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官运 >

第30章

官运-第30章

小说: 官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瞒林镇长,确实有难处,大寮村刚遭灾,村民正在忙着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哪有闲功夫去理这事呢。”王大富看着林锦鸿,越说越激动,“镇上拨的款太少了……”

  林锦鸿挥了下手,打断了他的话,冷冷的问道:“你说村民正忙着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为什么我刚才一路过来,看到的村民不是在打牌就是打麻将?你说的镇上拨款太少,为什么村民却有钱在打赌。”

  王大富一时哑口无言,林锦鸿也不等他再说其他的,便向村长王义道:“王义同志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关于贯通前后两条河的提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据我了解,在前年,就有市、县的专家论证过贯通两条河流可行性。”

  “林镇长,我坚决服从镇党委和镇政府的研究决定,在肖书记和林镇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王义挺了下胸膛,坚决的道。

  林锦鸿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你将前年专家论证的三个方案稍微介绍一下。”

  “好!林镇长,不如我们亲自去三方案的现场看看,边走边说,怎么样?”

  “那也好,这更加直观。”林锦鸿忙起身出了村委会办公室,王熙和王义两人忙跟上,王大富圆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走到电话机旁拨了个电话,匆匆说了几句挂掉电话,出了办公室,跟上林锦鸿几人的步伐。

  “专家论证的三个方案分别是在村东、村西和村中,村东地势最矮,而且没有良田。引河从这边经过,所花的人力物力最少,就算是春汛时节也不会大影响,是最理想的方案。不过……”王义边走边想林锦鸿介绍,说到一半他却说不下去了。

  林锦鸿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虽然他知道王义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话,但他还是故作不知,问:“不过什么,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王义看了眼王大富那阴沉的滴水的脸,毅然咬了咬牙道:“村东方案要经过一个坟地!”

  “一个坟地?”林锦鸿睁大了眼睛,“就因为一个坟地,而放弃这么理想的方案!”

  “林镇长,这不是还没开始吗!”王熙呵呵一笑,道。

  林锦鸿忙道:“对、对,我们修建引河贯通两条河流还没开始呢,可以说服那个同志将坟地迁一下,不能因为一家而耽误全村人嘛。”他说着,眼睛往王大富身上瞟着。

  “林镇长,我家是不会同意迁坟地的。”突然身后响起一个声音,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匆匆而来,怒目瞪了眼王义,道。

  林锦鸿转过身来,打量着他,看他一身装扮保养有道的样子,显然不是普通村民。再说他的说的话也表明了他的身份,他就是市委宣传部长王民在家的弟弟王基。

  王大富忙介绍道:“林镇长,他就是王基,村东坟地是他们家的祖坟,王基的哥哥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民同志。”

  “哦,原来如此!王基同志,很高兴认识你!”林锦鸿淡淡的伸出手道。

  王基傲然的背着手,看了眼林锦鸿,并没伸手的意思:“林镇长,我家是不会同意迁祖坟的,你还是另想他法吧。”

  。

  (

  第64章 水淹祖坟,平步青云

  第64章 水淹祖坟,平步青云

  林锦鸿缩回手:“既然王部长也是我党优秀同志,我相信他不会因为一家事而耽误整个村乃至整个三溪镇的经济发展吧,我相信我们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

  他说完又转向王义道:“王义同志,我们再去看看其他两处地方。”话音一落,向前走去,与王基擦肩而过,好像王基是个透明人一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林锦鸿的处事原则,王基仗着自己哥哥是市委宣传部长就目空一切,他心中就涌起一股怒气。

  王基没想到林锦鸿会说出这番绵里藏针的话,接也不对不接也不对,只得看着林锦鸿三人扬长而去。“王支书,你先去陪着他吧,我回去打个电话给大哥。”

  “那好,我先走了,不去陪着不好看!”王大富忙点头离开。

  林锦鸿一行人来到第二方案的地点,这第二方案是从村中央挖引河,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拆掉十间左右民房,而且引河挖成后还要建桥梁,显然成本高很多。

