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有机农场主 >

第249章

有机农场主-第249章

小说: 有机农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子越往里开,路面只剩平铺的石子,老半天没能见到从对面驶过来一辆车。两边都是深山野林,九曲十八弯的,有些路段下方,还是几十米深的陡坡。

    “我都不知道!玉阳市还有这么山的地方?!”霍玲玲惊讶说。

    “玲玲姐,你不怕吗!我心都快跳出来了!”另一个寡言的女生忍不住开口道,她的脸色有些白,不是装的,是真怕。从小到大,她就没进过真正的山区,像唐家村的小丘陵,都不能算山,至多算小山丘。

    还是兽医出身的老赵胆肥:“这有什么,想当年,我半夜接到电话,骑着摩托车进山给人看牛,还路过了几大片坟地呢。当时还下着雨,路滑的要人命。”

    唐果亦是皱着眉头,他和龚灿不同一辆车,只好给他发短信问他:‘你们考察过这山石乡了吗?’

    龚灿先是回了几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回字:‘这里太远了,路也不方便,所以……’

    得了,这回摊上麻烦事了!

    昨晚,马老伯满脸担忧地劝他,别去什么山石乡。。。

2/14 14:32:24|50602190

第488章 连祖奶奶都不保佑的地方



    山石乡山石乡,顾名思义,是由大山和石头组成的乡村。

    山石乡是行政村的名字,原先管理着六十三条自然村,如今村子由于合并或消失,只剩二十七条了。整个山石乡的人口,已不到一千五人,总面积却是唐家村所在大队的两三倍。

    说起来,龚灿对这个山石乡的几个代表,印象蛮深刻的,之前过来购买专利技术的,是他们的大队的村支书,和两位大学生村官。三人瞧起来,都像干实事的主——都黑不溜秋的。

    之后,龚灿也开车快到菱角镇了,后来车子抛锚,修车后耽误了半天功夫,就没在继续往里走。山石乡是他们唯一一个没有到过现场,事先考察的地方。

    一条分叉的小路,是他们进入山石乡的唯一通道。路宽五米左右,上面没有填铺碎石子,纯粹的白泥路。天干物燥的季节,山里一阵小旋风刮来,泥烟滚滚。

    这里山头,随随便便从地面打量上去,就有两三百米高,山谷下面是面积狭小的山冲田。由于山面坡陡,不仅形成不了梯田,就连坡地也无法开垦成坡地旱地。山上植被稀疏,远远看去,密密麻麻的白色巨石,像是被人树立起来似的。

    路不好走,颠颠簸簸的,大家的心情,愈发的凝重了。除了唐果三人,龚灿七人都是学农业的,对地里环境,岂会不眼来熟。

    这种地貌,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石漠化吧!

    根据地理学的定义,石漠化是这么解释的: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l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致使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l露。

    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渗水厉害,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只剩下岩石。岩石没经过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风化运动,是不适合植物生长的。而人类的破坏,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

    唐果现在看的大多数岩石,其里面含有石灰石成分,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但真正运去提炼石灰,纯度又不高。

    石漠化直接导致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大片岩石露出地表,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变贫瘠。

    因为严重缺水,致使身处南方多雨带的山石乡,也只能分到人均少许旱地、水田,年产数百斤的玉米等作物。

    山石乡也曾大量种植黄烟。可因为地势太高、水太少以及土地贫瘠,他们的黄烟亩产量明显低于其它地区,质量也差了一大截。

    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五十年难见一次雪,年降雨量超过2000ml,居然也石漠化了。还是在他们玉阳市。

    刘海燕已经醉了:“这里应该很穷吧?我居然看了十多年的本地新闻,也没有看人报道过。”本地新闻,也差不多和全国新闻一个模式,开始都是市里面的领导……

    “报道?凭什么他们?”老赵显得有些义愤填膺,“他们会有今天,是该的!我九岁时候,跟我爸来过这里,这里的风景,可美了。有小甲天下之称。”老赵今年二十九,他说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原来山石乡二十年前,没开挖石灰之前,风景很好,后来建了十几个石灰厂。这才加剧环境的破坏。

