不断传来,清军日子越来越艰难,而且是满清皇帝死了,小皇帝不能亲政,几个顾命大臣都在军队中有自己的人,还想安插自己的人,于是总打败仗的厦门前线成为朝堂之上大臣们的出气筒,据说领军将领达尔头的撤职旨意已到,而继任的清军新统帅还在路上,要半个月之后到达。

现在的达尔头成了哀兵,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在最后的日子里加强防御,把原来存的粮食都发下去,反正以后没粮和他也没关系了,关键是在这半个月内保住同安大营不失,假如这段时间再受攻击,结果吃败仗的话,小命就交代了。

朱慈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准备与刘国轩带领一千精兵埋伏在同安到泉州的路上,准备劫杀新任的清军统帅。

在朱慈悲军中,精兵的待遇优厚,地位崇高,所以这次挑选精兵,引发了全军上下的巨大波动,是朱慈悲始料不及的。

特别是新投降的清军水手,也是身经百战,有的从河北作战一直杀到福建,不少都身怀绝技,得知统兵的天师唯才是举,纷纷摩拳擦掌,要在挑选精兵的时候一试身手,这次挑1000精兵,范围大,概率高,所以多数人都抱有争取出人头地的思想,要在比武较技中争取个好名次,为摆脱降兵这尴尬的地位打好基础。

第一关是爬山,厦门的东坪山不算高,但因为岛小,只好勉强凑合了,东面陡,西面缓,朱慈悲为了锻炼将士爬山的能力,每人除了棉甲刀枪之外,负重二十斤,先到山头点验处的,给予红牌一个视为胜出,选取1500名先登者进入第二轮选拔,余下的淘汰掉,该去修工事的修工事,该去建码头的建码头。

比试就必须有规则,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合理,为了防止相互恶意伤害,朱慈悲明令,爬山之中因为挤撞他人拉扯他人的,一经发现,立刻淘汰并抽30皮鞭以示警告,因为战事来临,需要的是携手战斗的兄弟之情,这种相互倾轧的内耗恶习必须杜绝,让一些心怀鬼胎的人打消了作弊的念头。

因为怕人多局面太乱,大家都试登了几次,并做了一次预演,先淘汰掉一半多实在实力太过悬殊的,两天之后选拔正式开始。

朱慈悲亲临东坪山头,下面一声炮响,下面的四五千人像潮水一样朝山上涌来,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在路上奔跑,可是山路很窄,坡很陡,很多人挤在一起,这时几个人从没有路的悬崖峭壁上爬过来,但毕竟悬崖峭壁很难走,有的卡住退回去,有的竟然在爬的时候扒到疏松的风化石头,摔下去,朱慈悲命令亲兵下去记住那几个失败的兵的名字,自己也拿一个小本子记住一个个人的特征。

因为失败者的探路,后面的人爬起山来速度就快多了,但还是继续有人遇到障碍,卡住或走上断头路,再退回去,虽然他们的个人名次会受到影响,但朱慈悲一一把这些人记录了下来。

因为东坪山并不太高,一个时辰结果就出来了,除了十几个受伤的之外,超近路的几百人都进入了前1500名。

朱慈悲点点头,1500名趾高气扬得胜之兵在西面缓坡排队下山,高兴的唱起了朱慈悲亲自编的军歌:头顶着华夏蓝天,脚踏炎黄大地,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是无往不胜的战士,万里海波横渡,轰飞视野里的强敌,我们卫百姓,我们护家国,我们是大明的希望,我们是鞑子的克星,闪电出击!!!闪电出击!!!!

仰望着中华蓝天,俯视我祖辈土地,背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是出奇制胜的神兵,猛虎掏心袭击,横扫敢抵抗的蛮夷,我们护国脉,我们复神州,我们是复仇的力量,我们是大汉的子孙,顶天立地!!!顶天立地!!!!

