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有机农场主 >

第1章

有机农场主-第1章

小说: 有机农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机农场主》
  作者: 时小盛
第一章 在法制新闻见过你们



  六月,傍晚,天气闷热。

    唐家村,早稻收割处,一位年过半百的农妇被人推下水田,全身淤泥,狼狈不堪。

    村民讥笑,议论纷纷。

    带领收割队进村的老村支书,正苦口婆心的对农妇进行劝说,早稻收割队成员们,个个不耐烦,欲要离开。

    农妇见人要走,急的大哭:“当瓦(我)孤儿寡母的好欺负吗?头顶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你们把瓦推进水田,就想算数……”

    农妇跌坐在水田里,边哭边拍打田泥,灰黑色的田泥,溅了她一身。

    然而知道事情始末的村民们,讥笑声反而更大了,个别年轻村妇,还拿起拍照录像,发朋友圈。

    唐果赶到,看到的就是眼前的一幕,阿母像个小丑一样,坐在脏兮兮的水田里,他的心像被人用刀扎一下,痛的厉害!

    “唷!这不是砸门村里的大学生乜,来了嘿!”

    “你说他会不会替他阿母出头!”

    “瞧他卵样,可能嘛?”

    “这大学生真怂!”

    平日里没少讥讽唐果的同村人挖苦道。

    唐果置若未闻,走下水田,把阿母扶起来,唐母却死活不起来,还一个劲推唐果上田埂。

    “唐果啊,你来的正好。你阿母自己摔下去……”老村支书对唐果劝道,他身后的人,更不耐烦了,收拾东西就要离开。仿佛这事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来的路上,唐果听说,去年早稻的收割费是80块钱一亩,今年说是柴油价涨了,所以每收割一亩水稻,收100。他家的这几亩地水稻,每亩却要收200,原因是他家的水稻倒伏浸水了,增加了收割的收割难度……

    唐母哪里肯依,水稻倒伏,本来就减产几成,何况早稻不比晚稻,通常也就亩产600来斤,像她家的情况,估计亩产四百斤不到。加之被泥田水浸泡过,稻米质量变差,米贩给的收购价,压的更低。

    等于说辛辛苦苦小半年,全白忙活了。现在呢,原本5分田,被测量出8分(注:1亩=10分=6666平方米)

    “我要求你们重新测量这块水田的面积!”唐果瞪着村支书的老饼脸道:“我怀疑你们每一次测量的数据都不一样!”不值得尊重的人,凭什么跟他客气。

    老村支书脸上有一瞬间不自然,旋即带着两分轻蔑的味道,说:“唐果,你是你们唐家村唯一的大学生,还是二本呢。我的gps田地测量仪,你是见识过的吧,这可是科学的测量仪,怎么假得了呢?再说了,我测量你们家这块水田,走田埂的时候,还特意把往田里伸呢!”

    他的意思是,伸进田里,少测量了至少一个臂的宽度呢,要不然测量出来的面积会更大!

    “所以,更有问题!”唐果的话引来一阵阵的哄笑,甚至还有同村人骂他读书读傻了,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也搞不懂。

    “好~”老村支书声音拖的老长道,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唐果,打开持gps田地测量仪,就要开始测量。

    他之所以这样做,可不是为了卖给你大学生面子,而是使唐家村人对他的测量更信服。

    “慢着,我改变主意了!”唐果却道:“换一个地方测量!”

    “换什么地方?别瞎耽误我们时间,天气预报说明后天台风就要来了,你不收稻,别阻碍我们!”

    “就是啊!谁不知道生产队时,他阿爸是负责分田地的,明明是一亩,却量成五分呢!”

    “就是,他们家的田分的最大块,又靠马路边。全是良田。”

    村里几个年轻人不乐意了,看来唐果一家在唐家村的人缘很差啊!

    唐母听了这话,气的站起来,吼道:“你们点火生姥婆(骂人土话,意思是提着灯笼照明看姥姥出生,骂年轻人还没出生),四十年前,你们的爹妈还坐在地上撒尿呢!你们亲眼见我那死鬼谋私了?就不怕他今晚更去找你们要说法?”