    老赵第二次来山石乡,是十年前,当时方圆百里,全受到极为严重的污染。

    石灰厂任意排放废气和灰尘,因为灰尘大,周围村庄的居民都不敢开窗户,更不敢到外面走动;除了呼吸困难外,还污染了蔬菜、树木等,到处是白灰。就连地下水也发现有黄颜色的沉淀物。严重的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活。

    大概四年前,山石乡埋藏的石灰岩,被石灰厂挖的差不多了。十几家石灰厂随后就迁走了。可加剧破坏的生态环境,没能马上恢复过来。

    现如今,雨水是冲走了不少灰尘,可连山石乡人最后的一丝希望,也跟着冲走了。

    可以看到,或半山腰上,被‘拦腰截断’,出现的十几亩大的深坑,整座山,基本都废了。

    造成今天局面的,还不是因为山石乡人的贪婪,为了眼前的蝇头苟利,就把地下开发权卖给石灰厂。本就脆弱的喀斯特地貌,这不是雪上加霜么?

    “要不,跟老板说,专利技术免费送给他们得了,咱就不要他们的……”刘海燕提议说。

    龚灿一直摸着胸口,他在担心,一会儿下车,唐果会不会唯他是问。

    这样的地方,别说有机农业了,就是从飞机上撒几十吨粪肥到地面上,没有十几年的时间,野草都不见得能生长。

    如水稻玉米一类的农作物,不适合种;果树没法种,牛羊没法养;养鱼养虾,别闹了,到处都是石灰水,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溶液,而氢氧化钙是强碱之一,具有很重的腐蚀性,小鱼小虾活不成。

    这真是一个连祖奶奶都不保佑的地方。

    快到山石乡时,唐果的车停了,他下车等后面的人。

    龚灿七人,就像霜打的茄子,病蔫蔫的。尤其是龚灿,好不容易从一张欠费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却比哭还难看:“老板,这可如何是好啊?都怪我……”

    龚灿摸出一个规律,购买他们农场专利技术的村庄,多数是没有出路的那种,条件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他没去过的山石乡,可在八村里面,这劳什子的山石乡,估计连化肥农业都很难发展,这不是玩他们的吗?

    “先摸清情况吧。实在是不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咱去跟人家说明情况即可。”唐果叹道。母猪上树,简单。选一棵长的歪斜的树,赶它上不就行了么?只怕,带山石乡发展有机农业,比让母猪上树都要难上三分。

    龚灿七人继续分成三组,进村先别说明来意,也别暴露他们是唐家村有机农场工作人员的身份。

    等彻底了解山石乡的情况后,再做计较。

    总是要给大家送新年祝福的,万一灵验了呢?嗨,作者菌恭祝大家,狗年里,男的帅到没朋友,女的美不像话……今年生的娃,统统属狗……哈哈哈,把脸伸过来,赏你一个新年彩!


第489章 难于上青天



    安土重迁是农村人的一大特色。如果不是到了非迁不可的地步,他们是不会离开村庄的,哪怕一条村,只剩下一户人家。

    唐果和两保镖正走在山石乡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里以前有二十多户人家,如今只剩下一户了。

    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倒的倒,塌的塌,如同地震过后的废墟。在村子空隙的地方,难得一见,杂草萋萋。

    大概在村子东南方向一里的距离,那儿有个大坑。是石灰厂原先挖石灰留下的几十亩大的巨潭。潭水由于长期没有地表水注入,经过沉淀,碧蓝碧蓝的,水面距离地面大概三四层楼的高度。唐果站松软的泥土上,往水潭扔了一块大石头下去试探,发出一声巨响,估算着水面到底,至少还有五十米深。

    显而易见,石灰厂把石灰岩挖空了,却拍拍皮股走人,没有回土填平,留下一个极其危险的隐患。

    不说人走近了,掉下去很难爬上来,会有生命危险,就是几百米外的村子,也随时面临着塌陷的危险。除非‘愚公移山’,把旁边的山移过来,不然一座小村庄,不够塞牙缝。几万吨的泥土,都不见得能把这水潭填满。

    也因此,石灰厂才没有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让人填平吧?哪怕用十台推土机,不分昼夜,连续工作两个月,也不见得将之填平。

    挖出这个大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说也要五六年。五六年,石灰厂钱赚够了……去酒店,找服务,完事后,都不能提裤腰带走人,还得给钱呢……

    两个至今为至,还没和唐果说过一句话的保镖,表情更丰富了,他们可能也生气了吧?

