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孤臣孽子 >

第58章

孤臣孽子-第58章

小说: 孤臣孽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伟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在清初诗坛上他享有顶级的声誉。乾隆皇帝作宝亲王时作诗赞曰:“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披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愧,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钱谦益《与吴梅村只牍》亦云:“清词丽句,富有日新。”

《四库提要》说其诗“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澡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可是后人乃至当今学者对吴伟业诗歌却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究其原因,固然颇多,而一个重要因素,大概是由于他的屈节仕清。鉴于此,有必要谈谈他屈节仕清的问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对于明清之际的人物,如果是反复无常、无一定信念,或是为求一身高官厚禄而降清者不应给予肯定。而吴伟业的遭遇和思想状况,都说明他不属于以上两类人物。只要对吴伟业稍有研究的都知道他的仕清是被强迫的。

顺治初,他本与好友著名散文家魏禧约定,决不仕清。但因文名太大,清世祖“用两江总督马国柱荐,诏至京”(程穆衡《娄东耆旧传》)。吴伟业以病为由推辞,相持了一年之久。而“当路多疑其独高节全名者,强荐起之。两亲惧祸及门户,严装促应征”(《娄东耆旧传》)。加之吴伟业“性至孝”,“生际鼎革,有亲在,不能不依违顾恋”(《清史稿?吴伟业传》),而且“*迫万状,老亲惧祸,流涕催装”(吴伟业《与子暻流》),“但若盘桓便见收,诏书催发敢淹留”(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

最后在重重矛盾与万般痛苦之中,在无君可忠,有亲得孝的情况下,他违背初衷,应诏入京了。这与顾炎武等人相比,吴伟业是显得骨头软了点。但与钱谦益、龚鼎孳、侯方域之流相比,毕竟是有质的不同。

姚雪垠先生曾说吴伟业“是一个有忠君爱国思想的士大夫文人”'1',此话是中肯的。正因如此,仕清以后的吴伟业心情十分沉痛,“郁郁惨沮,触事伤怀,盖乞活草间所亏一死之语,不啻数见也”(《娄东耆旧传》)。悔恨和自责几乎成了吴伟业后期诗歌创作的主旋律,他多次沉痛地说: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自叹》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过淮阴有感》憔悴而今困于此,欲往从之愧青史。

———《遣闷》直到临终前他还自责说: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便一钱不值何须说!

———《贺新凉?病中有感》)

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

受恩负债应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

———(《临终诗》)

这些诗句细细读来,实感一字一泪,情感真切,绝无矫饰之嫌。他临死前还说过:“吾一身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死后敛以僧装,葬我邓尉、灵岩之侧。坟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清史稿?吴伟业传》)。此话使当时“闻者皆悲之”,正所谓“苦被人称吴祭酒,自题圆石作诗人。”因此清代陈廷焯在评论吴伟业绝笔《贺新凉?病中有感》时说:“悲感万端,自怨自艾。思其人,悲其遇,固与牧斋不同,亦与芝麓有别”(《白雨斋词话》)。《四库提要》则说吴伟业“暮年萧瑟,论者以庾信方之”。的确,吴伟业身世与梁朝瘐信颇有相似之处。庾信当年也是被迫屈仕西魏,但他身在西魏,心系梁朝,时时自伤,怀念故国。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论及庾信时,恐怕不会有人因他的遭遇而否定他的爱国思想吧?同样,对吴伟业我们也不能因为他曾被迫仕清就否定他的人格和思想。更何况,在封建时代,人们嘲讪他的“屈节”,情有可原;在当今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如果还要说这是他的人生污点(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即持此观点),那就不可思议了。

吴伟业处在明清鼎革之际,瞬息万变的时代风云和自身多舛的命运,使他对现实有超过常人的关注与思考,他以敏捷的才思和深厚的学识为后人写下了为数不少的可资证史的诗作,因而他被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歌像一面时代的镜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有很强的现实性,不少诗作称得上是明清之际的“政治诗”。靳荣藩《吴诗集览?序》说:“梅村当本朝定鼎之初,亲见中原之兵火,南渡之荒*,其诗如高山大河,惊风骤雨。”纵观吴伟业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不能不感到他的诗无愧于这一评价。

