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孤臣孽子 >

第56章

孤臣孽子-第56章

小说: 孤臣孽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料到,小白兔竟说起话来。小白兔告诉他,自己是天上月宫里嫦娥仙子的玉兔,因为贪玩偷偷来到人间,谁知遇上毒蛇妖,要不是木娃搭救及时,那可糟了。

说着说着,小白兔从身上拔下一根白毛,交给小木娃收起来,并告诉小木娃,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话,只要摇摇这根白毛,小白兔就会来相助。

木娃点了点头,并问它:“白兔,你是神仙,知道不知道为什么我种的小杜树结不出大果子?”小白兔告诉小木娃,天宫果园里有一棵大梨树,结的果子个大、皮薄、鲜嫩、脆甜。它让木娃在盐碱地挖好深沟排碱,然后让这根白毛变成一朵白云,踏在上面去月宫,掰一根枝条下来,嫁接在小杜树刚掰断的树枝上,就会结出和天宫里一样好吃的大鸭梨子。玉兔说完话,就变成一小朵白云飞走了。

小木娃听了玉兔的话,十分高兴,按照玉兔的交待,小木娃拿出那根小白毛,轻轻地摇晃了几下,果然变成了一朵白云。小木娃踏上白云,飞上天空,直向天宫奔去。不一会儿,到了天宫。哇,天宫里可漂亮哟,高大的宫殿发出奇异的光彩,各种珍宝琳琅满目,把小木娃的眼睛都看花了。小木娃心里有事,顾不得多看,就直奔后花园而去。

在后花园,他一眼就看见了那棵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果实累累的大梨树。小木娃手一扒,脚一蹭,三下两下就爬上树干,掰下一根枝条,溜下树来,想赶快回家。

这时,小玉兔跑进后花园,来到小木娃身旁,告诉他说,嫦娥仙子知道木娃来摘梨树枝条的事,吩咐玉兔赶快帮木娃回家,如果时间耽误久了,梨树就接不活了。于是,玉兔让木娃闭上眼,一阵风声响起,木娃只觉得身子飘了起来,不大工夫,就回到了家里。

白兔教给木娃,得赶紧嫁接,否则,难以成活。急匆匆跑到屋后地里.把一个小杜树从露出地面的地方砍断,用刀削平后再劈开一条小缝,把从月宫掰来的枝条削成楔子。对准树心夹在中间,裹好,然后掩上土。

然后在盐碱地里挖好深沟排碱,把咸水排到河里。

不久,枝条发了芽,长出了嫩叶,没有几年就长成了一棵大梨树。梨树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好吃。因为这梨和雏鸭一样米黄的颜色,梨把也像鸭子嘴撅着,大家都把这种天宫里来的仙梨叫鸭梨。

这以后,只要大鸭梨树发出旁的枝条,木娃就随时削下来嫁接在别的小杜树上,或每年秋季集中嫁接,没多少年工夫,这里的盐碱地就变成了好大一片鸭梨林了。

看到这一片鸭梨树上结出许许多多香甜脆嫩的鸭梨,乡亲们个个夸奖,人人羡慕,纷纷向木娃要鸭梨树枝条回去嫁接繁殖。不久,这一带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鸭梨之乡。

  大明孽子  六十八章偶遇青骡

窦二冬骑着‘借’来的马,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官道上,这匹马好像是个老滑头,是打也不跑,骂也不走,抡起鞭子就走两步,不打就慢慢悠悠朝路边逛游,窦二冬是个急脾气,还不如跑快呢,干脆卖了它得了。

眼前来到单桥,窦二东直奔汤锅而去,驴肉很多一部分就是马肉,但是马在那时是禁止屠宰的,所以卖起来都叫驴肉,就好像狗肉比羊肉贵也好吃,但是鞑子把狗视为恩人,所以卖狗肉的不敢说卖狗肉,要挂上个羊头。

汤锅前拴着一匹大青骡子,这大骡子,足有一人半高,估计这就是顶房梁的渤海青骡子吧。

说起骡子先要说驴和马,好骡子要靠好驴好马杂交,这驴中之王就是沧州渤海驴,白嘴唇,粉肚皮,从头到尾一色的黑。渤海驴的骨架高大,体形俊美、体质坚实、易饲耐劳,可挽可骑,是经过两千多年饲养纯化的优种。

做种驴的公驴,比战马都高,但是没有马粗实,要配出好骡子还要找良种母马,一般选黑色乌骓马,体毛纯黑,高大健壮的,性格温顺的,这样杂交出来的大青骡才壮健温顺。

这个大青骡显然是遗传基因良好,又高大又健壮,只是这脾气有点不敢恭维,实在是太暴烈了。

这骡子在那尥蹶子,可能是感觉到末日将近,腾起身旋着圈的踢旁边的东西,栓骡子的石桩子被踢的火星直冒,石屑乱飞;汤锅里两个人围着骡子团团转,也靠近不了。

窦二东牵着马进院,汤锅上围着骡子转的两个人殷勤地迎上来,一边呼哧呼哧喘粗气,一边问二冬,想卖马,还是要买肉?