    唐果调侃道:“总有一些人,去别人家上厕所,上完不冲水也就算了,还叽叽歪歪、嫌东嫌西的。”

    两人嘴角微抽,唐果这话是挺形象的,都是一些缺德的玩意儿。

    “喂!喂!”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位大叔的叫喊声:“你们不要靠太近水潭,水潭旁边的泥土,很松的,站不稳脚!”

    唐果也大声回话:“知道了!老乡,你是这村的人吗?”方圆几里,唐果也就只见到他这一个人。

    “是啊!你们是外地来的吧?”

    经过了解,大叔的名字叫孔辉,他爱人,因为某些原因,两人就没有移民,一直住在村里。

    孔辉提着半蛇皮袋的玉米,是刚从石头旁的小块空地采摘回来。

    只是,这些玉米的卖相也太惨了,长的‘歪瓜裂枣’不说,还让老鼠、鸟儿、虫子吃的所剩无几了,有的一包玉米,都没剩几粒了。

    种个玉米都这样了,还怎么发展有机农业啊?这应该算是,唐果从事有机农业以来,遇到的最难的一次了吧?山石乡根本就是一个死结,谁也解不开。

    孔辉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怪不好意思说:“没办法,都是被鸟啊,老鼠啊,吃剩才轮到我们人吃。”

    “不用农药吗?”唐果问。

    “用了也不顶用,老鼠鸟类太多。白白糟蹋钱不说,还会毒死不少小生命。方圆五里,基本都没什么食物可吃的了。”孔辉很健谈,难得见到唐果三个大活人,只是两保镖从不开口说话,“他俩话很少?”

    “噢,他俩是哑巴。”唐果脱口而出道。他真不希望,袁老头或唐五爷,再派这些奇奇怪怪的人来保护他了,说真的,如果敌人拿着一把狙击枪,躲在远处开黑枪,再多几个保镖,也是白搭。

    在农村,视线相对开阔,下手的机会太多了。

    “对了,孔叔,你们这里的坑怎么都不回填,这说不过去吧?”

    “唉……本来是要填的,谁想石灰厂收买了村里几个能说得上话的……”

    这事已经过了四五年了,大石村的人也只剩孔辉和他爱人没有搬走,不是孔辉不想搬走,因为他爱人得了一种怪病,只要离开这里一天,就会周身不舒服。两人没有小孩,也都快五十了……

    虽然孔辉两人没有移民,但是还是获得了相关的补助,加上两人平日里忙进忙出,日子过的还行。

    两人聊着没多久,孔辉的妻子,吕红,骑着电瓶车,从村大队的小卖铺卖,刚买了日用品回来。吕红和孔辉一样,都是皮肤偏黑,牙齿偏白,身体强壮。

    他们家里还有几十只鸡鸭,十几只鹅,两条大狗,五条小狗。

    夫妻俩很好客,都不管他们是什么人,就马上烧开水,杀鸡杀鹅。

    经过了解,山石乡只有大石村和另外一村,举村全迁,其它村,情况没这么严重。

    其它村,都是家里有条件的,或者不愿意留在这个没有出路的‘鬼地方’的人,全到外地谋生了。剩下的人家,大多数是因为找不到出路,没法在外地谋生才没搬,只有少数是‘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舍不得走的。

    当中,有十几对和孔辉一样的老夫妻,也是一辈子没有怀小孩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太罕见了。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超生,一对夫妻生3到5个小孩,是常有之事。

    “你们是从唐家村过来的吧?”吃饭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