朱慈悲也深知吴梅村的悲愤和孤独,但是对于这些名人,满清是重点保护,严密监控的,再加上榆园军确实不需要太多的文人,因为华夏之衰,不是少了忧愤的诗人,是少了愤怒的勇夫。

这次朱慈悲尽起精锐,就是要干掉这个满清的得力走狗,义军的心腹大患。

1200天正突击队,300辅兵分成四股:一股朱慈悲自己带领八百主力,携带五十独轮车弩从江阴渡江,晓行夜伏,绕过镇江,偷袭江宁两江总督府,声东击西。

二股由方靖带领200人,截断已经进入到徐州邳州的满清主力军队的退路,威胁扬州,切断运河,断绝陆路交通,火烧粮草库,刺杀军官,突袭军营;三股由二冬率领100人,到浦口上游,确保后勤部队的安全。

四股由宫秀儿率领,带领100天正突击队和300辅兵,携带十五门弗朗机炮五十车弩一百炮弹火药,从浦口渡江与朱慈悲汇合与梅山从南京北面杀进江宁。

方靖精神百倍,这是他仆当大任,决定一定要打出个样子来,朱慈悲也多叮嘱他几句,千万不要贪功冒进,千万不要被激怒贸然追击。只要消灭敌人,千万不可硬拼。敌人就是拿100人来换我们天正突击队一人,我们都是吃亏的。方靖拍拍自己厚实的胸脯,对张七…朱慈悲保证:天师您放心,俺绝对不会当马谡,俺是穷苦人出身,没有马谡的臭架子,我有事会和弟兄们多商量,不会一意孤行,耽误天师的大事。

朱慈悲哈哈一笑:你小子还对三国很精通,我不是怕你当马谡,我是怕你年轻气盛,既然你都对马谡这么有研究,我就放心了,好,干掉马国柱回来,我还会有更大的担子让你来担。

方靖转身出去,朱慈悲对方靖很满意,这次没让徐宝峰再出战,后方转移也是很重要的任务,徐宝峰能镇得住场面,他老婆也要生孩子了,让方靖锻炼一下吧。

  大明孽子  七十二章祭拜钟山

在黑蛋的情报部门的联络下,钱应魁的接应非常给力:钱应魁,江南太湖流域人。顺治二年(1645),他就投身于于太湖吴日生领导的反清斗争。后来,吴日生等败死,钱应魁流迹太湖。顺治十一年初,钱应魁自号平南将军,在太湖流域广泛招集伙党,“党类日繁”。他还多次派人联络李定国、郑成功,以进行抗清斗争。清廷对钱应魁及其领导的义军剿抚兼施,然而未有成效。

在钱应魁的积极策应之下,朱慈悲的渡江非常成功,非常秘密,他们随身携带腊肠和炒米,用车弩车推载装备,日行百里,10天赶到了紫金山麓,朱慈悲知道军情紧急,战后恐怕没有时间去参拜洪武皇帝的陵寝,所以带领两人化妆前往明孝陵简单祭拜。

遥想当年,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上下团结齐心戮力,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军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在南洋羁绊马来诸岛族,俨然天朝。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看今天陵寝荒废,围墙倾颓,朱慈悲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不多时,朱慈悲收住悲痛,擦干眼泪,转身离开明孝陵。

回到部队中间,朱慈悲把大家召集起来,告诉大家:看到了吗?那就是钟山,紫金山,几百年前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元鞑子的血腥屠刀威胁下,勇敢反抗,浴血战斗,转战千里,创建了大明王朝,在他的号召下,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勇武血脉,中华儿郎远征大漠,平安南,定西域,下南洋,旗帜所指。当者披靡!

今天,因为明室衰微,满鞑占我河山,杀我姐妹、兄弟,父老、乡亲,我们天正突击队的好兄弟张光复就在年初,被鞑子抓住,受尽酷刑,被残忍屠杀,我们今天就是来给兄弟报仇,给父老乡亲报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现在我们就在敌人鼻子底下,虽然敌众我寡,虽然兵凶战危,但是我们相信,中华必兴,炎黄必胜。

大家激情高昂,也要跟着喊口号,朱慈悲用手势制止大家,放在刀把上,小声说:把力量灌注到我们的刀剑上,为我们的兄弟张光复复仇!