  来到村西,林锦鸿彻底无语,这里不但是整个大寮村地势最高之处,而且大寮村村里良田都集中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的专家会提出这个方案来,这好像明显不可行吧。

  “林镇长,当时专家之所以提出这么个方案来,是想将大寮村全部移走,然后在大寮村建立一个水电站,以供三溪镇居民用电。”王义看到林锦鸿不以为然的眼神后忙解释道。

  林锦鸿愣了下,原来是准备建水电站,这想法不错,既能解决水患又能带来收益。

  “如果在这里建水电站,规模有多大,够不够整个三溪镇的用电?没有通过这个方案的原因又是什么?”他一连问了两个问题,然后陷入沉思,制约一个地区招商引资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其中最基本的无非三种:电力、交通和通讯。这三种因素无论缺少哪种,都会严重破坏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基础环境。现在三溪镇的供电都是由其他镇输送的,并不是很稳定,现在三溪镇企业不多,还可以勉强应付,但是将来呢?他脑中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专家论证过,认为如果水电站建成,可以供两个个新康县的居民用电还绰绰有余!”王义回答。他没有一点夸张,当时市县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可是经过周密论证的。至于如何没有通过这个方案,他也没解释,其实这事情是明摆着,王基家不肯移动祖坟,自然百般阻扰。

  林锦鸿听过介绍后,略有些吃惊,没想到这水电站建成还有这么大。不过现在想建水电站好像阻碍重重啊,还是先别想了,等哪一天三溪镇发展了,用电量大增,到时自然会有人想到建水电站的问题。

  看完三个方案,比较一下,也只有东边的那个方案可行。四人往回走,林锦鸿突然停下脚步问道:“如果选择东边那个方案,引河绕开王部长家的祖坟,可不可行?”

  王义无奈的摇了下头,“王基的意思,不管在那头建引河,建成后影响到他们家祖坟的,都不准。林镇长,你说,这么一来,在东边地势较低的地方建引河,建成如有春汛,他们家祖坟总是要被水浸到的吧!”

  “厄,不对,今年大寮村村汛那不是也淹到他们家祖坟了吗,他们难道没有什么说法。”林锦鸿有些义愤填膺,他总感觉这王民的家属是在作威作福呢,这王民也只不过是市委宣传部部长,如果真让他当了市委书记、省部级的官,那王家还不得霸着整个大寮村当后花园啊。

  王义摸了下头,难得的一笑:“林镇长,这是天灾,也没办法的啊!”

  林锦鸿从王义的眼神中看出言不由衷,同时他将大寮村所有的资料都串起来,发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按理说王民家为了保护自家的祖坟,应该是督促村里、镇上将村前的大堤加固加高才对,为什么反而大寮村每年都会受灾呢。这次春汛,马维曾说过,其他村都没什么问题,就只有山口村最严重,怎么到后来大寮村先决了口。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大寮村好赌之风又从何而起?村民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救灾款项,而是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赌运上,他们难道就这么肯定下一年会发生汛灾,然后得到县、镇的拨款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涌现林锦鸿的脑中。他看了眼王大富和王义两人,最后默然叹了口气,显然这两人都能解答自己的难题,但是……

  “好了,今天就到处为止吧,关于建引河贯通两条河流的具体方案等结果出来了再做通知。引河方案没下来之前,大寮村修路之事也只能暂时搁置。王秘书,我们先回镇上吧。”林锦鸿和王熙两人辞别王大富和王义两人。一路走来,虽然招呼声不断,但林锦鸿心里堵得慌,因为看到得大多在打牌或打麻将,不管男女老幼。

  “鸿哥,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王熙见他脸色铁青,面部肌肉不时的抽动,关心的问。

  林锦鸿摇了下手:“我这是堵得慌,哎,大寮村藏了不少的故事啊!我先回一趟绍园村,你自己先回去吧!”王熙闻言点头。

  林锦鸿从大寮村回到绍园村自己家,天色昏暗,高温渐渐退却,吃过晚饭的爷爷正在院子里摇扇纳凉,看到林锦鸿回来好像颇为意外。“今天怎么突然回家了?”