那大青骡子像通人性一样停止了蹄跳咆号,响亮的打着响鼻,身体骨架随着呼吸剧烈张合,虽然二冬没学过相马,但也被这大青骡子吸引住了,特别是大青骡子的目光,在二冬眼中,好像大青骡子在用大大的黑眼睛表达着自己的不甘心和哀求,二冬被柔和的大青骡的目光触动了心弦,他走过去,不顾汤锅伙计的劝阻,去抚摸大青骡子高大的脊背。大青骡子光滑的毛,刺激着二冬手的感官,真是好骡子,不仅骨架*肌肉坚实,而且毛色光亮油滑,皮下好像流淌着潺潺流水。

二冬问伙计,你们买这骡子多少钱?伙计说三十两银子。

二冬心里暗暗生气,这骡子卖肉就不会值十两银子,三十两,宰完根本卖不了十两银子,这伙计明明是看自己想要,不宰骡子了,想宰人。眼珠一转有了办法。

二冬不舍地停止抚摸大青骡,转身对伙计说:认识这马吗?

伙计摸不着头脑,说不认识。

二冬说:看了没有,这马屁股上有烙印,蹄铁有记号,这是县衙的官马,我有急事,要办,可是这马腿崴了,跑不起来,你们给把马牵回衙门,知县大人重重有赏,我借你们骡子骑一下,叫知县大人把骡子钱给你们就好了。

两个伙计真看到马屁股后面有烙印,不敢说什么,窦二冬把马具卸下来,换到大青骡子上,因为官马虽然不高大,但懒得一身膘,比较粗壮,马具还比较适合大青骡子;骑上大青骡子,出了单桥。

也许是大青骡子脱离大难,心情甚好,跑起来一溜烟儿。

俗话说:骑骡子骑膀扇,骑驴骑屁股蛋,骑马骑当腰,骑牛扳犄角;这骡子骑起来比马舒服,因为马跑起来腾空比较高,骑在当腰就正好在前后足两个起伏的中间,相对比较平稳,所以骑马的腾空感觉非常美妙,骑上好马就像腾云驾雾一般。而骡子一般叫走骡,就是它腾空不明显,骑在上面,稳定舒服,而且一般不会像马一样急停(又称闪人,闪人的马很危险,常在人不经意的时候急停低头,把人从马身上甩下来),所以适合在靠近颈部的地方骑乘,可以充分感受骡子高昂的头的安全感。

到了梨园旁,宫秀儿和大冬刚刚听完鸭梨来历的故事,正等着他。

大冬和宫秀儿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大的骡子,都围上来前前后后仔细地看,宫秀儿好奇地摸着大青骡子光滑的皮毛,一定要上去骑一下,但是大青骡太高了,宫秀儿身高才五尺开外实在很难上骡子,最后是二冬双手托住宫秀儿的脚踩才给举上去,骑在高高在上的大骡子上,宫秀儿意气风发,又回想起自己也是一个武人,身怀武功,把自己学女工的事完全抛在一边,高喊:大冬拿刀来。

大冬真的找来一根胳膊粗的木棍,笑哈哈地说:“刀来了,师母接刀。”大青骡子脾气真好,对扔过来的木棍视若无睹,站在那一动不动,宫秀儿凌空接住木棍,对二冬说:“你这骡子孝敬师母了吧,以后我骑马上阵就骑他了,太威风了。”

二冬暗暗叫苦,这是自己心爱之物,师母要又不好意思不给,你说这怎么办?

大青骡好像通灵一样,突然焦躁不安,蹄跳咆号,吓得宫秀儿脸色变白,赶紧说:“算啦,二冬你这小气鬼,叫你的畜生如此吓唬我。”

二冬嘴里说:我哪敢呀,其实心里美的呀,像开了一朵花一样。

大冬也骑上过了过瘾,体会一下大青骡子的居高临下,也很快下来了,因为大青骡子开始频繁哆嗦表皮,这是他不舒服不高兴的表现。

这次走起来快多了,因为大青骡子在前面跑,拉车的两匹马也不禁就追,天不黑就到了泊头。因为运河的一路有榆园军在管,所以官船很少,很巧又碰到了郑一成的船,现在郑一成发福了,二冬差点没认出来,而郑一成完全没认出二冬来,因为他看到的二冬还是不到四尺高的小孩,现在都七尺高了。