    几个年轻人不说了,他们看着自家的长辈,希望他们开口,可与唐果父亲一辈的老人,却没有吭声。

    反倒是从辽北地区来的人,其一个皮肤白皙,太阳快下山还打着伞的时髦妇人,对其同伴埋怨起来:“这破山村,连水泥路都没修好,一会儿去县城也不知要几个小时,瞎耽误什么。赶紧收工了,人家站这里都快喂饱蚊子了。”

    时髦妇人一脸嫌弃的样子,说话间又用力拍了一下脖子,她又被田间花蚊子叮了。

    时髦少妇负责收钱,听了她的抱怨,四个和她一起来的北方大汉,也是一脸愠色。其一个个子也就一米,但体型足足比唐果大两倍的壮汉,走到老村支书面前,嘲讽似的瞪了眼唐果,拍着老村支书的肩膀,叹气说:“今晚我们不开夜工了。”

    “不行呀!天气预报说台风……”

    老村支书急,唐家村的人更急了。有几户与唐果家情况一样,早稻倒伏的厉害人家,眼巴巴地瞅着老村支书,希望他能劝留这帮人。如果明后天台风一来,这一季早稻就真是颗粒无收,全倒在水田里发芽了啊!

    “老支书,台风要来,我们更得要走!你们这儿,年年台风来,路都会被水淹,我们这几台收割要是淹过水,就废了!再说,我们是被耽误的,从四点半到现在六点四十,四台器开工,这八十亩水稻儿,早已收割完了!”

    这北方来的大汉是要拉仇恨啊,他这样说,几十个唐家村人,都瞪向唐果母子,要不是你唐寡妇死乞白赖闹这一出,哪里会耽误这么久的时间?

    于是,村民们骂了起来。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更难听的也有。

    唐果心冷不已,这么说来,他阿母浑身脏坐水田里也有两小时了吧?怎么不见你们替她说过一句话呢?全是为了自家利益!

    “一帮被人骗了还说好的傻佬!”唐果指着矮壮的大汉大声道:“你们都睁大眼看清,他是谁?”

    也不知为何,唐果脑海里总有一个声音,在教唆、怂恿他……说完成打脸任务,赢得村民尊重有奖励……

    但让辽北人给他们村收割水稻,赢得村民们的称赞,难!

    脑里的声音,唐果也没放在心上,要不是他这个小身板,泥煤的早揍人了。让村民们称赞他?不嘲笑他就烧高香了!

    他不知,此时在他脑海里,有一个微弱的声音一直在喊着:激活,激活……

    能让辽北人多看几眼的人只有对他们有用处的老村支书,至于唐果,矮壮大汉直接扭头走人,压根不理会唐果母子。

    “听口音,你们五人都是辽北人吧?你是昌图县人,她是康平县人?我在法制新闻见过你们!是关于你们犯罪的报导!”



第二章 胡诌



  重点是后面的话啊,在法制新闻见过!关于犯罪的报导!这群人是罪犯?

    唐家村人除了辽北,昌图康平县,听都没听说过的县名,一南一北,距离他们太远了。

    “呵,我们五人是辽省人不是错,可我们全是海连市人,那里靠海,属辽南。”矮壮大汉眼皮忽然跳了两下,显然是被唐果瞎扯扯了,不过他是不会承认的。

    “我可以不揭穿你们?只要你们到我们村里,新建的篮球场,用你们的田地测量仪测篮球场大小。”唐果说出了他的目的。篮球场是县里专业的施工队在年初的时候建的,按照国家标准面积,测地仪有没有动过脚,一测便知。

    田地测量仪说白了就是在仪器里面装了能接收卫星信号的软件芯片,要想动脚,去一些懂点门道的修理店随便改改,就可以将测量数据变大变小。

    而老村支书的出现和他上的测量仪,就是最大的可疑!

    果然老村支书一听唐果的要求,立马变脸了,冲唐果斥道:“唐果,你们家的水稻我们不收割了,你们母子也别妨碍我们收割别人家的水稻!”

    “对!浪费时间,刚刚县里的气象信息说明天午台风可能就刮来了!”唐家村几个年轻后生更是急上了眼,瞪着唐果喝道。

    见状,几个辽省人悄悄互相看了眼。

    接着,时髦少妇发话了:“要我们连夜开收割收稻也行,可是倒伏的水稻,每亩费用加到00,你们南方丘陵田,陡坡多,需上坡水田的每亩加60,其余每亩加0。”

    时髦少妇此话一出,唐家村人立马炸锅了。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分之一以上的水稻倒伏了,基本上倒伏的水稻,算是废了,现在这么个收费法,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这下可好了,唐家村人对唐母母子恨的牙痒痒——害人精!