大家都把手放到刀把上,眼中射出一道道有形的寒光。

天逐渐黑下来,天正突击队派出150人,到东城玄武门去迷惑敌人虚张声势,装出流寇偷城的架势,用一些射不远的软弓,吸引清兵出城去追,自己带领剩下的650人汇合宫秀儿的400人,偷袭为主,强攻准备,务必生擒马国柱。为张光复兄弟报仇。。。。。。。

东门诱敌的首领也是一个新人,叫李向天;在进攻济宁时在张光复身边,表现出众,装俘虏装的像,杀人杀得狠,这次张光复被杀,他几次请命去暗杀马国柱,都被张七……朱慈悲阻止,这次给他一个表现机会。

李向天是个小胖子,身高五尺,腰围三尺二,脑袋大,手脚却不大,人说手小的人心灵手巧,李向天就是这样,他小时候学过木匠,他做的弩车又轻便又坚固。

虽然这次张七怕大家负重大,只带了五十辆弩车,可是在这十来天的路上,他李向天自己就自己做关键部件,到集镇买现成的独轮车,改装了四十架弩车。

他做的弩车,都是最好的牛筋弓弦,弓臂上缠上细牛皮绳,剩下的牛皮牛筋下脚料,他别出心裁的把独轮车的木轱辘上车出细槽,然后把牛筋和牛皮拧成牛皮绳嵌进里面,让独轮车变得非常轻便,不颠簸,于是他手下的一百人就一人坐车一人推车,走一段一轮换,走得轻松惬意;在朱慈悲带出的这八百人中,只有他们这一队出尽了风头。

这次诱敌,朱慈悲早就给了他任务,李向天也早就有准备,知道清兵必有马队,他的弩车上现在满了一袋一袋的荆棘,木刺,铁刺,绊马索,李向天亲帅30人的突击队,在玄武湖中带着刀栓上猪尿泡泅渡,大清白日,城上清兵以为是秋天游泳摸鱼的,从来没想过30人就敢来攻打江宁城。

江宁在马国柱的治理下,还真算得上是平静,所以城上的兵丁也很懈怠,巡逻并不认真,也没有官来巡城,所以两个巡城兵蹲在城墙的拐角处正在偷懒。

李向天这个看起来胖墩墩的家伙,爬城也是一把好手,那双灵巧的小手,不知从哪里取出两只峨眉刺,丝毫不见停滞地攀城而上。

这峨眉刺流行于清朝初期,是反清复明志士居家旅行必备的利器,在明以前都流行的是匕首,匕首对上满清的铁丝网甲夹棉甲就不给力了,而这峨眉刺是铁丝网甲和棉甲的克星。原理不用解释。关键在于峨眉刺要准,不能扎上去敌人不动,拔出来活蹦乱跳,必须一下扎到要害上,比如心脏,太阳穴,咽喉透脑,颈动脉,……。

在两个巡城兵正在聊得起劲的时候,李向天腾空跃起,一把峨眉刺刺进远处巡城兵的颈部,身体压向那个近的巡城兵,一百七十多斤的身体把那个巡城兵砸得晕晕乎乎,嘴还没张开,又一把峨眉刺穿透了心脏。

李向天本来就是光着身子爬上来的,扒衣服赶紧穿在自己身上,后面又跳上来一个光腚的,也像乞丐抢衣服一样把地上躺着的人的衣服扒下来自己穿上,然后把两个兵丁尸体扔下城墙;然后两人在这拐角处等着,过了许久,才来两个巡城兵,看到他们两个在拐角偷懒,就笑骂说:你们两个夯货在干什么,李向天两人跳起来,这两个兵丁还以为闹着玩,一个说,别闹啦!回去……。话没说完,颈部突出一根峨眉刺,真的回家了,另外一个也没反应过来就给一把钢刀把颈动脉割开,血喷出多远,李向天二人利落的把衣服扒下,城下又攀上两个光腚穿上衣服,在青天白日之下,换好衣服,这下四个人朝城门走去,城门上站着十来个人,城下站着四五十个人,李向天看看城门不远的城墙,根据天地会的情报,那里应当是存放火药和大炮的地方。这个城门应当有二十门以上的火炮,火药储备一定会超过万斤,只要点燃这个地方,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肯定全城的清兵会像苍蝇见了肉一样朝这飞。

虽然心里非常想扩大战果,可是还是压制住了这个念头,毕竟张七头领说过:绝不能贪功,就是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