郑一成的眼也是死死盯住了二冬的大青骡子,二冬则在那捧着一只烧鸡拿着两个烧饼满不在乎的埋头吃,其实他早就看出郑一成的标志:掐算的手指。

在中国民间,失传了一种古老的计算方式,方言叫“那摩”;我有个叔祖就会“那摩”他不识一个字,从来到签自己名的时候就拿出一个小章一盖,也不认识数字,我十来岁的时候,他帮人交易牲口做经纪人,人家把牲*给他养几天,要留下个字据,他不会写,就拦住上学回来的我,帮他写一个条子:代养三个牲口半个月,每个牲口用草料钱多少,共计多少钱,水、火、地震意外不负责任;病死饿死照价赔偿,写完他盖章。我当时就奇怪,他不认字没上过学,怎么算的帐呢?经纪人不会算账怎么行?他就说心里‘那摩’;结果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那摩’。

虽然叔祖不会算账,但是他估计的牛羊出肉上下差不了三五斤,上千斤的牛羊,刨皮,一斤多少钱,一只多少钱,是熟人让多少钱,该收多少经纪人的‘过手’费,他从没算错过。

郑一成虽然人胖了,黑了,衣服也从一般的蓝布变成了绸缎,但是那双时时刻刻掐算的手还是那么样,大拇指在手掌上来回游移,四指随着大拇指屈伸分合,特别是看到眼红的东西,手指越是迅速挪动。

看来是大青骡子让他动心了,其实骡子应该没有驴马值钱,又不会生殖,可是实际上却是骡子贵,特别是好骡子,能卖上两匹马的价钱,我觉得这里面也有点物以稀为贵的意思,比如当今某些*星,非驴非马,却是身价不菲。

二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啥都没够,看到郑一成如此垂涎他的骡子,就想在他身上‘熏’顿饭吃,他舔了舔手上的油晃晃悠悠地牵着青骡子要离开。

果然郑一成按捺不住,过来搭话:兄弟,骡子不错呀。

二冬心中暗笑,表面上却装出憨厚的样子说:“虽然个子大,吃的也多呀,喂不起呀。”

郑一成一看有门,就对二冬说:“兄弟咱们坐下说话,我们一起到前面吃点东西如何?”

二冬闷声闷气地说:“太好了,我正愁没吃饱呢。”

郑一成和二冬来到一个包子铺,对二冬说:“兄弟,我们一见面就投缘,今天老哥请客,你随便吃,一定要吃饱。”

二冬憨憨一笑说:“谢谢哥哥了,来两屉包子吧!”

郑一成嘴张开半天没合上,两屉包子,我一顿才吃两个;明末清初的大笼屉不是现在小笼包八个、十个一屉的小屉,是九印大锅(锅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印锅和驮锅。印锅以锅的直径划分大小。印锅又分为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印,以锅的口径大小而定为几印锅,如大九印锅直径2.6尺<;木尺>;,大八印为2.4尺。)上的笼屉,一屉一般是五十个包子,蒸的大包子即使是壮汉也就一般最多吃五个包子。

正好有出锅时间不长的包子,温度正好吃,两屉大包子上来,窦二冬一手拿一个,两口三口一个,还不时来瓣大蒜,喝口醋……。不多时,风卷残云一般,包子没有了。

这吃法看得郑一成两眼发直。

  大明孽子  六十九章嘿晃嘿呀

看着郑一成吃惊的样子,二冬拍了拍郑一成的肩膀:“大哥,你这人不错,有用到兄弟的地方,说一声,咱嘿晃嘿呀!

郑一成看时机成熟,对二冬说:“兄弟,既然你说你的青骡子吃得多,难以承受,为兄倒是喜欢青骡子的雄健,不如把青骡子转让给我,我换给你一匹大宛良马如何?”

一匹大宛良马,也价值不菲,看得出郑一成算是真心诚意,相中了这匹大青骡子。

可是二冬却卜楞脑袋说:“你那些马哪个有俺的骡子个大,吃的多,肉长的就多,俺的骡子一匹顶你两匹马。虽然说咱俩嘿晃嘿呀,可是你不能欺负俺小呀!你有钱,俺没钱,可是你要拿矮马换俺的大骡子,不公平。”

郑一成看看二冬,心说不好:“要赔本,……。这小子到底傻不傻呀。”

郑一成接着忽悠,你看,我的马是没你的骡子个大,但是我船上还有骆驼,怎么样,一头骆驼换一匹骡子你合算吧。

按照西域的价钱,一头骆驼可以换两匹马的,所以这还是表现出了郑一成极大的诚意,不过还是要补充一下,本来骆驼不适合南方生活的,是因为郑一成在天津卫的买主爽约了,所以郑一成想带五匹骆驼去济南碰下运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