  林锦鸿勉强一笑:“刚从大寮村过来,爷爷吃过了吧!”

  “恩!”爷爷点了下头,“先做下休息一下,我看你脸色不大好!”

  奶奶在里面听到响声,忙出来,看到林锦鸿忙问吃过了没,林锦鸿摇了下头,于是奶奶又跑回厨房给他下面去了。没多长时间,一碗鸡蛋面已然完成,想喷鹏的摆在林锦鸿面前。

  西里呼噜的吃完,然后去擦了把脸,回到院中爷爷身前坐下。尽管烟瘾犯了,但他还是忍住没在爷爷面前抽,爷爷戒烟已经好几年了。“爷爷,你有没有听过大寮村的什么传闻?”他问的很隐晦。

  “你指的是大寮村汛灾的事?”爷爷眯着眼,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扇子。老人好像不怎么喜欢电风扇和空调,倒是对手中用了几十年的纸扇情有独钟。

  “是的。不过并不单指这一个问题,还有贯通村前村后两河的引河,大寮村好赌风等问题!”林锦鸿看着爷爷,“这跟大寮村并不远,你有没有听到比较特别的事情?”

  “其实,你说的问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王民家的祖坟。大寮村因为有王民这个市委宣传部长,才会变得这么复杂。我就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王民一家祖上三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王民能够在五十岁之前能做到副厅,完全靠他的能力及运气。在王民十岁时,他家来了个游方道士,道士看过他的面相以及祖坟后,断定他在十五年后步入仕途,并且官运亨通。果然在他二十四岁时,他与当时县委书记的女儿结婚,第二年步入仕途,而且一帆风顺,直至县教育局局长,那年他三十五岁。

  在那年他再次与那个游方道士相遇,道士看了下他的面相,留下一个锦囊,让他在再次高升时打开锦囊。两年后王民升为市财政局副局长,当时他的岳父已调往其他省任市委副书记。王民打开道士留下的锦囊,里面只有一句话!

  林锦鸿见爷爷突然停下来,忙奇怪的道:“爷爷,怎么啦,那句是什么话?”

  爷爷突然叹了口气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锦囊中写着:每年水淹祖坟,平步青云!”

  林锦鸿顿时愣住了,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林锦鸿茅塞顿开,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寮村所有荒唐的事情,竟然起源于一个游方道士的锦囊。一个锦囊,让大寮村几百村民几年时间苦不堪言,一个锦囊让三溪镇数村年年遭水灾。

  “听了这个故事,你现在有什么打算?”爷爷收拢扇子,目光炯炯的盯着林锦鸿。

  “爷爷,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这么保密的消息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爷爷悠悠的眯着双眼,靠在躺椅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真假自在人心!”

  “我决定在村东建引河,彻底解决大寮村以及下游数村的春汛问题,然后在大寮村修路,将大寮村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试点,结束大寮村村民这种年年等水灾的荒唐生活。”林锦鸿坚定的道。

  爷爷微微点了下头,嘴边浮起一丝笑容,“既然你已经有打算了,放手去干吧!”

  爷孙俩又聊了一会儿,林锦鸿起身回到自己房间。爷爷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看来也只能随你去折腾了,不摔倒一次你是不会明白官场的那点事的。只要你一个劲儿的往大寮村里闯,你在两年内必定摔倒,而且摔得惨痛。不过也好,现在基层,摔倒了可以马上起来,还能买个教训。真要等到县、市里去了,再摔跤,可就难办了。你的身上倾注了两家两代人的希望,周老头,希望你的想法是对的,任由这个小子去闯,哎……

  。

  (

  第65章 王民的动作

  第65章 王民的动作

  “喂,我是王民啊!”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民的公寓,电话铃声响起,刚吃过饭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王民忙拿起电话,道。

  “大哥,我是王基!”电话那头传来他弟弟的声音。

  王民忙点了下头,放下了架子:“是你啊,有什么事吗?”

  “大哥,镇上不知怎么搞的,竟然通过了在大寮村修建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