    “都去过大城市打工吧?”时髦少妇嗤笑说:“普通流水线加班费都要20小时一个钟,何况我们的收割,本来是收旱地小麦玉米的器,而你们的水田水稻,子难走耗油大……算了,懒得废话,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考虑考虑……”

    少妇语气流露出浓浓的优越感。可北方的农民不也是农民……

    “割吧,台风一来,再下两天暴雨,稻谷就全在田里发芽了。”

    “嗳。谁让我们这几年,依赖收割太过,把打谷都当废铁卖了呢。”

    村里几个年长的老者道,他们家的情况,几个儿子儿媳妇全出去打工,剩他们这些老骨头,也只能依靠器收割。

    可他们心里也清楚,这费用收的,早季水稻等于白种了。

    然而最惨还是唐果家的,原本就只有亩八的水稻,倒伏了亩也就算了,还被测量出五亩的面积来。更闹心的是,加到00块一亩,人家也不愿意给他们收割水稻了。

    这么一对比,唐家村人心里顿时舒坦多了。

    唐母身子还算硬朗,可唐果呢,百无一用的大学生,肩不能挑、不能提的废人,毕业后在大城市干销售两年了,结果女朋友跟别人好了不说,还害他欠下了好几万块的债。要是他那个傻大哥在家还好,这点农活,都不够干。

    唐母也起来了,坐到田埂上,看着低着头的儿子,心里也是痛的厉害。她是不想让儿子下地的,收割收稻,也没什么可以忙活,收好的稻谷,会全部送到田埂边,在用推斗车把稻谷运回家,也是这个时候才需要到儿子出把力帮忙推车。

    倒不是唐母溺爱唐果,而是唐果有先天遗传病,干不得重力活。自从个月前,儿子回来后,整个人就变的沉默寡言起来,唐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果啊,咱娘俩回家吧。”唐母抖了抖身上的田泥,看了眼整整齐齐平铺在水面的稻谷,无力叹了声气。

    村里人这会儿也没功夫咒骂他俩,都在想这次会损失多少呢。

    “年初的时候,法制日报报道,说现在的县城和乡镇里的老虎,就是通过这种持仪器暗箱操作,每次去玩老虎的人,金额压大的时候,他们只需要按一下开关,庄家就会赢。”

    唐果不理会唐母,而是继续道:“报纸上他们的照片打了马赛克,认得不清楚,但是他们操控的仪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胡说什么!”

    老村支书就要大骂唐果,矮壮大汉却摆了摆,笑眯着眼,大大方方道:“大家都有,查一查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身份了。其实我们跟你们一样都是良民来着。我们那不像你们南方,现在东北的水稻刚种下不久,所以我们才有时间跑南方稻谷成熟区收稻,赚点人工费。”

    “可你的子背面,明显的有拆过的划痕不是吗?千万别说是修过了,像电子类产品,就说电子表,进水了后拿去修,走时都不准的。当然你们要证明这台仪器测量出数据是不是偏大,可敢拿一台全新的来试试?”

    唐果咄咄逼人道,他绕了这么一大圈,就是让他们测量仪器是否准确,什么新闻上见过人家,全是瞎掰。毕业后这两年,他处处碰壁,反倒是学会了瞎掰。

    听唐果这么一说,村里老人们也在想他们家的田地面积了,好像小块的田测量面积没有差别,但加到一亩总是多了那么两分。现在按百一亩的收费价格,多出分水稻得白给一百?

    换个算法,一亩倒伏田,费用收到四百?老人们越想心里边越想不是滋味!种的水稻等于白送了不说,可能还得倒贴钱!唐果这个孩子,读书多,世面也见的多,没有依据他不会乱说的。

    唐果村的个人老人们还是看好唐果的,唐果脑里的声音仍在念:激活,激活……语速加快了。

    “嗤!”天色完全黑了,时髦少妇终于把防紫外线遮阳伞收了,撂下话:“收工了,明天及以后我们都不会再来你们唐家村了!”

    她把唐果的话全当成放屁。更别说正眼看这个瘦小的大学生。

    “被我踩到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