十几个伤兵正在暗自沮丧,四十多个护兵围拢来,把他们抬下山,朱慈悲亲自给他们一人敬上一杯酒,对大家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们的勇气,机智我都会记在心里,安心养好伤,你们不是失败者,你们是为胜利铺路倒下的英雄,我们的队伍需要你们这样的勇士,我相信你们都是好样的。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们崭露头角。”

第二关是搬东西,从码头上朝东坪山大营搬东西,搬三趟,每趟淘汰落在最后的十人,视为掉队;只记重量,不记价值,看谁搬的重量最多。这里有窍门:同样重量,扛成捆的箭只最省力,搬火药桶最费力,因为不好用力,所以先下手为强,都捡好搬的下手;很多人有点不自量力,搬得多,可是力气用尽,只能扔掉一大部分,就给那留了余力的人拾了便宜。朱慈悲就是不想要那些对自己能力高估的人,这种人最容易坏事。最后共计淘汰300人。

第三关是射箭,这一项不容易作弊,但也有些刮风的运气成分,所以朱慈悲的要求是多射,每人射20箭,每箭分为脱靶,上靶,命中,红心四类,总成绩中淘汰掉了200名排名靠后的。

选好这1000人,大家再休息两天,估计鞑子的新统帅也快来了,朱慈悲和刘国轩一起带兵渡海,从海沧西面的大山中绕到同安的北部。

这次朱慈悲吸取了教训,特意留下最精干的50人扫尾,把大队人马经过的痕迹消灭掉,不要走露了消息。

一路上,抓住了十几个游哨、传令兵、和采药的百姓,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带走,打完仗再把百姓放回家。

有几个不听招呼的游哨想跑,被射死了掩埋掉,几个想跑的百姓,被这些飞毛腿追上去抓回来,这时不能仁慈,保密事关成败存亡最重要。

  屡败屡战  一零四章秋风落叶

再说清军新的统领巴尔太,出自镶白旗多尔衮门下,自从多尔衮死后,就没有过好日子,好不容易熬到顺治死了,他也五十大几的人了。

正黄旗的鳌拜还是会用人,在清军将领之中扒拉来扒拉去,最后找到了这个巴尔太还是个将才,下令调他到福建前线也许有人会说五十几就老了吗?是的,清初的人,寿命都不高,康熙算是个异数,多尔衮,多铎,……多数人都是壮年就死了。

这个巴尔太也是以为将终老于家了,没想到这次鳌拜新官上任,一张令牌调他到了福建。

人老了,骑马都觉得困乏,所以巴尔太选择做车,自从接到这个任命,精神紧张得有些失眠,而坐船时摇摇晃晃,正好催眠,一路坐船迷迷糊糊到了泉州,自从泉州登岸之后,他的失眠犯了,一夜没睡好,今天骑着马行进在山谷里,他又打起了盹。

南方的冬天,没有北地的寒风,反而使巴尔太不太适应,巴尔太时常觉得心中烦热,动不动就发火,带着两千亲兵是跟他本旗的子弟兵,但这些子弟兵也开始对他频频露出老相感到失望,八旗兵本来从没有逃兵的,可是离开泉州竟然发现少了十多人,想来是携械私逃了。

正在心中烦乱的时候,一阵凉风从北面吹来,原来已经过了泉州,前面就是同安境界了,可是几十年的刀头舔血生涯,让这个老将心生疑虑,他下令停止进军,四面派出哨探去四周山上查探一番。

哨探都是老兵,快速骑马上山,马蹄清脆得踏破山野的宁静,不时飞出一些惊鸟,各类走兽,不多时,哨探回马向巴尔太报告:启禀大帅,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

巴尔太心中也是轻视明军的,在他的战斗生涯中,明军从萨尔浒战后,就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过,但是直觉告诉他,肯定是哪里不对,难道是年纪越老,胆子越小?巴尔太努力说服自己,就凭刚才惊出的飞鸟和走兽,山上应当没有什么人,可能是自己多疑了。

满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